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装搬运施工过程
北京东方起重吊装搬运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起重吊装搬运公司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XX市清河新区白鹭湖公园内。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面积9398.43m2建筑高度为17.65米,基础类型为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丙类,防裂度为八度。
3、起重吊装机械选置:
(1)主要起重吊装机械:根据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为保证工程的最大起重吊装工作覆盖面,经技术论证决定在红喜会馆安装山东华厦与通州安吉QTZ40型塔吊2台、在婚礼教堂安装江苏正兴QTZ40型塔吊1台,作为主要起重吊装机械。现场不准备使用施工升降机与物料提升机。
(2)辅助起重吊装机械:开工前、塔吊装拆及钢结构安装租用专业租赁公司QY8~32型汽车吊,作为辅助起重吊装机械。
(3)土法起重吊装机械:手拉葫芦、小型卷扬机、绳勾、吊带等土法起重吊装在边角盲区找另时使用。
二、起重吊装准备工作
1、主要起重吊装机械定位后,按基础图放坡挖基坑,按程序扎筋立模,预埋基脚镙栓,进行砼浇筑,塔机基础施工完毕,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留置砼试块以备检验。塔吊基础周围进行回填并要夯实平整。
2、辅助及手动起重吊装机械进场时必须场地、通道平整,作业前查验所有辅助起重吊装机械作业人员的操作证并进行全面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对全部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工作纪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运输设备进入现场要确保经过路段和停放地点上无缺陷,周围无坑洞,如有影响起重吊装安全的障碍物,须先拆除并有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后再吊装。
3、作业人员人员必须经医生诊断身体健康,并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详细阅读起重吊装机械使用说明书,理解其内容,认真检查机械的零部位,电气元件有无缺少损坏,钢结构,传运件有无缺陷,外列裂变形,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三、安装拆除方案
鉴于辅助与手动起重吊装机械作业前均由专业租赁公司与作业班组报批相关小型方案,本章专题论述主要起重吊装机械的相关方案。
(一)安装方案
1、塔式起重机的概况:
(1)钢结构:
a、底架:为十字架结构,由长,短梁,水平撑杆及斜支撑杆等组成,底架支腿固定在砼基础上,斜支撑杆支撑住塔身。
b、塔身:标准节式塔身,该结构型式共有13 个节,其中支撑节2节,加固节2节,标准节9节,节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联接。
c、下转台:上部为箱形结构,与回转支承相联,下部主弦杆与塔身相联,上转台分别与塔顶,起重臂,平衡臂相接,左侧固定有回转机构与回转支承啮合,并设有起重滑轮组。
d、塔顶:为前倾式格构式结构,座落在上转台上部,塔顶前端为起重臂拉杆固定点,后端为平衡臂拉杆固定点,其后面设有簧片式起重力矩限制器。
e、起重臂:为正三角形木行架结构,由6节臂架组成,双吊点位于第二,五节臂架上弦杆,变幅机构在首节臂架上。
f、平衡臂:片式木行架结构。前部设有配电箱,中部座落有起升结构,县挂有平衡重4块,并设有平衡重吊架,臂架周围设防护围栏。
g、司机室:该结构固定在上转台右侧,前部为司机室,后部为出入平台。
h、起重小车。
i、吊钩
j、起重臂拉杆:为销轴连接的钢性拉杆,分为前、后两组。
k、平衡臂拉杆:为销。
(2)传动机构系统:
a、起升机构:主要由减速器、双速电机、电磁制动器、制动轮、联轴器、卷筒底架及高度限制器等组成。
b、变幅机构:主要由蜗轮减速器,电动机、卷筒、底架及幅度限制器等组成。
c、回转机构:主要由行星齿轮减速器,电动机,液力耦合器及锁车装置。
(3)电气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配电箱,总开关箱,左、右操纵箱及电缆线组成,配电箱位于平衡臂前端,总开关箱及左右操纵箱位驾驭室内。
2、塔机安装程序:
(1)底架支装:需用水准仪找水平,底座主支上平面,平面度不大于1‰,底座十字架用砼基础的底脚螺栓紧固,紧固后仍须校正主支上平面度,十字架下底面应用铁板夹实。
(2)底部节安装:
a、先安装第一标准节,用高强螺栓与底架主肢紧固。
b、平衡臂对正塔身标准节放置并锚固好。
c、将吊杆穿好起重绳并固定在标准节靠近平衡臂一端的主弦杆上,用卡具固定好。
(3)竖起架设系统;
a、将起升机构按工作状态安装在平衡臂上,将起升机构上的高度限位器调整到安装工程,以防损坏。
b、完成平衡臂拉杆与平衡臂上铰座的穿销连接。
c、将起升机构钢丝绳经平衡臂根部滑轮,再经已安装的第一节标准节中部预先固定的辅助起重滑车,架设系统底部滑轮及顶两滑轮与吊重起重滑车,将绳端固定在抱杆上端的横梁卡套上,将吊起重滑车拉以标准节上方,固定在标准节上方的一个角上,完成起重绳的穿绕。
d、切断地面电源,完成起升机构与司机室的电源连接,并应设有良好的接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将抱杆与支架装好,支架下端两角钢丝绳与标准节捆扎,接通电源,启动起升机构,将架设系统竖起(为防止抱杆偏倒,需在抱杆上方拴绳,分两边人工拉正),抱杆竖起按工作状态用两侧架及支架固定在第一切标准节上。固定好后,卸上固定在标准节上方的吊重起重滑车,可开动起升机构,将支架上的卡板调,卡牢在标准节腹杆上。
f、在标准节上方的一个角上,固定一个开口起重滑车,将钢丝绳从标准节中部固的辅助滑车,检查无误后,准备起吊标准节。
(4)起吊标准节:
a、启动起升机构落下起重滑车,开始起吊标准节。
b、起吊上的标准节,均用高强度螺栓紧住,其预紧力矩应不小于1.35KN.N。
c、加完一节,应将架设系统提升一次,提升时,应将原标准节上方固的开口起重滑车下,拉起开口起重涌车,重新固定在上一个标准节的上方,点动起升机构,收紧丝绳,将架设系预部起滑车顶牢在抱杆上端的横梁上涨紧钢丝绳(并应检查各处滑轮的钢丝绳有无脱槽)。检查无误的,放松起升绳,将架设系统顶部的起重滑车拉下,恢复到工作状态,以备安装。
d、重复起吊标准节的操作,完成塔身的安装。
(5)大齿圈总成:
吊起大齿圈总成与标准节用高强螺栓紧固。
(6)安装回转体:
吊起回转体,与回转支座连接一体(回转体装好后,应调正四组托轮于齿圈内孔的间隙为0.7?1mm之间,四组托轮有 组固定的应成110度位置安装,且有一组必须放置在回转机构下面)。
(7)安装上转台:
吊起上转台,与回转体用高强螺栓固(应注意与固定托的位置关系)。
(8)安装回转机构:
回转机构安装在上转台上,必须在其中一组固定托轮上面,紧固后应检查齿轮合同间隙是否正常。
(11)安装塔帽:
a、提升架设系统到足够高度,固定后吊起塔帽,安装在上转台上。
b、吊装安塔帽,应将架设系统下落,固定的标准节侧面备用。
(11)安装平衡臂:
a、起重前,应检查起升机构引出的电缆是否留有足够的长度,穿线提升钢丝绳,穿线倍率为3,绳端绳卡为4个。
b、起吊前,平衡臂尾部应系两根绳索,以便地面操作人员可通过拉紧绳索来控制衡臂在起吊过程不产生偏离。
c、起吊钢丝绳张紧的,应检查各滑轮上的钢丝绳有无脱槽,然后起吊。
d、根部风铰点就位后,用销轴将平衡臂根部铰点与上转台连接,并穿好开销。
e、重新穿绕起升钢丝绳,准备起扳平衡臂,穿绕倍率为3。
f、起扳时,塔机上严禁有人,应使起升然低速工作,严禁使用高速,为保证安全,应拆除起升机高速档的电气连接,然后方可起扳,起扳停留5分钟,观察一下有无异常现象(平稳臂与线成约20度和)。
g、将平衡臂杆与塔顶上的拉板连接,并固定锁片或穿上开口销,检查无误后,松开起升钢丝绳,让拉杆受力,检查拉杆受力是否均匀。
11)安装起重臂:
a、在地面整体拼装起重臂。
b、牵引小车装在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处,并张紧钢丝绳。
c、用铁丝将牵引小车起重臂下弦杆进行捆扎,以防止起重过程中小车松动。
d、用铁丝将起重臂拉杆与起重臂上弦杆捆扎,以防起重过程松动。
e、启动回转机构,调整上转以地面起重臂的位置,以便于安装。
f、在起重臂根部下弦杆固定一个滑轮,然后穿绕起升钢丝绳,穿绕倍率为2,绳端绳卡为4个。
g、在起重臂端部系两根绳索,以便地面操作人员可通过拉紧绳索来控制起重臂在起中过程中不偏摆。
h、涨紧起升钢丝绳,检查各滑轮上扣钢丝绳有无脱槽,然后起吊。
i、根部铰点就位后,角销轴将起重臂根部铰点与上转台连接,并穿好开口销。
j、重新穿绕起升钢丝绳,在塔顶上固定一个滑轮,升钢丝绳穿过顶部滑轮,向下穿过滑轮组中一骨轮,向上穿过固定于塔顶的拉环上,反起重机臂。
k、起扳时,塔机上严禁有人,应使起升机构在低速工作,严禁使用高速。为保证安全,应拆除起升机构高速档的电气接线,然后方可起扳,起扳后停留5分钟,观察一个有无异常现象。(起重臂与水平线成约20度用)
l、用销轴将塔顶上的位技扳与吊臂拉杆连接,并固定个锁片上开口销,开口销应充分张开。检查无误后,卸下起升钢丝绳。
(12)穿绕起升钢丝绳,吊装配重(各配重块骨架外缘尺寸即为配重块外形尺寸,砼标号C25)
(13)安装司机室装在上转台右侧的平台上(吊装司机室前应将原接司机室电源全部拆除,用工地自备电源盒接通升机构方能吊装司机室)。
(14)整机的电气接线
a、接线前应切断地面总电源
b、接线可参照电气原理图及电气接线图
c、接线后应测量各部位的对地绝缘电阻,电动机绝缘电阻在不小于0.5兆欧,线间及导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兆欧线间及导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兆欧。
(二)塔机拆除作业步骤:
塔机的拆除塔机安装的逆顺序进行,即先装的后拆,后装的先拆。塔式起重机使用的机构吊具,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吊物下落量电磁开关应停止使用,必须改用人力控制刹车,对刹车各部件应事先认真检查(严禁用邻边另一台塔机起重吊被卸塔机的前后臂和旋转体),拆除塔机先拆除电器设备,照明器具,限位器开关等,拆除时设专人指挥,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现场。
四、起重吊装机械作业人员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措施
1、注意事项:
(1)、起吊应清除覆盖在构件上的浮物,检查起吊构件是否平衡,吊具吊索安全系数应大于6倍以上,升高就位时,缓慢前进,禁止撞击。
(2)回转平衡臂,必须将构件就位后才能休息,不得使吊臂单向受力时间过长。
(3)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构件脱焊,裂缝等损伤或液压系统泄漏,必须停机整修后方可作业。
(4)顶升应严守操作规程,顶升前,将臂杆转到规定位置。顶升时,必须在已加上的标准节的连接顶接紧力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加节,顶升吊禁止回转到变幅,齿轮泵内最大压力持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5)对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时要注意安全,如因拧紧力矩较大需工人配合时,配合者应手掌平托工具以免受伤害。(6)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如有需更好的方法和建议,必须得到现场施工及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实,不得擅自作主和更改作方案。
(7)高空作业装配,必须配备可靠信号指挥,待司索人员扣好主副拉绳后方可起吊。
2、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先对各部位机械构件作全面检查;电工对电路、操作、控制,制动系统作全面检查;吊装指挥对已准备的机具设备、绳索、卸扣、绳卡等作全面检查。
(2)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3)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如突遇四级以上风及大雨时停止作业,并作好应急防范措施。
(4)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在2m以上高空正确使用经试检合格的安全带;一律穿胶底防滑鞋和工作服上岗。
(5)高空作业工具必须放入工具包内,不得随意乱放或任意抛掷。
(6)起重臂下禁止站人。
(7)所有工作人员都不得擅自按动按钮或拨动开关等。
(8)紧固螺栓按规定的扭矩值扣紧、穿销子,严禁加猛打猛敲;物体间孔对应,使用杠棒找正,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滑脱,物体就位缓慢靠近,严禁撞击损坏零件。
(9)在作业区域和四周布置二道警戒线,安全防护左右各20m,挂起警示牌,严禁任何人进行作业区域或在四周围观,现场安全员全权负责安拆区域的安全监护工作。
五、资质及人员素质
1、本工程主要起重吊装机械的拆装队伍与辅助起重吊装机械的租赁公司均具有专业资质,工作经验丰富,且配齐有相应信号工、起重工、安装工、电工、钳工、塔吊司机等持证操作人员。
2、作业人员均经过省建筑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全格,持证上岗,熟悉起重吊装作业技术,质量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3、验收:起重吊装机械就位后,作业人员先进行自检,自检时对检查出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自检合格进行交验,安装限位装置和保护装置以及各项技术试验。最后项目部组织建设(监理)公司安监人员进行复验确保无问题时作业。 主要起重吊装机械还须遵照建设部及省、市相关规定,按程序申报安装拆卸告知、检测申请及使用登记等手续。
4、作业中随时检查起重吊装机械的零部件、电气元件有无缺少损坏,钢结构、传运件有无缺陷、外裂变形、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5、作业前开安全会,对全部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工作纪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运输设备进入现场要确保经过路段和停放地点下无缺陷,周围无坑洞。如有影响作业安全的障碍物须先拆除,并且对起重吊装机械采取有效的防水及排水水方案。
6、司机指挥措施:对讲机、电喇叭、吹哨子、指挥小红旗。
7、避雷措施:主要起重吊装机械顶接闪器、连接底座、接地螺栓处。辅助及手动起重吊装机械雷雨季节禁止作业
供油系统、供电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
通俗点说: 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柴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为压燃式,所以无点火系。
2.底盘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汽车结构包括汽车车身、发动机、底盘、和电气与电控,其中发动机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汽车发动机主要分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分别是,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统主要包括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燃油供给系和启动系,底盘主要包括传动系,行使系,转向系和制动系.汽车的电器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启动机,点火系,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设备,刮水器等组成,其中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设备,其他为用电设备.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除上述控制系统外,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控系统还有冷却风扇控制,配气正时控制,发电机控制等。
一般情况下只有发动机到了大修期进行总成更换修理时,或因意外交通事故而必须更换发动机时才需要从汽车上拆卸发动机。因为使用合理、保养恰当的桑塔纳轿车,行驶里程达15万km以上不必大修发动机的事亦十分平常。
从汽车上拆卸发动机总成,一般原则是先解除发动机各总成及附配件与汽车上其它系统的电路、气路及油路的联系,并且常与变速器总成同时拆卸下来。
拆卸的方向是从汽车发动机罩盖位置向上,其起吊的专用吊具代号为VAG1202,如图2-1所示。应当指出,具体拆卸顺序可以各不相同,但总是先拆最外围的、相对独立即对其它部位干涉少的附件。这里推荐一种拆卸方法。
1)拆下电喷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与各传感器及执行元件之间的连接线路。
2)拆下空气滤清器。
3)从蓄电池上拆下接地线。
4)将暖风开关拨到“暖气”位置。
5)打开散热气盖。
6)冷却液泵有三个进口,自散热器出液口来的称大循环进口;自暖风出液口来进入冷却液泵的第二进口;小循环时的冷却液泵进口。我们从冷却液泵的大循环进口处拆开,放出防冻冷却液,并用容器收集好,以备今后使用。
7)从气缸盖冷却液出液口处(往散热器去的一路)拔掉冷却液软管,并保管好夹箍。
8)拆下热敏开关(在三通接头处)和电扇上的连接电线。
9)松开并拆下散热器顶部左、右角上的固定支架,将散热器连同冷却风扇和护风罩一起整体取出,并妥善保管好。
10)拆卸交流发电机的接线,使其完全脱线。
11)拆下化油器的进油管、出油管及回油管(仅适用于采用化油器式汽油机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
12)从燃油油压调节器上拆下真空管、回油管。
13)拆下燃油滤清器到喷嘴前的进油管。
14)从分电器盖上面拆下中心高压线、分火高压线及其它相关接线和插头(第三代机型已无分电器)。
15)拆卸节气门(油门)操纵拉索及相关附件。
16)对于化油器式汽油机,应拆卸真空连接管路:从真空罐上拔下真空管;从分电器真空提前装置上拔下真空管;从进气歧管上拔下制动真空加力用真空管。
17)拆卸进气歧管电预热塞接线;拆卸热敏开关接线;拆卸电源接线柱的接线。
18)拆卸冷却液温度表传感器上的接线,并从机油压力开关上拔下连接电线。
19)松开支架上的紧固螺栓,拆卸下面离合器操纵钢丝绳。
20)松开发动机左支承脚橡胶缓冲块上的固定螺栓,松开发动机右支承脚橡胶缓冲块上的固定螺栓。
21)拆卸发动机前支承架固定螺栓;拆卸排气管夹头的连接螺栓;拆卸起动电动机的接线。
22)拆卸起动电动机的固定螺栓。
23)松开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螺栓。
24)将吊座夹头放在发动机后端,旋紧连接螺栓。
25)拆卸齿形带防护罩(或待吊出整机后拆卸)。
26)如图2-2所示,放入吊架。在主轴带轮端,对第3号位第3孔插入销子。在飞轮端,将销子插入第8号位第2孔(标在吊架上的1-4号插孔,对着带轮方向,样板铁孔位从吊钩端数起)。插销与吊钩,均用弹簧开口销保险。
27)起吊发动机稍许,使发动机脱离发动机支座,再次拧紧VW785/1B吊座夹头的支承螺栓。
28)拔出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螺栓,使发动机与变速器脱离。倾转发动机体,并将发动机逐渐吊起。这时动作要慢,操作应十分仔细,并随时注意发动机与外界的联系,以免在起吊过程中碰坏有关结构件。
29)用VW540托架,将发动机固定在装配架(可旋转架)上。
发动机的安装顺序,基本上与拆下顺序相反,但也可以有局部顺序不同的几种安装顺序。
安装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磨损状况,必要时更换新的分离轴承。
2)在分离轴承和驱动传动花键上应涂一薄层二硫化钼润滑脂,但分离轴承的导套上不涂。
3)更换发动机支承脚橡胶缓冲块,并更换缓冲块固定螺栓的自锁螺母。
4)将发动机吊入支座后,不马上拧紧螺栓,通过摇动发动机而使其坐正位置。
5)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使之保持在大约15mm距离左右。[TOP]
二、发动机的解体
只有在发动机需要大修的时候,或者发生意外事故必须拆检时才进行发动机解体。
(一)发动机外围附件的拆卸
这里,空气滤清器、散热器及冷却风扇已经事先拆卸下来,进一步的分解视维修保养需要逐步展开。其它外围附件的拆卸其实并无明显的顺序,但应注意不发生干涉及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
1)拆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拆卸空气压力传感器及空气温度传感器。
3)拆卸油压调节器。
4)拆卸燃油滤清器。
5)拆卸喷油器。
6)拆卸爆震传感器(可能要放到拆卸其它外围件后进行)。
7)拆卸氧传感器及冷却剂传感器。
8)拆卸点火线圈。
9)拆卸水泵上尚未拆下的连接管。
10)拆卸水泵。
11)拆卸分电器(2VQS型机无分电器)。
12)拆卸起动电动机。
13)拆卸发电机。
14)拆卸汽油泵(对于化油器式汽油机)(电喷式汽油机,汽油泵在油箱内)。
15)拆卸机油滤清器支座及机油滤清器总成。
16)拆卸进、排气管。
17)松开动力转向油泵传动带,拆卸动力转向泵及支架。
(二)V形带及齿形传动带等发动机前罩零件拆卸
1)放松发电机撑紧臂的紧固螺栓,拆卸发动机水泵的V形传动带(有时在吊下发动机前已放松)。
2)拆卸主轴V形带传动轮,其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20N·m。
3)拆卸齿形带上护罩,其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10N·m(有时在吊下发动机前就拆卸下来)。
4)拆卸齿形带下护罩,其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10N·m(有时在吊下发动机前就拆卸下来)。
5)拧松齿形带张紧轮紧定螺母,其拧紧力矩为45N·m。转动张紧轮的偏心轴,使齿形带松弛,取下齿形带。
6)拆卸主轴齿形带轮、中间轴齿形带轮。前者紧固螺栓规格为M12×1.5,拧紧力矩定为80N·m;后者紧定螺栓的拧紧力矩为80N·m。
7)拆卸齿形带后护罩。
图2-3示出发动机齿形带等前端零部件的拆卸状况。
8)汽车动力转向泵及传动带,也可放在这时拆卸。
(三)发动机解体
1)拆卸油底壳总成,调换油底壳衬垫。
2)拆卸机油泵、机油粗集滤器总成。然后清理、测试,若性能下降值超过规定,则应进一步分解、检测,或更换新件,或更换部分零件。
3)拆卸气门罩,并更换气门罩密封垫。
4)拆卸气缸盖总成。拆卸凸轮轴轴承盖,其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20N·m。
拆卸凸轮轴。卸下气门液压挺杆、气门弹簧座、气门弹簧及气门(在1997年以后的发动机中液压挺杆改用氟化处理)。拆卸气缸盖时,气缸盖紧固螺栓的拧松应按一定顺序(参阅气缸盖螺栓拧紧说明)。
5)将气缸体总成倒置,松开曲轴轴承盖及连杆轴承盖,它们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65N·m。取下曲轴飞轮组,拆卸离合器总成,分解飞轮与曲轴。飞轮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75N·m,安装时更换新螺栓,并在螺纹上涂D6防松胶。
6)拆卸中间轴(在2VQS型发动机上已取消中间轴)。
7)将气缸体转到安装方向,取出活塞连杆组,再分解它们。
(四)发动机重要螺栓的拧紧力矩(N·m)
1)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紧固螺栓M12——55
2)气门室盖至气缸盖的紧固螺栓——10
3)火花塞至气缸盖——20
4)缸体上发动机前支架紧固螺栓——25
5)发动机与变速器盖板连接螺栓——10
6)变速器支架上的前排气管紧固螺栓——25
7)排气管弯头处排气管连接螺栓——30
8)发动机支座与发动机脚紧固螺栓——35
9)起动电动机紧固螺栓——20
10)散热器下支座紧固螺栓——10
11)油底壳放油螺塞——30
12)机油滤清器凸缘至气缸体的紧固螺栓——20
13)油压开关至气缸盖——25
14)水泵至气缸体的紧固螺栓——20
15)散热风扇热敏开关——25
16)交流发电机支架至发动机的紧固螺栓——45
17)缸体支架至交流发电机——20
18)气缸螺栓的拧紧力矩:
第1次40N·m;
第2次是60N·m;
第3次是75N·m;
第4次用扳手连续拧1/4圈(90°)。
19)连杆螺栓先后用过M9×1及M8×1两种规格,前者拧紧力矩为45N·m;后者拧紧力矩为30N·m。
20)飞轮与曲轴法兰的紧固螺栓——75
21)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栓——65
【太平洋汽车网】比亚迪唐的备胎在车底。取用底挂式备胎时,需要取下防尘盖,里面会有螺丝,将螺丝套筒与螺丝口连接,通过旋转的方式将汽车备胎牵引绳放下,备胎随之降落。
比亚迪唐的备胎在车底。取用底挂式备胎时,需要取下防尘盖,里面会有螺丝,将螺丝套筒与螺丝口连接,通过旋转的方式将汽车备胎牵引绳放下,备胎随之降落。
拿起轮胎扳手另一端撬开随车工具箱里有一个小圆盖。里面有一个五角螺丝,利用这个专用套头,配上摇把,逆时针旋转。配上摇把。逆时针旋转,备胎就缓缓下降。一直旋转到备胎落地,在旋转几下让钢丝绳松动下来。备胎落地,向外拉出一点距离,比较容易拆卸吊架。吊架竖起能拿出来,横直卡死备胎。到这个步骤备胎就成功拿下来了。
比亚迪唐(英文名:BYDDon,全新一代唐)是比亚迪旗下的一款中型SUV,全新一代唐现已正式上市,分别推出燃油车(全新一代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新一代唐DM)和纯电动车(全新一代唐EV600)三种不同驱动形式的车型,其中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五座版和七座版车型,以上三种不同动力车型都是基于比亚迪BNA架构下的BLP大型豪华造车平台打造,整车造型上基本相同,并且也都采用了比亚迪最新家族式的“DragonFace”设计理念。
1、引擎系统(Automotive Engine System)
燃烧室(Combustion Chamber)
活塞到达上死点后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间,燃料即在此室燃烧。
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活塞在下死点的汽缸之总容积除以活塞在上死点的总容积(燃烧室容积),所得的值就称
为压缩比。
连杆(Connecting Rod)
引擎中连接曲轴与活塞的连接杆
。
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
可藉冷却剂的循环,将多余的热量移出引擎,以防止过热的系统。在水冷式的引擎中,
包括水套、水泵、水箱及节温器。
曲轴箱(Crankcase)
引擎下部,为曲轴运转的地方,包括汽缸体的下部和油底壳。
曲轴(Crankshaft)
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
。
曲轴齿轮(Crankshaft Gear)
装在曲轴前端的齿轮或键齿轮,通常用来代动凸轮轴齿轮,链条或齿状皮带。
汽缸体(Cylinder Block)
引擎的基本结构,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装在该机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轴箱的上半部
。
汽缸盖(Cylinder Head)
引擎的盖子及封闭汽缺的机件,包括水套和汽门及冷却片。
爆震(Detonation)
为火焰的撞击或爆声,在火花点火引擎的燃烧室内,因为压过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会自燃
,于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气产生二次点火(在火星塞点火之后),因而发出了爆声。
排气量(Displacemint)
在引擎的某一循环运作中,能将全部空气及混合气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个活
塞从一个行程运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体积。
引擎(Engine)
一种能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一种可将燃料燃烧产生机械动力的装置;有时可视
为一种发动机。
风扇皮带(Fan Belt)
一种由曲轴带动的皮带,其主要目的是带动引擎风扇和水泵。
浮筒油面高度(Float Level)
化油器浮筒室内,浮筒浮起而顶住针阀,堵住进油口,使油不再流入浮筒室时,油面的
高度。
四行程引擎(Four-Stroke Cycle)
进气、压缩、动力、排气四个行程。四个行程调一完整的循环。
垫片(Gasket)
用纸、橡皮片或铜片制成,放在两平面之间以加强密封的材料。
齿轮润滑油(Gear Lubricant)
一种可润滑齿轮的机油,通常为SAE90号机油。
热控制阀(Heat-Control Valve)
在引擎排气歧管中一种节温操作阀门,可在引擎未达正常工作温度之前,将废气的热导
入进气歧管。
敲击(Knock)
随引擎速度出现的金属撞击声,通常是因轴承松脱或磨损所产生。
主轴承(Main Bearing)
引擎内支撑曲轴的轴承。
歧管压力(Manifold Pressure)
涡轮增压器运作时位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
歧管真空(Manifold Vacuum)
指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即汽缸在进气行程中所产生的真空。
油底壳(Oil Pan)
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并将由轴箱密封做为贮油槽的外壳。
机油滤清器(Oil filter)
一种在机油通过时便可将污物滤下的装置。
机油泵(Oil Pump)
在润滑系统中,可迫使机油自油底壳送到引擎运动件的装置。
爆声(Ping)
引擎在加速时所产生的爆震现象,此因点火正时提前太多或燃料的辛烷值过低所致。
活塞(Piston)
一种装在汽缸内活动的机件,能在压力改变时接受或传递动力。就引擎而言是指在汽缸
内上下滑动,并藉助连杆,迫使曲轴旋转的圆形机件。
活塞梢(Piston Pin)
一种管状的金属块,可将活塞或连杆连接。
活塞环(Piston Ring)
崁入活塞槽沟的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压缩空
气;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
压力水箱盖(Pressure Cap)
一种附有阀门的水箱盖,可使冷却系统在压力下,保持较高或更有效率的温度。
散热器(Radiator)
冷却系统中,可将热气自冷却器消除的装置,亦即吸收引擎过热的冷却液,并将低温冷
却液送到引擎的装置。
火星塞(Spark plug)
为两电极及一绝缘体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函火花点火的一种零件。
火花测试(Spark Test)
一种点火系统的快速检查方法。先将高压线的金属端接近汽函盖6mm处,而后起动引擎,
检查火花发生的情形。
增压器(SuperCharger)
引擎进气系统内,将进入的空气或空气燃油混合比加以压力的泵。如此增加可燃的燃油
量,而增进引擎动力。
节温器(Thermostat)
为一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膨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
体的流动。
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
藉引擎排气所驱动的一种增压器,马力通常可增25~30%。
二行程循(Two-Stroke Cycle)
二行程循环引擎,其燃油进入、压缩、燃烧与排气陆续发生在两活塞行程之间。
汽门间隙(Valve Clearance)
OHC引擎中,摇臂与汽门杆顶的间隙。汽门机构中,关闭的汽门之间隙。
汽门正时(Valve Tming)
配合活塞位置使汽门开或关的正时。
汽门机构(Valve Train)
引擎的汽门操值机构,从凸轮轴至汽门的机件包括在内。
减震器(Vibration Damper)
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振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
现象)。
废汽门(Wastegate)
涡轮增压器中的控制装置,可限制压力升高,以避免引擎和滑轮增压器的损坏。
水套(Water Jackets)
指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内外壳间之空间,冷却液即在其间循环。
水泵(Water Pump)
在冷却系统中,水泵的作用使冷却液在引擎水套和水箱之间不断循环
2、传动系统(Drive Line System)
F.F.式车辆(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车辆,目前小轿车多采用此种装置,它的优点是加速传动较轻
快,高速行驶直线性较佳,车内空间可加大,缺点是车辆前半部较重,增加前轮的负担
,且左右两根传动轴较易损坏,增加保养费。
F.R.式车辆(Front Engine Rear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车辆,它的优点是传动系统较坚固耐用,爬坡性较佳保养费较
低,缺点为车内空间较小,加速较不轻快。
离合器(Clutch System)
系将来自引擎的动力,给予传达,或予截断的机构,使用于截断与变速机构之连结使引
擎起动,或使引擎处于旋转状态停车,或变速机构的齿轮之变换,或将离合器接续做车
辆徐徐出发等。
飞轮(Flywheel)
装置在曲柄轴的一端,是铸铁制造较重的轮盘,在爆发冲程传递回转力,由飞轮一时吸
收储蓄,供给在下次动力冲程,能使曲柄轴圆滑回转作用,外环的齿环可供起动时摇转
引擎之用,背面与离合器片接触,成为离合器总成的组件。
离合器片(Clutch Disc, Clutch)
作为传递引擎动力到变速箱的媒介物。
液压式离合器系统(Cable-Operated Control System)
利用特殊钢绳,连接踏板与释放杆间,作为切断或接通的连杆机构。
手排档变速箱(Manual Transmission)
需要离合器配合操纵的变速机构,可依车辆行走阻力的变化,变换引擎的扭矩,使车辆
正常行驶。
自动排档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
没有装置操作变速机的离合器机构,操纵机构是没有选择杆(Selecter),附有P(停车)、
R(倒车)、N(空档)、D(高速)、L(低速)等记号。
速率表(Speedometer Drive)
表示轮轴回转数的仪表,每辆汽车都必须配备,可供驾驶人员随时注意车速,通常装于
驾驶室,以显示状况,另一端连接到变速箱的输出轴。
同步啮合式变速机(Synchro-Mesh Type Transmission)
一般用于手排变速箱内,在齿轮啮合前先由设置在两齿轮的摩擦圆锥体机构接触,使两
个齿轮在啮合前其回转成一致后,同时啮合方式的变速箱,通常在第一档到第二档,第
二档到第三档,或第三档到第四档时才有此种装置,倒文件并没有。
行星齿轮装置(Planetary Gear System)
属于自动变速箱内的齿轮组,如太阳系运动状况组成的齿轮,有太阳齿轮、行星齿轮、
环齿轮、行星齿轮架所构成,由液压控制,由选择而可获得各种减速比。
超速传动(Overdrive)
使变速箱的输出轴回转数超过引擎的转速,可降低燃料消耗量,噪音,震动均随之减少
的装置。一般称O/D档,即第五档,自动变速箱亦有加装此装置。
差速器(Differential)
传递推进轴的回转动力至后左右轮所需之差异的旋转速度,使汽车能够自由转弯行驶的
一种齿轮装置。
万向接头(Universal Joint)
可让动力传送到成一角度的二个轴,其中包括二支Y型轭及一个叫做十字轴架的十字型构
件。
滑动接头(Slip Joint)
有外栓槽和内栓槽与二轴连接。栓槽不但可以使两轴一起转动,且也可以允许二轴沿轴
线作有限度的移动,亦即可应付传动轴的长度变化。
传动轴(Drive Shaft)
连接或装配各项配件而可移动或转动的圆形物体配件,一般均使用轻而抗扭性佳的合金
钢管制成。
四轮驱动(Four-wheel Drive)
许多汽车及一些卡车使用四轮驱动,也就是说。引擎动力可传送到四个轮子,因此车辆
可越野行驶,也可以爬陡峭的斜坡,甚至可以在崎岖不平或泥泞的地上行驶。
车(主动)轴(Axle Shaft)
多使用在前轮驱动汽车上,除了可传轮由变速箱来的动力到左右两前轮外,还需配合转
向角度的改变。
3、刹车系统(Brake System)
主刹车系统(Service Brake System)
汽车行驶时常用之刹车都是脚操作,故又称脚刹车(Foot Brake)。驾驶人踩下刹车踏板
后即由机械或液压将刹车力传到车轮之制动装置使产生磨擦作用。
驻车刹车系统(Parking Brake System)
驻车刹车又称手刹车,为汽车停驻时,防止车辆滑行之制动装置。一般有装在传动轴之
中间制动式,及直接控制后轮制动式两种。
刹车总泵(Master Cylinder)及刹车分泵(Wheel Cylinder)
油压刹车的主要配合部份,其上面有储蓄刹车油的槽池,下方是汽缸内配有活塞。活塞
是在缸内受刹车踏板再经推杆起作用,将缸内的刹车油压传至各轮分缸,亦是油压刹车
装置,配置在各车轮内的制动缸。
动力刹车器(Power-Brake)
以引擎真空及油压操纵Booster等作用补助刹车力量的刹车。
刹车来令(Brake Lining)
刹车蹄片上的制动表面所张贴的摩擦材料,一般大型汽车是以铆钉固定,而小型车则用
粘剂加压张贴之。
刹车蹄片(Brake Shoes)
受刹车凸轮或推杆的作用量被推向外展开压制刹车鼓,而起制动作用的配件,其形状似
如半月形。
鼓式刹车(Drum brakes)
由刹车底板、刹车分泵、刹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刹车鼓所组成。目前仅普
通采用于后轮。
碟式刹车(Disc Brakes)
使用金属块(碟)而不用鼓轮,在刹车碟的两边都有一平坦的刹车蹄,当刹车总泵来的油
压压送到分缸,使刹车蹄向刹车碟夹住,以达到刹紧的效果,目前已普遍用于前轮,有
的高级车装置四轮碟式刹车,其优点是作用灵敏,散热良好,不必调整刹车间隙,保养
容易。
刹车油(Brake Fluid)
液压刹车系统所使用的液体称为刹车油,它必须不起化学作用,不受高温的影响,对金
属及橡胶不会产生腐蚀、软化、膨胀之影响,目前所采用的有DOT3、DOT4、DOT5。
4、钢圈与车胎(Wheel rim, Tire)
轮胎面(Tire Tread)
指轮胎面接触在地面的部份,为防止打滑及散热起见,在轮胎面设置有许多花纹。
无内胎轮胎(Tubeless Tires)
轮胎内未配装内胎而此轮胎本身就有内胎构造,空气即充填在胎中,目前已普遍采用,
取代有内胎的车轮。
内胎(Tire Tube)
以良质的橡胶制成,充填空气支持车重,配装在外胎内部,目前小轿车较少采用,而大
客货车仍普遍用之。
轮胎尺寸(Tire Size)
轮胎尺寸印在胎壁上,表示方法有二种,即如34*7或7.50-20等表示之。前者为高压轮胎
,后者为低压轮胎。另外也有许多记号,例如D用于轻型汽车,F用于中型汽车,G指标准
型汽车,H、L、J是用于大型豪华及高性能汽车。如胎壁上加印个R,如175R13,表示轮
胎是径轮胎,宽长175mm(6.9英吋),装在轮圈直径13英吋(330mm)在车轮上,一般也会刻
上RADIAL字。
钢圈(Wheel Rim)
大多数车辆所使用的钢圈为钢材压制及焊接而成,目前的钢圈为钢材压制及焊接而成,
目前的钢圈外环制造的很精确,以装配无内胎的轮胎。
铝合金钢圈(Alumminum-Rim)
质轻,加工容易,是一体铸成,不易变形,外观多变化,目前多采用,有省油,导热性
良好,强度分布均匀,减少滚动噪音的优点。
轮胎平衡(Wheel Balance)
是前轮定位中,对轮胎的检查项目之一,轮胎若不平衡,会造成车辆行驶时,左右偏摆
震荡上下跳动,方向盘摆震的现象,驾驶乘座极不舒适,必须配挂重铅块于钢圈的两侧
,使之平衡。
车轮定位(Wheel Alignment)
汽车的前轮,为顾及操作容易及行驶上的安全,减少轮胎的磨损,于设计时则订定各项
角度,即前束、内倾角、外倾角、后倾角,转向前展等五个项目,近年来车辆多采用四
轮独立悬吊,而后轮亦做有前束及外倾角,以增加行驶的稳定及舒适性,故有后轮定位
。
偏滑测试(Side Slip Tester)
以车子行驶1公里,车子偏向横侧之公尺数表非,即m/km,一般不得超过3-5m/km。车辆
产生侧滑之原因为前束、外倾角,后倾角等调整不良之结果,所以监理站做车辆安全检
查时,只需量偏滑值即可。
5、汽车电系(Automotive Electric System)
起动马达(Starting Motor)
利用齿轮传动来摇动引擎或起动引擎的电动马达。
电磁开关(Solenoid Switch)
借着电磁线圈蕊的移动而使开关合的一种小开关装置。其蕊也会导致机械作用,如将传
动小齿轮与飞轮的齿轮啮合,以激活引擎。
卤素头灯(Halogen Headlamp)
一种灯泡内充满卤素的聚光大灯,其光度较一般头灯为亮。
汽油表(Fuel Level Indicator)
分为装在驾驶室仪表板的表体及装在油箱上的量油器两部份。
机油压力表(Oil Pressure Gauge)
通称为机油表,指示引擎内部机油压力的大小。至于油底壳中的机油量,需要引擎旁的
机油尺测量。现今多数汽车以警告灯代替机油压力表。
压缩机(Compressor)
空调系统的机件,可探冷却剂蒸气压缩以增加其压力及温度。
冷凝器(Condenser)
空调系统的机件,能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大部分的
汽车置于水箱前方。
储液器和干燥器(Dehydrator)
安装在冷凝器和挥发器之间,*近冷凝器,用来储存液体冷媒,并且将冷媒里的水份吸
掉。
冷媒(Refrigerant)
在空调系统中,透过蒸发与凝结,使热转移的一种物质。俗称氟里翁(Freon)。
冷冻油(Refrigerant Oil)
润滑空调系统里的活动机件,实施空调工作时,必须重新充填。
交流发电机(Alternator)
在汽车电系中,一种可将机械能改变成为电能的装置。由此可充电至电瓶,并可供应各
电器的电力。
调整器(Regulator)
在充电系统中,能控制交流发电机电压的轮出,以防电压过高的装置。
电瓶水(Battery Acid)
电瓶内所用的电解液: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
电瓶电压(Battery Voltage)
由电瓶极板数量决定,每一片极板为2.1伏特,一般12伏特电瓶则有六片极板。
发火线圈(Coil)
在汽车点火系统中,它可将电瓶的电压(12v)转变成为火星塞点火燃烧时所需的高电压。
分电盘(Distributor)
点火系统高低压电的转接站,可将通往发火线圈的电路接通或切断,而后将产生的高电
压配送到各缸火星塞。
点火开关(Ignition Switch)
点火系统的开关(通常要使用钥匙),可自由开启或关闭点火线圈的主要电路,也适用于
其它电系电路。
火星塞(Spark Plug)
为两电极及一绝缘体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缸火花点火间隙的一种零件。
分火头(Rotor)
分电盘里的零件,跟着分电盘轴一起轴动,利用一金属薄片,将高压电送至火星塞.
6、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转向拉杆(Steering Linkages)
此装置是被用来连接前轮转向节和转向齿轮,使方向盘转动时,可使前轮由一边摆向另
一边。
轮向齿轮(Steering Gear)
固定在转向机轴下端的齿轮和装配在转向臂的齿轮总称。可将方向盘的旋转动作,转换
成拉杆的直线运动。有二种基本的转向齿轮:回旋滚珠式和齿棒小齿轮式。
回旋滚珠式齿轮(Recirclulating-Ball Steering Gear)
此种转向齿轮,利用内部的循环珠,使螺母和螺杆之间的接触摩擦大大减少,让驾驶者
操作方向盘轻巧方便。
动力转向(Power Steering)
汽车所使用的动力转向系统,基本上是经修改的手动转向系统,主要的是增加一个助力
器(Power Booster),以帮助驾驶者。
7、悬吊系统(Suspension System)
钢板弹簧(Leaf Spring)
扁平长方形的钢板呈弯曲形,以数片叠成的底盘用弹簧,一端以梢子安装在吊架上,另
一端使用吊耳连接到大梁上,使弹簧能伸缩。目前适用于中大型的货卡车上。
圈状弹簧(Coil Spring)
圈状弹簧为独立式悬吊装置使用最多之弹簧,以弹簧钢卷成螺旋状。
扭杆弹簧(Torsion-Bar Spring)
扭杆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使用臂与车轮连接,车轮上下跳动时使扭杆扭转,以扭
转弹力来吸收震动,构造简单占位置小,适合小型车使用,但材质要佳。
平稳杆(Stabilizer Bar)
平稳杆属横向装置于车架与控制臂之间,其功用可减少悬吊系统的移动及车身摇摆,尤
其汽车转弯时,因离心力作用,会使车身发生倾斜,此杆抗衡扭力的作用足以减轻汽车
偏外的程度。
避震器(Shock Absorber)
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
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
适。
前悬吊(Front Suspension)
前悬吊系统使前轮可以上下移动并吸收路面震动,但是也须使车轮能左右摆动,以便汽
车转向。除大货卡车外,大多的车辆已普遍采用独立式悬吊装置,左右轮互相无关系,
为独立动作。
后悬吊(Rear Suspension)
一般车辆后悬吊系统会采用钢板弹簧,或螺旋弹簧,但现今的轿车为使乘坐舒适,亦采
用独立悬吊系,与前悬吊系相同,可以使四个轮子各自独立,为减少轮胎磨损及行驶稳
定,需作后轮定位。
自动水平控制装置(Automatic Level Control)
自动水平控制系统为专门应付汽车后部荷重的改变,没有自动水平控制的汽车若在后部
加重,汽车后部就会下沉,则会改变汽车的操纵特性,使头灯上扬。
8、车体(Body)
全长(Overall Length)
自前保险杆至车尾最末端之长度。
全宽(Overall Width)
车身左右最大之宽度。
全高(Overall Height)
自地面至车身最高点之高度。
轮距(Track)
前轮胎左右中心线之距离。
轴距(Wheel Base)
前轴中心点与后轴中心点间之距离。
感应烘烤(Induction Baking)
利用静电和电磁感应所发热量来烘烤涂装面的意思。
9、其它(Other)
三元触媒转换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使用铑和其它催化转换器,用来限制废气中 HC、Co和NOx等污染物的含量。
排气系统(Exhaust System)
指收集并且排放废气的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灭音管、尾管以及共振器。
共振器(Resonator)
一种类似灭音管,可减少排气噪音的装置。
蒸气液体分离器(Vapor-Liquid Separator)
蒸发气排散控制系统内的装置,可防止液体燃油经由活性碳滤罐蒸气管流入引擎。
电子燃料喷射(Electronic Fuel-Injection System)
能将燃料喷入引擎,并能定时、测油的一种系统。
氧气感知器(Oxygen Sensor)
排气管的装置之一,可测量废气中的含氧量,并将此讯号透过电压讯号送至ECU,作为调
整混合比之参考。
感知器(Sensor)
任何可接收及反应讯号的装置,如电压的改变、温度及压力的变化,电子燃料喷射系统
中,各厂牌均使用了6至10个以上的感知器。
电动汽油泵(Electric Fuel Pump)
供应超额油量至分油盘以维持喷射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装在油箱附近希望采纳!
燃烧室(Combustion Chamber)
活塞到达上死点后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间,燃料即在此室燃烧。
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活塞在下死点的汽缸之总容积除以活塞在上死点的总容积(燃烧室容积),所得的值就称为压缩比。
连杆(Connecting Rod)
引擎中连接曲轴与活塞的连接杆。
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
可藉冷却剂的循环,将多余的热量移出引擎,以防止过热的系统。在水冷式的引擎中,包括水套、水泵、水箱及节温器。
曲轴箱(Crankcase)
引擎下部,为曲轴运转的地方,包括汽缸体的下部和油底壳。
曲轴(Crankshaft)
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
曲轴齿轮(Crankshaft Gear)
装在曲轴前端的齿轮或键齿轮,通常用来代动凸轮轴齿轮,链条或齿状皮带。
汽缸体(Cylinder Block)
引擎的基本结构,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装在该机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轴箱的上半部。
汽缸盖(Cylinder Head)
引擎的盖子及封闭汽缺的机件,包括水套和汽门及冷却片。
爆震(Detonation)
为火焰的撞击或爆声,在火花点火引擎的燃烧室内,因为压过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会自燃,于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气产生二次点火(在火星塞点火之后),因而发出了爆声。
排气量(Displacemint)
在引擎的某一循环运作中,能将全部空气及混合气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个活塞从一个行程运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体积。
引擎(Engine)
一种能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一种可将燃料燃烧产生机械动力的装置;有时可视为一种发动机。
风扇皮带(Fan Belt)
一种由曲轴带动的皮带,其主要目的是带动引擎风扇和水泵。
浮筒油面高度(Float Level)
化油器浮筒室内,浮筒浮起而顶住针阀,堵住进油口,使油不再流入浮筒室时,油面的高度。
四行程引擎(Four-Stroke Cycle)
进气、压缩、动力、排气四个行程。四个行程调一完整的循环。
垫片(Gasket)
用纸、橡皮片或铜片制成,放在两平面之间以加强密封的材料。
齿轮润滑油(Gear Lubricant)
一种可润滑齿轮的机油,通常为SAE90号机油。
热控制阀(Heat-Control Valve)
在引擎排气歧管中一种节温操作阀门,可在引擎未达正常工作温度之前,将废气的热导入进气歧管。
敲击(Knock)
随引擎速度出现的金属撞击声,通常是因轴承松脱或磨损所产生。
主轴承(Main Bearing)
引擎内支撑曲轴的轴承。
歧管压力(Manifold Pressure)
涡轮增压器运作时位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
歧管真空(Manifold Vacuum)
指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即汽缸在进气行程中所产生的真空。
油底壳(Oil Pan)
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并将由轴箱密封做为贮油槽的外壳。
机油滤清器(Oil filter)
一种在机油通过时便可将污物滤下的装置。
机油泵(Oil Pump)
在润滑系统中,可迫使机油自油底壳送到引擎运动件的装置。
爆声(Ping)
引擎在加速时所产生的爆震现象,此因点火正时提前太多或燃料的辛烷值过低所致。
活塞(Piston)
一种装在汽缸内活动的机件,能在压力改变时接受或传递动力。就引擎而言是指在汽缸内上下滑动,并藉助连杆,迫使曲轴旋转的圆形机件。
活塞梢(Piston Pin)
一种管状的金属块,可将活塞或连杆连接。
活塞环(Piston Ring)
崁入活塞槽沟的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压缩空气;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
压力水箱盖(Pressure Cap)
一种附有阀门的水箱盖,可使冷却系统在压力下,保持较高或更有效率的温度。
散热器(Radiator)
冷却系统中,可将热气自冷却器消除的装置,亦即吸收引擎过热的冷却液,并将低温冷却液送到引擎的装置。
火星塞(Spark plug)
为两电极及一绝缘体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函火花点火的一种零件。
火花测试(Spark Test)
一种点火系统的快速检查方法。先将高压线的金属端接近汽函盖6mm处,而后起动引擎,检查火花发生的情形。
增压器(SuperCharger)
引擎进气系统内,将进入的空气或空气燃油混合比加以压力的泵。如此增加可燃的燃油量,而增进引擎动力。
节温器(Thermostat)
为一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膨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
藉引擎排气所驱动的一种增压器,马力通常可增25~30%。
二行程循(Two-Stroke Cycle)
二行程循环引擎,其燃油进入、压缩、燃烧与排气陆续发生在两活塞行程之间。
汽门间隙(Valve Clearance)
OHC引擎中,摇臂与汽门杆顶的间隙。汽门机构中,关闭的汽门之间隙。
汽门正时(Valve Tming)
配合活塞位置使汽门开或关的正时。
汽门机构(Valve Train)
引擎的汽门操值机构,从凸轮轴至汽门的机件包括在内。
减震器(Vibration Damper)
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振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
废汽门(Wastegate)
涡轮增压器中的控制装置,可限制压力升高,以避免引擎和滑轮增压器的损坏。
水套(Water Jackets)
指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内外壳间之空间,冷却液即在其间循环。
水泵(Water Pump)
在冷却系统中,水泵的作用使冷却液在引擎水套和水箱之间不断循环。
2、传动系统(Drive Line System)
F.F.式车辆(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车辆,目前小轿车多采用此种装置,它的优点是加速传动较轻快,高速行驶直线性较佳,车内空间可加大,缺点是车辆前半部较重,增加前轮的负担,且左右两根传动轴较易损坏,增加保养费。
F.R.式车辆(Front Engine Rear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车辆,它的优点是传动系统较坚固耐用,爬坡性较佳保养费较低,缺点为车内空间较小,加速较不轻快。
离合器(Clutch System)
系将来自引擎的动力,给予传达,或予截断的机构,使用于截断与变速机构之连结使引擎起动,或使引擎处于旋转状态停车,或变速机构的齿轮之变换,或将离合器接续做车辆徐徐出发等。
飞轮(Flywheel)
装置在曲柄轴的一端,是铸铁制造较重的轮盘,在爆发冲程传递回转力,由飞轮一时吸收储蓄,供给在下次动力冲程,能使曲柄轴圆滑回转作用,外环的齿环可供起动时摇转引擎之用,背面与离合器片接触,成为离合器总成的组件。
离合器片(Clutch Disc, Clutch)
作为传递引擎动力到变速箱的媒介物。
液压式离合器系统(Cable-Operated Control System)
利用特殊钢绳,连接踏板与释放杆间,作为切断或接通的连杆机构。
手排档变速箱(Manual Transmission)
需要离合器配合操纵的变速机构,可依车辆行走阻力的变化,变换引擎的扭矩,使车辆正常行驶。
自动排档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
没有装置操作变速机的离合器机构,操纵机构是没有选择杆(Selecter),附有P(停车)、R(倒车)、N(空档)、D(高速)、L(低速)等记号。
速率表(Speedometer Drive)
表示轮轴回转数的仪表,每辆汽车都必须配备,可供驾驶人员随时注意车速,通常装于驾驶室,以显示状况,另一端连接到变速箱的输出轴。
同步啮合式变速机(Synchro-Mesh Type Transmission)
一般用于手排变速箱内,在齿轮啮合前先由设置在两齿轮的摩擦圆锥体机构接触,使两个齿轮在啮合前其回转成一致后,同时啮合方式的变速箱,通常在第一档到第二档,第二档到第三档,或第三档到第四档时才有此种装置,倒文件并没有。
行星齿轮装置(Planetary Gear System)
属于自动变速箱内的齿轮组,如太阳系运动状况组成的齿轮,有太阳齿轮、行星齿轮、环齿轮、行星齿轮架所构成,由液压控制,由选择而可获得各种减速比。
超速传动(Overdrive)
使变速箱的输出轴回转数超过引擎的转速,可降低燃料消耗量,噪音,震动均随之减少的装置。一般称O/D档,即第五档,自动变速箱亦有加装此装置。
差速器(Differential)
传递推进轴的回转动力至后左右轮所需之差异的旋转速度,使汽车能够自由转弯行驶的一种齿轮装置。
万向接头(Universal Joint)
可让动力传送到成一角度的二个轴,其中包括二支Y型轭及一个叫做十字轴架的十字型构件。
滑动接头(Slip Joint)
有外栓槽和内栓槽与二轴连接。栓槽不但可以使两轴一起转动,且也可以允许二轴沿轴线作有限度的移动,亦即可应付传动轴的长度变化。
传动轴(Drive Shaft)
连接或装配各项配件而可移动或转动的圆形物体配件,一般均使用轻而抗扭性佳的合金钢管制成。
四轮驱动(Four-wheel Drive)
许多汽车及一些卡车使用四轮驱动,也就是说。引擎动力可传送到四个轮子,因此车辆可越野行驶,也可以爬陡峭的斜坡,甚至可以在崎岖不平或泥泞的地上行驶。
车(主动)轴(Axle Shaft)
多使用在前轮驱动汽车上,除了可传轮由变速箱来的动力到左右两前轮外,还需配合转向角度的改变。
3、刹车系统(Brake System)
主刹车系统(Service Brake System)
汽车行驶时常用之刹车都是脚操作,故又称脚刹车(Foot Brake)。驾驶人踩下刹车踏板后即由机械或液压将刹车力传到车轮之制动装置使产生磨擦作用。
驻车刹车系统(Parking Brake System)
驻车刹车又称手刹车,为汽车停驻时,防止车辆滑行之制动装置。一般有装在传动轴之中间制动式,及直接控制后轮制动式两种。
刹车总泵(Master Cylinder)及刹车分泵(Wheel Cylinder)
油压刹车的主要配合部份,其上面有储蓄刹车油的槽池,下方是汽缸内配有活塞。活塞是在缸内受刹车踏板再经推杆起作用,将缸内的刹车油压传至各轮分缸,亦是油压刹车装置,配置在各车轮内的制动缸。
动力刹车器(Power-Brake)
以引擎真空及油压操纵Booster等作用补助刹车力量的刹车。
刹车来令(Brake Lining)
刹车蹄片上的制动表面所张贴的摩擦材料,一般大型汽车是以铆钉固定,而小型车则用粘剂加压张贴之。
刹车蹄片(Brake Shoes)
受刹车凸轮或推杆的作用量被推向外展开压制刹车鼓,而起制动作用的配件,其形状似如半月形。
鼓式刹车(Drum brakes)
由刹车底板、刹车分泵、刹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刹车鼓所组成。目前仅普通采用于后轮。
碟式刹车(Disc Brakes)
使用金属块(碟)而不用鼓轮,在刹车碟的两边都有一平坦的刹车蹄,当刹车总泵来的油压压送到分缸,使刹车蹄向刹车碟夹住,以达到刹紧的效果,目前已普遍用于前轮,有的高级车装置四轮碟式刹车,其优点是作用灵敏,散热良好,不必调整刹车间隙,保养容易。
刹车油(Brake Fluid)
液压刹车系统所使用的液体称为刹车油,它必须不起化学作用,不受高温的影响,对金属及橡胶不会产生腐蚀、软化、膨胀之影响,目前所采用的有DOT3、DOT4、DOT5。
4、钢圈与车胎(Wheel rim, Tire)
轮胎面(Tire Tread)
指轮胎面接触在地面的部份,为防止打滑及散热起见,在轮胎面设置有许多花纹。
无内胎轮胎(Tubeless Tires)
轮胎内未配装内胎而此轮胎本身就有内胎构造,空气即充填在胎中,目前已普遍采用,取代有内胎的车轮。
内胎(Tire Tube)
以良质的橡胶制成,充填空气支持车重,配装在外胎内部,目前小轿车较少采用,而大客货车仍普遍用之。
轮胎尺寸(Tire Size)
轮胎尺寸印在胎壁上,表示方法有二种,即如34*7或7.50-20等表示之。前者为高压轮胎,后者为低压轮胎。另外也有许多记号,例如D用于轻型汽车,F用于中型汽车,G指标准型汽车,H、L、J是用于大型豪华及高性能汽车。如胎壁上加印个R,如175R13,表示轮胎是径轮胎,宽长175mm(6.9英吋),装在轮圈直径13英吋(330mm)在车轮上,一般也会刻上RADIAL字。
钢圈(Wheel Rim)
大多数车辆所使用的钢圈为钢材压制及焊接而成,目前的钢圈为钢材压制及焊接而成,目前的钢圈外环制造的很精确,以装配无内胎的轮胎。
铝合金钢圈(Alumminum-Rim)
质轻,加工容易,是一体铸成,不易变形,外观多变化,目前多采用,有省油,导热性良好,强度分布均匀,减少滚动噪音的优点。
轮胎平衡(Wheel Balance)
是前轮定位中,对轮胎的检查项目之一,轮胎若不平衡,会造成车辆行驶时,左右偏摆震荡上下跳动,方向盘摆震的现象,驾驶乘座极不舒适,必须配挂重铅块于钢圈的两侧,使之平衡。
车轮定位(Wheel Alignment)
汽车的前轮,为顾及操作容易及行驶上的安全,减少轮胎的磨损,于设计时则订定各项角度,即前束、内倾角、外倾角、后倾角,转向前展等五个项目,近年来车辆多采用四轮独立悬吊,而后轮亦做有前束及外倾角,以增加行驶的稳定及舒适性,故有后轮定位。
偏滑测试(Side Slip Tester)
以车子行驶1公里,车子偏向横侧之公尺数表非,即m/km,一般不得超过3-5m/km。车辆产生侧滑之原因为前束、外倾角,后倾角等调整不良之结果,所以监理站做车辆安全检查时,只需量偏滑值即可。
5、汽车电系(Automotive Electric System)
起动马达(Starting Motor)
利用齿轮传动来摇动引擎或起动引擎的电动马达。
电磁开关(Solenoid Switch)
借着电磁线圈蕊的移动而使开关合的一种小开关装置。其蕊也会导致机械作用,如将传动小齿轮与飞轮的齿轮啮合,以激活引擎。
卤素头灯(Halogen Headlamp)
一种灯泡内充满卤素的聚光大灯,其光度较一般头灯为亮。
汽油表(Fuel Level Indicator)
分为装在驾驶室仪表板的表体及装在油箱上的量油器两部份。
机油压力表(Oil Pressure Gauge)
通称为机油表,指示引擎内部机油压力的大小。至于油底壳中的机油量,需要引擎旁的机油尺测量。现今多数汽车以警告灯代替机油压力表。
压缩机(Compressor)
空调系统的机件,可探冷却剂蒸气压缩以增加其压力及温度。
冷凝器(Condenser)
空调系统的机件,能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大部分的汽车置于水箱前方。
储液器和干燥器(Dehydrator)
安装在冷凝器和挥发器之间,靠近冷凝器,用来储存液体冷媒,并且将冷媒里的水份吸掉。
冷媒(Refrigerant)
在空调系统中,透过蒸发与凝结,使热转移的一种物质。俗称氟里翁(Freon)。
冷冻油(Refrigerant Oil)
润滑空调系统里的活动机件,实施空调工作时,必须重新充填。
交流发电机(Alternator)
在汽车电系中,一种可将机械能改变成为电能的装置。由此可充电至电瓶,并可供应各电器的电力。
调整器(Regulator)
在充电系统中,能控制交流发电机电压的轮出,以防电压过高的装置。
电瓶水(Battery Acid)
电瓶内所用的电解液: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
电瓶电压(Battery Voltage)
由电瓶极板数量决定,每一片极板为2.1伏特,一般12伏特电瓶则有六片极板。
发火线圈(Coil)
在汽车点火系统中,它可将电瓶的电压(12v)转变成为火星塞点火燃烧时所需的高电压。
分电盘(Distributor)
点火系统高低压电的转接站,可将通往发火线圈的电路接通或切断,而后将产生的高电压配送到各缸火星塞。
点火开关(Ignition Switch)
点火系统的开关(通常要使用钥匙),可自由开启或关闭点火线圈的主要电路,也适用于其它电系电路。
火星塞(Spark Plug)
为两电极及一绝缘体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缸火花点火间隙的一种零件。
分火头(Rotor)
分电盘里的零件,跟着分电盘轴一起轴动,利用一金属薄片,将高压电送至火星塞。
6、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转向拉杆(Steering Linkages)
此装置是被用来连接前轮转向节和转向齿轮,使方向盘转动时,可使前轮由一边摆向另一边。
轮向齿轮(Steering Gear)
固定在转向机轴下端的齿轮和装配在转向臂的齿轮总称。可将方向盘的旋转动作,转换成拉杆的直线运动。有二种基本的转向齿轮:回旋滚珠式和齿棒小齿轮式。
回旋滚珠式齿轮(Recirclulating-Ball Steering Gear)
此种转向齿轮,利用内部的循环珠,使螺母和螺杆之间的接触摩擦大大减少,让驾驶者操作方向盘轻巧方便。
动力转向(Power Steering)
汽车所使用的动力转向系统,基本上是经修改的手动转向系统,主要的是增加一个助力器(Power Booster),以帮助驾驶者。
7、悬吊系统(Suspension System)
钢板弹簧(Leaf Spring)
扁平长方形的钢板呈弯曲形,以数片叠成的底盘用弹簧,一端以梢子安装在吊架上,另一端使用吊耳连接到大梁上,使弹簧能伸缩。目前适用于中大型的货卡车上。
圈状弹簧(Coil Spring)
圈状弹簧为独立式悬吊装置使用最多之弹簧,以弹簧钢卷成螺旋状。
扭杆弹簧(Torsion-Bar Spring)
扭杆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使用臂与车轮连接,车轮上下跳动时使扭杆扭转,以扭转弹力来吸收震动,构造简单占位置小,适合小型车使用,但材质要佳。
平稳杆(Stabilizer Bar)
平稳杆属横向装置于车架与控制臂之间,其功用可减少悬吊系统的移动及车身摇摆,尤其汽车转弯时,因离心力作用,会使车身发生倾斜,此杆抗衡扭力的作用足以减轻汽车偏外的程度。
避震器(Shock Absorber)
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前悬吊(Front Suspension)
前悬吊系统使前轮可以上下移动并吸收路面震动,但是也须使车轮能左右摆动,以便汽车转向。除大货卡车外,大多的车辆已普遍采用独立式悬吊装置,左右轮互相无关系,为独立动作。
后悬吊(Rear Suspension)
一般车辆后悬吊系统会采用钢板弹簧,或螺旋弹簧,但现今的轿车为使乘坐舒适,亦采用独立悬吊系,与前悬吊系相同,可以使四个轮子各自独立,为减少轮胎磨损及行驶稳定,需作后轮定位。
自动水平控制装置(Automatic Level Control)
自动水平控制系统为专门应付汽车后部荷重的改变,没有自动水平控制的汽车若在后部加重,汽车后部就会下沉,则会改变汽车的操纵特性,使头灯上扬。
8、车体(Body)
全长(Overall Length)
自前保险杆至车尾最末端之长度。
全宽(Overall Width)
车身左右最大之宽度。
全高(Overall Height)
自地面至车身最高点之高度。
轮距(Track)
前轮胎左右中心线之距离。
轴距(Wheel Base)
前轴中心点与后轴中心点间之距离。
感应烘烤(Induction Baking)
利用静电和电磁感应所发热量来烘烤涂装面的意思。
9、其它(Other)
三元触媒转换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使用铑和其它催化转换器,用来限制废气中 HC、Co和NOx等污染物的含量。
排气系统(Exhaust System)
指收集并且排放废气的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灭音管、尾管以及共振器。
共振器(Resonator)
一种类似灭音管,可减少排气噪音的装置。
蒸气液体分离器(Vapor-Liquid Separator)
蒸发气排散控制系统内的装置,可防止液体燃油经由活性碳滤罐蒸气管流入引擎。
电子燃料喷射(Electronic Fuel-Injection System)
能将燃料喷入引擎,并能定时、测油的一种系统。
氧气感知器(Oxygen Sensor)
排气管的装置之一,可测量废气中的含氧量,并将此讯号透过电压讯号送至ECU,作为调整混合比之参考。
感知器(Sensor)
任何可接收及反应讯号的装置,如电压的改变、温度及压力的变化,电子燃料喷射系统中,各厂牌均使用了6至10个以上的感知器。
电动汽油泵(Electric Fuel Pump)
供应超额油量至分油盘以维持喷射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装在油箱附近
NOS全称NITROUS OXIDE SYSTEM,即氮气加速系统。是由美国HOLLEY公司开发生产的产品。在目前的世界直线加速赛(DRAG RACING)中,为了在瞬间提高大比率马力,利用的液态氮氧化物系统正是NOS。其实,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已开始使用NOS,战争结束后才逐渐被用于直线加速赛。NOS的工作原理是把二氧化氮(N2O),即俗称的笑气(LAUGH GAS)高压形成液态后装入钢瓶中,然后在引擎内与空气一道充当助燃剂与燃料混合燃烧(其可放出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就是关键的助燃气体,而氮气又可协助降温),以此增加燃料燃烧的完整度,提升马力。由于NOS提供了额外的助燃能力(氧气量大)所以安装NOS后还要对应增加燃油喷量与之配合,"要想马儿跑,就要马儿多吃草。"燃料就是引擎的草,引擎的动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NOS与涡轮增压、机械增压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引擎混合气中的氧气含量而提升燃烧效率增加马力,不同的是NOS是直接利用氧化物,而后两者则是通过外力增加空气密度来达到目的。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氧气而用一氧化二氮呢?那是因为用氧气难以控制引擎的稳定性(高温和爆炸力),所以极少直接使用氧气。 改装店建议NOS系统每次使用时间不可超过1分钟,但其实按照系统开关要尽油门才开启来看,一般也就几秒的使用时间就可令转速超6000而令电脑自动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