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钢的作品值得收藏吗?好像荷鹭作品,50cm X 50cm的作品能值多少钱?谢谢!
就下面这些头衔您就知道宁钢作品的升值潜力了。
宁钢:男,1963年2月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校长助理、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华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评委、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装饰委员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二批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江西省教学名师,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江西省美协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古彩研究会名誉会长,《艺术设计》期刊主编。
鹤荷鹭作品估价15万。
宁钢,男,博士,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华国家级陶瓷大师联盟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委、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高级顾问兼装饰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兼任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第三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二批人选,首批江西省文化名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入选江西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江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副主任,江西省美术教育组副组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设计协会副主任。
在《文艺争鸣》、《美术与设计》、《中国陶瓷》、《文艺研究》、《装饰》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二部、主编艺术和设计类教材16部。作品《岁岁和合》、《岁岁平安》摆放在2014北京APEC峰会主会议厅。2013年作品《祥和》被白金汉宫永久收藏,受到伊丽莎白女王的亲自接见,并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扬。2013年作品善行天下、爱洒人间作为国家民政部赠送给李嘉诚先生85岁寿辰,受到李嘉诚先生高度评价。2014年12月,作品《岁岁和合》赠送希腊总统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受到希腊总统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作品《和合》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台湾亚太地区国际现代陶瓷展、韩国东方陶艺展等。在法国卢浮宫非遗展等,在日本东京和纸博物馆、英国剑桥博物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法国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加拿大路易斯堡博物馆、新加坡华侨总商会、香港中艺公司、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南京博物馆等地举办了个展和联展,在国内外艺术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现代陶艺出现了不同的装饰风格。那么,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有哪些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形式,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陶艺与装饰形式
所谓现代陶艺是陶艺家借助各种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融入新的创作理念,进而表现现代人的理想、情感、心理等的作品形式。现代陶艺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及陶艺家的情感,主要是通过陶瓷造型、釉色窑变、肌理等来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艺术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向不同的方向前进。通过具象、抽象等各种装饰手法,表达作者的创意。运用青花、新彩等绘制工艺与高温颜色釉相结合等的创作手法来表现,进而形成不同的装饰形式。
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
1.造型的装饰形式
中国古代陶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千百年的文化习俗也对陶瓷造型装饰有很大影响,传统陶艺作品的器型都是规整的造型形式。主要以立体器型的花瓶和瓷罐之类的完整形式为主。从客观实际来讲,如果只按照过去的模式来制作陶瓷器型,就会产生局限性,传统陶艺的造型装饰,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要,现代陶艺在造型上摒弃了传统陶艺的局限性,引进了其他多种材质,如玻璃、金属、木材等与陶瓷相结合。
现代陶艺虽在拉坯制作,泥板拼接等工艺与古代陶艺有相同之处,但却是现代艺术的产物。现代陶艺在传统器型及瓷罐上进行改变和创新,传统陶艺作品造型讲究平衡、对称,器皿的口、颈、肩、腰,轮廓两侧的大小、长短等要协调一致。现代陶艺作品吸收借鉴传统陶艺的造型手段,运用解构主义或波普的形态,并吸收现代雕塑及西方艺术的造型手段,创造出不同于传统陶艺造型的陶艺作品。利用解构主义把一个物体分割成几部分,组合起来产生不同的效果,打破了传统陶艺的局限性。再如宁钢的作品《仲夏》,造型虽是传统的镶器,但作者采用不规则的泥板镶嵌产生变化,带有现代陶艺的特征。
2.肌理的装饰形式
利用肌理手法构成陶艺的装饰效果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是较多见的。肌理一般是指陶艺作品采用一定的材料、制作手法和烧成温度所形成的表面纹理组织。它是材料、制作、烧成等因素的综合表现。陶艺作品装饰的肌理一般分为两种,其一,自然肌理。如利用石纹、木纹、布纹、叶纹等自然存在的物体来装饰其二,人工肌理。如笔触、贴花、摩擦、刀刻、凿痕等。
在陶艺创作中,使作品的材料运用能力提高,产生视觉冲击力是肌理的一项功能。现代陶艺强调审美,注重情感表达,打破了传统陶艺的理念,把材料的综合运用、材料的窑变及烧成方式引入陶艺。肌理的实用功能虽在减弱,但并没有使肌理的运用减少,而是越来越多的运用,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3.釉色的装饰形式
釉色装饰是一种基本的陶艺装饰手法。色彩缤纷的颜色釉满足了人们对于陶瓷美的追求和享受。釉色装饰包括:无光釉、裂纹釉、结晶釉、缩釉等。
釉色装饰充分利用其质地和色彩。颜色的明暗、冷暖在陶艺装饰中对陶艺家表达情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艺家对釉的多少、厚薄及烧成的不确定性,导致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釉的运用和烧成的好,则是对陶艺作品的增色。黄焕义的作品《青韵》,作品用的是影青釉,在烧制的过程中发生了窑变,原本整个器型应是青的效果,由于吸收了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陶艺家正是在这种不可预知性、必然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期待中,找寻釉在自己的陶艺作品创作中的表现,结合材料、自由的创作方式,将自己对人生、自然界万物的感悟以及艺术家的情感融铸于泥土。
釉的发明和使用在陶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陶艺装饰得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釉不仅保护了陶胎,它的色彩、质地、纹理是陶艺变化的最多的部分,而釉的偶然性因素却分布在其烧成过程中,如缩釉,陶艺釉色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会给陶瓷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融入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外,更应该注重釉色的研制和创新,拓宽釉色在陶艺作品中的道路。
4.釉彩的装饰形式
釉彩装饰包括釉上彩装饰和釉下彩装饰等。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它能表现明暗、渲染接色、颜色的渐变和不同色相的衔接的画面。这些都能达到柔和而俊雅的特点。现代粉彩从表现技法到创作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更新,主要是陶艺家们对现代新的材料的研究和运用。要想使粉彩的画面增添美感,陶艺家就必须掌握好高温釉色的变化,多种色料和不同工具相运用的方法。精细的笔法、清秀、鲜活的色彩一直是粉彩受到关注的原因。
新彩,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也是釉上彩的一种装饰方法。新彩运用贴花、绘画、印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手法来装饰作品。色彩丰富、装饰多样、花纹生动、格调新颖是新彩的特点。
青花装饰是釉下彩装饰的一种,以钴元素着色,与坯胎同时烧成的纹饰显青蓝色的釉彩。现代陶艺上的青花装饰是从民间青花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已不单纯地把它作为一种装饰形式依附于坯体,而是把它作为作品的主体以及作者情感的载体来表现。黄焕义的作品《桌子》就将传统的青花与现代相结合,将细腻、精美、古雅的传统明代青花罐残片置于刚硬、粗犷、大气的陶土桌面上,将古代陶瓷文化凝固在现代陶艺之中。
5.综合装饰
综合装饰是近几年现代陶艺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形式,是在一件陶瓷作品中综合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技法。诸如刻花、贴花、剪纸、拼贴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泥等不同的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釉中等不同的彩绘技法,或在陶瓷的烧成中产生窑变或吸烟等。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综合艺术效果。施于人的作品运用拼贴的手法与青花相结合。秦锡麟的作品也运用了两种装饰形式,将青花与自然肌理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极富个性魅力的视觉效果。
现代陶艺装饰形式的发展
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功能、材料、工艺、艺术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鉴赏要求,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陶艺的元素,适应现代人更新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从功能方面,使陶艺应用的范围更广泛,在原来实用性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观赏性的功能从材料方面,陶艺家越来越多的运用更多不同的材料创作作品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由过去单一的表现手法发展到多种不同的手法相结合。
陶艺家们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不断借鉴和吸收前人的新技法,使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更丰富。现代陶艺装饰形式的发展也不是单独的在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陶艺的成就,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文化并发展自身的装饰。现代陶艺装饰形式的发展,从整体来看意在追求简单大方的形式,人们已不再把陶艺看成是实用品和装饰品,而是随着现代艺术而发展的艺术品。
随着当今时代格局的发展变化,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也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但也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项目厂址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占地2.33平方公里,距市区约38公里。水路、公路、铁路均可到达,具有交通发达、物流顺畅的优越地理位置。西面与闻名世界的东方深水良港――北仑港毗邻,厂界西侧还有北仑港铁矿石中转堆场。
公司生产高附加值板带材产品,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替代进口,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热轧薄板、冷轧薄板
*机械、建筑用钢板
*焊管用钢板
*汽车钢板、家电用钢板
*变压器、电机用硅钢板
*热镀锌板、彩色涂层钢板
宁钢 男,1961年2月生,江西省余江人。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水彩水粉画研究会会员。
陶艺作品参加日本现代中国陶艺优秀作家作品展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型展览。在全国现代陶艺评比和历届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及省市级陶艺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共20余项。近年来共发表作品100余幅及论文20余篇。《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向国外作专版评论及报导,上海各大报刊及香港《大公报》均进行介绍评论。1995-1997年在上海和香港举办个展,有多件作品由国家文化部、日本恩巴近代博物馆收藏。1997年出版《宁钢陶瓷艺术》画册,1998年出版《设计色彩教学》丛书并获华东优秀图书二等奖。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陶瓷全集》、个人传略入选《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中国现代陶瓷美术家辞典》。
宁钢 男,1961年生于江西景德镇。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文学士,陶艺专业2000年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现任陶瓷美术系教授,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作,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高级会员是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宁钢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作品100余幅(件),论文20余篇,曾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陶艺评比金奖二项、银奖二项、一、二、三等奖十余项。人民日报、 劳动报、新民晚报、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明报、解放日报、南京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等报纸及《中国画报》、《中华新时代》、《美术观察》、《艺术界》、台湾《陶艺》、美国《陶艺》月刊等国内外30多个重点刊物和杂志均以专版专刊登陶艺作品和评论,宁钢教授1995--1999年先后在香港、上海、南京、等地举办陶艺个展四次,作品由文化部、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近代博物馆等地收蒇,1997年出版《宁钢陶瓷艺术》个人画册1998年出版《设计色彩教学》教科书。2003年出版《中国当代陶艺家---宁钢艺术作品集》,2005年出版《陶瓷古彩装饰》教科书,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当代陶瓷全集》、《景德镇陶瓷全集》,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台湾亚太地区国际现代陶瓷展、韩国东方陶艺展,“中法文化年”法国展览等。宁钢教授多次赴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讲学访问和参加陶艺交流活动。
广东省:刘炳,潘柏林,霍家荣,钟汝荣,吴为明
江西省: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汪桂英,涂金水,曾维开
福建省:李达,柯宏荣,杨剑民
山东省:尹干,杨玉芳,李梓源,张明文
河北省:陈文增,刘希舜,刘长义,刘立忠
浙江省: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
江苏省:何道洪,李昌鸿,周桂珍,鲍志强
河南省:晋佩章
上海市:李游宇
重庆市:卢尚平
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
北京市:陈烈汉、朱乐耕
上海市:罗小平
河北省:毕海波、范有祥、蒋和焕、刘冠伟、任双合、闫保山
河南省:郭爱和、晋晓瞳、孟玉松、苗长强、朱文立
湖南省: 丁华汉、黄小玲、李人中、李日铭、彭玲、孙新水、唐锡怀、汪宪平、温月斌、赖声贵、雍起林、钟放平、周益军、朱占平
安徽省:卢群山
山东省:董善习、何岩、罗晓东、吕泉、乔希儒、孙兆宝、王一君、阎先公
江苏省:曹婉芬、季益顺、李守才、毛国强、邱玉林、吴鸣、徐安碧、徐达明
浙江省:陈爱明、陈坛(石玄)根、陈凇贤、陈显林、蒋淦勤、卢伟孙、徐定昌
江西省:戴玉梅、范敏琪、蓝国华、刘升辉、聂乐春、宁钢、彭竞强、沈盛生、舒立洪、涂序生、涂翼报、徐江云、许爱民、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山西省:张福荣
陕西省:孙若鹏
福建省:陈桂玉、黄国荣、钱如珍、邱双炯、苏清河、苏献忠、许兴泽
广东省:蔡秋权、陈仰忠、封伟民、黄志伟、霍冠华、林道藩、林礼腾、潘汾淋、庞文忠、司徒宁、王龙才、吴维潮、吴渭阳、章燕明[3] 。
\宁钢:男,1963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获韩国圆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和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美协常务理事,江西省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古彩研究会名誉会长,《艺术设计》期刊主编。
(授誉五批共23名)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王锡良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秦锡麟 张松茂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唐自强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戴荣华 张育贤 熊钢如 刘远长 徐庆庚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王怀俊 杨苏明 徐亚凤 何叔水 余仰贤 黄卖九 宁勤征 赖德全 饶晓晴 李文跃 李菊生 吴锦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汪桂英 刘平 戚培才 舒惠娟 熊汉中 陆军 陆如 涂金水 曾维开(2010年10月授誉一批共18名)戴玉梅 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 聂乐春 宁钢 彭竞强 沈盛生 舒立洪 涂序生 涂翼报 徐江云 许爱民 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陈烈汉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名单(2011年首届授誉共24名):方文贤 王怀治 王采 冯林华 冯绍华 何柄钦 朱辉球 许国胜 邬书远 吴少雄 汪洋 王爱红 祝正茂 徐波 徐晓云 高峰 黄水泉 程永安 蔡玲玲 刘少平 刘少倩 刘畅 钟晓俐 程久发 蒋立平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四批次共73名,其中有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戴荣华 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刘远长 张育贤 徐庆庚 唐自强 熊钢如 王怀俊 田慧棣 李恭坤 杨苏明 戚培才 徐亚凤 章文超 黄卖九 熊汉中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候一波 裴足喜 刘平 舒惠娟 何叔水 彭竞强 曾维开 余仰贤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程曲流 李文跃 夏忠勇 王采 胡光震 章亮 沈盛生 宁勤征 徐子印 赖德全 曹木林 张正海 涂翼报 吴胜华 刘伟 饶晓晴 袁世文 蓝国华 朱正荣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王怀治 方文贤 王秋霞 王跃林 王淑凝 冯叔文 孙同鑫 孙燕明 李一新 张吟玲 余效团 赵紫云 邱含 陈敏 戴玉梅 范敏祺 俞军 赵明生 胡景文 俞海青 聂乐春 涂序生 徐江云 黄水泉 黄勇 喻冬华 曾亚林 程永安 舒立洪5.第五批授誉46名(2009年)周鹏 王卫平 喻木华 钱梅玲 李映华 张中闻 傅长敏 吴能 徐硕 杨青 熊国辉 洪南雨 蔡玲玲 涂志浩 刘清云 曾瑾 梁小平 高峰 邓幼堂 江建民 杨曙华 涂少波 解强 李少景 武育伦 汪春麟 刘志为 欧阳桑 徐岚 赵美云 邱启先 余磁 况冬苟 吴兰芳 冯金玲 黄杨 董伟 余宾 张慧 张晓东 姚慧云 於彩云 汪平孙 魏晓阳 龚华 熊军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9年2月6日共26名彭荣新 高峰 刘清云 程润生 徐波 杨曙华 喻木华 周景平 熊国辉 黄周生 翟筱翔 管桂玲陶 曹爱勤 吴国兴 姚慧云 冯唐新 魏晓阳 赖如森 沈浮 焦健懿 吴少雄 魏胜耀 于长征 李宝华 潘凯声
赵概
赵慨(公元304-?) 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晋代陶工,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隐居。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 明洪熙年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师主庙记》。
何稠
隋代著名建筑家、工艺家。何稠为研制琉璃瓦,曾专程前来景德镇进行试烧。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烧成温度大为提高,成功的造出了琉璃瓦。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使景德镇陶瓷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陶玉
景德镇钟秀里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陶玉在镇郊设窑造瓷,所造瓷器“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唐武德中(公元618~626),陶玉将所产瓷器载入关中,进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陶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陶窑”。
霍仲初
景德镇东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霍仲初自办一窑,所造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使新平瓷器一举名天下。霍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霍窑”。
周丹泉
字时到,苏州人,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周氏善仿古器,所制定鼎、文王鼎等器,足以乱真;所制陶印、文式、辟邪、龟象、瓦钮、连环,其成色概如白定。周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周窑”。
崔国
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他所制的瓷器,多仿宣德、成化之路,制作精细。崔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崔公窑”。
昊十九
又名昊为,景德镇人。生于明嘉靖前期,卒于明万历后期,明代制瓷名家。昊聪明过人,工诗善画,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他制作的流露盏,明如朱砂,色如晚霞;制作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制作的瓷壶,造型优美,风格典雅。明万历间,御史樊玉衡曾赠给昊十九一首诗,诗云“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更有山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这首诗好度赞扬了昊十九超人的制瓷才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仍藏有昊十九所制的凸雕九龙方盂,口有铭文,文曰:“钧尔陶兮文尔质,龙函润珠旭东壁 ,万历昊为制。”
童宾
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童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瓷工们为纪念这为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
昊
字栗园,安徽省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朗窑、年窑齐名。
藏应选
清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朝廷派遣藏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藏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藏窑”。
朗廷极
字柴,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职督陶7年)。朗氏督陶时,其窑称为“朗窑”。清人刘廷称朗窑乃“柴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朗窑所造的描金五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
当年朗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朗窑红”。此外,朗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莹
字俊公,别号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瓷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成《陶成纪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陶20幅,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著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为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著作。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罐督理兼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1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细”,“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详,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朱琰
字桐川,别号笠宁,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曾任江西巡抚幕僚。朱氏在江西任职时,对制瓷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陶瓷史――《陶说》。全书分说今、说古、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该书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朱琰除著有《陶说》外,还著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词林合壁》等等。
寂园叟
清代人。著有《陶雅》一书,该书对陶瓷的起源,古代瓷器的胎质、釉色、装饰以及陶瓷销售情况均作了记述,特别是对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所产器物的记述更为详细。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制瓷历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制瓷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国治
安徽省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间的雕瓷名匠。陈氏善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以龙、马,并在画面上施以各种色釉,烧成后极是好看。《说瓷》一书云,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金品卿
安徽省黟先人,清光绪时的绘瓷名家,金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渔樵闲话》等。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程门
字雪笠,安徽省县人,清末民初绘瓷名师,以绘山水、花卉见长。邓之诚在《宙薰琐记》中称赞程门所绘作品“极勒渲染之妙,得者珍之”。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人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京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
明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神形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徐仲南
名,号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生于1872年,卒于1953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徐仲南从十几岁起就在老家南昌学画,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青年时专攻人物,中年时专攻山水,晚年时专攻松竹。他画的人物,神形兼备;画的山水,层次丰富,意境高深;画的松竹,苍劲挺拔,清新秀丽。
邓碧珊
字壁寰,号铁扇子,江西余干县人。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民国时期绘瓷名家。邓自幼生长在鄱阳湖畔,常常钓鱼、打鱼,对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了如指掌。他知晓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水港才有浮萍;知晓鲤鱼的鳞片从头到尾约有三十六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只有12根,闰年才有13根;知晓鲤鱼常年栖于粗藻,金鱼常戏于狮草……。由于他十分熟悉鱼藻、了解鱼藻,所以他画的鱼藻特别真实、生动、活泼。因为他的鱼藻画得好,故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美称。
何许人
字德达,又名处,乳名花子,安徽南陵人。生于1882年,卒于194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何氏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书写《出师表》、《赤壁赋》。其雪景也画得极好,所画“寒江独钓”,寂寥空阔,意境颇深;所画“梁园飞雪”,雪拥丹阁,雍容华贵。
汪晓堂
又名汪隶、汪隶华,号龙山樵子,江西省婺源叶村人。生于1885年,卒于1924年。清末民初的绘瓷名家。汪氏擅长人物,所画仕女,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精细淡雅。
吴霭生
名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堂、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王琦
字碧珍,别号陶迷道人。生于1886年,卒于1933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王琦最擅长绘画人物。在技法上,他大胆运用粉彩颜料绘画人物脸部,使作品呈现出清新柔和的美感。他的这种画法,在那时可算是一大突破,一大创新。他为人正直,敢于反映现实,作品具有强烈的世代感,如“唤起抗日”、“禁止鸦片”等作品,在当时曾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由于王琦的技艺精湛,画风新颖,故倍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1910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曾题匾额一块赠与王琦,匾额书“神乎技矣”四字。
潘陶宇
字鼎均,又名古欢,号詹湖外史,江西波阳人。生于1887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1911年后,出任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老师,其时的画瓷名家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均出自其门下。潘氏在执教之余,常绘瓷器。出自他手下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卉,均甚精细,笔法清新秀丽。1923年,军阀曹曾出重金聘潘为其彩绘陶瓷文具。
王大凡
号希平局士,又号黟县樵子,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安徽黟县人。少年至景德镇学绘古彩人物,后专攻粉彩。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堂的影响较大,他的人物画规矩严谨,风格古雅,在景德镇影响巨大。
田鹤仙
原名田青,别号荒园老梅,浙江绍兴人。生于1894年,卒于193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田鹤仙作画运笔活泼潇洒,线条苍劲挺拔,用色淡雅脱俗,构图新颖别致。所画山水,别具一格;所画梅花,独具风韵。
程意亭
字甫,号山山民,江西乐平县人。生于1897年,卒于1948年,近代著名陶瓷画家。程意亭自幼喜爱绘画,青年时入江西陶业学校学国画。毕业后先到九江绘画陶瓷,后来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潜心攻习花鸟。他所画构图独特,运笔传神,既注意写实,又善于夸张,画面清新俏丽,活泼洒脱。
汪大沧
号一栗,别号桃源老农,安徽省黟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52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王氏擅长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四十年代,汪氏的作品在景德镇享有盛誉。
毕伯涛
别名达、黄山樵子,祖籍安徽县,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后至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著称。
王步
字仁元,号竹溪,晚年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他精于青花花鸟,对青花料色及技艺作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在青花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有“青花大王”之誉。
刘雨岑
原名玉成,又名雨城,别号湖渔、巧翁、竹人,安徽太平人。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擅长粉彩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他的作品笔墨纤细,格调清理雅致,具有文人画的风貌。
曾龙升
字龙升,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王锡良
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生于江西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
原籍江西省鄱阳县,1934年1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进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0年9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戴荣华
1940年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育贤
1938年4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隆夫
原籍江西省浮梁县,1931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恩怀
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35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远长
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1939年7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熊钢如
1941年2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
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940年1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庆庚
江西省乐平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胡献雅
江西省南昌人,生于1902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施于人
浙江省余姚县人,生于1928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周国桢
湖南省安仁县人,生于193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林洪
江西省丰城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姚永康
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菊生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钟莲生
江西省萍乡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郭文连
江西省吉安县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朱乐耕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5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何炳钦
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1955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任瑞华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陆军
上海市人,生于1948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宁钢
江西省余江县人,生于196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张学文
江西省赣州市人,生于1943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邓利
贵州省遵义市人,景德镇青年陶瓷艺术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圈后起之秀。
程曲流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罗迈生
江西省都昌县人,生于1933年,卒于1973年。生前系工人出身的陶瓷技术革新能手。
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