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传动中链轮的齿数和链条的节数怎样选取
在保证链条使用所需的中心距情况下,让选用的齿数和链条的节数间没有公约数即可,这样每个链轮齿会和每节链条啮合,磨损更加均匀。
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
扩展资料链传动的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低;中心距较大时其传动结构简单。瞬时链速和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因此传动平稳性较差,工作中有一定的冲击和噪声。链传动平均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轴间距离适应范围较大,能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但链传动一般只能用作平行轴间传动,且其瞬时传动比波动,传动噪声较大。 由于链节是刚性的,因而存在多边形效应(即运动不均匀性),这种运动特性使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变化并引起附加动载荷和振动,在选用链传动参数时须加以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传动
摩托车的链条,每两个销子之间就是一节,如下图。不知你说的链条是指配气链条还是传动链条,44节的链条都很短,摩托车上不太可能有,但如果是88节(即你是按两节算一个来数的)配气链条是有的,传动链条基本上不会有这么短的。
摩托车
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链条的节距通常指链条的每个滚子之间的中心距离,两滚子轴线间的距离。链条的节距是指链条在百分之一最低破断载荷的张紧状态下,消除滚子与套筒间的间隙后,测得的相邻两滚子同侧母线之间的距离,以P表示。
链的节距越大,理论上承载能力越高。但如上节所述,节距越大,由链条速度变化和链节啮入链轮产生冲击所引起的动载荷越大,反而使链承载能力和寿命降低。
扩展资料:
链条的使用和保养:
1、在同一传动回路中的链轮应安装在同一平面内,其轮齿对称中心面位置度偏差不大于中心距的0.2%。
2、链条的张紧度应适度,按前述要求进行调整。
3、安装链条时,可将链端绕到链轮上,便于连接链节。联结链节应从链条内侧外穿,以便从外侧装联接板和锁紧固件。
4、链条使用伸长后,如涨紧装置调整量不足,可拆去两个链节继续使用。如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爬齿或跳齿现象,说明节距已伸长到不能继续使用,应更换新链条。
5、拆卸链节冲打链条的销轴时, 应轮流打链节的两个销轴,销轴头如已在使用撞击变毛时,应先磨去。冲打时,链节下应垫物,以免打弯链板。
6、链条应按时润滑,以提高使用寿命,但润滑油必须加到销轴与套筒的配合上。因此应定期卸下润滑。卸下后先用煤油清洗干净,待干后放到机油中或加有润滑油的机油中加热浸煮20-30min,冷却后取出链条,滴干多余的油并将表面擦净,以免在工作中沾附尘土,加速链传动件磨损。如不热煮,可在机油中浸泡一夜。
7、链轮齿磨损后可以反过来使用,但必须保证传动面安装精度。
8、新旧链节不要在同一链条中混用,以免因新旧节距的误差而产生冲击,拉断链条。
9、磨损严重的链轮不可配用新链条,以免因传动副节距差,使新链条加速磨损。
10、机器存放时,应卸下链条,清洗涂油装回原处,最好用纸包起来,存放在干燥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节距
油锯链条节数计算:2x(z1、z2的中心距)+(链条与链轮啮合了几个齿)x节距。
先确定所需要的拉力和使用寿命,然后根据这两个主要参数和结构确定链条、链轮的型号,不同的节距和排数,拉力都不同。例如节距是100、中心距是1000,z1、z2同为10个齿。那就是链轮理论有效啮合10个齿(z1+z2)/2,算出链条的长度为2x1000+100x10=3000,也就是30节链条。
分类
链锯根据同理来源的不同分为:汽油锯、电动锯、风动锯、液压锯,这四种动力的链锯优缺点比较明显。
汽油锯:机动性强,适合野外移动式工作。但噪音大,维护保养麻烦,产热较多。
电动链锯:功率稳定,启动快,比其他锯笨重。但是线路如果太长就会移动不便。
风动链锯:安全无污染,噪音小,重量轻。但是必须附带空压机,增大了占地面积,受条件制约。
例如节距是100、中心距是1000,z1、z2同为10个齿。那就是链轮理论有效啮合10个齿(z1+z2)/2,算出链条的长度为2x1000+100x10=3000,也就是30节链条。
一般链条由于自重的关系会下垂,啮合的齿数会小于理论的。但设计的时候是不考虑的,因为你设计的轴承座是可以调节的。
由于链条传动的中心距无论设计计算还是实际工作中的调试的允许范围都给使用偶数节链条宽厚的条件,链节数一般为偶数。正是链条的偶数才有了链轮是奇数齿,这样使它们磨损均匀最大可能的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为提高链传动的运动平稳性、降低动载荷,小链轮齿数多一些为好。但小链轮齿数也不宜过多,否则 =i
会很大,从而使链传动较早发生跳齿失效。
链条工作一段时间后,磨损使销轴变细、使套筒和滚子变薄,在拉伸载荷F的作用下,链条的节距伸长。
链条节距变长后、链绕上链轮时节圆d向齿顶移动。一般链条节数为偶数以避免使用过渡接头。为使磨损均匀,提高寿命,链轮齿数最好与链节数互质,若不能保证互质,也应使其公因数尽可能小。
链的节距越大,理论上承载能力越高。但节距越大,由链条速度变化和链节啮入链轮产生冲击所引起的动载荷越大,反而使链承载能力和寿命降低。因此,设计时应尽可能选用小节距的链,重载时选取小节距多排链的实际效果往往比选取大节距单排链的效果更好。
扩展资料
链传动的失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链板疲劳破坏 链在松边拉力和紧边拉力的反复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链板会发生疲劳破坏。正常润滑条件下,链板疲劳强度是限定链传动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
(2)
滚子、套筒的冲击疲劳破坏 链传动的啮入冲击首先由滚子和套筒承受。在反复多次的冲击下,经过一定循环次数,滚子、套筒可能会发生冲击疲劳破坏。这种失效形式多发生于中、高速闭式链传动中。
(3)
销轴与套筒的胶合 润滑不当或速度过高时,销轴和套筒的工作表面会发生胶合。胶合限定了链传动的极限转速。
(4) 链条铰链磨损 铰链磨损后链节变长,容易引起跳齿或脱链。开式传动、环境条件恶劣或润滑密封不良时,极易引起铰链磨损,从而急剧降低链条的使用寿命。
(5)
过载拉断 这种拉断常发生于低速重载的传动中。在一定的使用寿命下,从一种失效形式出发,可得出一个极限功率表达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传动
但是工业用链条,有时候为了迁就两个链轮的距离,有时候也会出现奇数,但是需要一个单独的接头连接成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