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玩摇摇车被切断4跟手指,摇摇车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这件事情发生在辽宁大连,相关人员接到报警,说在泉水区有一个孩子在玩转摇摇车的时候遭遇到了伤害,手指被链条切断。收到这个报警以后,消防人员赶紧携带先进工具,前往事发地点进行对摇摇车的一个破拆,很快在摇摇车当中找到了手指,让家人带着手指去医院进行治疗。消防人员的一个破拆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因为在孩子坐摇摇车的时候被夹住了手指,所以需要消防人员进行救援,而且当地的消防人员也通知警方让警方帮忙开道,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摇摇车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比较多的,对瑶瑶车在全国已经发生多起事故,甚至有人因此而失去生命的。我们先从摇摇车的一个结构了解开始,摇摇车一般是接上电源以后,投入硬币就可以进行启动。但是对于市面上的摇摇车,并没有相应的安全警示,而且有的商家他们并不会定期的进行维护保养,最怕的就是有的摇摇车的一些电线已经露在外面,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要注意不要去给孩子去玩。摇摇车上面是供孩子乘坐的一个卡通座椅,但是底下却相连的一些设备和链条,这些设备和链条并没有用封板封起来,所以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将手伸到驱动零件部位,从而引发严重的伤害事故。
这一次事故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将手伸到了底下的驱动链条和相应的设备才引发了这一起悲剧,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以后陪孩子去玩摇摇车的时候,一定要让家长进行陪同,一定要在监护人的监护的情形下,才可以使用这个摇摇车。
摇摇车的底座和车身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孩子不慎进入到这个距离内,很有可能会导致夹击而引发事故。之前在福建泉州就有一个孩子,在玩这个摇摇车的时候,导致自己的身体被车身和底座夹住,从而引发窒息身亡的事件。当然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些商家,在购买一些摇摇车的时候,一定要选购一些正规并且合格的产品,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减少这个安全隐患,降低这个危险的发生。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盯着自己的孩子,不要以为将它放上摇摇车就完了,同时要注意孩子,不要让它东摸西摸。
在辽宁沈阳发生了一件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在核酸检测的现场,16岁的男孩张某在给他的母亲送身份证的时候,由于插队了,所以被工作人员教训了,但是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个男孩不仅不道歉,反而骂起了工作人员,骂起了民警,他骂人的话语污秽难听,真的是个“熊孩子”。此外,民警教训他的时候,他不仅不服管教,还狠狠的咬了民警,在周围人的配合之下,民警们把这个男孩给制服了。不过这个男孩依然不服气。在我看来,需要惩罚这个男孩张某,要不然只会让他更加的没有管教。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就是过度了的,变成了溺爱,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目中无人。这样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一旦走进社会,必须要吃很多苦头,才能让他们增长教训。那个咬人手指的张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对待没有管教,等他到了二十多岁,岂不是更加的无法无天?如果父母在家里不管教孩子,那么在社会上会有人替他们管教孩子的。
其实现在的“熊孩子”真的很多。我妈的一个亲戚带着她的孩子来我家做客,她的孩子就被惯得无法无天。到我家之后,他根本不怕生,把我家当作他家似的,更令我气愤的是,他直接去了我的房间,然后看到了我桌子上一个特别可爱的人偶,他非得要玩。那个人偶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是我女朋友送给我的,而且还是瓷器做的,所以很容易就会被损坏。我不想给他,但是他嚎啕大哭,怎么哄都哄不好。我找了其他玩具给他,但是他还是不要,只要那个玩偶。看着他在地上打滚,那么我就让他打,我也没有管他。不过这个时候我妈妈说让我把玩偶给他,说小孩子要让着他点,而这个小孩子的妈妈也不开心,没有办法,我只能勉为其难的把玩偶给了他。
果然,半小时没到,他就把我心爱的人偶给我摔坏了。那可是我最心爱的东西,他摔坏了之后还开心得大笑,我气急了,便打了他一顿,把他打哭了。他的妈妈铁青着脸,我跟她说要管好她的孩子,她不管,会有人替她管。她妈妈还说我小心眼,然后我说明了那个玩偶对于我的重要意义,我反问她如果我把她的手机给摔了,她会怎样?所以,对待熊孩子,一定不要手下留情。
你不管教的孩子,总有一天将被社会管教!在沈阳防疫处于关键时刻,这个小男孩不但不遵守防疫规定,在被劝阻时还辱骂咬伤民警,叫嚣社会:我知道我错了咋的!这一下好了,司法机关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到底能“咋”!估计小男孩的家长后悔的肝疼,也没办法了。
一、案例:在辽宁沈阳,一名16岁男孩在等待核酸检测时,以给母亲送身份证为由插队,与在现场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和其它群众发生冲突。在民警制止时,男孩用脚蹬踹执勤民警,并不停地辱骂民警,还将民警察的手指咬伤。被民警按在地上时,仍不能停的叫嚣:我怕你呀,我知道我错了咋的!“平安沈阳”通报称,张某某系沈阳市装备学院学生因涉嫌妨害公务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二、这个男孩会“咋的”?警方通报的很清楚,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16岁,还很小?根据刑法规定,年满十六周岁就要对所有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不过,由于男孩属于未成年人,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如果不是在防疫期间执行“战时纪律”,可以对这个男孩进行批评教育,不宜追究刑事责任。现在看来,此案已走上司法程序,不被刑事处罚都难了。不过,小男孩毕竟是未成年人,处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这事发生在2021年3月1日以后,这个男孩会构成一个新罪名——袭警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家长不管理的,社会帮家长管教!如果从年龄来讲,司法机关应当对这个男孩进行宽恕,尽量不要去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一旦判刑,哪怕是缓刑,这个男孩就有了犯罪记录,有了人生“污点”,虽对其犯罪档案进行封存,但对其人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还未走入社会就判刑,比较残酷。如果从小男孩的桀骜不驯的样子来看,最好还是由司法机关对其进行“管教”为好,不至于让他在今后的人生路犯更大的错。小男孩的这般表现,不仅是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了,明显的就是缺少家教,我们还不知道他在家是如何的飞扬跋扈。家长可以宠着惯着让着,这个社会不会纵容他。家长管教不好的,这个社会可以替他管教,只不过代价会很大!
四、娇惯孩子,形同弑子!缺乏管教的熊孩子会干出什么出格事,看看吧!哪一个案例都会让家长吃不了兜着走。
1、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小凶手不但被管教三年,家长还面临巨额赔偿。还因此这个案子,刑法将刑事最低年龄降到12周岁。
2、乌市天山区东大梁街某小学,二年级男生晓峰(化名)因为觉得好玩,趁同班女生欣欣不注意,往她嘴里塞了一粒老鼠药,导致欣欣急性鼠药中毒。
3、贵州某10岁小男孩,嫌电钻声太吵影响他看《喜羊羊》,竟用小刀将正在8楼外墙施工的工人安全绳割断,致使施工者悬在半空40多分钟不敢动弹,最后被消防员救下。
4、江苏省江阴市,两名8岁的熊孩子在24楼扔石块玩,其中一个把石头抛下楼,砸死了刚好经过的一名女子。该女子22岁,才刚办完婚礼没多久,人生正是最美好的时候,却遭此横祸。
结束语: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娇惯孩子,形同弑子!自己不管教,交给社会来管教,成本就高了!
如果你总是对孩子说不能这么做,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此毫无反应,也不会理解禁止这么做的原因,而且你也不可能总是在他们身边及时地阻止他们。你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要承担遵守纪律和打破纪律的后果。比如当孩子玩耍之后把房间弄得一团糟,你要告诉他必须把房间清理干净才可以去睡觉(或者去做他其他想做的事)。如果他们做得好,你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
2.了解触发坏习惯的因素
有些行为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有些孩子会喜欢拉厕所卷筒里的卫生纸,前两次你告诉他“不行,不能,”但是当他第三次这样做的时候,你可以把厕纸搬到浴室里的一个高架子上,这样他就够不着了。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拉卫生纸是不可抗拒的乐趣。与其进行毫无作用的劝说或者惩罚,倒不如直接把卫生纸从他身边拿走。
如果孩子喜欢抓商店货架上的易拉罐,你可以带些玩具放在购物车里让他玩。如果在家中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你的孩子不会分享他的毛绒动物玩具,你可以将它们先拿走直到朋友来了再拿出来。如果孩子喜欢在墙壁上乱画,你可以把蜡笔藏在一个他找不到的抽屉里,不要让他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画画。另外,一些的糟糕行为可能是因为孩子感觉到饥饿、疲劳、沮丧,可以给他们看看视频和书籍。确保孩子吃健康的零食,得到足够的睡眠(晚上至少10小时,加上一到两个小时的午睡)。
3.对待孩子要保持一致
父母的谴责会使孩子停止某种不良行为,孩子可能会在四、五次之后学到教训,其中保持一致性是关键。比如如果孩子喜欢咬你的手指,你要一改平时的温柔,用严肃的声音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会弄疼妈妈。这样能让他很快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提醒: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可爱,就再下次纵容他。
4.不要感情用事
当然,当孩子做了令人十分愤怒的行为时,确实很难保持冷静。但是一旦你愤怒地尖叫,你试图告诉他的道理就会被你的情绪覆盖。当一个孩子被父母的消极情绪淹没时,他只会看到这种情绪,不会听到你说的话。所以不要提高嗓门。深呼吸,保持平静,看着你孩子的眼睛。批评时要迅速、坚定、严肃、严厉。
5.保持简短的告诫
不要试图对孩子进行详细的解释告诉他做错了什么,或说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这会没有任何效果。孩子缺乏理解复杂句子的认知能力,就算他到了3岁拥有了语言能力,他仍然缺乏注意力来吸收你所说的话。相反,讲简短的词组,重复几次,用同样的语调和表情会带来可观的效果。例如,当他拍打你的手臂,你可以说:“不!别打妈妈!这样很疼!”试图跳沙发的时候“不要在沙发上跳!这是很危险的——你会摔倒。不准跳!”到了3岁,孩子可以处理因果关系,所以你可以试着简明扼要地告诉他这些行为的后果。
6.运用“超时”方法
如果反复斥责、惩罚仍不能使你的孩子改掉他的冒犯行为,考虑使用“超时”手段,这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工具。那什么是“超时”方法呢?就是表情保持严肃,用严厉的口吻发出警告:“我数到三,如果你还不停下来,后果会非常严重。一,二,三!”如果他不听,让他得到教训,最多几次之后,这个方法就会对他很适用了。事实上,宝宝往往不喜欢与父母和玩具分开,所以这种“威胁”应该足以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
7.保持积极的态度
无论多么愤怒沮丧,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当孩子们听到父母以一种绝望或消极的方式谈论他们时,你会失去他们对你的尊重,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保持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在不能忍受,你可以向你的丈夫,幼儿教育专家,或者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他们会给予你支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