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厘米长2米钢丝绳套能承受多大重量
GB8918-2006主要用途钢丝绳,6*7结构1570MPa麻芯钢丝绳,10mm直径最低破断拉力52.1KN,约5.3吨,安全系数取6,起重量约880公斤。
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使用寿命远远超越光面钢丝绳,维护更加简单,性价比更高
钢丝绳单股的平方乘70KG再乘多股,如16股.
单股是1mm直径.就是半径平方乘3.14. 140-200为抗拉强度
0.5X0.5X3.14X(140-200)X16=1785KG.
一.七吨多一点
注意140是个变数.要看你的钢材的材料.
你上面16mm应该是19股(1+6+12).它的拉力是21350Kg(公斤)
钢丝
钢丝绳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交变 载荷的作用,其使用性能 钢丝绳主要由钢丝力学性能、钢丝表面状态和钢丝绳结构决定。钢丝材质包括 碳素钢或合金钢,通过冷拉或冷轧而成,钢丝横断面有圆形或异形(T型S型Z型),异形横断面钢丝主要用于密封钢丝绳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并对钢丝进行适宜的表面处理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条件的需求。
一、钢丝的特点:
1.钢丝绳能够传递长距离的负载
2.承载安全系数大,使用安全可靠
3.自重重量轻,便于携带和运输
4.能够承受多种载荷及变载荷的作用
5.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和抗冲击韧性
6.在高速工作条件下,耐磨、抗震、运转稳定性好
7.耐腐蚀性好,能够在各种有害介质的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8.柔软性能好,适宜于牵引、拉拽、捆扎等多方面的用途
二、使用钢丝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检查范围:拉查钢丝绳的磨损、锈蚀、拉伸、弯曲、变形、疲劳、断丝、绳芯露出的程度,确定其安全起重量(包括报废)
2、钢丝绳的使用期限与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做到按规定使用,禁止拖拉、抛掷,使用中不准超负荷,不准使钢丝绳发生锐角折曲,不准急剧改变升降速度,避免冲击载荷
3、钢丝绳有 铁锈和灰垢时,用 钢丝刷刷去并涂油,钢丝绳每使用4个月涂油一次,涂油时最好用热油(50℃左右)浸透绳芯,再擦去多余的油脂
4、钢丝绳盘好后应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不得重叠堆置,防止扭伤
5、钢丝绳端部用钢丝扎紧或用熔点低的合金焊牢,也可用铁箍箍紧,以免绳头松散
6、使用中,钢丝绳表面如有油滴挤出,表示钢丝绳已承受相当大的力量,这时应停止增加负荷,并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新钢丝绳
7、牵引钢丝绳的承载能力应为总牵引力的5—8倍
钢丝绳规格及吊重:
规格:6*37、6*19、6*29、6*36、18*7等。
吊重:国家规定11mm的钢丝绳可以在卷扬起重安全系数范围内可以起吊1吨的重物,13mm的起吊3吨,15mm的起吊5吨,具体可以参见电动葫芦标准。
例如:公称21mm直径属于非标规格,20mm公称直径,实际直径为20.6-21.2mm,以6*19W结构为例,1570MPa强度级,麻芯,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中最低破断拉力为207千牛,约21.1吨,起重货物的安全系数一般取6,断丝最大起重量=21.1/6=3.52吨。
钢丝绳
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钢丝绳是先由多层钢丝捻成股,再以绳芯为中心,由一定数量股捻绕成螺旋状的绳。在物料搬运机械中,供提升、牵引、拉紧和承载之用。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
例
公斤/百米
钢丝绳分为很多种类,规格,及用途,钢丝绳的重量还与钢丝绳的绳芯有关,绳芯有钢芯,天然纤维芯,合成纤维芯。在不同钢丝绳标准里都有不同钢丝绳的重量。
举例说明:6*36ws
30mm
天然纤维芯每百米重量为342公斤
合成纤维芯百米重量为
334
公斤
钢芯每百米重量为376公斤。
10m钢丝绳,以6*19结构为例,1570MPa强度级,麻芯,最低破断拉力51.8千牛,约5.28吨,安全系数取6,单绳起重最大880公斤,如果有滑轮组或选用1770、1960MPa高强度钢丝绳,起重量还能提高。
钢丝绳:
钢丝绳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钢丝绳是先由多层钢丝捻成股,再以绳芯为中心,由一定数量股捻绕成螺旋状的绳。在物料搬运机械中,供提升、牵引、拉紧和承载之用。
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1834年欧洲人奥鲁勃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钢丝绳(光面钢丝绳),1939年建立的天津市第一钢丝绳厂是我国第一家金属制品企业。
钢丝绳直径X钢丝绳直径X50/1000=钢丝绳的破断拉力(T)
24X24X50/1000=28.8T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计算安全系数,所以要除以安全系数4~6
24X24X50/1000=28.8T,比如除以5 28.8T/5=5.76T
安全系数越高,吊的越少
具体你可以参考GB/T 14451-2008和GB/T 9944-2002两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