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真假和田玉​平安扣方法
早在古代,和田玉平安扣就已经十分流行。一直到现在,和田玉平安扣依旧是受欢迎的款式,但如今的玉石市场如龙混杂,不少以次充好、以假弄真的现象频繁,那么该怎么在这么混乱的现象区别出和田玉平安扣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鉴别真假和田玉平安扣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鉴别真假和田玉平安扣方法一、从光泽上来鉴别
其实假冒的和田玉平安扣与真的和田玉平安扣再相近,还是能找到不同之处的。例如从光泽上来看,真的和田玉平安扣它的光泽是油润的,而假的和田玉平安扣是暗沉光泽。尤其是在强光下,我们更能明显区分二者。
二、从颜色上来鉴别
例如是用羊脂玉打造成的平安扣,如果遇到颜色纯白的,那么它肯定就不是真的和田玉平安扣。因为羊脂玉的颜色虽然是白色,但是如凝脂般的白色,带着温润。所以根据这点,我们就能轻易鉴别出和田玉平安扣的真与假。
三、从硬度上来鉴别
如今一些仿冒的和田玉平安扣,多半是用那些杂碎玉石粉末拼凑而成的,所以与真的和田玉平安扣相比,硬度是较低的。若是将二者互相划刻,可以发现,假的和田玉平安扣会出现划痕,而真的和田玉平安扣则不会。当然啦,这个方法用来鉴定具有一定的伤害性,所以一般也不推荐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类鉴定仪器来进行真假和田玉的鉴别。
如何选择平安扣1,康瓦石。如果图便宜可以买个玩玩,确实比较白,放在一起外观上和和田玉的也没什么区别,几十元买个也就罢了。
2,俄料。市场上的原材料较缺。
3,籽料。不存在,就别想了,买了等于掉坑。籽料本身不雕刻的话,仅这样大小白度相同的原料也要比这些成品贵3--5倍以上。
4,韩料 。品质比较差,不建议。密度不够,结构松散。
5,青海料。目前市面流通和田玉平安扣比较好的料,也是琢玉台卖的很好的,为什么卖的这么好,原因是青海料浅裂多黄点多,成品率不高。没有瑕疵的平安扣难找,我们做出来一批只挑没问题的卖,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因为青海料原料没有韩料稳定,可以批量。因此网上所谓的爆款多数是韩料或者其他。无论韩料,青海料还是俄料籽料它鉴定都是和田玉,证书上只显示材质,不显示产地。
6,玻璃材质的,十几块。
7.且末料,叶城料。这两个地方均在新疆本地。多数带点糖皮。料性和青海料差不多。关于糖皮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这就是在做的时候需要提前告知。
和田玉平安扣的佩戴方法和田玉平安扣造型简约美观,有护身辟邪,吉祥保平安的功效。平安扣同时佩戴的方法是有多种的,佩戴方法不同,具有的风味也不同。和田玉平安扣外圈是圆的,象征着辽阔天地内圈也是圆的,象征我们内心的平宁安远。平安扣圆圆的造型,寓意平安吉祥,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当心与天地融合,便有了伟大的包容与和谐,同时锁定了平安。
用绳子串联和田玉平安扣的方法是十分常见的,无论你是选择红色还是黑色的绳子,只要颜色搭配得体即可,而且在用绳子串联时,我们还可以用几颗和田玉的小珠子作为配饰,如此一来,佩戴在身上,既简约又美观。
市场上的和田玉平安扣大小不一,不一定要全部打造为挂件款式。只要愿意改造,像和田玉平安扣手链、和田玉平安扣胸针、和田玉平安扣耳坠等款式,都是能拿来佩戴的。而且和田玉平安扣没有复杂的外观,也许作为各样饰品,还会别具风味。
有的人认为和田玉平安扣的美感主要体现在素雅简约方面,而有人则认为和田玉平安扣过于简单。其实随着现代玉雕工艺的快速发展,完全不用担心和田玉平安扣过于简约的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金镶玉的技艺将和田玉平安扣表面进行恰当的装饰,再用颜色艳丽的金属链条进行佩戴,观看起来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和田碧玉项链配和田玉耳饰比较协调美观。
不同的脸型,应该选择不同的和田玉耳饰。
圆脸需要借助长款或几何形的耳饰来修饰脸型,让脸型看起来长一点或有棱角一些。
瓜子脸很适合圆圆的、小小的耳饰,和精致的脸型一般精巧,能共同精修出美人脸。
鹅蛋脸可谓取巧圆脸和瓜子脸之间,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脸型,圆融的轮廓显得温柔可亲,优雅大方,因此在耳饰的选择上几乎可以随心所欲,搭配什么样的耳饰都不容易出错。
方脸因为棱角突出明显,并不适宜戴小巧的耳钉,可以考虑戴圆形或大一些、夸张一些的中长款耳饰,借耳饰柔化脸部棱角,且摇曳的耳饰也会遮挡或分散别人对脸部棱角的注意力,这样修饰脸部的目的就达到了。
菱形脸是颧骨突出,,颧骨高的菱形脸对于妆面、饰品搭配要求都颇高,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弱化突出的骨骼,可以考虑圆形或大一些的耳饰,但是同样棱角分明的几何形耳饰要慎重选择。
长脸就要选短的、横向的耳饰,将脸型的视觉效果向上提拉,秀气一点的耳饰也能减弱长脸的成熟感,显出几分年轻利落,而长线的、垂坠款的都要尽量避免。
总而言之,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有时候你的发型、服饰和风格也会影响到耳饰的选择。
石英
石英的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
低温石英常呈带尖顶的六方柱状晶体产出,柱面有横纹,类似于六方双锥状的尖顶实际上是由两个菱面体单形所形成的。石英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状或晶簇、晶腺等。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上具油脂光泽,无解理,摩氏硬度7,比重2.65。受压或受热能产生电效应。
石英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均有广泛分布。巴西是世界著名的水晶出产国,曾发现直径2.5米、高5米、重达40余吨的水晶晶体。
透明的石英晶体则被称为水晶。
刚玉
刚玉的化学成分为Al2O3,可含微量的Fe、Ti或Cr等元素,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晶体一般为蓝灰、黄灰、红和绿色,含少量的铬呈红色,含少量的铁和钛呈蓝色,红宝石和蓝宝石是透明的红色和蓝色宝石级刚玉的别称。单晶多呈桶状双锥形,或双锥与底板面的聚形,较少为厚板状,晶面上常有斜纹或横纹。集合体呈粒状或致密块状。玻璃光泽,无解理,裂理发育,摩氏硬度9,比重3.98。
刚玉常产于穿插于超基性岩内的伟晶岩中以及高铝低硅的变质岩中,并常见于冲积砂矿中。
刚玉可作为研磨材料及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颜色鲜艳透明者可作贵重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
方解石
化学成分为Ca[CO3],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晶体常为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或菱面体与六面体的聚形,集合体多呈粒状、块状、钟乳状、鲕状、纤维状及晶簇状等。通常为无色、乳白色,含杂质则染成各种颜色,有时具晕色,其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冰洲石,玻璃光泽。摩氏硬度3,比重2.6-2.9,三组完全菱面体解理,故名方解石,性脆。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放出CO2。
鉴定特征:菱面体完全解理,硬度不大,加稀盐酸剧烈起泡。
方解石是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是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在石灰岩地区,溶解在溶液中的重碳酸钙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出方解石,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观。
孔雀石
化学组成Cu2[CO3](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因颜色类似蓝孔雀羽毛的颜色而得名。晶体为柱状、针状或纤维状,通常呈钟乳状、肾状、被膜状或土状集合体。呈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摩氏硬度3.5-4,比重4-4.5。遇盐酸起泡。
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常与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等共生,可用作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
蛇纹石
化学组成是Mg6[Si4O10](OH)2
,是一族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单体少见,多呈致密块状、层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具有各种色调的绿色、浅黄色,常呈似蛇皮的绿黑相间的花纹,故称蛇纹石。条痕白色,块状蛇纹石呈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纤维状石膏具丝绢光泽。摩氏硬度2.5-3.5,比重2.5-2.65。稍具滑感。
蛇纹石主要是超基性岩或镁质碳酸岩中的富镁的矿物经热液交代变质而成。蛇纹石可作为耐火材料和生产钙镁磷肥的原料。绿色不透明者称岫玉,因辽宁岫岩县出产而得名,是著名的玉石。
黄玉
化学组成为Al2[SiO4][F,OH]2,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通常呈短柱状,柱面有纵纹,多呈粒状或块状集合体。无色或黄、蓝、红等色,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一组与柱面垂直的完全解理。摩氏硬度8,比重3.4-3.6。
正长石
化学组成是KAlSi3O8,晶体属单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正长石是钾长石的亚稳相变体,钾长石和钠长石不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短柱状或厚板状晶体,常见卡斯巴双晶、巴温诺双晶和曼尼巴双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肉红或浅黄、浅黄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半透明。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中等)相交成90°,由此得正长石之名。摩氏硬度6,比重2.56-2.58。900℃以上生成的无色透明长石称透长石。
正长石广泛分布于酸性和碱性成分的岩浆岩、火山碎屑岩中,在钾长片麻岩和花岗混合岩以及长石砂岩和硬砂岩中也有分布。正长石是陶瓷业和玻璃业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制取钾肥
翡翠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纤维状、致密块状的钠铝硅酸盐矿物集合体,化学分子式为NaAl[Si2O6]。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辉石族中的一种少见品种,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短柱状、纤维状微晶集合体。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多为绿、红、紫、蓝、黄、灰、黑、无色等。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翡翠可分为祖母绿色、苹果绿色、葱心绿、菠菜绿、油绿、灰绿等六种。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双折射率0.012-0.020,无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韧性极强。
绿松石
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的磷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属三斜晶系。晶体形态呈致密的隐晶质集合体,有时呈皮壳状、结核状,单个晶体极为罕见。颜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条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双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硬度5-6,密度2.6-2.9g/cm3。无解理,断口平坦状,有时呈贝壳状。质地十分细腻,韧性相对较差。
和田玉早产于新疆和田,又称“新疆玉”。
和田玉是一种具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它是造岩矿物角闪石族中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其它微量矿物成分的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为Ca2(Mg,Fe2+)5 (Si4O11) 2(OH) 2。属单斜晶系。晶体呈纤维状或针柱状。颜色多种多样,呈白、青、黄、绿、黑、红等色。一般为油脂光泽,有时为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06-1.632,双折射率0.021-0.023。无荧光或磷光。硬度6-6.5,密度2.9-3.1g/cm3。断口参差状。韧性极强,质地细腻,坚韧,抛光后表面十分明亮。
青金石
青金石属架状结构硅酸盐中的方钠石族矿物,化学分子式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如果含较多的方解石时呈条纹状白色,含黄铁矿时就在蓝底上呈显黄色星点,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蓝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质体,折光率1.5,双折射率0.010。硬度5-6,纯青金石密度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发育,断口参差状。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点光,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白色荧光。滤色镜下呈淡红色,遇盐酸缓慢溶解。
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
玛瑙和玉髓
他们均为隐晶质石英,矿物学中统称为玉髓。宝石界将其中具纹带构造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如果块体无纹带构造则称玉髓。玛瑙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还常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锰、镍等。晶体形态属隐晶质,具粒状、纤维状结构,集合体常为钟乳状、肾状、结核状、致密块状。玛瑙具有各种颜色的环带条纹。玛瑙和玉髓纯者为白色,因含色素离子和杂质使玛瑙颜色非常丰富,所以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颜色为红、蓝、绿、葱绿、黄褐、褐、紫、灰、黑等色,且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各样花纹。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4-1.55。硬度7,密度2.61-2.65g/cm3。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有裂纹。
独山玉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斜长岩,由多种矿物组成,属多色玉石。它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极为独特。主要矿物成分为白色斜长石、白色黝帘石,其次为翠绿色铬云母、浅绿透辉石、白色钠长石,还有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和一些微量矿物。独山玉多是由2-3种以上颜色组成的多色玉系,常见的颜色有白、绿、紫、黄、红、黑色等。独山玉的颗粒较细,粒径小于0.05**,隐晶质,质地细腻,坚硬致密,玻璃或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其中的独玉透明度高,其它玉种呈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光率1.56-1.70。硬度6.0-6.5,密度2.73-3.18g/cm3。独山玉以细粒结晶为主,可见溶蚀交代结构。
鹰睛石虎睛石
实际上都是一种“硅化石棉”,它是由岩石中蓝色或绿色纤维状石棉脉,经酸性热水溶液交代,石棉中的铁和镁析出,变成了纯SiO2集合体而形成的。这种硅化石棉如果成为一种玉料,则称之为广义的木变石。木变石的主要品种有两个:虎睛石与鹰睛石,其中黄褐色的木变石称虎晴石,蓝色木变石称鹰睛石。准确地说,木变石和虎睛石(鹰睛石)都是保留了石棉纤维结构的石英集合体。
木变石是平直密集排列的纤维状石英集合体。木变石的颜色常为褐色、黄褐色、蓝色和蓝灰色,颜色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铁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造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的质地细腻,具强的丝绢光泽,不透明。硬度6.5,密度2.78g/cm3。韧性较好。极薄的薄片在偏光镜下观察显非均质性。
琥珀
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珊瑚
珊瑚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名叫“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触手来捕捉食物,并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来建造自己的躯壳。珊瑚在生长过程中,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阳光,除向上生长外,还向前后、左右扩展,形成在三度空间似树枝状的生物群体。随意取出一束即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是天然艺术品。
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较低,为1.34g/cm3。性脆。遇盐酸强烈起泡。无荧光
珍珠
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CaCO3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钮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白色条痕。具典型的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0.156。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黄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钻石是由矿石加工而成的,而有的矿石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地壳中低放射强度射线作用形成的,有的具有超过正常含量的放射性。不仅钻石如此,其他名贵的宝石也可能有此问题。通常越是名贵的宝石,放射性越强,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天然石的放射性取决于奇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为此,国家强制性标准将石材放射性分为A、B、C三类,家庭装修,应该选择放射性为A类的石材品种,
话说回来,至今还尚未听到因为玩石而得了放射性疾病的案例,也就是说,虽然一切江河湖海的水中和大气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放射元素存在,甚至我们的身体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但那不是足以致病的剂量,大可不必谈虎变色
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矿石矿物是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石棉矿石中的石棉等。脉石矿物是指那些与矿石矿物相伴生的、暂不能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石棉矿石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如铜矿石中含极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因无综合利用价值,也称脉石矿物。
下面是游戏的矿石
奥利哈刚
金刚石
月亮石
沙漠玫瑰石
粉红钻石
亚历山大石
贤者之石
钻石
祖母绿宝石
红宝石
黄玉
橄榄石
蛍石
玛瑙
紫水晶
高古玉鉴别方法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很润泽。假货则绝对不变。
4:把玉器放进80度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得疏松了)。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5: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6: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曾灰皮出现。(出灰现象)
7: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与当地土壤结构也有关)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0: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如何鉴赏古玉
鉴赏高古玉有许多方法。除了传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两三千年以上,会发生一些“质变”,比如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不同的物质沁入玉器里面,就给玉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叫做沁色。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现代沁染的玉器,发色死,附在表面,没有层次感。
大部分高古玉都是用和田玉制作(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用地方料较多),当下,和田玉开采难,出产渐少,其价格已经非常高,而高古玉的作伪者出于对成本和加工难度的考虑,往往用青海玉、京白玉或俄罗斯玉作假。而这些玉要么缺乏硬度,要么就是缺少和田玉的温润感、油脂感。和田玉比一般玉石密度大,分量重,握在手中有下坠感。
到了汉代,玉的造型、工艺、种类诸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水平,特别在手法风格殓葬风气应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极。由于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来研磨。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是用“铊具”琢出来的,古代玉器都是通过砣机加上解玉砂对玉进行碾琢。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石家河 文化 的减地阳线、殷商的双钩拟阳线、西周的一面坡阴线、汉代的游丝毛雕、汉八刀的琢工等等。特别是汉八刀工艺,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而现代工艺是用高速旋转的雕机,由于转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迹,特别是阴刻线等尤为明显。线条槽口两侧边上有“爆刀发毛”现象,多数为现代机器工。
高古玉器不仅有古朴的包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又有神韵鲜活的外表,而现代的仿品却缺少高古玉独有的神韵。 收藏爱好 者要多看一些权威人士的玉器著作,因为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出自文物部门或博物馆,看真东西多,理论水平高。另外还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馆、文物商店去看看真品,也能提高鉴赏能力。古玩市场也应该常去,在那儿可以掌握现代仿品的变化情况,了解赝品才能体会真品的可贵。
古玉坚定有八怕
怕油:出土古玉怕有异味之油如机油、柴油,生坑之玉不怕脸上汗油,因为生坑之玉表面还有熟。较熟之玉最好不要用玉擦脸上汗油,因为汗油会堵塞玉肌,不利于出土古玉吐灰恢复。
怕腥:出土古玉靠人汗精气、盘烫发热使出土古玉新陈代谢,如出土古玉碰到有腥味之物玉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的气味。
怕污:出土古玉的本身玉的肌理有土中侵入的“污泥浊水”,靠人盘玩使玉吐灰,如再遇污泥浊水会延长盘玉,使玉恢复脱胎的时间,出土古玉中的污泥浊水已演变为微量元素不但不会给人带来不利反而会使人吸入本身缺少的某元素 。
怕冷水:出土古玉靠人气汗水、靠盘玩摩擦发烫生热吐灰,如遇冷水玉肌会紧闭 ,会影响吐灰,会影响出土古玉恢复变熟复原脱胎。
怕冰:出土古玉怕冷水更怕冰,冷水使出土古玉受伤,冰会使出土古玉受伤,使古玉玉质开裂,影响出土古玉的质量。
怕火:出土古玉受土中自然地火蒸烧玉会变白,这是长期土中地火慢慢蒸烧而成的。如出土古玉遇明火玉会变白带黑,这会使古玉受伤,又给一块真正的出土古玉带来伪造地火的假成份。
怕坠地:玉坠地要裂要碎,出土古玉生坑时玉质松,坠地更易碎,出土古玉难得,难得的出土古玉也最怕坠地。
怕化学物:化学元素多种多样,地下土中的自然的固有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可使出土古玉产生色沁,而市场上的化学晶会使玉腐烂、变色、变形和发生异味。
鉴定古玉有八察
织物纤维痕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体上,或者包裹于织物中。在一定的温湿度和压力下,纤维及颜料脱落,牢牢地黏附于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镜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见红、蓝、绿等颜色的织物纤维,经纬分明。
昆虫虫卵残体
多在古玉的缝隙中。
水渍
在地质及大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细的潜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动,浸润、侵蚀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动状的、深深浅浅的水渍。
植物根茎印痕
某些植物根茎有无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陈代谢而分解的酸性物质可以对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蚀,所以能够看到有清晰叠压关系的根须状印痕。
碳化痕
古人有“灸玉”习俗,烧过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渗入,呈点、面分布,往往很深入,无法消去。
驱邪矿物残留
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离子由表及里渐进、深入地渗入玉器内部,颜色绚烂夺目。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将大量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审美的需要,将石灰岩制成的珠子染成红色。我国战国和汉代的大型墓葬中,经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鲜红的玉器,如越王墓。
缝隙孔洞碎石
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类和碳酸钙类矿物存在,它们可以以液态或者以固态的砾石形式存在并运动着,在空隙里聚集、硅结、板结,坚韧无比,即使是随水流进入空隙里的一块小石子也难以剔出。
钻痕
钻具出现以来,钻头基本是圆锥或菱形形状。由于是人力,所以压力小、钻速慢、非匀速、进尺慢,钻痕表现为往复、相对平行的运动态势,出现不甚均匀的旋纹。而现代螺旋纹钻具因高速、匀速旋转则不会出现平行的钻痕。新石器时代以石治石时期,其钻痕与古代使用金属钻具的钻痕,有相似特征。
出土玉鉴别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工艺痕迹鉴定
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粗细不匀、方向不一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的细凹线,并有层次感,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的、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匀净,干净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若使用电动砣具,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分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鉴定古玉真伪的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鉴定方面起主导作用。
2、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两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要知道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可火烧假玉器却不这样。用火烧手法的仿氧化古玉,通常表面为薄薄的一层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强光灯照射下玉质纯净、透明,氧化层非常薄。自然氧化深度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氧化重的,灯光照射不透。
3、腐蚀鉴定
多数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壤中都会有腐蚀的现象出现,特别是酸性土壤对玉器破坏较重,玉质较软的,氧化严重的玉器受腐蚀最重。其特点通常是出现蚀孔、蚀斑现象,有的蚀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经化学变化而形成的闪亮结晶体。
通常氧化较重则腐蚀越重,目前用酸类物质腐蚀伪造而成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腐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玉器,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
扩展资料:
古玉鉴定的“八察”
1、察织物纤维痕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体上,或者包裹于织物中。在一定的温湿度和压力下,纤维及颜料脱落,牢牢地黏附于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镜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见红、蓝、绿等颜色的织物纤维,经纬分明。
2、察昆虫的虫卵 、残体
3、察水渍
在地质及大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细的潜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动,浸润、侵蚀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动状的、深深浅浅的水渍。
4、察植物根茎印痕
某些植物根茎有无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陈代谢而分解的酸性物质可以对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蚀,所以能够看到有清晰叠压关系的根须状印痕。
5、察碳化痕
古人有“灸玉”习俗,烧过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渗入,呈点、面分布,往往很深入,无法消去。
6、察“驱邪矿物”残留(古代葬俗)
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
7、察缝隙、孔洞内充填的碎石
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类和碳酸钙类矿物存在,它们可以以液态或者以固态的砾石形式存在并运动着,在空隙里聚集、硅结、板结,坚韧无比。
8、察钻痕
钻具出现以来,钻头基本是圆锥或菱形形状。由于是人力,所以压力小、钻速慢、非匀速、进尺慢,钻痕表现为往复、相对平行的运动态势,出现不甚均匀的旋纹。而现代螺旋纹钻具因高速、匀速旋转则不会出现平行的钻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古玉鉴定
百度百科-古玉
都不是。
先看看玉石是什么?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
青金石
英文名称为Lapis Lazuli,来自拉丁语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宝石,后者则指蓝色的(宝石)。其工艺品称“青金”,古称“金碧”、“点黛”或“璧琉璃”。青金青金青金石属架状结构硅酸盐中的方钠石族矿物,化学分子式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如果含较多的方解石时呈条纹状白色,含黄铁矿时就在蓝底上呈显黄色星点,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蓝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质体,折光率1.5,双折射率 0.010。硬度5-6,纯青金石密度 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发育,断口参差状。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点光,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白色荧光。滤色镜下呈淡红色,遇盐酸缓慢溶解。
尖晶石
英文名称为Spinel,意思是有尖角的结晶体。它是一种镁铝的氧化物,因此尖晶石和刚玉有联系。尖晶石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无色、蓝色、绿色等。作为宝石的尖晶石几乎是透明的镁尖晶石。尖晶石是一族矿物,在自然界中形成于熔融的岩浆侵入到不纯的灰岩或白云岩中经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有些出现在富铝的基性岩浆岩中。宝石级尖晶石则主要是指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镁铝氧化物。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及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颜色丰富多彩,有无色、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浅紫色、蓝紫色、蓝色、黄色、褐色等。尖晶石的品种是依据颜色而划分的,有红、橘红、蓝紫、蓝色尖晶石等。玻璃光泽,透明。贝壳状断口。淡红色和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发红色荧光。
红宝石
英文名称为barklyite [1] 或Ruby,源于拉丁文 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日文名称为ルビー。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红宝石属于刚玉族矿物,三方晶系。因其成分中含铬而呈红色,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红宝石与祖母绿,蓝宝石,碧玺等都属于有色宝石属。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在金刚石之下。主要物理性质为:折射率:1.762~1.770,双折率为0.008~0.010;密度:4.00g/cm3;具典型的吸收谱线;硬度与蓝宝石并排在钻石其后,为第二大硬度9,因此只有钻石才能在其表面刻划,用它的一个棱角可以很轻松的在玻璃的表面划一道线(玻璃的硬度为6以下)。裂纹较发散,常见的红宝石其内部有很多的裂纹,即所谓红宝石的“十红九裂”。具有较明显的二色性,有时肉眼从不同角度就能看出其颜色变化。加工之前的红宝石原形为桶状,板状。
祖母绿
英文为canutillos [2] 或emerala [1] ,源自波斯语zumurud(绿宝石),后演化成拉丁语smaragdus,又讹传为esmeraude、emeraude,而后成为英文拼写形式,汉语为音译。陶宗仪在其《辍耕录》中音译为“助木刺”。我国旧时尚有“子母绿”、“助水绿”等叫法。香港亦称其“吕宋绿”。 [3] 祖母绿属绿柱石家族,为六方晶系。晶体常呈六方柱状,少见椎面。柱面及底轴面有蚀坑。
综上所述,青金石,尖晶石,红宝石祖母绿都属于宝石,而非玉石。
商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第二个高峰时期。如果说各地新石器时代玉器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商代玉器已成燎原之势,与灿烂的青铜艺术、甲骨文字交相辉映,照亮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商族长期居住在黄河下游地区。传说有?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燕子)卵而生契。契是商族始祖。此时商族以玄鸟为图腾。《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赞颂的就是这一传说故事。契曾协助大禹治洪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化,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此为姓。契传十四世至汤,势力强大,建立了早期的商国家。《诗・商颂・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商代西方的氐族、羌族亦臣服于商,可见商势力的强大。其时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商都一再迁徙,至盘庚时期,商迁都段(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亦称殷商,昔日繁华殷都的废墟,历史学家称为殷墟。小屯殷墟在今日河南安阳市西北约三公里,在洹水南岸,《史记》载曰“洹水南殷墟”。殷是商后期的都城,自盘庚迁殷直至商朝灭亡,共270余年,商都一直设在这里。
商迁殷后,社会比较安稳,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武丁时期,国力强盛,曾北伐鬼方,西南伐荆楚,都取得胜利。商迁殷后,从农业劳动力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手工业奴隶队伍不断扩大,技术进步很快,特别是青铜铸造和玉器雕琢得到了快速发展。
商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有学者将商代玉器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二里头文化四期;中期以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玉器为代表,玉器品种及数量均较少,但已具有商代玉器的基本特征;商代玉器的高峰时期在商代晚期,即盘庚迁殷后的270余年间,玉器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品种之繁,工艺之精,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玉器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统得到继承
商代文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夏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商代早中期屡次迁都,东西播迁,南北移动,而且不断征服邻族,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先进的文化,因而商代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商代玉器的千纹万彩,千姿百态,也是在吸收早期玉器菁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玉文化在商代不仅得到继承,而且发扬光大。
商代的玉琮、玉璧、玉璜,直接源于南方的良渚文化;商代的玉龙是东北红山文化的规范化和神秘化;商代的各种动物玉雕是新石器时代肖生玉队伍的扩大,有的与石家河文化玉器有密切的联系;商代的玉璋是夏代玉璋的直接承袭。商代的玉柄形饰与夏代玉柄形饰有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商代牙璧是龙山文化牙璧的简化形式。商代玉器周边的齿牙装饰由夏代玉器扉牙装饰衍化而来,只是齿饰更多,齿牙变粗。商代兽面纹装饰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商代的双勾线装饰技法与良渚文化的阴线装饰也有某些递进关系。
二、新品大量涌现
商代玉器在继承传统造型与装饰的基础上,新品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玉器品种。这些新品玉器有带柄的背脊出齿牙及饰菱形花纹的斜刃大玉刀;有各种动物形的雕刻玉刀,它们应是商代雕刻用具;有粗厚笨拙但可使用的玉梳;有形神俏美的玉凤、玉虎、玉鹦鹉、玉鹗等动物玉雕;龙形玉璜、鱼形玉璜、三分之一环形玉璜,以及玉鞣,也是商代玉器的独创;形体较大的新品有模仿青铜器的玉簋、玉盘等;工艺精美的玉器,有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圆雕作品。由此可见,商代新出现的玉器,不仅有可供实用的刀,也有大量佩饰,还有用于祭祀的器皿玉器,品类很多。
三、和田玉成为王室玉主流
商代以前的玉器材料,主要为就地、就近获得的玉料。但在新石器时代的大量玉器中,品质最好的和田玉料已被认识利用,陕西和新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和田玉玉斧,但数量极少,而且多用从河床拣拾的籽料琢磨。夏代玉料亦以陕西、河南地产玉为主。
商代玉料,特别是王室用玉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可知,商代王室礼仪玉器多选用和田玉。矿物学家曾对妇好墓出土的约三百件玉器加以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系透闪岩软玉,少数属硅质板岩和大理岩。从工艺角度看,以青玉居多,白玉极少,青白玉、黄玉、糖玉更少,这几种品质极佳的玉都产于新疆。
值得指出的是,妇好墓出土的玉羊、玉燕及怪鸟,用和田玉中的极品玉――羊脂白玉琢制,表明和田玉正逐渐与王权政治联系在一起,因燕、怪鸟是商族崇拜的图腾,羊是商代向神献牲的家畜。商代的巫、神、权、族正与玉融为一体,使玉逐渐走上政治化、礼仪化、宗教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