csma/ca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这种协议实际上就是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对信道进行预约。
CSMA/CA协议中的RTS和CTS帧
① 在图中,
● 站B、站C、站E在站A 的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内。而站D不在其内。
● 站A、站E、站D在站B 的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内,但站C不在其内。
② 如果站A要向站B发送数据,那么,站A在发送数据帧之前,要先向站B发送一个请求发送帧RTS(Request To Send)。在RTS帧中已说明将要发送的数据帧的长度。站B收到RTS帧后就向站A回应一个允许发送帧CTS(Clear To Send)。在CTS帧中也附上A欲发送的数据帧的长度(从RTS帧中将此数据复制到CTS帧中)。站A收到CTS帧后就可发送其数据帧了。现在讨论在A和B两个站附近的一些站将做出什么反应。
● 对于站C,站C处于站A的无线传输范围内,但不在站B的无线传输范围内。因此站C能够收听到站A发送的RTS帧,但经过一小段时间后,站C收听不到站B发送的CTS帧。这样,在站A向站B发送数据的同时,站C也可以发送自己的数据而不会干扰站B接收数据(注意:站C收听不到站B的信号表明,站B也收听不到站C的信号)。
● 对于站D,站D收听不到站A发送的RTS帧,但能收听到站B发送的CTS帧。因此,站D在收到站B发送的CTS帧后,应在站B随后接收数据帧的时间内关闭数据发送操作,以避免干扰站B接收自A站发来的数据。
● 对于站E,它能收到RTS帧和CTS帧,因此,站E在站A发送数据帧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发送数据。
③ 虽然使用RTS和CTS帧会使整个网络的效率有所下降。但这两种控制帧都很短,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和14字节。而数据帧则最长可达2346字节,相比之下的开销并不算大。相反,若不使用这种控制帧,则一旦发生冲突而导致数据帧重发,则浪费的时间就更大。虽然如此,但协议还是设有三种情况供用户选择:
● 使用RTS和CTS帧;
● 当数据帧的长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才使用RTS和CTS帧;
● 不使用RTS和CTS帧。
④ 尽管协议经过了精心设计,但冲突仍然会发生。
例如:站B和站C同时向站A发送RTS帧。这两个RTS帧发生冲突后,使得站A收不到正确的RTS帧因而站A就不会发送后续的CTS帧。这时,站B和站C像以太网发生冲突那样,各自随机地推迟一段时间后重新发送其RTS帧。推迟时间的算法也是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
⑤ 为了尽量减少冲突,802.11标准设计了独特的MAC子层。
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02/00/26398_169037591.shtml
在以太网络中, 工作站是通过接受传输信号CSMA/CD载波侦听的功能。空中的介质线路中包含了信息,而且会传输到各网络节点。无线网络的界限比较模糊,有时候并不是每个节点都可以跟其他节点直接通信。如下是无限传播中的部分参数:
传输范围(TX_range): 可以成功接受着的通信范围,取决于发送能量和无限电波特性。
物理层监听范围(PCS_range):可以检测到该传输到通信范围,取决于接收器林敏度和无限电波传输特性。
干扰范围(IF_range):在此范围内的节点如果发送不想管的桢,将干扰接收端的接收并导致丢帧。
发送和接受范围
假设A正向B传数据,C也要向B传数据。由于A检测不到C的存在,造成A和C同时向B发数据包。如果多余两个节点同时发送,将在Bc 户冲突, B接受到桢的时候发生错误。由于无限链路是半双工的,终端在发送的时候不知道冲突存在, 因此当A和C发送长报文时发生冲突将导致宽带的浪费。
A 和C之间可能只是因为距离远, 无法收到对方的无线电波。 从A的角度来看, C属于隐藏节点。 如果使用简单的transmit-a n d-pray 协议,A与C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传送数据,这会造成节点B无法辨识任何信息。 此外, A与C将无从得知错误发生, 因为只有节点B才知道有冲突发生。 在无线网络中, 有隐藏节点所导致的碰撞问题相当难以监听, 以内无线收发器通常是半双工工作模式, 即无法同时首发数据。 为了防止碰撞发生, 802.11允许工作站使用请求发送(RTS)和允许发送(CTS)桢来清空传送区域。由于RTS与CTS桢会演唱数据交易过程,因此RTS桢,CTS桢,数据帧以及最后的应答桢均被市委相同基本连接的一部分。
RTS/CTS机制的使用是可选的, 每个802.11节点必须实现该功能。通过RTS/CTS机制, 明确预留信道。其原理如下:
发送者发送RTS, 包括接受者地址,发送数据帧时间,发送ACK时间。
接受者用CTS回应,CTS为发送者预留宽带同时通告所有站点(包括隐藏的)保持静默。
由于RTS和CTS长度很短,其本身冲突的概率减少,因此RTS/CTS机制可以有效运行。
下面说明了整个RTS/CTS过程
节点1有个数据帧带传送,因此送出一个RTS桢启动蒸锅过程。 RTS桢本身带有两个目的:
预约无限链路的使用权,并要求接受到这一消息的其他的工作站停止发言。 一旦接受到RTS桢,接收端会以CTS桢应答。和RTS桢一样,CTS桢也会令附近的工作站保持沉默。等到RTS/CTS完成交换过程, 节点1即可传送上面要传送的桢,无需担心来自其他隐藏节点的干扰。
整个RTS/CTS传输过程会用到好几个桢, 实际开始传输数据之前的延迟也会消耗相当的 频宽。因此,它通常指用在搞用量的环境,以及传输竞争比较显著的场合。 对地用量的环境而言,通常无此必要。
随着802.11 逐渐成熟,隐藏节点已经不成问题。 在小型/不太活跃/只有基部客户端共享一个接入点的网络里,很少会有同是碱性传输的情况,何况还有不少限制频宽可供重传之用。
在比较大型的网络环境里,由于覆盖范围内有相当密集的接入点,客户端就有可能坐落在好几台接入点的共同覆盖范围内。
一般802.11 网卡的驱动程序均支持RTS, 功能默认是开启的,门限值缺省是2347Bytes,由于一般大的以太网长度小于1536Bytes, 因此实际上RTS不起作用。 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RTS门限值来控制RTS/CTS程序。只要大雨此门限值,就会进行RTS/CTS交换程序。 小于此门限值则会直接传送数据帧。
隐藏节点的存在,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大影响。 会出现一些无线终端业务几乎无法使用的情况,甚至可能表现为无线连接的问题。在一些高密度覆盖的场所,例如无限校园网,可能需要AP信号能够覆盖4-6个宿舍,对于处于AP两端的PC很有坑你护卫隐藏节点。 如图PC1和PC2.
在实际部署中虽然我们为了实现AP的有效覆盖,避免新刀剑的互相干扰, 在信道分配时会引入移动通信系统的蜂窝覆盖原理。 对1,6,11信道进行复用,但是有可能吸引顶天线发射功率太大,楼层之间的楼板衰弱减太小/部分特殊物理空间例如楼特活着写字楼的中庭,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两个AP不可见,而客户端能看到两个AP的情况,这也是隐藏节点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会由于两个AP彼此不可见二同时向PC发包,导致PC侧接受出现问题。
客户端也可以独立发送CTS, 主要是用在802.11b/g保护膜式下。802.11g终端发送报文之前,首先使用802.11b模式发送CTS, 通知802.11b 和802.11g 客户端保持静默。CTS没有具体的门限要求。
CLR公共语言运行库,是为了实现.net跨平台使用的。
CTS公共类型系统
CTT不记得了。
1. 安装平衡轴链条-2.4L(油泵链条-2.0L)。
2. 安装曲轴链轮(B)。
3. 安装正时链条机油喷嘴(A)。
规定扭矩:7.8~9.8N.m(0.8~1.0kgf.m,5.8~7.2lb-ft)
4. 对准曲轴齿轮的正时标记。装配凸轮轴,让进气CVVT总成和排气CVVT总成的TDC标记对准气缸盖的顶面。使发动机1缸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
5. 安装正时链条导轨(A)。
规定扭矩:9.8~11.8N.m(1.0~1.2kgf.m,7.2~8.7lb-ft)
6. 安装正时链条。
为使链条不在各轴(凸轮轴,曲轴)之间松弛,按下列顺序安装正时链。曲轴链轮(A)→正时链条导轨(B)→进气CVVT总成(C)→排气CVVT总成(D)。
安装正时链条时,每个链轮的正时标记应与正时链条的正时标记(颜色链)对正。
7. 安装正时链条张紧器臂(B)。
规定扭矩:9.8~11.8N.m(1.0~1.2kgf.m,7.2~8.7lb-ft)
8. 安装正时链自动张紧器(A),拆卸固定销。
规定扭矩:9.8~11.8N.m(1.0~1.2kgf.m,7.2~8.7lb-ft)
9. 按规定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曲轴 2 圈后,确认正时标记。
10. 安装正时链条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