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关于中国陶瓷艺术鉴赏的论文

过时的戒指
无奈的凉面
2023-01-01 07:44:29

关于中国陶瓷艺术鉴赏的论文

最佳答案
酷炫的龙猫
虚心的小馒头
2025-08-21 16:19:05

陶瓷工艺学. 马铁成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00陶瓷及其复合材料 周张健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00陶瓷生产工艺知识问答 张长海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陶瓷工艺学 张光等编著 轻工业出版社 1961

《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陶瓷艺术》夏德武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陶瓷》陆明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朱和平 湖南大学出版社

把这些书看了,论文就真的差不多了,我的毕业设计是做的三个朝代的陶瓷里的纹理运用,不是写陶瓷的,主要是写陶瓷上的纹理在现代书籍上的运用,所以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忙~~但是你一定要看看书,去运用一些句子和段落是可以的

最新回答
甜美的故事
兴奋的心情
2025-08-21 16:19:05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发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艺术领域中最简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代表的神秘与抽象至今震撼着现代人们的心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全面介绍一下艺术陶瓷这种艺术形式,相信通过以下文章的介绍,大家的审美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艺术陶瓷简介

艺术陶瓷是一种不仅能观赏,还能把玩艺术品,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艺术陶瓷已经成为不少收藏家眼中的投资品。中国比较主要的几种艺术陶瓷按照发展的年代不同主要有印纹陶、彩陶,以及唐宋时期的色釉、白釉等等,至今已经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陶瓷文化。

  艺术陶瓷的鉴赏方法

装饰之美

了对于艺术陶瓷来说,其最主要的家中装饰技法就是坯的装饰、釉的装饰以及彩的装饰三种。这三种装饰技法能将陶瓷的高矮、胖瘦、方圆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修饰,不同的技法搭配能让陶瓷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美。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件陶瓷都是现存于世上的孤品,因为全人工的程序决定了其任何一种技法都无法复制。

个性之美

陶瓷的创作者是艺术陶瓷的生产灵魂,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艺术灵感以及体悟直接通过艺术陶瓷的外在表现出来,现代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就是通过陶瓷展现离开自己别具一格的创新艺术。他们有的开辟了前人从未设计过的题材系列、有的用了现代刷花山水技艺、有的还用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各种高超的技艺数不胜数。

意境之美

既然艺术陶瓷是从中国发源的,那么这种艺术形式必然少不了重要的意境,所谓的意境表现在陶瓷艺术中就是衍生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中国的不少陶瓷艺术家们在创作陶瓷的时候都十分重视意境这两个字的营造,让陶瓷拥有了一种文学上以及感官上的愉悦。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艺术陶瓷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意识到,陶瓷艺术品不失为回报颇高的投资方式之一,但是具体要如何准备,又该从哪里去入手,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事情。

纯真的烤鸡
敏感的蚂蚁
2025-08-21 16:19:05
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很多人就产生疑问,北宋制作的官窑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镇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①。至今官窑到底在何处是一个谜团,等待后人的探索与发现。

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

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给人的感觉虽朴素但却高雅清新,给人以脱俗之感。此天青釉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窑会使用,一般民窑不会以此作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烧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没有半点瑕疵,光亮照人,内部也没有小的气泡。

我们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美丽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术吗?即使在景德镇也很难再见到这样的珍物了。

3.釉层厚度极为薄

从断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窑瓷器的釉层的厚度很薄,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难遇见的,并且想要模仿也是难。并且断处呈现的是流畅的线状,这也是其独有的特点(赝品呈现的是不连续的齿状)。

现今有些人为了赚取不义之财,制作假的文物变卖,如果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断处的裂缝来判断它是不是北宋官窑的真品。

4.底部的支钉痕迹

北宋官窑的制作采用烧钉制作,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

并且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

历史传承,在对北宋官窑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时对北宋宫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测和估计,可以联想到当时宫中歌舞升平奢华的生活。也透过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的我们也无法想到,无法达到的。

现代陶瓷艺术史学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新兴学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现代陶瓷艺术这一新艺术门类研究的原则、观念和方法,并且它将现代陶瓷艺术研究纳入到艺术史研究的范畴。

现代陶瓷艺术品收藏比较有名的是广州的瑞哲轩艺术馆,瑞哲轩艺术馆主要以现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潜力的中青年作品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张松茂、刘伟、赵美云、俞军、江见鸣、徐小明。杨青等的作品。

现代陶瓷艺术史学研究选择的期限是1985?2002年,与古代陶瓷艺术史学研究相比不仅从时间段上有所不一,并且在批判标准和研究方法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这段历史迫使我们在看待现代陶艺史的强烈热情之上,再冷静地运用历史的能力,对此作一番反省,在着手描述现代陶艺同时树立科学的史学观。上限之所以为1985年,不仅在于此时期文学艺术思潮极为活跃,如“八五思潮”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样在当时不为人注意的陶瓷艺术领域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陶瓷革命运动。1985年5月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讨会(湖北蕲春)具有启蒙的开端??“什么是现代陶艺”,“如何发展现代陶艺”这系列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正式提出与传统陶瓷艺术发展不同的宏伟勾划,表明陶瓷艺术界第一次以群体共识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这种潮流已经改变了陶瓷艺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大风暴中。【2】其下限为2002年,从广义可以延伸到现在,作为史学研究规范而言,采用一种紧慎的态度,以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彭德、李小山策划的“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为止,说明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3】在这段时限中,关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但形成系统理论形态鲜见,本文将从艺术史学的范纳对这一特殊时段理论的探索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尝试用心理研究的视角来扩充现代陶瓷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来共促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参考资料:http://www.porcelain-trade.com/cn/news/html/200572209162826.html

心灵美的石头
潇洒的寒风
2025-08-21 16:19:05
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主要体现了器物文化的成器思想和理念。

从先秦诸子百家经典思想来看,墨家崇尚科学技术的运用,强调器物的实际功用性,而拒绝任何“加费而不加利”的装饰性功能构件。各类陶瓷器物应该是简单、平实、朴素、洁净甚至是单调、乏味、重复的才是墨家认为的“好”的器物。墨家的实用主义和单纯的绝对平均主义应用于陶瓷器物的以及成器行为方面就是墨家思想的典型例证和其思想主张得以传承的凭借。

儒家提倡仪礼,讲究“仁义礼智信”,因此陶瓷器物的成器标准是为考察其能否表现“礼”的价值,官方或者民间岁时节令、庆典仪式所用礼器或者墓葬所用明器等都认为是合理的,反映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和民间工匠造物的智慧和技巧,甚至推崇各种毫无实际功用的繁琐的装饰纹样和细节,以及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的奢侈品陶瓷器物,与墨家思想针锋相对,却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意义。另外孔子所说“文质彬彬”除了表现君子的内心平和质朴和外在形象风度翩翩的统一和谐以外,在陶瓷器物的制造、鉴赏、交换和收藏等环节上也同样强调了陶瓷造物的标准问题,换言之,只有在陶瓷器物上表现出自然质地、外在形制、色彩纹理等“下层的质”、表现工艺技巧、创意思维、意匠独运、形神兼备等审美特征“中层的质”以及表征等级身份、出身门第、宗教信仰、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上层的质”的多重的“质”的完整系统,同时结合一切可能的装饰性“文饰”特征,这样的陶瓷器物才是真善美的化身和诠释。

老庄代表的道家思想推崇的“无为而治”的“空”的理论,认为陶罐的壁、底和盖等实物形态的器物之流并非造物的目的和价值,而真正带给器物使用者终极意义的是“陶罐所包围的那个空间”,是这个空间提供了酒、饮、食的保存的基础。同样的关于建筑物也是同理,墙壁、地面和房顶的有形实物也不是建筑造物的根本目的,而真正为人们所利用的仅是建筑物所包围起来的那些个“空间”,这个“空间”的位置、大小、形态,甚至温度、湿度、亮度等等是建筑物作为人类所造之物的本源性价值载体。道家强调”“减损”的作用,认为人类甚至可以不要进行器物的制造,仅仅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物品就可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当然这样的人文虚无主义也不是完全可取的,道家的“减损”思想在陶瓷器物领域的应并非让人们放弃陶瓷的造物活动并砸掉已有的器物然后掩埋这些个人造的物件,而是站在纯粹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层面上教化陶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要敬畏自然的力量,使用自然之原材料,维护生态的平衡、尊重环境的制约、保持资源的原生性,这样的造物理想恰恰符合当前全人类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需求,是一种真正的“低碳”环保主义者的千年追求。

飘逸的发卡
腼腆的自行车
2025-08-21 16:19:05

《古陶瓷收藏与鉴赏》很受海内外读者欢迎,一年之内几次重印。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陶瓷收藏与鉴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古陶瓷收藏与鉴赏的简介

《古陶瓷鉴赏与收藏(竖排版)》内容包括陶瓷收藏简史、陶瓷名品赏析和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指导三部分。古代陶瓷有悠久的、光辉的历史,非常丰富的遗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在古陶瓷故乡的中国大地,流散于民间的古代陶瓷器更足不可胜数。选择古代陶瓷器作为收藏对象的收藏家最为明智,作出了十分正确的选择。因为中国古代陶瓷器不仅历史悠久、数量巨大,而且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非常高,是文化艺术品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品种之一。

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财富,收藏是一种幸福。

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

艺术收藏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对古玩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不仅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而且还能使人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古陶瓷收藏与鉴赏的书摘

第一章 陶瓷收藏简史

第一节 历代官廷收藏

瓷器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烧成难度大、产量低),自诞生之日起,其精美之器不仅成为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生前最喜爱的日用器皿,而且还作为陪葬物伴其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占有欲,或许这就是最早的收藏。这个时期的瓷器收藏以东汉、丁瓷器为代表。

唐代皇室内的瓷器一般来自于贡瓷,即朝廷命各地窑场选送上等瓷器入宫。当时全国各地虽没有明确意义上的官窑,所有窑场都是〔有命则烧,无命则止〕,但被朝廷选中的窑场,都竭尽所能为朝廷烧制瓷器,唐代皇室除了自己享用精美瓷器外,还将秘色青瓷与金银器、玉器及大量珍宝,作为皇家珍藏献给佛祖释迦牟尼,收藏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作永久保藏。

宋代官府开始选派优秀窑工,设置专门为朝廷烧制瓷器的窑场即所谓〔官窑〕。如北宋晚期的汝窑、钧窑、官窑,南宋时期的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这些窑场烧制的瓷器,都是精挑细选以备入贡皇室,可谓这〔千中选百、百中选一〕。落选之物为防止流入民间,一般采用就地砸碎深埋入土的方式。宋代官府的这一做法,使制作精良的瓷器从出窑之日起就收藏入宫。

元、明、清时期精美的瓷器又成为皇室御用之物。元朝政府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以统辖景德镇窑务。明、清两代朝廷设置御窑场专为皇室烧制瓷器。每年皇帝不仅要选派督陶官督理窑务,而且对所烧器物的数量乃至器型、纹饰,都要一一过问。

古陶瓷收藏与鉴赏的序言

收藏一词,本为收聚蓄藏之谓也。古时泛指财物收藏,近世乃专指文物收藏。故收藏家之称,专属收藏书籍、字画、金石、古玩之人所称谓也。

俗语云: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极言古玩文物收藏与世道乱治关系之深也。当今社会,万方乐奏,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乃和谐之盛世也。故收藏之事,水涨船高,于世人已成热门之举。然收藏一项,博大精深,乃专门之学问,非行家里手不能游弋其中矣。

故此,余与黄道京、吴秉辉二位,乃约集国内收藏界名家高手,精心编撰出版《收藏家丛书》。其中,分门别类,撷取精华,计有:古籍、古家具、古陶瓷、古钱币、书画、玉器、青铜器、邮票八种,除讲解收藏知识、鉴赏历代精品外,还教以鉴别真伪之法、介绍收藏市场前景等等,使初涉收藏之门者能从中获益匪浅。

收藏乃高雅文化之事,大可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小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于国于民皆有其利,故值得向世人提倡。然《收藏家丛书》之问世,或可有助于收藏事业之发展,故愿为读者推荐。寥寥数语,是以为序。

追寻的香烟
细心的海燕
2025-08-21 16:19:05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代表作

我国在东汉出现了青瓷,南北朝后开始出现白瓷。唐代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白瓷成为贡瓷,唐代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和宋代的五大名窑等都是瓷中奇葩。收藏界最流行的是元、明、清的瓷器,有单色釉、彩绘瓷,彩绘瓷中以青花瓷的数量最多。元代以来,青花瓷成为瓷器中的主流。所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在瓷胎上绘画图案,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元初得到发展,而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元至正年间。民国初年,英国的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从旅英华侨吴赉熙手中买下了一对“供养款”青花象耳瓶,这两只大瓶据吴赉熙所说是北京智化寺的寺藏之物,不过琉璃厂的古董商们都拒绝收购,他们认为是不值钱的明代青花。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波普博士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80件中国青花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从此改变了“元无青花”的学界定论。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上下常出现莲瓣纹,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

讲青花瓷不能不提青花料,元青花主要用两种料,一种是进口料,来自南洋,青料中含铁较多,特点是色泽浓艳,而且会产生一些铁锈斑;一种是产自云南会泽的珠明料,青料中含锰较多,呈青灰色。

一般制作高档青花瓷,用的是进口料。这一时期现存的著名瓷器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鬼谷子下山》图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三顾茅庐》图罐等。

●明永乐、宣德是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料传说由郑和下西洋带回

●宣德青花瓷落款没有固定位置,而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明成化年间,青花瓷进入高峰期,改用国产料,讲究"留白",落款特别,最难模仿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青料,传说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不仅如此,其器物造型与纹饰特征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麻离青产自土耳其,色泽浓艳深沉,凝聚处常显现出黑色斑点,并渗入胎骨,用手摸之有凹凸不平感。

这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比较轻薄、秀美,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的带款器比较多,对于落款,宣德正处于探索期,款可能落在各处,没有固定位置,有的在外沿,有的在内底,因此有“宣德款满器身”之说。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永、宣之后,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而明中期的成化朝,历时23年,又进入了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时期。成化青花的特点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此时由于闭关锁国,进口料已经用尽,于是改用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料,蓝中略泛青灰色。成化青花纹饰疏朗雅致,结合绘画技巧,讲究“留白”,因此注重釉的质量,追求玉的质感,是青花的高峰期。另外,成化青花的款非常独特,“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歪歪斜斜,最难模仿。

明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用产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以及江西上高产的石子青,青中带灰黑。崇祯时期有产自浙江衢州的浙料,为靛青色。

●清康熙“青花五彩”备受推崇,人物特点“有眼无珠”

清康熙是青花瓷的鼎盛期。

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特色是云南会泽产的“翠毛蓝”,青翠明快,呈宝石蓝色。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即所谓“青花五彩”,备受推崇。

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的特点是“有眼无珠”,即不画出瞳仁,且人物服饰层次分明,如果纹饰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身上的服色一定是一浓一淡。

青花瓷在康熙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而瓷器的衰落则是在乾隆朝末期、嘉庆以后。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显得生硬。

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

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光绪时出现了一种“洋蓝”,是化学调配出来的,色泽青中泛紫,紫色漂浮在表面。

元青花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50年,南京市江宁县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将军墓被盗,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这个青花梅瓶被盗墓贼挖出后,很快就被一姓陈的文物商人买走,当年,这个文物商人用七根金条换回了青花梅瓶(七根金条在当时可以买3栋豪宅)。

【评估篇】

●陈设器比用器价值高,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

●人物图比植物图价值高,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动物图案以龙最贵

●高峰期作品比起源期作品价值高

下面说到收藏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评估青花瓷器的价值?

通常来讲,评估一件古玩艺术品的价值,可从四个方面考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市场估价。

所谓历史价值,是说这件器物产生于什么年代。1949年以前的器物都可以被称为文物,但器物是不是越老越好呢?未必。拿青花瓷来说,历史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高峰期、成熟期、起源期、衰落期。

评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所谓科学研究价值,是指器物是否有纪年款识,是否纪年墓出土。如那对使元青花得以定名的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子颈口有几行落款非常特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说的是在元至正十一年,一个名叫张文进的人,为供奉香火而特意打造了一对香炉和花瓶。博物馆最注重文物的历史价值,但市场看的是艺术价值。

此外还有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等因素,也影响着青花瓷的估价。如英国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拍卖的文物价格就比较高,因为那里是世界拍卖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收藏者。

器物是完整或残缺,价格差别极大。从尺寸来说,虽然是器形大的比较好,但也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拍卖中价格最高的多是一尺左右的器物,可观赏,亦可把玩。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元代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期)、艺术价值(陈设器、大小适中、人物故事题材)都很高,存世仅此一件,应属物有所值。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瓶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儒雅的芒果
纯真的水壶
2025-08-21 16:19:05
金代月白釉贴花夔纹三兽足大鼎炉

月白釉是金代耀州窑烧造的一种独特瓷釉,其色泽温润如玉。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记载:“又尝见北客言,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窑址发掘证明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已经能烧造精湛的裹足釉、天青釉和淡青釉瓷器,所谓耀州窑“仿汝”,是沿用了宋代《坦斋笔衡》的记载,也反映民国古玩界已经了解宋以后耀州窑曾烧造偏白色并带有乳浊感的瓷器,这种“白器”被现代研究者称为月白釉瓷,也有学者称其为“耀州青白瓷”。

此类月白釉耀州瓷多为素面,造型浑圆敦厚,釉的黏稠度大,呈现着洁净如美玉般温润含蓄的美感。月白器胎质均匀致密,胎的特点与同时期该窑青釉瓷较相似,但胎色略白些。金代耀州窑月白釉有青白、白灰、灰白等色,釉的透光性比较差,是耀州窑历代青瓷中玻璃质透亮感差、但玉质感最好的瓷釉。

月白釉代表器物有胆式瓶、敛口盘、三足鼎炉、半月形单板洗、荷叶形盖罐等。最突出的一件器物系蓝田县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金代月白釉贴花夔纹三兽足大鼎炉,为直口、宽沿、束颈、广肩、鼓腹,腹部有仿青铜贴花龙饰,腹下有模制三兽足,造型庄严古雅,制作精良,工艺精湛。在蓝田、耀县柳林、三原西秦砖窑等地出土的瓷器中都有金代月白釉瓷。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金大定二十四年)出土的卧足碗,也属于月白釉瓷产品。西安西大街近年在基建中发现不少宋元古井遗址,井中出土陶瓷器窑口众多,笔者多次见有金代月白釉瓷残件面世,有些月白釉刻花盘残件釉层磨损严重,有的还有铁、铜锔钉存留,显示金代月白釉瓷在古代生活中沿用的时间相当长,有些甚至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西安民间收藏中也有多件保存完好的月白釉瓷,包括金代月白釉素面三足炉大小各一件,曾被选送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

随着金代耀州瓷窖藏近年来不断面世,加之在药王山南庵碑廊又发现了金大定年间耀州窑向金中都贡瓷的碑刻文献《耀州吕公先生之记》,金代耀州瓷给了研究界耳目一新之感,金代已经不能被简单视作耀州窑的衰退期,月白釉瓷就属于该窑改良创烧的新产品,其上乘产品往往呈青白色,以白中隐隐透出青色为特点,一般产品的色釉呈灰白或月白色,且釉层肥厚,呈现很强的玉质美感,这种乳浊釉与唐宋耀州窑青釉瓷玻化程度高、釉子有较强的玻璃光泽和透明度不同,外观与南宋龙泉窑青瓷釉层肥腴质感有相似之处,也具备两宋宫廷推崇的官窑瓷那种含蓄似玉的厚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