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手绘陶瓷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1、揉泥
这一工序可以使泥土更加紧致,里面含的气泡较少,多余塑型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这么做,在烧制时容易裂开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
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型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
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11、满窑、烧窑
将制好的瓷胚均匀摆放在窖里,需要合理摆放,方便烟道流走,否则会影响烧制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手绘陶瓷和烤花陶瓷的陶瓷产品的两者都是必须结果2次烧成的,第一次是瓷体素烧,烧制之后的白胚瓷器其实已经可以使用了,但是也可以来用手绘上花纹,或是贴上花纸。
手绘陶瓷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白胚上面画上花纹,然后经过中温烧成的,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
而烤花陶瓷就是在陶瓷白胚上面贴上早已经用机器印制好的一层花纸,然后刷上一层油质品,再经过800多度的中温烧制。我空间里全部都是烤花陶瓷。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陶瓷工艺美术师以国画的形式将山水、人物、花鸟等手工逐件绘制在各式瓷盘上,后入窑烧制而成。丹青妙笔,浓墨重彩,成品色彩斑斓,别具匠心,风格各异,意蕴丰厚,诗情洋溢,绘画、书法相得益彰。看盘小巧精致,有荷叶、竹节、贝壳、海螺、葵花、树叶等多种形状,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高雅的摆饰用品,集收藏、馈赠、装饰于一体。
柴窑特点:
柴窑,被称为“世界陶瓷器史上的奇迹”,因为它虽然在文献上确有记载,但数百年间不仅无人见过,而且连窑址也没有找到。这就是只存在了9年的后周官窑。
明 文震亨《长物志》形容,柴窑为魁,世不一见。问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
后周世宗柴荣曾命工匠制作柴窑瓷器颜色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宋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说:
谁见柴窑色,雨过天晴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
明宣德鼎羿谱说: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柴窑是排在汝窑前面的,目前全世界汝窑有大约67件,柴窑成品一见没有。人们只能通过记载想象。
一、制作工艺不同
贴花来瓷器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手绘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二、作品优势不同
贴花有在贴花纸上只印出花纹轮廓线,移印后再进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贴上线条色彩的,称带水贴花。手绘对画作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瓷器上作画,并不顺畅,画起来常常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三、作品特点不同
贴花瓷器陶瓷油墨的遮盖力强,透明度差,所以目前还不能运用三原色原理进行印刷,网点印刷方式采用非叠印的并排专用彩色墨网点印刷。手绘瓷器手绘作品都是形态、知造型各不相同的孤品,收藏价值极高;即使是人物也是形态各异。
贴花瓷器:
手绘瓷器:
扩展资料:
瓷器分类:
按年代分:古代和现代,古代指新中国以前,古代瓷器分明清瓷器和老窑瓷器,老窑指元代以前的瓷器
按成熟度分:商周至魏晋时期不成熟的瓷器称原始
按影响度分:大窑瓷器和小窑瓷器,也就相当现在的名牌和杂牌
按工艺分:除常见的瓷器外还有反瓷,即不上釉的瓷器,玲珑瓷,瓷胎上打孔,用釉子填满,烧出来有透明的点,脱胎瓷,以釉子为主,胎骨很薄,台湾有工艺师可以做到无骨,即没有胎
按窑口分: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磁州窑、景德镇窑、越窑,其它名窑有哥窑、汝窑、邢窑、定窑、龙泉窑、官窑、柴窑(只有传说无实物)、耀州窑、建窑、吉州窑、长沙窑、邛窑、德化窑等
按级别分:官窑(为皇帝烧制瓷器)、民窑
按品种分:青花、粉彩、珐琅彩、浅绛彩、斗彩、五彩、釉下彩、单色釉,还有瓷母(同一瓷器中包含前边许多种类)
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的方法:
1、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2、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3、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4、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5、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6、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睿嘉四季)以及私下藏品出手,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7、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8、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9、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10、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一、其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 二、质量不好的产品还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部份陶瓷颜料所至。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五、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在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
陶瓷贴花,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手绘陶瓷,是指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陶瓷分为贴花和手绘2种,贴花的属于批量生产的,成本和价格都很低。
而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
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是收藏和送礼的很好选择。
辨别手绘青花瓷的方法如下:
1、画面规整度:如果是贴花瓷(非手绘青花瓷),是会在对称或相同的图案上基本保持一致、规整的,拿出两个用同款贴花纸制作的器物,纹饰图案也是会一模一样,但如果是手绘青花瓷,是画不出完全相同的图案的;
2、画面清晰度,线条匀称度:贴花瓷一般画面不太清晰且呆板,线条模糊但均匀,尤其是线条的颜色没有变化,深浅浓淡一样,但是手绘青花瓷都会有深浅不一的线条,画面也更为清晰生动。
3、纹饰图案:如果是贴画瓷,是需要绕一圈才能形成,所以两边相合处会有一条合共线,往往会出现叠交、错位、接头缺口等情况,手绘青花瓷的纹饰图案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4、颜色:贴画瓷的颜色有时候会有缺色的情况,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分青花颜料导致,像被虫咬过;
5、工业特质:贴花是工业化的产品,必然具备一些工业特征,用贴画瓷贴上去的话,使用放大镜看画面会看到像素点;而手绘瓷直接用笔描绘填涂就不会有像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