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砖由几部分组成
抛光砖属于通体砖的一种,通体砖经抛光后就成为抛光砖,这种砖硬度很高,非常耐磨,但抛光砖有一个缺点:易脏,是因为抛光时留下的凹凸气孔造成的。
一、抛光砖的内部结构特性
?? 抛光砖由石英、长石、伟晶花岗岩及其他经过煅烧的原料(烧粉)和碎瓷片。此外还包括硬质粘土。属于熔融原料的主要为滑石、白云石(花乳石)、石灰石(灰釉石)等,高温烧结过程中会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些材料都有钙的成分.
二、正确的保养方法
??1.用肥皂水加少量氨水,可有效的将玻化抛光砖擦亮。
??2.用带有少许亚麻籽油的碎布,可擦去玻化抛光砖上泥水。
??3.取等量的亚麻籽油与松节油调匀后,可以擦拭抛光砖上的污迹,又可使抛光砖保持良好的光洁度。
??4.当抛光砖表面出现轻微划痕时,可用牙膏涂于划痕周围,用干布用力反复擦拭,并用净布擦几下,即可消除划痕,达到光亮如新的效果。
??5.日常拖地保养清洁可用家用的洗洁精和中性清洁剂,注意拖布不要太湿,涮完拖布最好先空空干,以拖到地上没有明显的水印为最佳。
瓷砖原材料主要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中间添加了硅、铝、镁、钾、铁等成分的矿物原料组成的,过程是先把各种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加水,在球磨机中磨成泥浆,泥浆在干燥过程中喷粉,粉末在压机中被压成型,然后经过干燥,烧结等多道工序,最后制造为瓷砖。
在古代,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操作设备。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
扩展资料:
瓷砖的种类
1、抛光砖
抛光砖也就是常说的玻化砖,主要对通体砖表面进行抛光打磨而成的瓷砖,其防滑性和耐磨性略逊色于通体砖。抛光砖不适合应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水分较大的空间。
2、釉面砖
釉面砖是通体砖的表面添加了釉料烧制而成的,拥有良好的耐污性,由于釉面封闭了胚体表面的气孔,使污渍很难进入。釉面砖的防滑性能也非常好,且表面可以烧制各种花纹图案,可选花色很多样,由于表面是釉料,耐磨性比玻化砖稍差,表面光泽度也逊于玻化砖。
3、瓷质砖
瓷质砖也就是通体砖。通体砖表面不上釉、不抛光、色泽一致,防滑性和耐磨性较好。若表面沾上油污时,可以直接用一般的清洁剂和金属丝擦洗,便于保养。缺点在于由于砖体的气孔暴露在外,污物长时间停留会沉浸入地砖内部,导致无法擦除。
4、抛晶砖
抛晶砖在釉面砖的基础上进行多次烧制,其色泽更加丰富,立体感很强。该产品在烧制、釉料使用量、操作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比抛釉砖有更高的成本,因此价格也比较昂贵。
2、抛光砖在制作时除上方步骤外,还有抛光磨边、检验分级、包装等等工序,然后才能完成一个成品。
大家都知道,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了。陶器和瓷器都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用品,从表面看来两者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这些特色就是由烧制它们的不同材料决定的了。那么,看起来很相似的瓷土和陶土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陶土主要用作烧制外墙、地砖、陶器具等。
陶土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因而仅用于陶器制造。
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横山一带。含矿层位主要是白垩系上部粉砂质粘土,第三纪残坡积、冲坡积,第四系上更新统戚嘴组粉质粘土。矿床(点)取样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铝15.02-17.99%,三氧化二铁3.27-6.61%,氧化钙0.75-1.68%,氧化镁0.89-2.07%,烧失量4.19-6.20%。
因此,无论是从成分、粘性、吸附性、吸水性、产地等来看陶土和瓷土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在选用陶器还是瓷器的时候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最适合的,比如说:我们在选择厨房、卫生间用的防滑砖的时候一般用陶土的多,虽然从强度和质量上来讲瓷土砖比较好,但是陶土砖防滑,更适合用在厨房、卫生间等需要特别防滑的地方。
①.粘土(高岭土)为可塑性物质,主要化学成份Al2O3,它们在生产中起塑性和结合作用,保证干坯强度及烧成后的各种使用性能。
②.石英(硅砂)属于瘠性材料,减粘物质。主要化学成份SiO2,它可降低坯料粘性。烧成中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③.长石(石粉)属于熔剂原料。主要化学成分K2O、Na2O、CaO、MgO。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
瓷砖,又称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通体砖是一种耐磨砖,虽然还有渗花通体砖等品种,但相对来说,通体砖花色比不上釉面砖。由于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素色设计,所以通体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通体砖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装修项目的地面,一般较少会使用于墙面,而多数的防滑砖都属于通体砖。
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使得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瓷砖产品花色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选择余地大且价格适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青睐中国瓷砖产品,中国瓷砖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日益扩大。
扩展资料
主要风格
古典风格,随着古典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复古砖也应运而生。意大利复古瓷砖的釉面通常处理的凹凸不平,刻意做出斑驳的岁月痕迹来展现温润的触感。仿石纹、木纹的瓷砖,则在古朴中展现着韵味深长的境界,塑造出独特的历史感和自然感。
新古典风格,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瓷砖,不仅体现着复古的浪漫情怀,还蕴含着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其精细的石材质感,典雅的气质以及优秀的品质总能给人一种十分柔和自然的感觉,同时又拥有着流畅惬意的视觉效果。
现代风格,满足现代都市人的需求,紧跟时尚潮流的步伐,是意大利现代风格瓷砖的另一主题。意大利现代风格瓷砖突破了传统的意大利瓷砖规格的局限,颜色方面也更趋向于米色,淡黄色、咖啡色、浅红色、胡桃木色这样更为柔和的色彩,各种时尚明快而又简约的色泽,意大利现代风格瓷砖将家居装饰的流行演绎的更加出众,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砖
瓷砖的制作需要:粘土、粉状石英和长石,还使用大量其他的天然矿物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工原料。
其中比较重要的原料有:白垩粉:即碳酸钙、氧化锡、碳酸镁、钛酸钡 (氧化钡-氧化钛)、滑石、锆酸铅 (氧化铅- 氧化锆)、霞石正长岩、氧化铁、锆石、碳化硅、无水硼砂、碳化钡、叶蜡石、氮化硼、锂辉石、氧化钴、绿柱石等。
粘土能使陶瓷更加具有可塑性,方便人们在加热前把其制成理想的形状。而粉状石英一般从石英岩、砂子或岩石中提取。它作为一种填料添加到瓷砖中使产品具有理想的性能。长石则是碱性铝矽酸盐的一个广义的属名,主要起“助熔剂”的作用,就像粘结元素一样为陶瓷主体增加了强度。
传统的瓷砖制作一般需要经过选料、配料、原料加工、成型、焙干、施釉(印花)和1200-1300℃的高温煅烧而成。另外,抛光砖除了上面的步骤之外,还需经过抛光磨边、检验分级、包装等工序之后,才能完成成品。
扩展资料
瓷砖特性:
1、尺 寸:产品大小片尺寸齐一,可节省施工时间,而且整齐美观。
2、吸水率:吸水率越低,玻化程度越好,产品理化性能越好,越不易因气候变化热胀冷缩而产生龟裂或剥落。
3、平整性:平整性佳的瓷砖,表面不弯曲、不翘角、容易施工,施工後地面平坦。 强 度:抗折强度高、耐磨性佳且抗重压、不易磨损、历久弥新,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4、色 差:将瓷砖平放于地板上,拼排成一平方公尺,离叁公尺观看是否有颜色深浅不同或无法衔接,造成美观上的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砖
所谓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之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之建筑或装饰之材料,总称之为磁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沙等等混合而成。
分类:
陶制砖、 炻质砖、 瓷质砖
吸水率(国标): 20%——10% 10%——0.5% 0.5%以下
轧机吨位: 1500吨 2500吨 7200吨以上
瓷质砖又分为: 全瓷玻化抛光砖、 全瓷仿古砖
概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瓷砖方面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 釉面砖
1、顾名思义,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它基于原材料的分别,可分为两种:
1) 陶制釉面砖,即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
2) 瓷制釉面砖,即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高。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是灰白色。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水率和强度的比较都是相对的,目前也有一些陶制釉面砖的吸水率和强度比瓷制釉面砖好的。
2、釉面砖的釉面根据光泽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下面两种:
1) 亮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干净"的效果。
2) 哑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时尚"的效果。
3、常见问题
釉面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 龟裂
龟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坯与釉层间的应力超出了坯釉间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当釉面比坯的热膨胀系数大,冷却时釉的收缩大于坯体,釉会受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大于釉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龟裂现象。
2) 背渗
不管那一种砖,吸水都是自然的,但当坯体密度过于疏松时,就不仅是吸水的问题了,而是渗水泥的问题。即水泥的污水会渗透到表面。
二、 通体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
通体砖是一种耐磨砖,虽然现在还有渗花通体砖等品种,但相对来说,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由于目前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素色设计,所以通体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装修项目的地面,一般较少会使用于墙面,而多数的防滑砖都属于通体砖。
三、 抛光砖
抛光砖就是通体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种。抛光砖属于通体砖的一种。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就要光洁多了。抛光砖性质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和室内环境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
也许是业内的大意,也许是业内的故意,抛光砖却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点:易脏。这是抛光砖在抛光时留下的凹凸气孔造成的,这些气孔会藏污纳垢,以致抛光砖谈污色变,甚至一些茶水倒在抛光砖上都回天无力。
也许大家意识到这点,在后来一些质量好的抛光砖在出厂时都加了一层防污层,但这层防污层又使抛光砖失去了通体砖的效果。如果要继续通体,就只好继续刷防污层了。装修界也有在施工前打上水蜡以防粘污的做法。
瓷砖工艺
生产流程
渗花砖
采石料—→配料—→球磨—→过筛/除铁—→喷雾干燥—→砖坯高压成型 —→坯体干燥—→印花—→高温烧结—→抛光—→磨边
磁片
采泥料—→压坯—→干燥—→砖坯压成型—→坯体干燥—→高温烧结—→施釉—→高温烧结(也有一次烧成的)—→磨边
陶瓷原料
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
1、石英——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 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
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瓷中最高级的是瓷器。作瓷器用的岩石究竟以哪样最好?由于瓷器必须是白色。因而就不得不极力避免含有使陶瓷着色的铁分。含铁少而以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岩石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粗面岩以及由这类岩石分崩而成的水成岩等。
釉
釉的主要成分是SiO2(即玻璃),在其中或之上、之下又加入了金属化合物,使其呈现出不同纹理花色:
1、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
2、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
3、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
颜色釉(参考)
颜色釉: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 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 结晶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 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 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 "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