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关于中国陶瓷艺术鉴赏的论文

温暖的丝袜
甜美的钢铁侠
2023-01-01 06:38:16

关于中国陶瓷艺术鉴赏的论文

最佳答案
繁荣的手链
犹豫的铅笔
2025-08-20 07:45:13

陶瓷工艺学. 马铁成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00陶瓷及其复合材料 周张健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00陶瓷生产工艺知识问答 张长海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陶瓷工艺学 张光等编著 轻工业出版社 1961

《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陶瓷艺术》夏德武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陶瓷》陆明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朱和平 湖南大学出版社

把这些书看了,论文就真的差不多了,我的毕业设计是做的三个朝代的陶瓷里的纹理运用,不是写陶瓷的,主要是写陶瓷上的纹理在现代书籍上的运用,所以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忙~~但是你一定要看看书,去运用一些句子和段落是可以的

最新回答
爱笑的耳机
健康的大地
2025-08-20 07:45:13

1、中国古陶瓷素以造型丰富、式样优美而著称于世。

2、在历代陶工的不断探索下,新的釉色品种层出不穷,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可谓盛况空前,其烧造技术炉火纯青,釉色品种已达数十种,将中国陶瓷百花园装点得绚丽多姿。

3、中国传统陶瓷非常讲究装饰,不但装饰手法多样,而且装饰纹样亦很丰富,图案布局更是新颖别致。

活力的大船
彪壮的缘分
2025-08-20 07:45:13

欣赏一个陶艺作品,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看:

1、技术与艺术

陶瓷产区非常在意技术,他们认为技术等同于艺术。通过时间沉淀、勤加练习会有技术的提升。艺术也是如此,因为它和人性、创造、审美有关联。这些是要靠情感把握的,它不完全是1+1=2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当然是艺在先、术在后,这才跟创造有关。

2、材料与表达

陶艺重视对材料的表达,这不完全只是人在表达,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去理解材料。黏土有自己的语言,当它成为瓷土的时候会变得纯粹,我们不能强加于它们无法承受或与泥性相反的要求。所以现代艺术更多是人的情感主导,去发现材料可能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着材料去表达。

3、审美与想象

过去的很多见解和记忆会形成经验,当经验多的时候,想象力就弱了。如何能做到经验强大,同时又不固化,还要拥有想象力和敏感的心态,这其实是在说天工与人为的关系。将一块天然石头引向具有特殊寓意的美好视觉与想象空间,这就是天工和人为的完美结合。

4、法度与自由

所有的法度都源于经验,经验累积到一定的阶段就变成一种自由,但它不是生命的自由,而是习惯的自由。生命的自由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生命的自由是生命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陶艺鉴赏举例:

梁冰的作品《远古的痕迹》体现了如何把古代精美的艺术形式转换成今天的朴素的陶瓷语言。作品只用大刀阔斧的几刀来表达,这是非常自信并建立在对自己的技术、表现有强烈自我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来的。

他的技术不体现在这件作品的表层,而是源于先前几十年深厚的积淀,使他能够了然泥土的表现能力并很好地控制泥土。最终作品烧成非常有金属感,但却体现出陶瓷审美里最质朴的一面——力量和泥的温厚。

坚定的钻石
老迟到的蜜蜂
2025-08-20 07:45:13
宋定窑 孩儿瓷枕故宫博物院藏国家一级文物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

“锦香亭”图罐 4917万元 47160000港币

双葫芦纹瓶 4998万元 49982719.3元人民币

明成化全球惟一的成化斗彩孤品大斗彩三秋杯

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404万港元

明成化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碗781万元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缸1045万元

明宣德青花柬莲纹板沿大盘308万元

明宣德青花留白缠枝牡丹纹大罐418万元

明成化青花菱龙纹高足碗418万元

明洪武釉里红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385万元

明宣德青花双凤穿牡丹纹小瓶913万元

明宣德青花折枝枝牡丹棱口八方四足花盆41.73万美元

明宣德釉里红青花高足杯37.44万美元

明永乐青花缠枝玫瑰花纹大碗44.5万美元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116.38万美元

明永乐清花缠枝瓜纹小罐660万元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11548港元

清乾隆粉彩百子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郎窑红胆瓶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盉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六方瓶

清乾隆青花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清乾隆青花双耳扁瓶

清乾隆青花仙鹤纹带托爵杯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雍正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清雍正粉彩镂空团寿盖盒通高13.2cm,口径21.7cm,足径12.9cm

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清乾隆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雍正粉彩葫芦纹碗高5.8cm,口径11.9cm,足径4.6cm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清雍正粉彩雉鸡牡丹纹盘高5cm,口径35.5cm,足径21.5cm

清雍正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清乾隆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径11.9cm,足径17.7cm

清顺治五彩牡丹纹尊,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清雍正斗彩缠枝花纹梅瓶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瓶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清雍正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高27.5cm,口径6.3cm,足径8.6cm

清雍正粉彩人鹿纹梅瓶高16.6cm,口径3.2cm,足径6.1cm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清雍正五彩仕女纹罐,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清雍正粉彩花蝶纹瓶,高37.6cm,口径4.1cm,足径11.6cm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同上)

清乾隆御制黄釉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同上)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尊

五彩加金花碟纹攒盘

清乾隆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粉彩百寿纹表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清乾隆粉彩蕃莲纹花觚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果蝠纹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同上)

清乾隆高士笔筒

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炉均釉唇口瓶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贲巴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众仙捧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窑变釉卷口六棱瓶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清乾隆蓝釉描金龙花口瓶

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5280万元.

清乾隆粉彩瓜棱瓷鼻烟壶通高6cm,腹径3.1cm

清乾隆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高9.1cm,口径1.6cm,足径2cm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清乾隆釉里红三果纹梅瓶高29.6cm,口径6.1cm,足径11.2cm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高18cm,口径2.6cm,足径5.5cm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高8.9cm,口径1.4cm,足径1.6cm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通高21.4cm,口径9—5.2cm,足径10—6cm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高26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高17.5cm,口径6.8—4.8cm,

清道光红彩绳纹状元红酒坛通高15cm,口径4.8cm,底径6cm

清乾隆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通高6.2cm,腹径2.6cm

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1244万港元

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蝙蝠纹带葫芦瓶504.8万港元

清乾隆粉彩九老图灯笼瓶528万元

清乾隆黄地绿彩八吉祥五蝠捧寿图折沿盘460万港元

清乾隆黄地粉彩福寿万代图葫芦瓶40.3万美元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扃壶80.49万美元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花卉龙把多壶

这些都是国宝级的瓷器,还有一些国宝级的瓷器没有统计到。谢谢

有魅力的蜜粉
靓丽的黑裤
2025-08-20 07:45:13
影青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影青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分经过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古代景德镇的瓷釉配合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经过原焰烧制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的烧制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客观产物。

中国瓷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使瓷胎洁白化和釉色纯正多彩的过程。

新平冶陶,始于汉季。东汉时期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的最为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当时的品种有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北宋中期之后,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由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半刀泥是指在已经干燥的坯体上,用铁质小刻刀刻画花纹。这些花纹一面浅、一面深,互相组合,相映成趣。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湖田窑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景德镇陶瓷工匠在当地白瓷生产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了色质如玉的青白釉瓷器。由于胎、釉中铁元素的含量极低,釉的玻璃相清澈,因此,典型产品,胎质细洁,釉色青莹。景德镇的这一项成功发明,很快影响到当时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相续出现了一批烧制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窑系。

影青瓷与汝瓷的不同之处在于,汝瓷所采用的釉是失透的乳浊釉,使用乳浊釉其表面就不可能明如镜。传世品中至今未见有薄如纸的汝瓷。但失透的汝瓷自有其典雅、沉静的大家气质。

青白瓷,乍看上去颜色淡淡的,并不起眼,然而,它在宋代竟有着饶玉的美称。

事实上晚清以前并没有影青瓷这个名称,还是称其为青白瓷,直到晚清,文人雅士们厌倦了红黄蓝的皇家幼儿园审美趣味,开始高度赏识青白瓷。它釉色风格独特,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天青色的美丽图案,因此被称为影青。

光线下的影青瓷,通体剔透,釉里藏花。

影青瓷的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色,干净而神秘。曾见一个影青碗,捧在手心光滑冰凉,湖水般的釉色如梦似幻,恍然分不清是玉是瓷。

这种美丽而亲民的“玉”,被工匠们制成碗、盏、盘、瓶、罐、枕、炉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京都汴梁和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用品的店铺。

影青瓷以造型见长,以釉色取胜,以装饰的精练简洁为基本特征,集造型、釉色、装饰于一体。

影青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光致貌美。

此品葵口,斜腹内收,浅圈足。形似防雨编斗笠帽而名。通体施影青釉,釉色细白而青,胎质坚细轻薄。碗内壁光素无纹,线条刻画清晰,呈葵瓣状。此套碗器保存完整,釉层轻薄,纯净淡雅,且制作精细,极为难得,所彰显的高贵气质纯属浑然天成,令人赞叹。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此物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仿佛看见床边的玉枕,在夜色下透出莹润的光,清冷而美丽。这个伴着女词人度过漫漫长夜的玉枕,就是青白瓷枕。

要做出清透的影青瓷,必须用景德镇的高岭土。高岭土洁白细腻、质地致密,由这种瓷土拉胚而成的胎体,薄如纸张,施青釉其上,几近脱胎。轻轻敲弹,会发出如乐器般清悦的声音。世人称影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真是美。

贪玩的往事
大方的豌豆
2025-08-20 07:45:13
商瓷也称为原始青瓷,它的诞生开辟了人类瓷器的纪元,从此开始了人类在瓷器上的故事和和演绎。商瓷的特点1、胎体的形成是用泥条盘筑法形成的,经过高温烧造瓷体较硬;2、釉质是石灰釉,烧成后呈现黄绿色和青灰色,有玻璃感;3、器形古朴,比较简单,结实耐用;4、纹饰简单以炫纹、方格纹、锯齿纹、云雷纹为主。商瓷具备了瓷器的所有特点但是胎体、釉、烧造温度与东汉时期的瓷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毕竟开始了人类瓷器制造的曙光,它的诞生是我国陶器方面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原始青瓷的诞生是人类陶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谢谢

酷酷的冬日
文静的猫咪
2025-08-20 07:45:13

一、中国瓷器

一、一张精致的名片

去景德镇,冲着那里的瓷业。一直以来,它成为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满怀着神秘。“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无论玲珑剔透、轻盈细致的套盘,还是圆圆胖胖、稚稚拙拙的碗盏,都那样生动可爱、楚楚动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瓷器,偶若遇见景德镇的产品,对着底部的印记,大人们会郑重其事地介绍一二,话语中透着赞赏与崇敬。也曾几回,将一些瓷器附在掌心,立在案头,摩挲,端详,相看两不厌。瓷器无语,人也无语。

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古称昌南镇,因其陶瓷闻名,外国人径直用昌南的读音(chāng nán)称呼中国,即China。正如尼罗河畔的金字塔,让人们知道了古埃及,如今一说到埃及,人们无不油然想起金字塔。又如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泰国人妖,许多人因之知道了泰国,并乐不可支地趋之而鹜。景德镇,恰似引介和展示中国的一张精致的名片,任所有的骄傲镌在瓷器上。

二、在火中涅盘

在浮梁瑶里古镇附近的“陶花源”,一处古代龙窑遗址。龙窑依山傍水,像一条巨龙,身长20余米,腰宽两米多,“龙头”高翘望着苍天,“龙尾”低伏,紧贴地面。从窑里挖出的泥土,干燥而金黄,带着“火”的颜色;那刚出土的瓷片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瓷器来自泥土,似乎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铸铁成钢,寒梅吐香。即便是一抔普普通通的泥土,只要敢于锻造,勇于磨练,甘受熬煎,就可以升华自己。一次炼狱,或许就是一次涅盘。感谢火。有了火的锤炼,泥土有了筋骨,修得如玉的瓷器。纵然哪一天,她可能被碾成碎片,但经由火中,红过、紫过,也生而无憾。

三、生命来自泥土

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泥土仿照自己制作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据说因为一场偶然的火灾,将景德镇特有的“高岭土”烧成了瓷器。人与瓷器共同作为来自泥土的奇迹和杰作,带来无限生机与趣味。没有人类,地球将会黯然失色;没有瓷器,人类也将减少几许美感。“一枝草一点露”,一棵小草因为一滴露水的眷顾,会化作生存的机会与条件。生命既然活在世界上,就有存在的理由,以及继续存在的条件与关怀,最终化为奇迹。纵然不过泥土,可能生长庄稼,也能化身如玉。瓷是修炼得道的玉。

四、与水相济

也是在陶花源。在瓷器制作的作坊,我看见泥土与水糅合的制丕工序。因为水的融入,泥土黏合紧密而不松软,便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姿态,更有了水的灵性。因此也感谢水。别拒绝水,上善若水。拥有火的炽烈,也无妨藏有水的温柔。水性至柔,柔极至刚。正如钢刀淬火,唯有水火相济,阴阳相调,才赢来钢的坚韧与锋利。瓷器因为水的融合,才那么坚韧而柔媚。听吧,弹击瓷器,金属般的清脆悦耳动听,原来附有火的朗笑、水的潺潺。

五、雕琢灵魂

“玉不琢,不成器。”在每一款瓷器上,都流动着匠师艺人的灵魂,让人仿佛看见他们和高人悟道,听到他们在松风中歌唱,以及泥土的呢喃,火的舞蹈,水的笑逐。那随手渲染的狼毫勾勒,一片墨痕,现出荷叶、梅花、芙蓉、小鸟,青花如水墨般在瓷胎上游走,或浓或淡,泛着一片欲滴的苍翠。还有其中的山水、美人、书法以及朱红印章,都洋溢着无限的意蕴。

凝视瓷器,其实就是凝视生命,以及由远古而来的迟缓的脚步。

六、独一无二

在景德镇,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古代的御窑,同样一款的瓷器一次无论烧制出成千上万,但最终只选取其中的一件,其余的都将被砸碎,只为了那件御物在世间享有独一无二的身价。大凡价值连城的文物,都以稀为贵,无论其精粗美丑。生命的价值在于不重复他人,活出一个真的自己。有个性更有价值。芸芸众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能禁受住浪涛的冲刷,坚持到最后,就将出局取胜。唯一或许就是第一。《石头记》中的那块顽石,因为来自女娲补天时的石头群中,人间独有,所以成了“通灵宝玉”。

七、历久弥珍

见过出土的铁器,锈迹斑斑,刃角老钝;见过陈年的绸缎,色泽黯淡,凄惨欲裂;却看见古老的瓷器,经受着腐蚀、磨砺和漫长的时间的考验成为世人追捧的宝物,在岁月的推进中,愈久愈闪烁出诱人的光芒,正如陈年老窖久而弥香。

真的生命历久弥珍,正如人间最美的爱情,纵然有过激情浪漫、难舍难分,若能持久绵长、地老天荒、至死不渝,更为人们称颂向往。

八、爱恨情仇

在艺术的路途中,多少顶礼膜拜者,以一份怜瓷惜瓷的心情,将它轻捧在怀,怕雨淋着,怕风吹着,怕噪音吵着,把它看作中有灵性的至宝。也有心术不正的人觊觎瓷器,把它看作无价的财富,用汗浸的手触摸、把玩,贪婪的贼光使之黯然失色。也因此,多少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谋财害命的闹剧在瓷器的身边上演。瓷器在鄙俗者的面前,永远是一堆变形僵化的钱币,无法呈现出花的绚丽。在不停的争夺中,常看见瓷器在一瞬间随手而碎,圆润、光滑中潜藏着尖锐的锋刃,锋利的碎片满含仇恨,对着正在亵渎轻慢她的人。

一款瓷器落地而碎。那一地的碎片,是一朵朵坚贞的花,开得凄美,开得绝唱。她有不可冒犯的冰清玉洁,不容轻慢的心高气傲,总是以死相争的那一种。对于最初伤害了她的人,纵然是忏悔,收齐、补好所有的碎片,也不能复原一颗完好的心。瓷器娇弱,娇弱的另一面正是她的刚烈。失去的,终将失去,难得再回来。既然不再成全为器,别说破镜难圆,就算归为泥土也会情非得已。

九、考验无数

一只不幸的瓷器,在一阵飓风中落地而碎,由费解到幡然醒悟。它因为接受火的`锻炼而强硬,却没有经受被砸的考验。

生命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是可能,也是必需。面对过炎热的考验,还要接受冰雪的考验;面对过贫穷的考验,还要接受富贵的考验;面对过失败的考验,还要接受成功的考验……仅仅经受了一次考验,未必能承受生命的所有考验。

倘若缺少考验,唯有百倍呵护。

十、永恒的完美

一只出现裂缝的瓷器摆在我的面前。我惊恐地注视着。所有的欢乐都已经冻结,仿佛世界只剩下这一条裂缝。我无能为力,我几乎想向她乞求,但没有半点用处。我把它举得高高,然后松开手。这是我最爱的一件宝物,我拒绝裂缝,拒绝残缺,永远。有时我可能姑息容忍,对于这瓷器,却毫不苟且。我想拥有一件完美的瓷。如果不是,我会毫无预兆地割断尘缘,别她而去。

可是,谁能真正拥有一件永远完美的瓷?就像拥有一朵落在掌心的雪花,或者拥有年复一年的春风里不变的桃花?

二、中国瓷器之美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以瓷器称中国,英文单词“CHINA”既是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开始生产各种各样的瓷器

中国瓷器是很幽雅、很难以描绘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它更显得高贵。英国散文家兰姆(C·Lamb,1775-1834)写过一篇谈中国瓷器的散文,文中说道:“我对中国古瓷器几乎有一种执着的妇女之爱,每当我去探访名门巨宅,我首先要问的是收藏的中国瓷器,其次才轮到其他工艺美术和图画。”兰姆对中国瓷器的深深眷恋真如静潭春水般幽深。

在一切都极其喧哗、极其刻意展露的当代生活中,中国瓷器在“收藏”、“鉴赏”之名的掌控下成为市场的贵宠,拍卖行与豪华会所取代了文人寒士的风雨茅庐;环顾现实,中国瓷器已经失去她的家园。“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徐夤《贡余秘色茶盏诗》)染上春水的明月,以薄冰盛上绿云,那种澄明、润泽真是何等的娇艳、何等的含蓄;又联想起沾有青苔的古镜和含露欲滴的新荷,又是何等的清雅和脱俗——环顾现实,当下这个市侩、暴戾的社会其实根本不配谈中国瓷器。中国陶瓷历史已有一万年。祖先发明陶器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它是古人类由漂泊不定的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意识地开始美化陶器,古陶器上的花纹、雕刻等把人类对美的追求都表现了出来。全世界陶器的出现差不多都是一万年左右,有普遍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瓷器却是中国的发明,早在商朝瓷器就被造了出来,欧洲到16世纪才掌握制瓷技术,比我们晚得多。同时中国的瓷器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流传全世界,最远到达东非、欧洲的意大利罗马。今年印尼爪哇岛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经打捞发现船上有6万件瓷器。瓷都“景德镇”名称的由来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景德镇有近两千年的制瓷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熅暗抡虼善骺始有了自已独特的风格: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有好几个名字,如新平镇、昌南镇等。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公元1007),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个字,由于“其器光致貌美??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景德镇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熞殉晌历代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

中国陶瓷珍品之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盛唐时期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当时的制陶业十分繁荣,唐三彩陶器是这种制陶工艺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全世界的许多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保存着许多造型优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陶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当我们看到那些奔腾的骏马、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形态各异的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里发出对唐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虽然只是用普通的黏土制成,但艺术家们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中国陶瓷珍品之明青花

明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受世人喜爱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即在已有良好烧造基础的景德镇建立了官窑,专门烧造供皇家欣赏、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便是其中一个品种。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

元青花的粗犷风格,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多为碗类,但传世较少。传世品中,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

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鉴赏领域,人们最重视、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有人甚至把永乐、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杰出的古典美术作品相提并论。永乐、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器的卓著名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细肥厚、青花色泽的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等多方面特征构成的。

中国陶瓷珍品之清青花

经历了元明数百年烧造历史后,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了飞跃的程度。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惟有景德镇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器的大发展时期,六十一年间生产了无数不同类型的作品,现今传世的也颇多。根据现有资料,可对康熙青花进行分期,基本是二十年一期,第一期为康熙元年至御器厂大规模开烧的康熙十九年。产品所用青料与清顺治时期所用的相同,至少有四种色调,釉色多白中微闪青或青白色。造型有笔筒、小碗、大盘等。康熙中期是青花瓷烧造最成熟阶段,以十九年为起点,至康熙四十年以前,这时期青花烧造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而乾隆时期是中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各类仿古瓷、创新产品皆见烧造,青花瓷亦然。从青料看,乾隆时期青花色调明快纯正,用料重着蓝色,黑疵较多,造型上,作品强调形体比例,追求新颖奇巧。嘉庆时期的青花瓷器,一部分依然保持着乾隆时期风格,乾隆时期青花烦琐而满密的风格在这时依然如旧,大部分瓷器烧造质量不如乾隆时期,有许多甚至不如后起的道光时期。

中国陶瓷珍品之清彩瓷

中国彩瓷的生产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除了继承传统和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品种外,还发明了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五彩,创烧了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绘彩料的斗彩和淡雅柔和、绘画精美的五彩,以及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等等。此外,种类繁多的杂彩在清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明代的釉上五彩瓷器虽然从嘉靖、万历时期的生产高峰走向衰弱,但一直未停止过生产,清顺治的釉上五彩即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烧造的,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色彩虽然以黄、绿、红三色为多见,釉面光亮匀净但成色较淡,部分器物的彩色容易脱落。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顺治五彩鱼藻盘,底部有“大清顺治年制”双圈楷书款,盘内所绘四尾鱼虽是瓷器的传统,但所表现的莲池鱼塘则由水藻及浮萍代替,制作虽不精美,但这类带款的顺治釉上五彩制品是少见的传世珍稀制品。

优秀的小蚂蚁
美好的发卡
2025-08-20 07:45:13
在 中国著名景点 中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德化的瓷器,这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如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静的的瓷器充满了喜爱,因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收藏价值极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魅力所在吧。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以出产白瓷为主。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着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清人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种类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德化瓷器中以白瓷塑佛像最为精彩,佛像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传神。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着,冠绝一时。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千年观音,虽未知是何人所作,但其造型也很有特色。该器通高25。8厘米。分上下两段塑造。上部观音结跏跌坐于莲花之上,正身双手台掌作祈祷状,神情肃穆。另有十六手臂自背部上下展开,腕内各执火焰、灵芝、桃实等杂宝法器。下部为海水浪座,左右浮雕二龙,张口吐舌,昂首对峙,龙背各立神像,执笏朝奉。虽然层次复杂,但各部分比例协调,上下两段又以柱状承托隔开空间,处理得体。观音上身虽然集中了莲冠、飘带、披巾、缨珞、玉镯等众多装饰,但以简练的手法增添了华丽的形象,无繁琐之感,达到了造型艺术的整体统一。如此层次复杂,又以上下隔开,在烧成上难度是很高的。

明代工匠高超的瓷塑技艺,一直为后世风范。雕塑人物而外,明代德化窑还生产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陈设供器是大宗产品,此类作品的造型主要是仿制商周青铜器和当时所流行的式样。形制大小不一,大者质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其特点是造型规整,结构合理,装饰不多,气氛庄重,以胎釉的质感取胜。

工匠善于利用器形的体积感,器形的轮廓线,以及堆贴上去的兽头、铺首、蟠螭、夔龙等凸出部分富有弹性的弧线,把体积感中最强烈部分安排在显着的部位,甚至不作任何装饰,烘托出浑然一体的古色古香气氛。以习见的香炉供器为例,属于仿古类型的有印花饕餮纹双耳四足方鼎式炉、印花双螭耳三兽蹄足炉、贴花梅花纹双耳三足圆鼎式炉;属于明代典型式样的有:印花云雷纹高筒形罄式三足炉、竹节筒形三足炉、印花回形纹双螭耳宣德炉等。

建白瓷的装饰应用了印花、堆贴、划花和透雕四种手法,因器而异,不落俗套。常见图案是松鹿、松鹤、八仙、螭龙、梅花、盆景和仿古的云雷纹、夔龙纹、饕餮纹等。其中堆贴技法最为普遍,对增强器物的立体视觉起到显着作用。如贴螭壶,圆筒状的壶身左右,一璃为銎,俯首向下翘尾作翻腾状,一螭为流,昂首张口,四足贴壶身作飞跃状,又一小螭居壶盖中央为纽,螭龙追逐嬉戏的生动情态与壶身结合成器,既实用又美观。

以往读到德化瓷器,一概流称之曰“白建”,其实是偏面。就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来说,清代青花瓷器则大大超过建白瓷器。青花瓷器之在清代,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地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这都是有出土实物可以为证明的

德化青花瓷器品种,以日用饮食器皿数量最多,陈设供器次之。造型的特点主要从实用结构出发,采取当时流行的形式。器物无论尺寸大小,胎体都比较厚重,未见轻薄者,体现朴实稳重的特点,制作时广泛应用模制轮修。因而趋于规格化的倾向,适应产品多数量大的要求。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

您可能也喜欢

锦绣太原城,太原最值得看的景点

中国四大书院,汇集历朝历代名流之地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忧郁的樱桃
美丽的樱桃
2025-08-20 07:45:13
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建水——中国紫陶之都云南建水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是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陶并列我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装饰图案与造型,是我国四大名陶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为我国的陶瓷艺术增添了光辉。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建水紫陶优于其它三大名陶的特点是:一、它属于无釉磨光陶,即在坯上不上釉,烧成后用石料精打细磨抛光,产品清新光洁,明丽如水,光亮如镜。二、陶土含铁量高,铁质在坯体中既有助熔作用,又可增加陶器强度,烧成后体如金石,敲击音如磬鸣。三、精工细作,讲究装饰,以烧制书画图案,镶填白泥为主,明快爽朗,典雅秀丽,名家书画,经制陶艺人的神技雕刻,呈现自然斑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为其它名陶所不及,和传统的字画及江苏宜兴陶器相比,别具魅力,风格独标,深受人们喜爱。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此外,向荣春、向遇春、王定一、王式稷、马吉生、李月桥、沈河清、萧茂国、王受之、王勉侮等人的作品也价格不菲,备受人们青睐。建水紫陶的烧造地在距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这里依山傍水,山坳毗连,群峰滴翠,林木茂密,环境幽静,有着隐瓷业生产的丰厚条件。现在,建水紫陶的生产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建水县委、县政府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推介和宣传建水紫陶,把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项拳头产品来抓,成效显著。现在,在碗窑村以陈绍康、谭知凡、马成林、袁应德等为代表的制陶工艺大师精心制作的一批文化含量高、技艺精湛的紫陶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效益。如果您来到建水,不妨尝试着走近建水紫陶世界,去感受紫陶艺术的与众不同和不可抗拒的神奇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建水紫陶的认识、研究、欣赏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发现它别具一格的魅力在中国陶瓷史上所显示出来的巨大艺术价值。它不仅是我国陶瓷工艺的瑰宝,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也一定能走出“善在深闺人来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而驰名中外,尽享应有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