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源人,家里正在装修,听朋友说佛山至远陶瓷质量不错,请问有朋友知道在哪里买吗?
佛山至远陶瓷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压机、抛光机、全抛釉进口釉面、微晶石窑炉、熔块、色料、釉料、包装等相关陶瓷装备和原材料各呈异彩,形成了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滚动格局,以陶瓷制造为主链,整合了众多产业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整合优势。佛山至远陶瓷除了质量好、花色品种丰富、配套齐全之外,产品创新也是佛山陶瓷的强项。综观我国几大陶瓷产区,其新产品、新花色、新工艺、新装备基本上都来自至远陶瓷,可以说,佛山至远陶瓷引领潮流,代表我国建陶业的发展方向。至远陶瓷在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不断钻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佛山至远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生产线达28多条。而在三水产区到2004年止,至远陶瓷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拥有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和极具知名度的品牌。至远陶瓷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在全国陶瓷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潮流的积极作用。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是至远陶瓷生产基地,而至远陶瓷则是佛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正因为有了至远陶瓷,佛山享有了"南国陶都"的桂冠;正因为有了至远陶瓷,才形成了今天佛山为基础延伸发展起来的"大佛山陶瓷"这一地域经济的概念。佛山至远陶瓷源远流长,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至远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至远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徐高武。
根据爱企查资料显示东源县奔鸿陶瓷批发部地位于位于广东河源东源县,法定代表人为徐高武。
东源县奔鸿陶瓷批发部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建筑陶瓷制品销售;日用陶瓷制品销售;卫生陶瓷制品销售。
1、佛山陶瓷生产基地:
佛山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行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早期粗放式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保压力。从2007年开始,就以“宁舍几百亿GDP也要把环境搞好”的决心,关停转移了300多家污染较大的陶瓷企业,仅留下60多家陶企在本地实现清洁生产,持续开展环境执法治理。
2、黄冈市黄梅瓷砖生产基地
杉木乡被称作黄梅“景德镇”。该乡有6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14条陶瓷全自动生产线,年产值30亿元。“陶瓷作为传统材料,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陶瓷企业都在升级改造生产线,天成陶瓷还准备新上无机非金属陶瓷项目。
3、广西梧州市陶瓷产业园: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已有5家陶瓷企业的33条生产线成功点火并试产投产,每日几十万块瓷砖“新鲜出炉”。另有4家陶瓷企业的基建、安装等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2.1万亩,规划建设陶瓷生产线200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配套物流业产值达100亿元。
4、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
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陶瓷工业区规划面积10.84平方公里,拥有长江以北储量最大的230亿吨砂质高岭土矿,石英砂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产品涵盖日用工艺陶瓷、外墙劈开砖、内墙砖、室内地砖、广场地砖、陶瓷刀具、特种陶瓷等,填补了黑龙江省陶瓷产业空白。
5、山西阳城陶瓷工业园:
阳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产业,斥资数亿元兴建陶瓷工业园,引进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客商入驻,全县建成21家大中型现代化建筑陶瓷企业,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以建筑陶瓷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阳城国际陶瓷城为抓手,以陶瓷产业配套项目为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佛山:中国产业重镇兴起“绿色制造”浪潮
参考资料来源:国际在线-黄梅新材料产业紧盯高质量:从“一片瓷砖”到百亿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西最大陶瓷生产基地建设探秘:白土变“真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国瓷都”依安:两年内打造10亿级陶瓷产业集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阳城亮出新名片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销售基地
1、广东瓷砖产区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其它有河源、肇庆、清远等产区。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
2、四川瓷砖产区
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四川产区的优势是能源、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虽然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产区辐射面较窄,几乎只覆盖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和部分西北区域。
虽然四川陶瓷价位低,但西南地区整个的消费水平也较低,不可能发展太快。二是西南地区的运输也相对比较困难。三是四川的陶瓷企业规模还是较小,还形不成规模效应,相对成本比较高。加上煤气、电的价格迅速上升,而且供电、供气量不足。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广东陶瓷企业的投资介入,“夹江陶”的形象大有提高,未来的前景光明。
3、华东瓷砖产区
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华东生产的建陶产品走高档路线,价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树立品牌、维护价格等方面,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但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中价产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
4、福建瓷砖产区
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业内有广东人“造砖”,福建人“卖砖”一说。福建过去是墙砖、地砖齐头并进,现在已转移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福建陶瓷企业多小厂、小窑、小压机。但选择了打特色牌,也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
1、四川产区: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
2、华东产区: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
3、广东产区: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其它有河源、肇庆、清远等产区。
中国瓷砖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来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使得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瓷砖产品花色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选择余地大且价格适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青睐中国瓷砖产品,中国瓷砖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日益扩大。
中国近年来房地产业的空前发展,紧紧围绕着房产伴生的建筑墙、地瓷砖市场需求巨大。随着中国陶瓷生产工艺和技术迅猛发展,瓷砖市场个性化产品突出,产品发展开始趋向高端。现在中国瓷砖企业在瞄准高端市场,强调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兼顾行业的整体利益,通过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源市东源鹰牌陶瓷有限公司是2009-08-19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东源县骆湖镇骆湖村黄泥塘。
河源市东源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625692471961Q,企业法人林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源市东源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开发、设计、生产及经营陶瓷玻化砖、抛光砖、墙地砖、各式陶瓷装饰砖、卫生洁具、淋浴系列;橱柜、水暖配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陶瓷机械设备生产;陶瓷生产原料(不含开采)、新型建筑材料的加工、制造及销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535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6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源市东源鹰牌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俱往矣,逝去的2002年带给陶瓷界的惨痛教训可谓深刻,比如说仍旧持续的陶瓷反倾销,比如说杂七杂八众多品牌的轮番更迭,比如说诸多名企加入到降价的洪流中……等等, 这些足够令一些人士反思一生,忏悔一百年。
面对如此景况,便不等于中国陶瓷陷入死亡的困境,仍是有希望的,而且是前途光明--
负伤的勇士并没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们重整衣装 披挂上阵
目光如电变得更加坚定
风雨中高昂起他们不屈的头颅
可以用这四行诗来形容那些日以继夜不断劳碌奔波在陶瓷战线上的勇士们,他们为陶瓷鞠躬尽瘁,为陶瓷苦与乐、鼓与呼。
前几日,与业内一技术老总攀谈,当谈及佛山不少往日名企,正一步步走向衰退、倒闭、灭亡之路时,他不免有些痛心:“人才、管理、技术,或者说窑炉、压机、化工以及原辅料佛山应有尽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种环境中如做不好,便是老板们的失误”。
一番话,颇让人深思。企业一旦技术上、管理上成熟以后,便要看经营者的品位与观念了。做得优秀者,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企业管理井井有条,市场开拓势如破竹。做得差者,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只看当日收入,不思明日存亡。
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坎坎坷坷,极为辛苦。毋庸置疑,当今世界第一产陶大国的地位无可替代,而且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谈及它的历史,更是闻名遐迩,其中所蕴藏的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过去、现在,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有渊源可寻。现在是陶瓷大国而非强国,那么,10年、20年、50年之后呢?谁也不能断定中国陶瓷永也摆脱不了弱国的位置。
不妨静下来分析一下,在原有的陶瓷板块的基础上,佛山陶瓷的西征东讨北上的奋力外拓,河源、清远陶瓷新锐区域的兴起,西部陶瓷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山东陶瓷的迅猛发展,业内集团企业的增多,出口形势的扭转,市场新元素的出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等等,都让我们看见面前的万缕曙光与强大希望。
中国人向来喜欢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者“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之类的话,如今,这些话似乎都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英雄,还是要论,这就要看“英雄”是“短命三郎”还是“常胜将军”,这之间仿佛有一种叫“坚持”或“进步”的东西给区别着、隔舍着。而耕耘之说,也是要盘算收成之事的,如若只管埋头苦干,不计前面危险,那准是莽汉似的傻子做法,这年头,谁都指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此说,对于有着光明前景的中国陶瓷,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未来的远大目标作着必要的准备与操练,随时都可以奋身而起,随时都可以长练当空舞,万里奏凯歌,随时都可以获取胜利。因此说,2003年,奔赴胜利过程关键性的一环,幸福的小肥羊已向她睁开春光明媚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