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分析

高贵的中心
大力的鸡
2023-01-01 10:35:54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分析

最佳答案
健壮的蜜蜂
活力的可乐
2025-08-24 21:59:17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最新回答
称心的发箍
优秀的仙人掌
2025-08-24 21:59:17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珐华器盖残片

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碟残片

古瓷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进行断代的最好标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还填补了科学空白。通过研究分析,古瓷片还对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古瓷片也是藏家学习瓷器鉴定相关知识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残片

抛开这些就说一点,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残缺之美也是一种美。

明嘉靖素胎六边梨形执壶残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选择。民国以前的瓷片,由于时间较近,存世量比较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大。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则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百家号《收藏家眼中的维纳斯―残片之美》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和前辈们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价值:

1:部分图案较完整的古瓷片是会讲故事的,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国民实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出土的古瓷片判断某座城市的初始时间和当地在某个朝代某些年份当时百姓的生活品质状况、国力情况??等等。

3:根据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窑的等级、工艺的程度、釉料的选择、胎体的选择??等等来判断其价值!

4:古瓷片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满足了很多爱瓷人对各朝代各种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国内市场有一批专门炒古瓷片的群体,使得古瓷片的价格抬高了

时尚的荷花
爱笑的火龙果
2025-08-24 21:59:17
从图片来讲,这应该是现代的东西,很新的东西,不应该是老的物件,这个东西应该是彩色的,应该是彩色的瓦片之类的东西,嗯,这样的东西在市面上也是很多见的也是很多见的,嗯,在市面上多见的东西,嗯它是价值是不会太高的,而且收藏的价值也不会太好,嗯,建议你还是拿到大师那里看看是什么年代的,如果是老的你老的物件,啊,还可以收藏,如果是新的物件,建议你还是嗯不要受伤了,不要受伤了。

拼搏的大门
自觉的唇膏
2025-08-24 21:59:17
敖少泉、朱少泉、潘少泉、余少泉

敖少泉,名清和,字少泉,一字南洲,斋号赏竹山房。工山水、花鸟、人物。所见作品多见于光绪早期,但据《中国浅绛彩瓷》所载:光绪二十三年作有《风尘三侠图》瓷板于赏竹山房。可知其艺术创作直到光绪中后期。我曾于艺海拍得一只《竹雀图》镂空帽筒,题云:“君子有佩焉。时在丁丑仲夏月,画于江右珠山麓之官廨,为衢仙一兄大人雅属,少泉氏作。”下有“少泉”白文印一方。此作画于光绪三年,证以画迹款识,应出自敖少泉之手。而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是御窑画师。

朱少泉,工山水、花鸟。画工精美,瓷质洁白。所见作品多在光绪中期。

潘少泉,即潘植南,字小山,一字小石,别署少泉,斋名桂西轩。工人物、花鸟、山水。尤以人物画见长,有工笔仕女和写意人物两种。活跃于光绪中后期,多署“小山氏”款。从余钱程先生的《中国民间浅绛彩瓷图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画的一件琮式瓶,分署“少泉氏”、“小山”两个名款。自书画上看,显然出自一人之手,因而可知少泉氏即是小山氏。我有他的一只笔筒,画博古《古今群集》图,极精细,胎釉如雪如脂,底有“慎德堂制”红字楷书款;另有他画的粉彩工笔仕女人物盖碗一件,实在罕见。

余少泉,其画技艺平平,难以和上述几位瓷家并肩。

从容的音响
老迟到的饼干
2025-08-24 21:59:17
或许是因为传世品稀少,或因人物的臧否而累及,民国蒋介石瓷鲜为人知。但以科学的研究态度,我们有必要“就物论物”,对这批瓷器有一相对客观、正确的认识。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对民国蒋介石瓷作初步梳理,供大家参阅。

一、民国蒋介石瓷名副其实的鲜为人知

相比于其他各朝统治者“御瓷”,民国时期蒋介石瓷可算是鲜为认知的,这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从学术理论研究的情况看,我查了下目前研究介绍蒋介石瓷的文章似乎只有《民国瓷器鉴定》(华龄出版社,铁源、溪明著)中专门有一篇文章提及,还有就是网络上有两三篇在这基础上补充介绍的文章。这或许是我查的资料不全,还有其他研究文章我没有查询到,但下结论说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及其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二是从目前存世量来看,极为稀少,被认可出处较为可靠的藏品主要存于南京博物院、庐山博物馆、台北故宫等几家收藏机构;三是从社会认知度来看,社会上甚至包括收藏圈知道蒋介石瓷的肯定极为少,为何敢这么说呢?因为目前古玩市场上基本还不见有蒋介石瓷的仿品。笔者经常陪同专家参与面向社会的免费文物鉴定,这当中其实主要还是仿品赝品居多,但是就是没有见到过有仿民国蒋介石瓷的,署“居仁堂制”款的仿袁世凯瓷倒是经常有遇到。同时,我也还专门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关于蒋介石瓷的信息也只有寥寥的几条。

二、民国蒋介石瓷确确实实存在

尽管存世量极为稀少,而且鲜为人知,但是我们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民国蒋介石瓷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一)出土物为证

2003年,景德镇曾出土金地万花餐具残片,内为金地粉彩四季花卉,以粉彩绘画牡丹、菊花、荷叶,画工精细,金彩虽在地下埋藏50多年,但仍然熠熠发光,未见脱落痕迹;外为白釉面,外底心施满白釉,红彩篆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款识,字体书写工整,篆法古朴有力,银钩铁划。与此瓷片同时出土的还有一片署“饶华丰瓷厂”的残片,证明了文献记载的饶华阶曾参与国府礼品瓷烧做属实。

(二)传世品为证

尽管民国蒋介石瓷传世品少,但还是有,而且来源均较为可靠。来源较为确切的主要有:

1.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蒋介石“御用”万花瓷餐具。

2.江西庐山市博物馆收藏的带“蒋”字款瓷盘、杯等。

3.景德镇陶瓷馆藏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款识黑地描金粉彩开光山水图瓶。

4.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藏双耳盾式瓶、扁瓶等。

5.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名义赠送给英国王储伊丽莎白公主(即后来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瓷。全套175件,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名义送往伦敦,并标明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现所剩不全,仅存汤盘12个、合盘12个、甜点盘12个,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温莎宫周末餐具室内。

此外,据说江西省博物馆藏有1件蝠耳觚桶瓶(耳残),景德镇博物馆收藏有1件双耳盾式瓶、1件蝠耳觚桶瓶。

(三)文献资料为证

1.1946年7月25日,上海《民国时报》在头版刊登了中央社从牯岭发出的通稿,载“景德镇之旧御窑,将改为国营瓷窑,此乃蒋主席接见圣忠学校校长汪璠时所指示者。主席对景德镇瓷业现况,备极关怀,谓国家欣逢胜利,应有名瓷分送盟邦,以志庆典。此次名瓷须仿乾隆时代作品风格。磁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蒋主席并面谕汪校长从速与赣省府洽办,积极进行”(报纸上把江西省陶校说成圣忠学校,以后汪璠回忆是报纸误写)。这段文献证明了1946年7月,蒋介石在江西庐山避暑,为纪念二战胜利需要制一批精细礼品瓷送给外国友人,为此召见了时任江西省陶校校长汪璠。

2.档案记载(出处待查),1946年7月,江西省建设厅对瓷器式样、装饰及烧制提出具体意见“应参摹宋清时代名瓷作风,以庄严华丽能象征中国悠久文化,表现胜利纪念为原则。制造方式宜采:分制磁胎,集中彩绘为法(即所需瓷胎由陶校及民营瓷厂各种所长分别承制,选择良窑承烧;彩绘由该会聘雇名画家集中绘画)。”

3.关于“蒋瓷”落款的历史档案,载“(三)款全部拨到后六个月,三十六年八月底完成。(四)底款拟用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等字样”。(见附图)

4.1947年,陶校又承接了第二批国礼瓷烧造任务。其中包括赠送曾任美国驻华特使,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西餐用具。为此,江西省建设厅两次发电浮梁,3月11日电文为“为主席拟赠马歇尔将军西餐用瓷,请代选择良工,另行定制,不必写任何字样”。3月26日电文为“元首赠马帅瓷款1557万元,财政厅于本月廿日由省银行汇出,电请查收”。

5. 汪璠手书俞济时定瓷工料估单,其中有载“俞局长定瓷六种悉照蒋主席定瓷之式样”。(见附图)

6.1947年11月16日,伊丽莎白公主给宋美龄的回信“我非常喜欢它们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

三、民国蒋介石瓷的主要特点

从目前存世的一些没有争议的蒋介石瓷,并结合文献资料来看,蒋介石对瓷器的喜爱不逊于前朝的帝王,其瓷器包含两大类,一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瓷和陈设瓷,另一类是祝寿瓷和国府礼宾瓷。汪璠在《芦山行》会议文章中曾提到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说“委员长喜欢瓷器,尤其喜欢颜色釉”。从传世品看,蒋介石瓷确实多为颜色釉瓷,尤其是乾隆时百花不露地尤为突出,做工精细,用料讲究,纹饰装饰精美,绘画水平高(根据1946年7月江西省建设厅对瓷器式样、装饰及烧制提出具体意见可反映,均为聘雇名画家集中绘画),可以用“少而精”来概括,这也印证了汪璠在蒋介石接见时所问及的景德镇瓷器为何做得好时的回答“只要不计工本,不计时间,就可以登峰造极”。

下面具体举几件蒋介石瓷为例,便于大家对民国蒋介石瓷有一直观的了解。

1.黑地描金粉彩开光山水图瓶

景德镇陶瓷馆藏,高32厘米,口径11.6厘米,足径13.6厘米。器身遍布繁密的轧道装饰,口沿处为一周金彩如意云头纹饰,颈部为变形蕉叶纹,线条细腻流畅有力。肩部饰两组卷枝花草蝙蝠纹,造型饱满,形象逼真。腹部开光,外为卷曲自如的卷枝及如意纹。外足墙为金彩曲线纹,线条流畅柔和。开光内绘粉彩山水田园纹饰,勾描细致,近景远山层次分明,设色浓重,有张志汤风格。肩颈部对称装饰如意耳,下为浮雕的“卐”字双鱼如意璎珞纹,寓意如意万年有余。外地施白釉,红彩“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篆书款识,其中“中正”两字外有红彩单框。整器高雅古朴,装饰技艺高超,从器形上看应为汪璠等人回忆中的觚桶瓶,亦是文献中记载的雕刻沙地开光花瓶(汪璠手书俞济时定瓷工料估单有提及,定制一件550万元),基本代表了当时传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无愧于国礼瓷的称谓。

2.粉彩描金二龙戏珠盘

为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名义赠送英国伊丽莎白公主结婚礼品瓷。盘内沿绿松地金彩绘两条金龙在云中戏珠,龙的外沿红彩绘万字连方图案,内侧绘桃形连续图案,盘内心红彩书“囍”字,周有五蝠,寓“福寿绵长”、“五福临门”之意。画面定稿后,进行重工粉彩,用黄金箍边和点缀龙须、龙脚、龙目、龙甲及边脚。烧成之后以玛瑙摩擦,金光闪闪,雍容华贵。外底书红彩款识“英皇储伊丽莎白公主大婚纪念 蒋中正蒋宋美龄 敬赠”。

3.粉彩金地万花杯

为江西庐山博物馆藏“美庐”瓷器,为生活用瓷。外壁至底足金地粉彩绘牡丹、菊花等万花装饰,内心金彩双圈红彩书“蒋”字,底红彩书“A10华昌公司出品”款识。整器制作精美、画工精湛,雍容华贵。

4.粉彩百花锦地开光象耳瓶

瓶直口稍外撇,溜肩,圆形腹下收,圈足。颈部对称贴塑两象耳。瓶内壁施绿松石釉,外壁通体施百花锦地,口沿饰一周红彩回字纹及一周变形如意头纹,劲腹部粉彩绘缠枝花卉装饰,器腹两面有圆形开光,内以粉彩绘人物及庭院纹饰,一面墨书“共庆宁馨,民国廿九年一月以奉介公专座 赐存。浮梁县立陶瓷职业学校校长方大瀛敬献。”另外一面墨书“山高月小水悠悠,载酒重来赤壁游,指点前番歌舞处,江水不复旧时秋。林瑞生画于珠山客邸。”底足绿松石地釉红彩书“浮梁县陶校制”款识。此瓶定为蒋介石瓷,出于题款中的介公专座与赐存字样,公为旧时的尊称,如有蒋介石文胆之称的陈布雷,就曾称蒋为“介公”。座则为旧时对长官的尊称,赐存则为请尊长收下的敬辞。

注:本文主要参考《民国瓷器鉴定》(华龄出版社,铁源、溪明编著),其中部分文字及图片引用自该书,特此注明。由于行文仓促,资料收集研究较为粗略,文中部分文献资料还待进一步核对原始出处,传世物品方面还可进一步现场观摩考证,同时继续留意收集蒋介石瓷传世品。

犹豫的黑米
落寞的纸鹤
2025-08-24 21:59:17
民国,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我想大家都应该对这个时期充满了各种好奇吧!那么民国到底指的是哪些年呢?那就让小编来解答吧,民国是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有着历史性的记忆和文化。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瓷业从鼎盛慢慢走道萧条和衰落的年代。但如今瓷器市场上在行的专家们却客观的认为,民国这30多年里其实留存下来的瓷器也不全是不好的、没有价值的瓷器,也包含了不少的精品瓷器。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民国瓷器的价格详情吧!

一、民国珐琅粉彩“古月轩珍”锦地开光仕女瓶,规格:高24cm口径:6.6cm,估价:80,000—150,000元

二、民国广彩描金人物故事粉彩瓷盘,价格:1100元

三、德化白瓷双狮耳瓶,价格:1600元

四、民国猫壶一对,价格:698元

五、民国黄宝丰制底款红绿寿纹小碗,价格:698元

六、全手工捏制单色釉罗汉,价格:6800元

七、粉彩花卉纹海棠碟一组,价格:3000元

八、民国描金彩绘仙女送子佛像摆件,价格:1000元

九、民国义茂隆造款五福红绿寿印花小碗一组,价格:3000元

十、民国彩绘菱形碟盘碟盅子,价格:1050元

十一、民国余生盛款矾红釉描金杯老摆件,价格:880元

十二、民国地方窑口酱釉壶酒器皿,价格:880元

十三、民国大清雍正年制底款祭兰釉彩绘瓷片老摆件,价格:800元

十四、民国手绘花卉诗文碗,价格:680元

十五、胭脂红红釉莲花座香盘香插,价格:680元

十六、民国解放初期手绘青花粉彩日本瓶,价格:600元

十七、民国侍女人物纹粉彩绘盖盒,价格:8000元

十八、民国绿釉六角壶,价格:1800元

十九、民国西洋精美镂雕刻花铜包银果盘,价格:8000元

二十、民国西洋纯银老衣帽刷,价格:1000元

大家应该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是最有出名和受人喜爱的,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瓷器的更新变革我们史书上都是清楚记载了。假如你是瓷器收藏家,我想你应该对民国时期的瓷器很有兴趣吧?民国时期虽然不是很长,可是在那短短的三十年中,瓷器的发展却是不敢想象。所以,在中国,瓷器在人们心目中也是颇有敬畏之意的。那么,关于民国时期的瓷器的价格详情介绍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啦!

冷静的裙子
火星上的毛巾
2025-08-24 21:59:17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长情的洋葱
怕孤单的过客
2025-08-24 21:59:17
有价值,首先帽桶从嘉庆开始,一直到八几年一直有烧制,从纹饰是说,同一时期,骑。青花最值钱,人物形象次一些,山水在差一些,花鸟最不'值钱,现在的民国帽桶,人物的一般无冲的起码一对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