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船舶链条舱盖位移怎么调整

安详的铃铛
热情的大地
2023-02-01 03:33:21

船舶舱盖的种类

最佳答案
精明的白猫
满意的斑马
2025-08-19 03:54:06

船舶舱盖的种类

一、船舶露天甲板上货舱开口处的盖子,通常为钢制,用以保证货舱开口的密性,常见的有折叠式,侧开式,吊离式等等。

二、折叠式舱盖:舱盖板分成若干块,块间用铰链或其他器具相连,依靠翻转和折叠以进行启闭的机械舱盖。其盖板常成对操作,故舱盖数目多为偶数。分块盖板数量取决于舱口长度和舱口间存放空间。盖板通常具有平整的顶板,纵桁构架向下拱出,且与相邻盖板纵桁构架位置相错开,以便能相互嵌置而减少收藏长度。其定位由连接器具保证,故不需设置导向曳行装置,但需增设引导滚轮的斜坡,使舱盖板滚轮在关闭过程中下行时不致因接触滚轮轨道面而使整副舱盖翻倒,其他各附属装置与滚动式舱盖类似。按收藏方式分有高收藏型和低收藏紧合型两类。前者是将舱盖板存放于舱口围板以上,由一至两对舱盖板连成一副,单向或对开直立存放于舱口端部,收藏高度大、长度小,适用于舱口间长度短而高度不受限制的船上;后者为多对舱盖板多重折叠,各对盖板间借助链条或连杆牵连。舱盖板移至收藏部位置放在低于舱口围板的导轨上或借铰链臂使末端舱盖板铰接在甲板铰链座上。所需收藏地位介于高收藏型和滚翻式舱盖之间,适用于收藏长度限制不大而高度有限的露天甲板长舱口。折叠式舱盖常用钢索传动,利用起货机械或专设的液压绞车驱动启闭。近年来多采用自带动力的液力铰链启闭。

三、作用:

1、保证货物不受损失;

2、保证船体水密;

3、可低抗大件货的压力。

最新回答
潇洒的冬日
顺心的帆布鞋
2025-08-19 03:54:06

舱口盖的作用是保证运输过程中货舱内的货物不至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因素如海浪、风雨、盐分等的影响,但是钢质舱口盖由于盖在舱口围上方,当船舶在航行时由于纵横摇以及上浪,舱盖自重在加速度和上浪载荷的作用下需要保持足够的强度,因此,需要通过计算得到满足强度的设计。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手段优化设计,舱口盖总是有自重的,而这部分重量属于船舶自重,对于一定线型和配置的船舶,自重越大,则载货量越少,经济性就越差。另外,舱口盖的开关一般是液压油缸,或是液压马达,这些设备的维护也是需要成本的,大致我就想到这些。目前新型的无舱盖设计主要用于高速集装箱班轮上,通过配置足够的舱底泵,抵消进入舱内的海水、雨水等的影响,从而省去了舱口盖,经济性自然就好很多。

落后的花生
健康的河马
2025-08-19 03:54:06
大件货物装船注意事项:

一.装船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船舶承运重大件货物的能力。如船体结构、局部强度、重吊的负荷量及其他技术参数、绑扎加固设备等。

(2)仔细检查装运重大件货物时需用的设备并保持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如重吊及其附件是否处于正常可用状态等。

(3)详细了解所运重大件货物的有关资料。如件数、单件重量、尺寸、货物形状、包装形式及其坚固程度、装运要求等。

二.编制装载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装运重大件货物,必须编制重大件货物的装载计划,此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正确选择舱位及货位

重大件货物的装载位置,应从保证货物和船舶的安全,以便于作业和使用船舶重型起货设备等方面考虑。

当货物装于舱内时,应配置在舱口尺寸大而且有重型起货设备的中部货舱。当配置于二层舱时,要注意货件的高度应不大于二层甲板至舱口下边的高度。

当货物装于上甲板时,应根据货物性质,合理选定货位。一般应安排在船上重型起货设备能够吊装吊卸的部位。如怕水湿的货物应配置在中部上层建筑后面的甲板上。

上甲板的重大件货物不应置于舱盖上。其装载部位应不妨碍起货机、吊杆起落、系解缆等操作,不应堆装在消防干线及支管、测水管、水密门、排水孔、货舱人孔、操作各种阀门的设备等处所,并应留出人行通道,其堆装高度应不妨碍驾驶台的眺望视线。

重大件货物在船上的配置应左右均衡。

(2)由于重大件货物的重量较大,因此,确定重大件货物的装载位置后,必须对其受载部位的局部受力进行核算,并保证其局部强度不受损伤。

(3)应校核转载重大件货物后(特别是当货件装于上甲板时),及用船上设备装卸重大件货物时对船舶稳性的影响,核算船舶可能产生的最大倾斜角,并保证其不不超出允许范围。

(4)应制定重大件货物的加固绑扎方案。

三.装载重大件货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1)装载重大件货物时,应尽量减少船舶的吃水差。

(2)装卸过程中应注意调节缆绳,以防船身游动影响安全作业。当外档作业时,缆绳应适当放松,以免船舶外倾时缆绳崩断。

(3)装毕重大件后,应保持船舶无横倾。如重大件货物配置无法做好左右均衡时,应以其他载荷调整。

(4)装货结束,应按绑扎方案对重大件进行认真的加固绑扎。如果由装卸工人进行绑扎,则船方应检查绑扎的牢固程度。

四.航行中对重大件的管理

(1)航行中应有专人定期检查重大件货物的状况。在大风浪来临之前及在大风浪中航行时,更应认真检查重大件绑扎的牢固程度,以防发生货物移位。

(2)大风浪时检查货物状态必须至少有两人同往,并通知驾驶台适当调整航向,减缓摇摆,以策安全。

(3)航行中应避免船舶发生过大的横摇,以免绑索受力发生意外。必要时可采取避风措施或改向航行。

五.装载重大件货物时船舶局部受力的校核及其保证措施

营运船舶的各层甲板及各装载部位均有允许的安全负荷资料。在普通杂货船上,确定各层甲板的安全负荷量均以装运件杂货为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承受直接堆 装重大件货物的负荷。因此,为确保船舶安全,在装载重大件货物时,必须预先核算拟装部位的局部受力,以防其局部构件受损。

如已知货件的重量为P(t),货件与装载部位的接触面积为A(m2),则拟装部位实际承受的单位面积负荷量为

p’d=9.81P (kPa)/A (公式一)

当单位面积实际负荷量p’d超出其允许的负荷量pd时,可以采用衬垫的方法扩大甲板的受载面积,从而减少甲板的单位面积实际负荷量,保证其局部强度不受损伤。

由于重大件货物,特别是超重货物单件重量大,一般均需衬垫才能确保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拟装部位的单位面积允许负荷量pd,计算出必需的甲板最小受载面积Amin,从而确定衬垫方案。则

Amin=9.81P (m2)/pd (公式二)

应该指出,在确定实际衬垫面积时,还应考虑到如下情况:首先,由公式二求得的最小受载面积Amin并未计及衬垫物料及绑扎索具本身的重量; 其次,在海上航行时,货件将受到多种力的作用,从而使其对甲板的正压力大于其自重;第三,当货件装于上甲板时,由于甲板有梁拱和舷弧,将使衬垫物与甲板的 实际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实际的衬垫面积必须大于上述算得的最小受载面积。当装运单件重量较大而体积又较小的重件货时,应该使货物装于至少跨两个横向加强 肋骨的部位。必要时,还应在装载部位甲板的下面加设临时支撑(柱),以确保安全。此外,在装载重大件货物时,应尽量使船舶保持平吃水,使货件能同时着落或 起离甲板,避免甲板某部位瞬时超负荷。

六.重大件货物的加固绑扎

对重大件货物的绑扎,首先要正确选择绑扎索具。常用的绑扎索具有纤维绳、钢丝绳和链条,并且配合松紧螺丝、卸扣等一起使用。绑扎重大件货物宜用钢丝绳及链条。使用链条绑扎方便、速度快,但不易收紧;使用钢丝绳则较易收紧但绑扎没链条方便,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大件货物装船注意事项还包括绑扎时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绑扎松紧要适宜。要求绑扎紧固,不使其松动,又要防止过紧折断。同时又要易于解开,以便万一发生意外时能立即松绑。

2.提高绑扎效果,节省绑索。为此绑扎角应尽可能小,并应使各道绑索受力均衡。

3.保证货件不受损伤。为避免绑索直接接触货物表面,压损或磨损货件,应在规定的部位进行绑扎,必要时应在绑扎部位先加铺垫。对于怕水湿的货物,除合理选择货位外,在绑扎前应先铺盖油布,易腐蚀部位应涂以防护油脂。

4.绑扎工艺要正确。绑索应左右、前后对称。每道绑索应先绕货件一周后再在两侧固定,不能一索绑多道。每个生根的地令上不能超过三根绑索,而且方向不能相同。 对于车辆等带轮的货物,一般应先用枕木铺垫,上铺铁轨,轮子与铁轨之间要用三角铁固定,并应将三角铁焊在铁轨上。装于舱内的重大件货物,除用绑索固定外, 一般还应在垂向和水平方向用方木顶住,货件之间也用木料钉住,以防途中移位。

纯真的鞋垫
潇洒的天空
2025-08-19 03:54:06
一.试航前,应注意的问题和船舶应具备的条件 \x0d\x0a试航前轮机接船人员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轮机试航大纲,了解各项试验项目的内容及实验方法;其次,认真熟悉厂方制定的试航方案和试航时间表,合理安排轮机人员对试验项目具体分工;其三,对参加试航的轮机人员来说这是一次熟悉船舶设备的好机会,因此要抓住关键项目,利用暂短的试航时间来充分了解设备基本技术状况;其四,试航中轮机人员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如有疑问可向厂方主管人员提出并要求解答直到完全明白为止;其五,对于试航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应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监造组会同厂方协商解决。 \x0d\x0a试航前应具备的条件:首先,船舶所属机电设备/通导设备/生活居住设备应全部安装完毕,并完成码头系泊试验项目(对于首制船舶还应完成倾斜试验等项目);其次,储备足够使用的燃油/机油/物料,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和必需的测量工具。 \x0d\x0a二.试航中,轮机设备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x0d\x0a(注:为了陈述方便,根据厂方制定的试航计划方案和试航时间表逐项分析。) \x0d\x0a1.救助艇/救生艇下水试验:(此项试验约需1 小时)当主机转速开到45 RPM且船速达到6.6 knot时,将救助艇/救生艇分别放至水面并脱钩自行运转,以分别检验救助艇/救生艇各项性能。各项性能均达到要求后收艇归位。 \x0d\x0a2.主机平稳运转试验:(试验时间约为4 小时20 分钟)当船舶在航行状态时,主机分别在50%/65%/75%/85%/90%/100%负荷下连续运转,以检查主机及直接为主机服务的辅助设备的安装质量,运转工作的可靠性,并测量主机实际产生的功率。同时观察并记录在额定工况下各缸的参数与标准参数相比不应超出规定范围。 \x0d\x0a3.通用和救火警报试验:(试验时间约为40分钟) \x0d\x0a1)通用警报试验:航行中,在驾驶台按下通用警报试验按钮,全船各处警报均发生声响。 \x0d\x0a2)救火警报试验:航行中,分别在机舱主机缸头上方/付机上方/控制室/生活区各层走廊处进行试验,试验时全船各处警报均发生声响。(注:控制室为感热探测器,其它各处为烟雾探测器) \x0d\x0a4.锅炉的蓄压试验:(试验时间约为15分钟)当主机处于100% 负荷下运行时,关闭蒸汽主阀,同时锅炉在连续点火燃烧的状态下,这时测定锅炉安全阀起跳能力。具体要求是,锅炉在安全阀起跳的15分钟内蒸汽压力升高不得超过锅炉设计的10%。 \x0d\x0a5.锚机试验:(试验时间约为45分钟)船舶应在备车情况下迎风停稳,且水深超过85m以上。在锚机马达控制下,首先将其中一只锚爪慢慢放至水面,然后脱开锚链离合器,在锚链快速入水期间连续刹车2-3次来确认刹车功能。可用同样的方法试验另一只锚机的功能。起锚时两只锚链能被同时提起并放置到锚链桶内。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开始时间/测量水的深度/平均起锚速度/观察液压油泵的压力;同时检查液压系统各运动件无异常发热/敲击/漏泄现象,并确定符合试验和说明书要求。 \x0d\x0a6.主机最低转速运转试验:(试验过程约为10分钟)主机在最小转速稳定运转后,将舵角指示器从一侧最大舵角转到另一侧最大舵角,确定主机不会出现停车及单缸熄火现象。然后船舶在直线航行状态下测定并记录以下数据:主机转速/透平转速/扫气压力/操纵手柄刻度以及此时的船速等。 \x0d\x0a7.失电试验:(试验过程大约10分钟)船舶在单发电机供电的航行状态下,人为脱开发电机的主开关造成全船失电。在此情况下备用和应急发电机应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启动合闸供电,失电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5秒钟;备用主发电机合闸供电后,部分辅助电器设备开始按顺序自动启动,应记录启动顺序和时间,以便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x0d\x0a8.尾轴扭振试验:(只对首制船进行试验,过程大约1小时)使用扭振分析仪测量记录每2-5转的主机从最低转速到最大连续输出时的扭振值并测出分析图,确认实测扭振转速范围与计算得出的范围应一致。在航行试验过程中,应检查轴的运转/声音/振动/润滑/密封情况,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x0d\x0a9.舵机及应急舵机试验:(试验过程大约50分钟)舵机应在船舶最大航速前进时进行主操舵装置的试验,试验时两台舵机应交替进行。具体方法是: \x0d\x0a1)当船舶全速(111 rpm)前进时,使舵角指示器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的35°,而且应能够在28秒内,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的30°。 \x0d\x0a2)当船舶半速(56 rpm)前进且航速不低于7 knot时,使舵角指示器在60秒内, 自一舷15°转至另一舷的15°且动作灵活。 \x0d\x0a3)仅在应急发电机提供动力情况下,船舶半速(56 rpm)前进且航速不低于7 knot 时,应急操舵装置应能使舵角指示器在60秒内,自一舷15°转至另一舷的15°且动作灵活。 \x0d\x0a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液压系统及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振动/敲击/漏油等现象,并记录油泵的转速/油压/油温/粘度以及船速等数据,应满足说明书要求。 \x0d\x0a10.碰撞停止倒车试验:(只对首制船进行试验,过程大约20分钟)当主机以最大转速航行时,在驾驶台将车钟手柄由“NAV. FULL AHEAD”(主机转速是107 rpm)拉到“CRASH ASTERN”(主机转速是80 rpm)位置,直到船舶完全停止不动。观察并记录此过程中主机的凸轮轴换向/供制动启动空气/启动空气切断/全速倒退等各个点的时间和主机转速/航向/风速/风力等。 \x0d\x0a11.主机驾驶台控制试验:(试验过程大约1小时30分钟)试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x0d\x0a1)机动航行遥控试验:在驾驶台将车钟手柄由“STOP”位置,逐步增加到“FULLASTERN”位置,然后迅速推倒“D.SLOW AHEAD”位置,并逐步增加到“FULL AHEAD”位置,然后再迅速推倒“FULL ASTERN”位置。观察并记录此过程中主机在各工况下的转速/换向时间/调速器的设定值/高压油泵的齿条刻度等,目的是考核机动用车时主机遥控系统的工作性能。 \x0d\x0a2)主机自动程序控制加/减负荷试验:在驾驶台将车钟手柄由“STOP”位置,逐步推到“FULL AHEAD”位置,再推到“NAV. FULL”最大位置。然后将车钟手柄由“NAV. FULL”最大位置拉到NAV. FULL最小位置。试验中应记录中主机的转速,各加速/减速过程的时间,观察主机自动控制过程是否平稳,实际加速/减速过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并确认主机自动加/减速拐点转速值,以及自动程序控制加/减速能否快速通过共振区等。 \x0d\x0a3)主机自动程序控制取消试验:主机在自动程序控制加/减负荷过程中,在控制台按下“PROGRAM BY-PASS”按钮,主机自动程序控制被取消,此时主机的转速将迅速增加/减小。 \x0d\x0a4)主机飞车试验:在驾驶台将主机转速控制在86 RPM左右,按下“STORMY”按钮,然后将主机转速增加到107 RPM。此时主机转速将自动降低,并且驾驶台和机舱控制室指示灯亮。当主机转速降低到86 RPM左右自动复位后指示灯熄灭,再次将主机转速增加到 107 RPM时,将又重复上述过程。 \x0d\x0a12.主机前进速度试验:(试验过程大约2小时40分钟)在试验过程中主机分别在106/111 RPM转速下运行一段航程,观察并记录此过程中船舶的航向/航程/航速;风速/风向/风力;主机的输出转速/功率;主机/辅机的温度和压力参数等。 \x0d\x0a13.无人机舱运转试验:(试验过程大约4-6小时)在驾驶台控制下,主机使用重油并分别在100%和50%负荷状况下运转,试验主要是检测机舱设备运行的连续可靠性,此项试验根据机舱警报记录仪的记录结果进行考核,原则上不允许与推进装置有关的警报报警。在整个试验期间除了验船师和指定人员外,其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机舱控制室,而被许可进入机舱控制室的人员也不允许触碰任何机电设备。 \x0d\x0a14.船舶续航力试验:(试验过程大约2小时)主机使用重油并在正常负荷状况下连续运转,以检查主机及直接为主机服务的辅机设备的安装质量/运转的可靠性/工作的可靠性等。每半个小时观察并记录主机和辅机的温度/压力/必要的数据/主机的转速/主机的功率等。 \x0d\x0a15.主机燃油消耗率测定:(测定过程大约1小时)因为主机燃油消耗率在车间试验时已被测定,海上试验测定的数值仅作为参考。试验时一般使用船上安装的流量表测量,主机使用重油并在负荷持续输出功率(CSO)的航行状况下连续测量一小时。观察并记录主机的功率/燃油的温度/流量计读数/时间等。 \x0d\x0a实际燃油耗量,应按以下公式换算成ISO标准的低热值燃油耗量(10200 kcal/kg): \x0d\x0aMfr = (V x rt x 1000) / BHP x H / 10200r t = 1 / [1+0.0007(t-15)] x r15℃ \x0d\x0a式中:Mfr---低发热值为10200 kcal/kg的燃油消耗率(g/BHP/Hr); \x0d\x0aV---按流量计及秒表读数计算出的燃油流量(Lit/Hr); \x0d\x0art---实测温度下的燃油比重(Kg/Lit); \x0d\x0aH---实际使用的燃油的低发热值(kcal/kg)\x0d\x0ar15℃---15/4℃时的燃油密度(Kg/Lit); \x0d\x0aBHP---制动马力; \x0d\x0at---燃油的实际温度(℃)。 \x0d\x0a16.造水机造水量测定:(测定过程大约1小时)主机使用重油并在正常负荷状况下, 使造水机运行一小时,检查盐度监测系统及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声光报警功能。每半个小时观察并记录造水机的真空度和蒸发温度/冷凝器海水进出口温度和压力/主机缸套冷却水的温度和压力/真空泵进口压力/凝水泵排出压力/流量表的读数等。 \x0d\x0a17.废气锅炉蒸发量测定:(测定过程大约1小时)在锅炉的给水管系上临时安装一个经校验合格的流量计,当主机使用重油并在正常负荷状况下, 利用主机的排烟废气使废气锅炉连续运转一小时情况下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锅炉的蒸汽压力/水位/锅炉烟道进出口的废气温度和压力/锅炉的给水温度等,要求测得的蒸发量大于设计要求,并满足全船实际工作需要。 \x0d\x0a在规定的给水温度下,废气锅炉蒸发量应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x0d\x0aW = H / (SI1-I1); H = W1 x (SI2-I2) x r\x0d\x0a式中:W---给水在60℃时的锅炉蒸发量(kg/hr)\x0d\x0aH---蒸汽的热量(kcal/hr)\x0d\x0aSI1---蒸汽在0.54 MPa时焓值(kcal/kg); \x0d\x0aI1---给水在60℃时焓值(kcal/kg); \x0d\x0aW1---给水量(Lit/hr)\x0d\x0aSI2---蒸汽在实际压力时焓值(kcal/kg); \x0d\x0aI2---给水在实际温度时焓值(kcal/kg); \x0d\x0ar--- 给水在实际温度时比重。 \x0d\x0a18.试航过程中其它项目的试验: \x0d\x0a1)主机应急操作试验:在机旁操作主机,完成主机启动/停车/换向以及逐级加/减速的全过程,确定主机应急机旁操作装置及车钟系统功能正常。 \x0d\x0a2)主机遥控系统失电的试验:当主机遥控系统交流电源失电时,应急电瓶将自动供应直流电源,主机遥控系统不受失电的影响,而且警报系统报警功能正常。 \x0d\x0a3)主/副机的燃油转换试验:试航中应根据要求进行轻/重油的转换试验,以及对重油的预热/粘度控制等设备应进行效用试验。 \x0d\x0a4)主/副机的辅助设备的功能试验:试航中为主/副机服务的泵浦,辅助设备以及海底阀等应交替使用并检查其功能。 \x0d\x0a三.试航后,应检验的项目和完成的工作 \x0d\x0a1.试航后,轮机人员应检验的项目: \x0d\x0a1)吊缸检验:任选主机一个缸,由船厂人员进行吊缸清洁,检查缸头/排气阀/缸套/活塞/活塞环/扫气口/汽缸油分布情况等。同时松开主机的传动链条锁紧螺母进行重新调整。 \x0d\x0a2)克令吊试验:首先进行吊重试验,吊起35吨重物进行起/落/刹车/旋转运行,要求克令吊运转平稳;然后进行各种限位(共7项)警报试验,要求限位警报功能正常。观察并记录重物重量/运行速度/旋转半径/刹车功能/液压油压力等,同时检查液压系统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敲击/漏泄现象等。 \x0d\x0a注:船舶试航期间的试验项目均由船级社验船师进行严格检查确认。 \x0d\x0a2.试航后,轮机人员应完成的工作:对试航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应在试航结束后的会议上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厂方尽快解决。(如:检查所有机电设备/各种管系等是否有不正常的振动/声响/温升等;仪表/阀门等是否便于观察/操作;设备的各种标识/安全警示牌等是否齐全/正确;高温设备/排烟管等是否有隔热保护;机械设备/油水管路等是否有漏泄现象等等。)

犹豫的薯片
漂亮的口红
2025-08-19 03:54:06
lift-away是吊装式的舱盖,即舱盖的开合需要由吊杆或者其他船岸起重设备来吊装。这种舱盖就是一块舱盖板,上面没有任何机关。我见过的集装箱船和散货船都可以采用这种舱盖。作业时,由岸吊将整块舱盖吊起放在其他舱盖或者岸上。 绝大多数集装箱船上没有起吊设备,都是靠岸吊来完成作业的。散货船有部分配备吊杆或者克令吊的,可以自行开启舱盖。除此以外,很多老的杂货船也采用这种舱盖设计,使用船上自备的吊杆作业。 folding是折叠式舱盖,我见过的多配备了液压系统,可以自行开启,多见于杂货/多用途船上。一般一个大舱口有四块舱盖板沿船的纵轴排列。前两个一组,后两个一组。每组之间有活动的销锁相连。开舱时,靠液压装置将最边上一块舱盖板顶起(见下面的示意图)。 这种舱盖我只在多用途船上见过,但是不排除其他船型也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舱盖,特别是散货船。

美满的背包
斯文的大白
2025-08-19 03:54:06
汽车发动机大修主要包括更换气门、活塞、缸套、或者镗缸、磨轴等。按照一般4S店的标准是都需要更换4配套,也就是活塞,活塞环子,气门,气门油封,气门导管,曲轴瓦,连杆瓦,正时皮带,张紧轮。

一、大修那些项目?

1、要是链条的正时,就要换正时链条,张紧器,除外还要机加工,镗缸下套,磨轴,冷压导管,还需要更换大修包,曲前油封,曲后油封,凸轮轴油封,机油泵,较研气门,等等,有时还需要更换外部配件,比如说离合器片什么的,总之就要把装着没把握的配件都换了用以修复发动机的保证发动机的使用性能。

2、机械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气门进排气各一套,活塞环一套,缸套一套4个(如果是4缸发动机)止推片两片,活塞4个;

3、冷却系统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水泵(泵叶腐蚀或者水封有渗水现象),发动机上下水管,大循环铁水管,小循环胶管,节气门水管(有老化发胀就必须更换),节温器等;

燃油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喷油嘴上下油环,汽油滤;点火部分:高压线路是否有发胀或者漏电有则更换,火活塞;喷油嘴上下油环,汽油滤

4、点火部分:高压线路是否有发胀或者漏电有则更换,火活塞

5、进气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空气滤;

6、其他辅料一般主要包括了防冻液,机油,机油格,化清剂,发动机金属清洗剂或者全能水;

7、待检部件一般主要包括了缸盖是否腐蚀或者不平,曲轴,凸轮轴,正时皮带张紧轮,正时皮带调整轮,正时皮带,外部发动机皮带及调整轮,摇臂或者摇臂轴,如果是液压挺杆的加多检测液压挺杆;

8、冷却系统部分:水泵(泵叶腐蚀或者水封有渗水现象),发动机上下水管,大循环铁水管,小循环胶管,节气门水管(有老化发胀就必须更换)

9、燃油部分:大修包里面包括了缸垫和各类油封,气门室盖垫,气门油封等和垫片等东西;

发动机大修项目是一般主要包括了大修发动机,外加工缸盖平面,镗缸,清通水箱、磨气门,镶缸套,压活塞, 清洗油电路,保养马达、保养发电机等等。

二、大修发动机需要换的零件

1、气门油封包,气门进排气各一套,塞环一套,缸套一套4个行推片两片,大小瓦,塞4个,

2、冷却体系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水泵(泵叶腐蚀或者水封无渗水征象)

3、发动机上下水管,大循环铁水管,小循环胶管,骨气门水管(无老化发缩就必须更换);

4、燃油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喷油嘴上下油环,汽油滤 ;

5、点火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高压线路能否无发缩或者泄电无则更换,火花塞,进气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了空气滤,

6、其他辅料:防冻液,机油;缸盖能否腐蚀或者不平,曲轴,凸轮轴,反时皮带驰紧轮,反时皮带调零轮,反时皮带,外部发动机皮带及调零轮,摇臂或者摇臂轴,如果是液压挺杆的加多检测液压挺杆,大修包内里包括了缸垫和各种油封,气门室盖垫,气门油封等和垫片等东西。

冷静的帆布鞋
轻松的蜜蜂
2025-08-19 03:54:06
不正确。集装箱船又叫箱装船,是以集装箱为承运对象,在甲板或者舱盖上可以堆放集装箱,通常这种船的货舱口宽且长,货舱的尺寸按照载箱的要求规格化,具有换装方便、装卸效率高、周转快、运输质量好、相对运输成本低等优点,航速一般高于其他载货船舶,最高可达30节以上,这类船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唠叨的长颈鹿
踏实的小鸭子
2025-08-19 03:54:06
由订单看集装箱船发展趋势

概述:介绍了当前世界集装箱船船队现状和订单情况,以及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历程.根据订单情况分析了目前集装箱船队的热门船型和特点,以及其成为主流船型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在提高装箱系数、高速装卸、环保和低维护成本方面的集装箱船设计趋势.

关键词:集装箱船;订单;趋势

1 当前世界集装箱船队和订单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国际贸易货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近五十年中,集装箱货量的增加在各类海运货物中名列前茅,集装箱船队的发展速度亦非常迅猛.截止2005年8月1日,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达到3554艘,797万TEU;而集装箱船订单总量则达到了455万TEU,占目前集装箱船队规模的57%,订单持续到2009年.若不计船舶报废,未来三年全球集装箱船队将以每年13.9%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初达到952万TEU,2008年初将接近l100万TEU[1]。图1是当前全球集装箱船队和订单情况(数据来源:BRS-ALPHA).

图1 当前全球集装箱船队和订单

此外,集装箱船资源的垄断竞争势态日趋明显,全球集装箱船日益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手中,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前10大班轮公司的自有运力达420万TEU,占全球整个集装箱船队的56%.

2 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历程

最早运输集装箱的船舶是由油轮改装的,随后几年中,承担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是既能装载集装箱也能装载杂货的半集装箱船,直到上世纪的60年代后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集装箱船.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典型集装箱船的简要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根据订单统计,今明两年将分别出现9600TEU、10000TEU的集装箱船.

大型化是集装箱船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一方面,国际经济和贸易的飞速发展,为集装箱船大型化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另一方面,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也为船舶的大型化营造了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集装箱船的平均箱位运力不足300TEU;到70年代末,这一数字迅速上升到620TEU;据德国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统计,80年代末达到1200TEU;据Clarkson统计,1995年末,世界集装箱船单船平均运力1500TEU,到20世纪末,该数字进一步增加到1756TEUE[2].截止2005年5月1日,世界集装箱现役船队的平均运力已达到2198TEU.目前已有近60艘75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投入营运,预计到2007年,10000TEU级的集装箱船也将投入营运——船舶大型化已是近50年集装箱船队发展的主流.

表1 集装箱船发展历程

出现时期/年份

载箱量/TEU

航速/kn

1968

700

20

1970

1600

22

1981

3500

24

1988

4400

24.5

1996

6000

24.6

2001

7506

25

2003

8063

25.2

2005

9200

25

虽然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载重总吨位还未达到油轮与散货船的规模,但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主流集装箱船也将类似油轮和散货船,出现明显的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主流集装箱船分类

船 型

载箱量/TEU

超巴拿马型

大超巴拿马型

9000~12000

中超巴拿马型

8500左右

小超巴拿马型

5500-6500

巴拿马型

巴拿马极限型

5000

巴拿马型

4200

支线型

大型支线船

2700左右

小型支线船

1000~1800

3 当前集装箱船的热门船型

由图1可以发现,目前集装箱船的较热门船型主要集中在超巴拿马型、巴拿马型以及(2500-2999)TEU的支线型船.根据BRS统计,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订单目前是一枝独秀,超过了300艘;巴拿马型的订单也有200多艘;2700TEU左右的大型支线集装箱船的订单超过了160艘.

1)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如图2所示,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订单踊跃,各大班轮公司继续看好集装箱运输市场,调整自己船队结构,实现规模经济,以求取得成本优势,这也是班轮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图2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订单

从最新的订单分类情况看,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船型集中度日趋明显,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船型:9000TEU以上、8500TEU左右、(6000-7000)TEU间的6500TEU级和(5500~6000)TEU间的5500TEU集装箱船.

图3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订单分类

从图3可见,6500TEU集装箱船的比重比5500TEU船高,笔者认为是以下因素所致:大多数5500TEU集装箱船垂线间长、船宽、型深、结构吃水分别为263m、40m、24.2m、14m,设计航速25.8kn;6500TEU船的相应参数大都是292m、40m、24.2m、14m和25.6kn,两者差别主要是船长引起的装箱数量的变化.5500TEU船主机较多使用12K90/10K98/1 0RTA96,主机功率基本为54800kW-57200kW;6500TEU船主机选用10K98/10RTA96的占很大比例.可见两者主流设计的主机类似,机舱配置、营运油耗、管理成本没有大的差别,成本主要是新造船时的固定资本投入,但6500TEU船在箱位和重箱装载能力方面占优,从投资的角度看优于5500TEU型船.

从船舶设计建造上看,9000TEU以上大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发展将受到主机功率的制约,从笔者不完全统计情况分析,目前8000TEU以上集装箱船货舱内的装箱数没有很大的差别,一半以上的大型船仍然选用与8000TEU级中超巴拿马型船一样功率的主机12K98或12RTA96,由于长宽比的提高,大超巴拿马型船的设计航速比中超巴拿马型船有所提高.还有部分9000TEU级以上的集装箱船或采用升功率(增加爆压)主机,或选用14缸的主机,也有设计考虑12缸主机加电力助推的方式.笔者认为,若增加功率的方式获得成功——实船应用经济可行,则大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还会有一些发展;若上述的方式被证明为缺乏经济前景,则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将分为两类:使用12K98/12RTA96主机的大超巴拿马型和使用10K98/10RTA96/12K90的小超巴拿马型.

任何增长都会有边际效应,相信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正在接近顶峰.由于港口码头因素(码头长度、航道吃水、集装箱桥吊跨距以及高度等条件)、综合配套因素(堆场、内陆运输条件、地面处理和分配系统等)和船舶推进因素(更大功率主机、更大直径螺旋桨以及由此带来的船舶设计问题)的限制,今后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速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慢.笔者认为,今后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主流船型的载箱量波动将较小,同散货船、油轮一样,其主流船型将与船长、船宽、主机一一对应.

2) 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出现较早并且时间跨度较长,各时期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箱位数分布也比较分散,但仔细分析还是能总结其中的规律.现在营运中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总长主要有以下三大类:288m~294m、275m~282m、255m~265m.最近的订单主要集中在294m和260m的两种船型.

为了便于表述,以下将总长294m的集装箱船定义为巴拿马极限型;将总长在260m左右的定义为巴拿马型.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载箱量在4000TEU以上,包括空箱的最大载箱量可达(4200~4300)TEU左右:巴拿马极限型的基本载箱量在4700TEU以上,最大可达5 100TEU.这两类集装箱船的基本参数见表3.

表3 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基本参数

船型

巴拿马极限型

巴拿马型

船舶总长/穿宽/型深/m

294/32.2/22

260/32.2/19

设计吃水/结构吃水/m

12/13.5

11/12.7

最大载重量/t

66000左右

51000左右

设计航速/kn

25左右

24左右

40尺集装箱BAY数

18

约16

14t/TEU重箱数/TEU

约3300

约2800

由表3可知,这两种船型的船宽都是32.2m,载重量和载箱量的差别主要由于船长、型深和吃水的不同,巴拿马极限型比巴拿马型船长两个40ft的集装箱BAY以上,船舶总长为294m,垂线间长超过280m,因此,前者货舱内可布置8层集装箱,而后者一般为7层.另外巴拿马极限型船选用的主机与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相似,以K98、RTA96和K90等为主流机型,主机功率为(45700~52000)kW不等,设计航速基本在24kn以上;巴拿马型船主机的选型就极富多样性,既有RTA84、L80等主型,也有RTA96和K90机型,设计航速既有23kn,也有25kn的,显示了船东对航速多样化的要求,相信今后主流设计的各项主要参数将趋于一致.

图4和图5是美东航线上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分布情况,但是由于前述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历史较长,不少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虽然主尺度小于10年前的船舶,但载箱量却明显提高,为了避免数据失真,又以船长作为划分标志.如图5所示,目前美东航线巴拿马极限型集装箱船的数量占主导地位,2002年后投入该航线的船舶几乎都是巴拿马极限型船.

图4 美东航线现有巴拿马型船

图5 美东航线现有巴拿马型船分类

当前世界造船市场中(4000~5000)TEU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总计239艘,其中,最大载箱量在4250TEU左右的巴拿马型占据了订单中的54%.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中国的造船厂,但巴拿马极限型的订单主要被韩国的现代重工和韩进重工控制.4000TEU~5000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交付数量从2005年到2008年逐年增多,部分交船期已到2009年.

4000TEU~5000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适用航线很广,虽然巴拿马政府计划耗资约60亿美元,建设新的航行通道,扩大通航能力,使新航道的船闸宽度由现在的34m增加到50m甚至更宽,届时10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也能顺利通过,但这一远景的实现最快也要到下一个十年.因此现阶段4000TEU~5000TEU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3) 支线集装箱船

市场人士称(2500-2800)TEU船为灵便型.本世纪初,此类集装箱船的船宽都是满足横向布置12列集装箱的29.8m左右,许多都带甲板吊车,最近的订单情况显示此类船舶的船宽已达到32.2m,即横向布置13列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船宽,不设甲板吊车,相应的,后者的船长要比前者短一些.笔者认为,随着码头设施的不断完善,后者的订单将会增加.

4 集装箱船的设计趋势

笔者认为,集装箱船的种类将逐渐趋于固定:主流船型将与船长、船宽、主机一一对应.而且近年来新造船市场处于卖方市场,船厂订单饱满,主流船型在未来三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为了满足班轮业的发展需要,小型集装箱船存在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因为燃油成本的飚升,集装箱船高速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航速高、油耗低的船型永远是船东、船厂追求的目标:高稳心的集装箱船优秀线型将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相信在未来几年,除了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外,以下因素可能在集装箱船特别是2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的设计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1) 稳定装箱系数

集装箱船的箱位数是一个空间概念,箱位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集装箱船尺度的增加以及集装箱积载系数(装箱数与船舶主尺度的比值)的提高.增加船舶尺度比较“粗放”,集装箱积载系数的提高更能体现船舶设计/建造技术乃至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发展.由于水动力学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为了满足快速性的要求,集装箱船增加方型系数的潜力已经很小的,而且集装箱船的船型也有“稳定”的趋势,在有限的排水量/主尺度前提下,增加装箱空间即成为设计追求的目标.

回顾历史,集装箱船装箱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货舱区域空间、压缩机舱长度和首尾段长度以及提高甲板上装箱数量的方式实现的:最初的集装箱船采用链条式的舱盖板,在船长或船宽方向上保留舱盖折叠的空间,不能用来装货(集装箱),其后出现了吊离式舱盖,装箱系数有一定的提高;集装箱码头设施的改善,使干线班轮利用岸吊来进行集装箱的装卸,这使得原先布置克令吊的空间可用来装载集装箱;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船舶设计手段的提高,取消了甲板纵桁,利用了纵桁下方的空间,双层壳体宽度尽可能减小,个别货舱采用单壳设计,使货舱内尽可能布置更多列的集装箱;机舱空间的紧凑压缩,进一步提高了货舱内的装箱数;随着舱盖板设计/制造水平以及集装箱绑扎系统的进步,舱口盖的负载增加,上层建筑的升高,使集装箱船舱盖上承载的集装箱数大大增加;个别船东甚至考虑了利用部分舵机间或者压缩艏部系泊空间的方式提高装箱数.

提高装箱率的措施层出不穷,但因为船舶的空间有限,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改进——如主机的体积减小,相信未来集装箱装箱率提高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提升空间会越来越小.

2) 满足高速装卸作业

集装箱运输链中,船舶运输只是整个运输链上的一环,提高集装箱船航速是至关重要的,但提高整个物流链的效率必须通盘考虑,集装箱船如何适应高速的港口作业也是值得船舶设计师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集装箱船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应码头集装箱装卸效率的提高,比如采用高效的调倾系统满足多台集装箱桥吊同时作业;采用高效的压载水管理系统以尽量缩短码头压载水调拨的时间;集装箱绑扎系统也存在突破的可能.

3) 适应环保要求的发展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针对船舶排污的国际规则亦越来越严厉.船舶设计时更多地关注环保的功能也是船舶技术发展的趋势,比如压载水管理、环保型防污漆、低氮、硫化物排放等.

4) 满足低维护成本的需要

由于集装箱船准班、快捷的班轮特点,减少日常船舶的维护时间(费用)就成了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为船舶争取尽可能长的运营时间.设计时应考虑水下检验、艉轴10年不拆检的技术要求.长时效的防污漆等措施能使船舶5年不进坞或缩短坞检时间.另外优化露天部分特别是横向舱口围结构,减少营运过程中检查、维护的成本和劳动强度,在船舶设计时也值得充分考虑.

微笑的海燕
凶狠的蚂蚁
2025-08-19 03:54:06
战斗舰艇 水面战斗舰艇 航空母舰 巡洋舰 驱逐舰 护卫舰 护卫艇 猎潜艇 导弹快艇 鱼雷快艇 破雷舰 扫雷舰艇 猎雷舰艇 布雷舰艇 登陆战舰艇 登陆舰 登陆艇 潜水艇 常规潜艇 核潜艇 辅助舰船 航行补给船 供应船 侦察船 靶船 消磁船 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 医院船 防险救生船 试验船 修理船 训练船 捞雷船 商船 运输船 客船 客货船 旅游船 货船 干货船 杂货船 多用途货船 散货船 运煤船 矿砂船 矿油船 油散矿船 运木船 液货船 油船 原油油船 成品油船 液化天然气船 液化石油气船 化学品船 冷藏船 集装箱船 滚装船 运畜船 载驳船 渡船 驳船 工程船 海洋调查船 挖泥船 起重船 打桩船 打捞船 航标船 布缆船 水道测量船 测量船 破冰船 渔政船 渔船 捕鲸船 捕鲸母船 渔业基地船 拖船 顶推船 推船 港务船 农用船 浮油回收船 趸船 游艇 工作艇 消防船 赛艇 舢板 海船 远洋船 极区船 沿海船 海峡渡船 内河船 排水型船 全潜船 半潜船 高性能船 滑行艇 气垫船 水翼艇 冲翼艇 小水线面双体船 机动船 蒸汽机船 汽轮机船 柴油机船 燃气轮机船 核动力船 电力推进船 机帆船 非机动船 帆船 螺旋桨船 平旋推进器船 喷水推进船 喷气推进船 单体船 双体船 多体船 双壳船 平甲板船 长艏楼船 长艉楼船 中机型船 艉机型船 艏升高甲板船 艉升高甲板船 单甲板船 双甲板船 多甲板船 钢船 木船 水泥船 轻合金船 玻璃钢船 船级 船级社 国际船级社协会 入级 入级检验 入级符号 入级标志 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 入级证书 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船旗国 船籍港 法定检验 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 客船安全证书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 货船安全证书 免除证书 国际吨位证书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 国际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证书 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适装证书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 船舶国籍证书 总布置 舱室布置 机舱布置 梯道布置 舱室 艏尖舱 艉尖舱 底边舱 顶边舱 边舱 底舱 双层底舱 深舱 甲板间舱 空隔舱 罗经甲板 驾驶甲板 艇甲板 游步甲板 起居甲板 直升机甲板 上甲板 起货机平台 通道 内通道 外通道 跳板 驾驶室 海图室 报务室 雷达室 机舱 机舱集控室 反应堆舱 锅炉舱 泵舱 锚链舱 舵机舱 通风机室 空调机室 消防控制室 应急发电机室 蓄电池室 货油控制室 陀螺罗经室 桅室 声呐舱 计程仪舱 泡沫室 二氧化碳室 测深仪舱 机修间 电工间 木工间 贮藏室 损管设备室 油漆间 粮食库 冷藏库 冷冻机室 起居舱室 居住舱室 船长室 大副室 二副室 三副室 轮机长室 大管轮室 二管轮室 三管轮室 船员室 客舱 货舱 货油舱 集装箱舱 冷藏货舱 车辆舱 液化天然气舱 液化石油气舱 邮件舱 行李舱 液舱 燃油舱 滑油舱 溢油舱 污油舱 压载水舱 专用压载水舱 污液舱 淡水舱 饮水舱 锅炉水舱 污水舱 循环滑油舱 全降落区标志 限制降落区标志 悬降区标志 船体型表面 裸船体 型排水体积 附体 主要要素 中站面 基面 中线面 主坐标平面 基线 主尺度 总长 垂线间长 水线长 设计水线长 满载水线长 型宽 水线宽 片体水线宽 最大宽 型深 吃水 型吃水 设计吃水 结构吃水 艏吃水 艉吃水 平均吃水 外形吃水 翼航吃水 龙骨净空 垫升船底净空 垫航吃水 船底净空 片体间距 满载吃水 空载吃水 吃水标志 型线图 艏垂线 艉垂线 格子线 中站 站线 型线 数学型线 型值 型值表 横剖面 中横剖面 最大横剖面 水线面 中纵剖面 纵剖线 横剖线 斜剖线 外廓线 水线 设计水线 满载水线 甲板线 甲板边线 甲板中线 舷弧 梁拱 梁拱线 舭部升高 舭部半径 龙骨线 龙骨设计斜度 龙骨折角线 龙骨水平半宽 折角线 隧道顶线 内倾 外倾 外飘 方艉浸宽 方艉浸深 船型系数 方形系数 棱形系数 垂向棱形系数 水线面系数 中横剖面系数 最大横剖面系数 主尺度比 长宽比 长深比 宽深比 宽度吃水比 长度吃水比 吃水型深比 前体 后体 水线平行段 水线前段 水线后段 平行中体 进流段 去流段 半进流角 方艉端面 艏踵 艉踵 轴包套 艉轴架 艉鳍 双艉鳍 前倾型艏 直立型艏 破冰型艏 球鼻艏 椭圆艉 方艉 巡洋舰艉 隧道艉 球形艉 球臌型剖面 气垫面积 排水量 型排水量 总排水量 空船重量 满载排水量 设计排水量 储备排水量 载重量 载货量 有酬载荷 载重量系数 压载 干舷 干舷甲板 载重线 载重线标志 载重量标尺 液舱容积 货舱容积 散装舱容 包装舱容 膨胀容积 容积曲线 舱容图 积载 积载因数 全船积载因数 吨位 总吨位 净吨位 苏伊士运河吨位 巴拿马运河吨位 吨位丈量 围蔽处所 免除处所 浮性 浮态 正浮 横倾 横倾角 纵倾 纵倾角 艏倾 艉倾 纵倾调整 浮力 损失浮力 储备浮力 浮心 漂心 重心 静水力曲线 邦戎曲线 横剖面面积曲线 费尔索夫图谱 水线面面积曲线 每厘米吃水吨数曲线 每厘米纵倾力矩曲线 型排水体积曲线 总排水量曲线 稳性 横稳性 纵稳性 初稳性 静稳性 动稳性 破舱稳性 大倾角稳性 复原力矩 复原力臂 稳性衡准数 横倾力矩 纵倾力矩 最小倾覆力矩 风压倾斜力矩 计算风力作用力臂 稳心 横稳心 纵稳心 稳心半径 稳心曲线 重稳距 初重稳距 修正后初重稳距 静稳性曲线 稳性消失角 最大复原力臂角 动稳性曲线 动横倾角 动倾覆角 形状稳性力臂曲线 自由液面 自由液面修正 进水角 极限重心垂向坐标曲线 不沉性 水密分舱 容积渗透率 面积渗透率 业务衡准数 分舱因数 可浸长度 许可舱长 破舱水线 损失水线面面积 分舱吃水 分舱载重线 最深分舱载重线 限界线 对称浸水 不对称浸水 扶正注水 船舶快速性 船舶阻力 湿面积 滑行艇底面积 滑行航态湿面积 航速 拖曳航速 自由航速 设计航速 服务航速 试航速度 总阻力 摩擦阻力 粘性阻力 压阻力 粘压阻力 兴波阻力 波型阻力 空气阻力 附体阻力 尾流阻力 飞溅阻力 汹涛阻力 浅水阻力 浅水效应 限制航道阻力 粗糙度阻力 江面坡度阻力 江面坡度推力 阻力系数 形状系数 续航力 海军系数 污底 自航因子 推力减额 推力减额分数 推力减额因数 伴流 标称伴流 实效伴流 伴流分数 伴流因数 有效推力 推力功率 有效功率 收到功率 推进系数 推进效率 船后推进器效率 船身效率 相对旋转效率 船舶推进 推进器 螺旋桨 右旋 左旋 内旋 外旋 螺旋桨直径 螺旋桨盘 螺旋桨盘面积 螺旋桨基准线 螺旋桨中点 螺旋桨平面 桨毂 毂径 毂径比 毂长 桨叶 最大叶宽 最大叶宽比 平均叶宽 平均叶宽比 叶面 叶背 母线 叶面参考线 面节线 螺距 面螺距 等螺距 变螺距 螺距比 螺距角 叶根 根厚 轴线上叶厚 叶厚比 叶梢 叶端 梢厚 梢隙 导边 随边 纵斜 螺旋桨纵倾角 侧斜 侧斜角 投影轮廓 展开轮廓 伸张轮廓 叶侧投影 叶侧投影限界 投影面积 展开面积 伸张面积 投影面积比 展开面积比 伸张面积比 叶面比 叶切面 导边半径 随边半径 翘度 毂帽 抗谐鸣边 叶元体 进速 进角 螺旋桨推力 螺旋桨转矩 螺旋桨尾流 进速系数 表观进速系数 进速比 滑脱 推力系数 转矩系数 船舶拖曳力 系桩拉力 螺旋桨敞水效率 螺旋桨特征曲线 根涡 梢涡 螺旋桨设计图谱 直径系数 收到功率系数 推力功率系数 功率载荷系数 推力载荷系数 最佳转速 最佳直径 浸深 浸深比 可控螺距螺旋桨 对转螺旋桨 导管推进器 全回转推进器 串列螺旋桨 重叠螺旋桨 适伴流螺旋桨 反应推进器 喷水推进器 平旋推进器 空化螺旋桨 超空化螺旋桨 空气螺旋桨 明轮 侧推器 空化 背空化 云状空化 叶面空化 泡沫空化 桨毂空化 片状空化 无空化 超空化 叶梢空化 梢涡空化 尾涡空化 叶根空化 空化斗 空化衡准 空化数 临界空化数 空泡 空泡长度 空泡厚度 空泡压力 不稳定空泡 局部空泡 脉动空泡 定常空泡 不定常空泡 空蚀 船舶操纵性 横移 横漂 螺旋桨转艏效应 开环操纵性 闭环操纵性 静稳定性 动稳定性 渐近稳定性 水动力分量 水动力导数 孟克力矩 直线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 位置稳定性 航向保持性 转艏性 回转性 倒航操纵性 应急操纵性 操纵性衡准 可操纵域 入试航速 转舵阶段 过渡阶段 稳定回转阶段 回转迹线 回转周期 纵距 横距 反向横距 战术直径 回转直径 回转中心 枢心 回转速降 回转横倾角 回转突倾 初转期 转艏滞后 超越角 纠偏期 复向期 操纵周期 操纵性特征曲线 不稳定环 转船力矩 水下侧面积 舵空化 耐波性 适航性 耐波性衡准 船舶摇荡 纵摇 横摇 艏摇 垂荡 纵荡 横荡 谐摇 耦合运动 附加质量 横摇阻尼 摩擦阻尼 旋涡阻尼 兴波阻尼 舭龙骨阻尼 升力阻尼 扰动力 辐射力 衍射力 动水位升高 有效干舷 甲板淹湿 淹湿性 飞溅 横摇衰减曲线 消灭曲线 失速 飞车 横甩 波浪中平均功率增值 波浪中平均阻力增值 波浪中平均转矩增值 波浪中平均推力增值 波浪中平均转速增值 波浪谱 波能波密度 响应谱 浪向 遭遇角 顶浪 随浪 横浪 艏斜浪 艉斜浪 长峰波 短峰波 规则波 不规则波 瞬态波 方向谱 有义波高 波倾角 有效波倾角 有效波倾系数 傅汝德克雷洛夫假定 船模试验水池 拖曳水池 浅水试验水池 减压试验水池 耐波性试验水池 操纵性试验水池 风浪流试验水池 旋臂水池 循环水槽 空化水筒 低速风洞 冰水池 水下爆炸试验水池 坐标定位拖车试验水池 船体振动试验水池 模型拖车 测试段 加速段 假底 敞水试验箱 激流装置 平面运动机构 数控平面运动拖车 造波机 冲箱式造波机 摇板式造波机 气动式造波机 蛇形造波机 消波器 三自由度运动位移测量装置 六自由度运动位移测量装置 纵向强制摇荡装置 横向强制摇荡装置 船模阻力仪 纵倾测量仪 激光测速仪 伴流仪 水翼三分力仪 螺旋桨测力仪 推力仪 转矩仪 浪高仪 波浪扰动动力仪 波浪中阻力测量仪 垂直式阻力动力仪 波浪中自航要素测量仪 紊流探测器 舵三分力仪 船模 标准船模 重叠船模 系列船模 螺旋桨模型 假模 假毂 试验临界雷诺数 缩尺比 尺度效应 阻塞比 阻塞效应 阻塞修正 模型拖点 伴流模拟 等推力法 等转矩法 自航试验拖力 船模自航点 试验池实船自航点 阻力试验 裸船模阻力试验 船模系列试验 自航试验 纯粹自航试验 强制自航试验 流线试验 伴流测量 尾流试验 船后螺旋桨试验 系列螺旋桨试验 反转试验 锁制试验 部分浸水试验 空化试验 耐波性试验 规则波中试验 不规则波中试验 波浪中阻力试验 波浪中自航试验 瞬态波试验 操纵性试验 自由自航船模试验 拘束船模试验 回转试验 航向稳定性试验 回舵试验 螺线试验 逆螺线试验 航向改变试验 操纵试验 停船试验 紧急停船试验 旋臂试验 直线拖曳试验 偏模直拖试验 平面运动机构试验 振荡仪试验 分段拼模试验 船体 船体结构 焊接船体结构 铆接船体结构 主船体 甲板板架 船侧板架 船底板架 舱壁板架 骨架 横骨架式 纵骨架式 混合骨架式 桁材 腹板 面板 构件 列板 主要构件 次要构件 连续构件 间断构件 冰带区 冰区加强 纵骨 纵桁 肘板 折边肘板 防倾肘板 贯通肘板 水平肘板 加强筋 覆板 扣板 压筋板 人孔 齿形孔 流水孔 流水沟 透气孔 通焊孔 减轻孔 洗舱孔 肘板连接 直接连接 面板切斜连接 切斜端 跨距 纵骨间距 肋距 外板 方龙骨 平板龙骨 龙骨翼板 船底板 舭列板 舭龙骨 舷侧外板 舷顶列板 舷墙 单底 双层底 内底板 内底边板 龙骨 中内龙骨 旁内龙骨 中桁材 旁桁材 箱形中桁材 半高底桁材 船底纵骨 内底纵骨 肋板 实肋板 水密肋板 油密肋板 组合肋板 轻型肋板 艉肋板 船底横骨 内底横骨 撑材 舭肘板 污水井 坞龙骨 船侧骨架 肋骨 主肋骨 强肋骨 深舱肋骨 尖舱肋骨 甲板间肋骨 斜肋骨 中间肋骨 舷侧纵骨 舷侧纵桁 护舷材 甲板 覆材甲板 强力甲板 舱壁甲板 车辆甲板 载货甲板 舷伸甲板 升高甲板 上层建筑甲板 甲板板 甲板边板 平台 横梁 强横梁 舱口端梁 舱口悬臂梁 甲板横桁 半梁 斜梁 艉横梁 梁肘板 甲板纵桁 舱口纵桁 短纵桁 甲板纵骨 管形支柱 组合支柱 双向桁架 单向桁架 舱口 货舱口 应急舱口 舱口围板 机舱棚 围井 围罩梯口 挡浪板 舱壁 横舱壁 纵舱壁 斜舱壁 中纵舱壁 平面舱壁 槽型舱壁 双板舱壁 轻舱壁 甲板间舱壁 防撞舱壁 艉尖舱舱壁 深舱舱壁 水密舱壁 非水密舱壁 油密舱壁 防火舱壁 制荡舱壁 制荡板 局部舱壁 舱壁座 舱壁龛 舱壁板 舱壁骨架 舱壁扶强材 水平桁 竖桁 轴隧 轴隧艉室 推力轴承龛 主机基座 辅机基座 锅炉座 推力轴承座 艏部结构 艏柱 艏封板 强胸结构 强胸横梁 艉部结构 艉封板 艉柱 舵柱 挂舵臂 推进器柱 轴毂 艉柱底骨 高肋板 上层建筑 艏楼 桥楼 艉楼 甲板室 围壁 前端壁 后端壁 炉舱棚 檐板 天桥 片体 连接桥 抗扭箱 船体强度 总纵强度 坐坞强度 扭转强度 横向强度 局部强度 船体板架强度 肋骨框架强度 上层建筑强度 波浪要素 冲击 砰击 捶击 拍击 晃荡 波浪冲击载荷 海损载荷 计算状态 计算载荷 砰击载荷 冰块挤压力 船体强度标准 计算水头 总纵弯曲 中拱 中垂 空船重量分布 载重量分布 重量曲线 浮力曲线 载荷曲线 静水剪力 静水弯矩 静波浪剪力 静波浪弯矩 静合成剪力 静合成弯矩 船体极限弯矩 动弯矩 斜置修正 波浪水动压力修正 船体等值梁 计算剖面 纵向强力构件 刚性构件 柔性构件 折减系数 船体中和轴 舯剖面惯性矩 甲板剖面模数 船底剖面模数 总纵弯曲正应力 总纵弯曲剪应力 船体水平弯曲强度 船体挠度 船体刚度 承载能力 波浪扭矩 货物扭矩 横摇扭矩 局部弯曲 应力集中 带板 计算图式 船体结构稳定性 船体概率强度 船体应力测量 总纵强度试验 局部强度试验 扭转强度试验 结构试验平台 船体结构相似模型 船体振动 船体梁振动 总振动 垂向弯曲振动 水平弯曲振动 纵向振动 局部振动 船体扭转振动 总体局部耦合振动 船体振动性态 船体固有振动频率 船体振动阻尼 艉部振动 振动烈度 干扰力 表面力 轴承力 叶频 冲荡 波激振动 振动允许界限 人体振动允许界限 避振穴 自由航迹试验 船体振动对数衰减率 抛锚激振试验 激振试验 激振机 船舶振动测量 船舶噪声 结构噪声 机械噪声 螺旋桨噪声 舾装设备 舵设备 操舵装置 主操舵装置 辅助操舵装置 应急操舵装置 中舵 边舵 艏舵 平衡舵 反应舵 流线型舵 舵轴舵 整流罩舵 平板舵 主动舵 制流板舵 襟翼舵 差动舵 反射舵 不平衡舵 并联舵 多叶舵 悬挂舵 半悬舵 双支承舵 多支承舵 倒车舵 应急舵 转柱舵 贝克舵 麦鲁舵 西林舵 舵压力 舵压力中心 舵杆扭矩 舵高 舵宽 舵面积 舵展弦比 舵剖面 舵剖面型值 舵面积比 舵平衡比 舵厚度比 舵角 初始舵角 满舵舵角 临界舵角 襟舵角 舵叶 舵板 舵杆 舵臂 舵轴 舵承 上舵承 下舵承 舵钮 舵柄 舵扇 舵掣 舵构架 舵叶尾材 制流板 舵头 舵杆接头 舵销 操舵轮 舵杆挡圈 舵角限位器 人力操舵装置 人力液压操舵装置 操舵台 舵柄连杆 操舵链 操舵索 操舵拉杆 舵链导轮 操舵轴 横舵柄 关闭设备 风雨密性 通孔尺寸 透光尺寸 左开式 右开式 非水密门 风雨密门 水密门 防火门 舷墙门 气密门 舷门 双截门 脱险口 舷窗 固定窗 甲板窗 天窗 旋转视窗 舷窗盖 导风罩 眉毛板 货舱盖 箱形舱口盖 波形舱口盖 折叠式舱口盖 滚动式舱口盖 滚翻式舱口盖 滚卷式舱口盖 升降式舱口盖 侧移式舱口盖 伸缩型舱口盖 舱口活动横梁 封舱装置 防水盖布 封舱压条 封舱锁条 封舱楔 封舱楔耳 挠性密封装置 气胀密封垫 舱盖压紧装置 舱盖启闭装置 舱盖起升器 舱盖曳行装置 滚装通道设备 出入舱口盖 油舱盖 煤舱盖 平衡舱盖 速闭舱盖 人孔盖 手孔盖 艏门 艉门 跳板门 折刀式门 平置式人孔盖 埋入式人孔盖 起货设备 吊杆装置 摆动吊杆装置 双杆吊货装置 重型吊杆装置 吊杆 舷外跨距 吊杆仰角 吊杆偏角 悬高杆长比 起重柱 门型柱 吊杆柱 牵索柱 吊杆托架 吊货眼板 牵索眼板 吊杆叉头 吊杆座 千斤座 起货索具 千斤索具 吊货索具 牵索索具 吊钩装置 吊货索 千斤索 牵索 稳索 三角眼板 吊钩梁 吊杆举扬 吊钩净高 吊杆安全工作负荷 人字桅 轻型吊杆 起重桅 山字钩 双杆操作钩 吊梁 系泊设备 锚泊设备 系缆具 锚具 舾装数 艏锚 艉锚 移船锚 固定锚 定位锚 浮锚 锚杆 有杆锚 无杆锚 大抓力锚 锚横杆 锚干 锚爪 锚头 锚卸扣 锚爪折角 锚爪袭角 锚抓重比 锚啮入性 锚抓力 拖距 坠落试验 锚索 锚缆 锚链 链径 链节 无挡锚链 有挡锚链 锚链等级 锚端链节 末端链节 锚链脱钩 锚链环 连接链环 加大链环 连接卸扣 转环卸扣 末端卸扣 锚链转环 双链转环 掣链器 掣锚器 掣链钩 弃链器 锚链筒 锚链管 锚床 锚穴 锚唇 锚架 吊锚杆 吊锚索具 导链滚轮 锚浮标 带缆羊角 导缆器 导缆钳 导向滚轮 滚柱导缆器 滚轮导缆器 导缆孔 带缆桩 十字带缆桩 转柱带缆桩 转动导缆孔 掣索器 缆索卷车 缆索 系缆索 拖缆 撇缆 纤维索 马拿马运河导缆孔 圣劳伦斯航道导缆器 推拖设备 推架式系结 推架 无缆系结装置 主缆 操纵缆 拖缆承架 拖缆限位器 拖钩 拖钩台 拖桩 拖曳弓架 拖缆孔 承推架 拖曳滑车 救生设备 救生艇 开敞式救生艇 部分封闭救生艇 全封闭救生艇 耐火救生艇 自供空气救生艇 划桨救生艇 抛落式救生艇 机动救生艇 自行扶正 救生艇乘员定额 空气箱 艇吊钩 联动脱钩装置 舭部扶手 舷沿救生索 艇滑架 救助艇 降落装置 吊艇装置 吊艇架 重力式吊艇架 转出式吊艇架 艇座 固艇索具 吊艇索 横张索 放艇安全索 吊艇架额定负荷 吊艇架跨距 安全降落速度 救生筏 刚性救生筏 气胀救生筏 吊放式救生筏 可翻转救生筏 吊筏架 救生登乘梯 登艇梯 救生服 救生衣 救生圈 救生衣灯 救生索 救生圈自发烟雾信号 救生属具 救生抛绳设备 手持火焰信号 漂浮烟雾信号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 气胀式设备 保温用具 静水压力释放器 救生浮 救生凳 自亮浮灯 施救浮索 航行信号设备 桅设备 声光信号设备 信号桅 了望桅 雷达桅 支索桅 三脚桅 桁架桅 可倒桅 可伸缩桅 前桅 后桅 桅柱 桅肩 桅横杆 顶桅 桅冠 了望台 桅索具 雷达平台 号型 号旗 号钟 锚球 信号烟火 信号烟雾 音响火箭 音响榴弹 音响信号器具 舱面属具 直梯 斜梯 甲板梯 舷梯 舷桥 软梯 引航员升降装置 引航员软梯 舷墙梯 吃水梯 踏步 天幕 天幕帘 围帘 天幕索 栏杆 风暴扶手 安全索 系索羊角 索节 活动梯步 套环 碰垫 堵漏用具 舱室设备 住舱单元 船用家具 海图桌 柜床 救生衣柜 旗箱 引航员椅 舱室属具 舱室五金 风暴钩 船用厨房设备 船用炉灶 滴油灶 汽化油灶 厨房污物粉碎机 船用卫生设备 卫生单元 遮光窗帘 安全路标 舱室铭牌 船舶动力装置 内燃机动力装置 柴油机动力装置 汽油机动力装置 蒸汽动力装置 蒸汽机动力装置 汽轮机动力装置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煤气机动力装置 热气机动力装置 自由活塞燃气轮机装置 联合动力装置 蒸燃联合动力装置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全燃联合动力装置 核动力装置 电力推进 喷水推进 舷外挂机推进 舷内机舷外推进 风帆助航推进 侧向推力装置 推进装置 主机 动力装置操纵性 动力装置机动性 动力装置热效率 动力装置可靠性 动力装置经济性 动力装置生命力 动力装置耗热率 动力装置单位重量 动力装置相对重量 机舱单位长度功率数 机舱单位容积功率数 左转机组 右转机组 排水航行机组 应急航行机组 艉机型布置 机舱集控台 开式炉舱通风 机舱辅机组 组装式辅机组 动力系统 机舱热油加热系统 柴油机直接传动 柴油机齿轮传动 多机共轴齿轮传动 起动空气系统 冷却水系统 开式冷却水系统 闭式冷却水系统 集中冷却水系统 舷外冷却 燃油系统 燃油驳运系统 燃油净化系统 燃油泄放系统 滑油系统 压力式滑油系统 重力式滑油系统 压力重力式滑油系统 滑油净化系统 滑油泄放系统 滑油间歇净化 滑油连续净化 曲柄箱透气管路 回热循环汽轮机装置 再热循环汽轮机装置 主汽轮机组 辅汽轮机组 热线图 热平衡计算 多级预热给水 辅机排汽预热给水 主蒸汽系统 辅蒸汽系统 排汽系统 暖机蒸汽系统 撤汽系统 汽封系统 如果是单纯的名词去这里 http://pinyin.sogou.com/dict/word_list.php?id=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