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戴的扳子是什么意思
扳指其实早就有 只不过到了满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 戴在左手拇指上 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 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 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 到了后期纯为装饰 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 也会赏扳指 纯粹的文臣是不带的 。 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 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但就其渊源与文化微妙论,则颇值得涵泳玩味。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考其源,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在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彼此之固有文化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但就其渊源与文化微妙论,则颇值得涵泳玩味。
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考其源,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其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
本是辅助习武的扳指,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然就其质量而言,优者与劣者相较,骤观之并不相上下,而骨子里竟判若霄壤。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满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戒指又名“约指”,俗称“镏子”。清朝兴盛时期,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其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无花者)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圆筒式,或作面部(即指盖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铸字者,如“福寿绵长” 或单个的“福”字或“寿”字。
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铸有“二人平心”之字样,夫妻间亦有借用此种戒指以表示心地无二者。
按戒指之意义,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及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不混。
戒指之质料,满族贵胄有翡翠质者,蔚为贵品。其次为金质镶嵌宝珠玉石者,戴于指上璨灿夺目,亦非贵胄不敢如是夸张也。普通者则为金银二质,而尤以银质者为最普通。有在银质戒指上加以“包金者”,与金质戒指鱼目混珠,北京的老旗人谓之曰“穷人美”。
1、首先来看活动扳手的组成,它是由扳手的主体、固定的钳口、可活动的钳口以及蜗杆等部件组成。它的开口尺寸可以通过蜗杆在一定尺寸内调节。
2、使用时按我们要拧的部件调整扳手的尺寸,不能有间隙,防止打滑,损坏部件。
3、使用时要让扳手的开口线与螺母的六角边平行,不要把扳手放在螺母的六个角上就开始使用,会损坏部件。
4、不要用过大的扳手去拧尺寸较小的螺钉,这样容易扳段螺钉。
5、方向不要弄反,要让固定钳口受主要作用力,防止活动钳口松动造成人员受伤以及部件损坏。
6、活动扳手就是活动扳手,不要当锤击工具使用,扳手手柄也不要任意接长。
7、使用时用力方向不要站人,防止用力不当造成人员受伤。
8、使用完扳手注意用酒精或者除锈剂进行清洁。防止生锈,造成使用不便。
活动扳手的使用注意事项
1、应按螺栓或管件大小选用适当的活扳手。
2、使用活动扳手时应先将活动扳手调整合适,使活动扳手钳口与螺栓、螺母两对边 完全贴紧,不应存在间隙。防止打滑,以免损坏管件或螺栓,并造成人员受伤。
3、不应套加力管使用,不准把扳手当榔头、锤子、撬棍等使用。
4、使用扳手要用力顺扳,不准反扳,以免损坏扳手。
5、扳手用力方向一米内不准站人。
6、活动部分保持干净,用后擦洗。
7、使用扳手时,严禁带电操作。
8、工具选用以套筒优先,其次为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动扳手英尽量避免使用。
9、用机油擦拭扳手,放置原收纳处收好。
(1)梅花扳手
两端具有带六角孔或十二角孔的工作端,适用于工作空间狭小,不能使用普通扳手的场合。
功能:梅花端通常做为螺丝(帽)的最初放松与最后锁紧用。
尺寸:8*10、10*12、12*14、14*17、16*18、17*19(以MM为单位)。
使用:左手推住梅花扳手与螺栓连接处,保持梅花扳手与螺栓完全配合,右手握住梅花扳手另一端并加力。
(2)活动扳手
称活扳手,其开口宽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是用来紧固和起松不同规格的螺母和螺栓的一种工具。
功能:用来旋转六角或方头螺栓、螺钉、螺母。
尺寸:4"、6"、8"、10",对应开口1.3、1.93、2.4、3公分。
使用:扳手不易打开,容易伤人和把螺栓角圆滑,应使拉力作用在开后较厚的一边,以防开口出现“八”字形。
(3)套筒扳手
由多个带六角孔或十二角孔的套筒并配有手柄、接杆等多种附件组成的扳手。
功能:适用于拧转地位十分狭小或凹陷很深处的螺栓或螺母。
尺寸:大、中、小三个类型,常见6.3mm系列、10mm系列和12.5mm系列。
使用:将套筒套在配套手柄的方榫上,左手握紧手柄与套筒连接处,切勿摇晃,以免套筒滑出或损坏螺栓螺母的棱角。
(4)扭力扳手
又叫扭矩扳手、扭力扳手、扭矩可调扳手,可以设定扭矩,并且扭矩可调。
功能:紧固螺栓,大六角高强螺栓的初紧和终紧都必须使用定扭矩扳手。
尺寸:1-5N, 5-25N,10-50N,20-100N, 40-200N,70-350N。
使用:先将扳手方榫连接好辅助配件,确保连接,在加固扭力之前,设定好需要加固的力值,并锁好紧锁装置,调整好方向转换钮到加力的方向。
(5)电动扳手
以电源或电池为动力的扳手,主要分为冲击扳手、扭剪扳手、定扭矩扳手、转角扳手、角向扳手、液压扳手、扭力扳手、充电式电动扳手。
功能:应用于钢结构安装行业,专门安装钢结构高强螺栓。
尺寸:600×420×150(mm)。
使用:对准螺栓扳动电源开关就行,电动定扭矩扳手既可初紧又可终紧,它的使用是先调节扭矩,再紧固螺栓。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白板子,名字叫做笏,主要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等级,用来记录事宜的作用。其实说白了,除了彰显身份地位之外,剩下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记事本一样,用来记录东西的,并没有其他有用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从周朝开始,一直被不断的,传承下来,历代王朝中都有使用笏的习惯跟相关的制度,虽然略有不同,但是本质作用还是一样的,没有多大的区别。
笏呢,是在古代官员们上朝用的手板,一般是用竹山、宝玉或者是象牙等材料制作而成,官员们在上朝议政的时候,在面见圣上的时候都是需要带着笏的。这笏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为什么我们看一些古代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官员带笏上朝呢?
其实说白了,就两个作用而已。一个是彰显官员们的职位,地位,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在周朝时期,周天子用的笏是美玉做成的,材料比较金贵,而诸侯们的笏一般是用象牙做成的,士大夫用的是竹山。所以单从笏的材质就能够看出对方的身份,地位如何,能够大致知道对方是什么等级的官员,也就是说笏是一种尊卑贵贱的一种区分方式。其次呢,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记录事宜的作用,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向皇帝禀告的事情的话,一般都会写在这个笏上面,以免自己给遗忘了。当然,也可以记录皇帝吩咐的事宜,不过忘记了那可是大不敬,所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官员们会把皇帝的吩咐写在笏上面。
所以,古代官员们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那些笏,为的就彰显自己的地位以及记录一些朝政要事,避免自己遗忘,除此之外其实并没有其他太大的用处。
古代大臣上朝举的板子叫笏板。起源于夏朝,根据史料记载,笏板的尺寸为长二尺六,宽三寸,随朝代变迁,尺寸也在演变,但整体的形状没多大变化。其制造材料也有多种,有玉,象牙和竹片等。起初人人可用,到了西周时期,其使用范围限制在天子,诸侯和士大夫之中,其他人禁止使用,变成了一种地位的象征。
古代大臣上朝的备忘录。古代宫廷制度深严,上朝时也是要安检的,不能随便携带物品进朝。上朝就是给皇帝上奏一些自己发现的国家事情,有时候要上奏的内容过多,不好记忆,又怕有遗漏,就可以把内容简单记录在笏板上当作备忘录。那为什么不用纸张记录呢?纸张是汉以后才有的,而且纸张上朝不好拿持。
古代大臣的笔记本。上奏问题,皇帝肯定会给出解答,下达旨意。领导说话,肯定是要拿小本本记下来的,毕竟内容过多时不好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是一不小心把皇帝说的某点没记住,那后果很严重的,所以可以把内容记在笏板上。
笏板还起阻挡视线的作用。古代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的威严,要求大臣上朝不能直视皇帝的容貌。如果双手空空,低着头弯着腰,画面也有损宫廷形象,而且大臣的视线也无处安放,场面过于紧张尴尬,而笏板可以挡住大臣的脸,视线也可以落在笏板上,真是一举多得。
这里你可能要问,为什么不用老虎钳呢?
因为老虎钳是需要一定的夹紧力,不管螺丝是六角的还是圆的,夹起来都容易打滑,特别是自行车筐子上的小螺丝,这是我亲身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