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背带隐患
保温杯的健康隐患
①保温杯不及时清洗或使用不当
保温杯存在很多卫生死角,比如内胆、瓶盖缝隙等,如果不及时清洗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大量细菌藏匿其中,而且正常清洗时,手很难接触到这些地方。
②保温杯内温度适宜、环境湿润,易滋生各种细菌
口腔本身就是“有菌”环境,喝水、盖上瓶盖,每天反复多次会让附着在杯口的细菌越来越多地积累在瓶盖缝隙内,极易随水入口。另外,不少人都有随身携带保温杯的习惯,杯身与各种物品接触频繁,表层卫生一样令人堪忧。
③儿童常用的按压式保温杯,隐患可能更大
很多保温杯瓶盖上有一个类似于“阀门”的按钮,所以每次倒水前,都需用手按下按钮,若手不干净,细菌就有可能沾染在按钮上,增加风险。
保温杯的清洗
保温杯应该每天彻底清洗一次,杯面、内胆、瓶盖都要清洗干净,防止污垢产生,如果已经产生异味和污渍也不要着急,小编告诉你小苏打、牙膏和盐水都是清洁利器!
1、洗内胆去异味
①食盐去异味
保温杯中倒入食盐,加热水稀释,充分摇匀,浸泡5到1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即可。
②小苏打去异味
小苏打热水稀释,倒入保温杯,封盖摇晃保温杯,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③柠檬去异味
在保温杯内放入柠檬片和柠檬汁,加入沸腾的热水,稍微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再用海绵刷洗后洗干净。没有柠檬用白醋也有相同的效果。
2、清洗瓶盖缝隙
取下杯盖,在牙刷上挤点牙膏,轻轻刷洗瓶盖缝隙,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整体清水冲洗
杯子内外整体用清水冲洗一遍。
4、擦干晾干
洗完后应彻底晾干再盖上,以免不锈钢保温杯发臭。
六种饮品别放保温杯
保温杯保温效果这么好,是不是可以装各种饮料液体呢?现在市场上保温杯种类繁多,质量却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液体都适合放进保温杯里。
1、酸性饮品(如酸梅汁,柠檬汁等)
不锈钢由于熔点较高,不会因高温溶化释出不良物质,但是不锈钢最怕强酸,如果长时间装载酸性较强的饮品,很可能会对其内胆产生损伤,造成保温不良。
此外,果汁不适宜高温保存,以免其营养物质遭破坏;且甜度高的饮料容易导致微生物大量滋生而变质。
2、干冰、碳酸饮料
保温杯里不宜放干冰、碳酸饮料,避免内压上升,导致瓶塞无法打开或内容物喷出等危险。
3、不宜泡茶
如果用保温杯泡茶,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就如用温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维生素大量被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汁无香味,茶味苦涩,甚至因为浸泡时间太久,茶叶可能会释出重金属物质,有害健康。此外,保温杯长时间保温热茶时会变色,外出时建议使用茶包等来冲泡较为适宜。
4、不宜放盐分的流质(如盐水)
因为保温杯的内胆都是喷砂电解过,电解之后的内胆可以避免水与不锈钢材质直接接触发生物理反应,而盐含有腐蚀性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不适宜长时间装在被内。
5、不宜装牛奶、乳制品、果汁等
一些人会把热牛奶装在保温杯内,方便随身带着喝,不过,这种做法却让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会迅速繁殖,导致腐败,容易引起腹泻、腹痛。
牛奶在高温环境下,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被破坏,同时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6、不宜泡中药
有些人也喜欢把中药泡在保温杯内,方便携带饮用。但煎好的中药一般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质,容易和保温杯内壁所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溶解到汤药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在25℃的温度下可以存放一两天,保温杯中温度较高,容易变质,建议常温存放即可。
以富士保温杯为例,杯带的系法如下:
1,将杯带一端穿过杯子一侧的塑胶环,并由下往上(由外往内)穿过杯环。然后将背带拉出并再次穿入塑胶环。
2,将背带先穿入杯子中间的皮套的上孔后反折,并再穿入皮套的下孔。并拉紧锁扣上下两端的杯带。
3,将背带拉出后重复第一步,将杯带穿入杯子另一端的塑料环上。
4,每一个扣环都绑紧,在绑的过程当中,手指注意调整的位置,绑好后,将剩余的绑带塞到皮套的缝隙处,。
使用注意事项:
1、请勿用于微波炉。
2、保温壶为高真空保温产品,保温时间较长。在饮用热饮料时,应注意避免烫伤,建议先倒入其他器皿等温度适宜后饮用。
3、高真空保温产品请勿装入干冰、碳酸饮料等易产生高压的液体。勿加入强酸、强碱的液体以免容器内壁腐蚀。
4、为尽可能减少细菌的生成,请不要用保温壶存放热牛奶或者婴儿食物。
5、请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加热或置于高温处,以免引起产品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6、请避免掉落、碰撞或者强力冲击,否则会造成产品变形影响使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