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何尺寸测量工具有哪些?
1、游标卡尺
游标可测量物体的内径、外径、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深度;卡尺是常用且使用方便的量具,在加工现场使用频率很高的量具。当然也是接触式离线检测设备,大多适用于一些小尺寸的测量。
2、高度尺
高度尺主要用来测量高度、深度、平面度、垂直度、同心度、同轴度、面振、齿振、深度。
3、塞尺
适用于平面度、弯曲度、直线度的测量。
4、塞规
适用于测量孔的内径、槽宽、间隙。
5、内径测量仪
采用激光检测原理检测80mm及以上的管材内径尺寸。
6、壁厚测量仪
采用激光测量原理测量大口径管材的壁厚尺寸,注意:仅检测管端1米内的壁厚值,可兼顾检测内外径、椭圆度等信息。
7、叉型测径仪
手持式测径仪,可检测管材及树木的外径及计算周长值,适用于批量检测。
8、智能测径仪
用于外径尺寸的在线检测,具备PID控制功能,可控制线缆电缆等的挤出机或牵引机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外径尺寸的目的。
扩展
单测头还可测量宽度、厚度、边长、内孔直径、狭缝、高度、位置等尺寸。
双测头可适用于各种大口径外径尺寸检测。
多组测头则可用于检测直线度尺寸与外径尺寸、椭圆度、边长、对角线等尺寸,还可用于螺纹钢的内径、横肋、纵肋、截面面积等尺寸的检测。
双测径仪联动测厚系统通过一台测线芯一台测成品的方式检测线缆电缆等的绝缘层厚度。
多组平行轴测量切分轧材,可对多根轧材进行同时检测。
9、测宽仪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板材宽度尺寸检测,也是在线检测设备,可调节测量范围适用于各种板宽的板材宽度检测。
10、激光测厚仪
适用于厚度尺寸的在线检测,有接触式的与非接触式的,有单点测厚与多点测厚,有横向扫描式测头与固定测量。主要用于各种板材整体厚度的检测。
11、射线测厚仪
射线测厚仪采用X射线进行检测,辐射量小,对人体危害小,同样是在线检测设备,用于薄板的厚度尺寸检测。
12、超声波测厚仪
接触式检测设备,用于离线检测,可测量薄膜、涂镀层的厚度尺寸。
13、测长仪
采用机器视觉原理进行在线长度检测,根据被测轧材的长度,选用不同组数的工业相机,完成在线检测。
14、直线度测量仪
分为光电原理的长材外表面直线度测量仪与基于激光原理的长管内孔直线度测量仪。基于光电检测原理的可实现在线检测。
15、表面缺陷检测
基于激光原理的表面缺陷轮廓仪可检测轮廓尺寸与表面缺陷,像错辊、耳子、缺肉、划痕、裂纹等均可进行检测。
数显的好用。三爪内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内径进行测量的工具,数显内径千分尺可自动显示数字,不需要自行读取数据和操作,所以比机械的好用。三爪内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原理,通过旋转塔形阿基米德螺旋体或移动锥体使三个测量爪作径向位移,对内孔尺寸进行读数的内径千分尺。
内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如下:
1、依被测物孔径大小,去选择适当之内径千分尺。
2、将内径千分尺测试头放入被测物孔内,放入时被测物须放平,内径千分尺应正直。
3、测试时,左手三手指拿着内径千分尺刻度表下的圆棒,右手旋转内径分厘卡最上端之旋转钮。
4、当测试头测量面与被测物孔内轻微接触时,右手转动旋钮使其放出3~5声轻响。
扩展资料:
内径千分尺使用的注意事项
1、测量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测量过程时间过长和用手大面积接触内径千分尺。尤其是大尺寸测量时要特别注意。
2、由于内径千分尺没有测力装置,要掌握好测力的大小。要刚好接触到被测表面,避免旋转力过大损坏千分尺或造成很大误差。
3、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时,被测表面必须擦拭干净同时每一截面至少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深孔要适当增加截面数量。
4、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考虑内径千分尺修正量的使用。
5、正确读数,要正视量具读数装置,不能斜视。
6、避免高温和阳光直接辐射,经常维护,应防磁、防锈、非计量人员严禁拆卸或调整量具
7、对于较大尺寸测量,测量时应在全长尺寸两端的0.211L处安装支承,这样可以使千分尺的变形量最小,以减小测量误差。
汽车常用的外径测量工具有:1、卷尺、板尺(精确到毫米)可测精度较低的 部件如内饰卡扣等。
2、卡尺(精确到0.02毫米)外径千分尺(精确 到0.01毫米以上)测量精度较高的部 件 , 如 半轴、活塞等。
汽车常用的内径测量工具有:1、卷尺、板尺(精确到毫米)可测精度较低的 部件如内饰卡扣孔、螺丝孔等。
2、卡尺(精确到0.02毫米)内径百表与外径千 尺配合使用(精确到微米)测量精度较高的部 件 。主要用于两气缸内径。
一、
内径千分尺的定义
利用螺旋副原理对主体两端球形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
进行读数的通用内尺寸测
量工具。
二、
结构及原理
内径千分尺是根据螺旋付传动原理进行读数的通用内尺寸测量工具。
主要由
微分头、
测量触头和各种接长杆组成。
成套的内径千分尺配有调整量具,
用于校
对微分头零位。
微分头结构:主要有测头、锁紧螺钉、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微螺杆等组成,示
值范围一般有:
13mm, 25mm
,
50mm
,测量下限
50mm
,
75mm
,
100mm
,
150mm
等,
分度值为
0.01
毫米。
接长杆结构:测量头、芯杆等。
测量触头:调整量具(卡板)
三、
内径千分尺用途
适用于机械加工中测量
IT10
或低于
IT10
级工件的孔径、
槽宽及两端面距离
等内尺寸。
一般会结合
数据采集软件
一起进行测量,
采集软件会自动采集内径千
分尺里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减少由于人工读数所造成的误差,
可以大大
提高测量效率。
四、
内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1
、
正确测量方法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
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
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 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 0.008 mm 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
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2、误差分析
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误差包括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和一般测量所具有的示值误差,读数瞄准误差、接触误差和测长机的对零误差。影响内径尺测量误差,主要因素为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
测量时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测量过程时间过长和用手
大面积接触内径千分尺。尤其是大尺寸测量时要特别注意。
2)
由于内径千分尺没有测力装置,要掌握好测力的大小。要刚好接触到被测表
面,避免旋转力过大损坏千分尺或造成很大误差。
3)
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时,
被测表面必须擦拭干净同时每一截面至少要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深孔要适当增加截面数量。
4)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考虑内径千分尺修正量的使用。
5)
正确读数,要正视量具读数装置,不能斜视。
6)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接辐射,经常维护,应防磁、防锈、非计量人员严禁拆卸
或调整量具
7)
对于较大尺寸测量,测量时应在全长尺寸两端的
0.211L
处安装支承,这样
可以使千分尺的变形量最小,以减小测量误差。
本文源自太友科技:
http://www.gztaiyou.com
,
转载请注明来源。
2.内径千分尺。可以测量管子内部直径,缺点是管径较小时,测量内部直径操作不方便,甚至无法操作。一般精度在0.01毫米。
3.内径量表。可以测量管子内部直径,管径只要小不过量表量程,皆可很方便的测量。缺点是需要游标卡尺或螺旋千分尺对零校正。0.01毫米。
4.内卡钳。缺点是需要与其它量具配合测量,对测量者操作技能要求高。
5.量规。准确方便快捷,但无法示值。
6.专用量具。方便快捷。但制造成本高,适用于批量大的零件。
7.气动量具。精度高(0.001毫米),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测量运动零件。但是量程小,价格太贵。
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上分别有10、20或50个分格。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