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北方隐秘新能源汽车大城崛起!青岛建成千亿级产业基地

等待的月饼
帅气的热狗
2023-01-31 17:42:58

北方隐秘新能源汽车大城崛起!青岛建成千亿级产业基地

最佳答案
舒服的胡萝卜
灵巧的白昼
2025-05-19 19:25:09

近年来,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狂热浪潮。许多国家都将目光聚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上,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在如此多布局的地区中,谁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呢?

答案是: 中国青岛 。 

说起青岛,多数人第一印象会想起大海。

而提起青岛的工业,很多人也会想起 海信、海尔、青岛啤酒 等知名品牌,总之,几乎不会有人将青岛与新能源汽车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多年积淀下来的明星品牌之外,青岛近年来还在着力打造一项新的支柱型产业: 新能源汽车制造 。

与不少城市的大手笔规划不同,青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在宣传上略显低调。近年来青岛的该产业已经吸引了超过一千亿的投资,目标直指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0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8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寒冬,中国高速增长了几十年的汽车工业面临产销同比下滑的尴尬局面。

而青岛,却在这一年找到了城市汽车工业的突破点。

2018年,青岛地区汽车产业产值1071.9亿元,同比增长14%,主营业务收入1107元, 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

而这种逆袭局面,与青岛近年来一直布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近年来,青岛紧跟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引进了包括 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 等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

以此为依托,以 国轩电池、特锐德电气、力神电池 为代表的一众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也纷纷前来落户青岛,在短时间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落户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超过400家,包括北汽新能源项目、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项目130余个, 涉及总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元 。

历经几年发展,青岛地区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规划了 四大重点园区 ,分别是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青岛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路径十分具有代表性 ,即在政策的引导下,吸引整车龙头企业入驻,在此基础上,青岛又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上下功夫,零部件配套稳步跟进,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

这一发展思路与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路径颇有些相似 。对标城市的成功经验也为青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足够的底气。

而最近,有消息称,青岛地区也正在与 恒大集团 对接新能源汽车项目,近期有望再度引进行业龙头企业。 

02

氢能正在发力 

当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未来相当被看好的方向。

青岛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十分给力,短短一个月内先后与 美锦能源、氢能知名企业德国FCP公司合作项目 ,总投资达140亿元。

6月28日,青岛工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与美锦能源签署了《青岛美锦氢能小镇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投资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总投资100亿元(具体投入需根据后续达成的正式协议确定)。

据预计,此次青岛地区与美锦能源的合作, 也将以二者所擅长的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制造为主。

公告中表示,氢能小镇还将涉及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以及相配套的产学研科创中心、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等项目。

引入美锦能源的氢能小镇,对青岛来说是一次扩展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在与美锦能源“亲密接触”后不久,青岛就迎来了氢能发展的第二个大动作。

7月26日, 总投资达40亿的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项目在青岛开工奠基 。

德国FCP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氢燃料研发及生产设备和技术。此次打造的氢能产业园总投资达40亿元,将重点放在 氢能源产品生产及建设全球氢能源技术中国本地化研究中心上 ,推动青岛地区甚至全国氢能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将于明年年底竣工,2021年实现量产。预计中德氢动力公司一期项目 产值将达165亿元 ,可创利税10多亿元。

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不止服务于本地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将 为央企提供核心部件配套 ,预计产值高达260多亿元。

无论是美锦氢能小镇还是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青岛的目光都始终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足以看出这座城市打造未来新支柱产业的决心和魄力。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青岛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不足。

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比,青岛在 智能型装备制造、核心研发、高端人才引进 三方面还存在差距。

以三地经验为参照,青岛地区还需要 设立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研发专题,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同时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进人才, 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长远、持续地发展。

当然,作为国内知名的海滨城市,青岛还应因地制宜, 发挥港口优势, 从货车、船舶等领域入手,推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创造来自青岛的“新世界名牌”。 

最新回答
笑点低的白猫
阔达的鲜花
2025-05-19 19:25:09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而随着特斯拉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度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满足市场所需修建第二工厂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在重庆、西安、武汉、青岛、成都五座城市中,到底花落谁家?

西安和青岛落户可能性分析

西安市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着重要求做好全市的新能源汽车的后勤工作,着重加大充电站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显然这样的目标就是在向特斯拉抛橄榄枝,此外青岛市也是有力的竞争者目前奇瑞汽车青岛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因此在有了奇瑞汽车的成功经验以后,特斯拉落户该城市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特斯拉选址武汉的可能性分析

武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属于江汉平原长江中游地带,也是属于全国的中心,因此就以地利环境而言是得天独厚。若是特斯拉第二工厂选择在武汉,那么其销售市场可以辐射周边10多个省份,也可以利用长江水道进行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选择成都和重庆的可能性

目前在成都龙泉驿区的汽车产业规模高大4000多亿,有着极其发达的产业集群。并且该座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业链还相对比较薄弱。早在1997年之前,整个四川省的工业中心都在重庆,并且在整个西部地区重庆市的汽车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相比于上海和合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吉利汽车在两江新区布局新能源生产基地,但是其年产量也不到2.5万辆。因此在西南地区,特斯拉无论是选择成都还是重庆,对于这两座城市而言,重要的还是在于要形成要素的高度流通,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成于城市群的发展。

总结

因此成于两座城市以合作为主,要避免被武汉青岛等城市抢先机。要知道特斯拉工厂不仅仅只是带来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引擎聚集,当然对于其他城市而言也同样重要。

健康的萝莉
聪明的帽子
2025-05-19 19:25:09

青岛五道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公司。

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青岛五道口”)成立于2019年8月,注册地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

青岛五道口是为参与奇瑞增资扩股项目专门设立的基金主体,其普通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为北京五道口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五道口”)。北京五道口成立于2014年,是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重组及产业基金等。

青岛五道口成立的目的是重点围绕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领域开展投资。通过对上述领域投资,扩大优势产能和引进相关产业,以促进实体产业发展。

青岛五道口对奇瑞控股

长江产权交易所成交公告显示,青岛五道口基金持有奇瑞控股30.99%股份,投资金额约75.86亿元,持有奇瑞汽车18.5185%股份,投资金额约68.63亿元。

此外,奇瑞控股的股东华泰资管和瑞创投资将向青岛五道口基金分别转让15.78%和4.23%股权。

上述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基金持有奇瑞控股股权的比例将达到51%,并间接持有奇瑞汽车32.4815%的股权,使其控制奇瑞汽车的股权总比例也达到51%。

机灵的镜子
淡淡的项链
2025-05-19 19:25:09

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扩展资料: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岛

参考资料:人民网-辉煌十二五:高寒动车青岛制造 工业产值达1.67万亿

整齐的秀发
负责的鞋子
2025-05-19 19:25:09
即墨未来重要性或许不亚于黄岛,但是存在感和名气必然是比不了黄岛的。

首先黄岛主城离青岛市区更近,而且游客众多,其海岸线和市区海岸线浑然一体,在外地游客眼里,黄岛俨然和青岛主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连景点都和市区都排成了一条龙的游览方式。黄岛前海城建的飞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很多青岛土著购房居住,而且因为东方影都等新兴景点的落成,青岛这边节假日去黄岛玩的人也有不少。两边这种交互式发展外加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底地铁相继建成,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

即墨离青岛市区太远,交通便捷度远不及黄岛,虽然有很长的海岸线,但这海岸线不仅离即墨主城较远,而且景点和市区衔接性太差。 即墨未来定位是大学城+蓝谷这种科研学术外加轻工业的路子。 所以既难以吸引游客、也对市区人群没有引力。那么至少从 旅游 消费和购物消费来说,即墨已经输给黄岛很多分。单说经济发展和城建本身,即墨可能会独自发展成为一个小型城市的格局,独有的中心区和辐射状的拓展区,但和主城城市化对接之前,即墨的步子可能快不过黄岛。

另外就是人口,黄岛人口近200万,而且外来人口非常多,人口规模几乎是即墨的一倍,这对于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是有着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即墨未来的发展必然不会差,但当对手是第三大国家级新区的时候,我还是更看好后者。

黄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把青岛地图展开来看一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即墨的东边是海,东南方向是崂山,现在在即墨的东向和东北方向,正在建设蓝色硅谷,山大新校等设施, 汽车 产业也部署在即墨,加上即墨原有的产业,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仔细看就知道,即墨腹地狭小,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一些高 科技 ,轻资产的现代企业也许还可以存在,这些产业,很难形成大面积的人聚集效应。

黄岛则完全不同,一方面,新的黄岛区合并了胶南市,胶南是原有人口插过100万,青岛港、大炼油、一些大学校区,都坐落在黄岛。黄岛沿着海边继续南下,就是董家口港区,然后就是日照市。随着青连铁路的开工,已经后期经过潍坊、临沂的京沪高铁二线贯通,黄岛的区位优势就更加凸显。同时第二条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将更加将黄岛与青岛主城区联系起来,这也为黄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黄岛是前途无量的。

从发展潜力上看,黄岛与即墨都不错。黄岛行政区划名称是西海岸新区,属于国家级,全国新区排名第3,仅次于天津的滨海新区,发展潜力前景毋庸置疑。即墨区刚刚撤市划区,原即墨市乃是百强县,全国排名最高达到第9,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相对来说,黄岛的潜力还是要好于即墨。具体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双方现有实力差距较大。2017,黄岛区GDP产值已高达3200多亿,在山东省足可以抗衡地级城市,6个地级市被甩在后面,表现相当亮眼。同期,即墨GDP1270亿元,2倍多的经济差距。差异的GDP产值意味着后续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差距会更大,这个距离赶超起来相当艰难和漫长;

二是双方行政地位差距较大。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早已国家审批为国家级新区,山东省再次高度赋予了省级管理权限,扶持力度显而易见。从财政倾斜来说,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区级财政红利多多,钱多了自然好办事。而即墨刚刚起步,尽管属于百强县,但毕竟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尽管目前蓝色硅谷亦在争取国家级,但任重道远,短期难以落地,政策红利,财政红利、招商红利有限。

三是双方地理位置差异较大。黄岛区席卷青岛西海岸,不仅连接了省内日照市,同时更重要的是把山东海岸线与江浙沪海岸线连城了一片。随着青连高铁的开通,西海岸新区成为山东经济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天然桥头堡,这个分量就不是即墨可以比拟的。反观即墨,外围尚有平度与莱西两个县级市环绕,发展空间有限。

论潜力,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可疑问的,了解青岛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应该都清楚,黄岛区(现在官方明确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其他称呼一律作古)的潜力是即墨难以匹敌的!

政治地位决定一切!西海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而从2018年开始又有了省级管理权限,这种国家战略定位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有了国家定位,自然要有配套政策的大力倾斜和扶持,对优势项目和高新产业的落地无疑是巨大的红利。所以,把两地放在一起比较有失公允!

在这里笔者想谈谈两地的产业基础,从既往产业发展来看,即墨要优于合并后的西海岸新区,特别是近年的服装、物流贸易、电商、 汽车 等产业,在省内县级区域是拔尖的,“产城融合”切入的很好,产业结构也逐步得到完善。实体经济好于西海岸。

西海岸,特别是原胶南区域,一直缺乏有分量的集群产业支撑,经济偏虚,官方gdp与民生倒挂,主要依靠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地产经济,从而保证了经济的繁荣发展。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有好厂子,钱难赚物价高。

西海岸目前大项目好项目若干,大饼从东摊到西,产业架构很好,面上也很漂亮,就看未来能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千万不要走入“前期热火朝天,中期举步维艰,后期遥遥无边”的道路。

我就简单说几点,大家就都明白了。

一、西海岸新区是黄岛 胶南,所以gdp2两倍于即墨不稀奇。黄岛有石化产业,还有搬出城区的大国企,胶南有港口,这就是gdp高的主要因素。

二、即墨传统产业是商业、中小企业、 旅游 业,做到现在的gdp已属不易。现在转型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商业、科研。提前布局新产业,后劲足。

三、黄岛东北人占比将近50%。

以上纯手打,略有不足,提出改正 谢谢!

那即墨后面有烟台威海啊,而且这些城市发展活力比黄岛临近的几个城市都强吧?我感觉,未来,即墨发展绝对比黄岛好。黄岛说白了,就是个 旅游 和港口占优势,即墨 汽车 板块,蓝色硅谷,大学城板块,而且即墨还有一个优势现在还没体现出来,就是物流这一块。现在正在开发中,将来,必将是进青岛货物的集散地中心。黄岛现在的规模,就是以后的规模,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了,即墨,未来发展的前景更美妙!//@大河尾闾:这个,,,,腹地的意思是,不只是本身啊,黄岛后边是潍坊、临沂、日照的一大部分啊

老四方的污染企业都去黄岛了,黄岛以后就是青岛的新四方,污染类重工业工业发达!即墨区特别是蓝色硅谷都是 科技 类企业,像大众 汽车 、通用直升机、金蝶软件等等,都是高端类的,特别是蓝色硅谷将是未来的新崂山区。

关于这个问题,2012年以后没去过西海岸新区的人就没有发言权了,这四年西海岸新区的发展是你想像不到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现在两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了。建议没去过的人有机会去看看吧,什么叫现代化城市规划?什么叫日新月异?坐在家里去评论没去见识过的事情,还振振有词的充当专家,就有点坐井观天,有点小家子气了。即墨比不了西海岸新区,这个已经不是地域情结的问题了,是已经变成现实的客观存在。

未来十年的发展在黄岛和即墨蓝色经济区,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在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