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有几个校区
一、景德镇陶瓷大学有几个校区
景德镇陶瓷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湘湖校区、新厂校区、陶研所校区,湘湖校区地址为景德镇市湘湖镇湘湖村、新厂校区地址为德镇市珠山区陶阳南路27号、陶研所校区地址为新厂西路556号。
二、景德镇陶瓷大学简介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以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博士生50人、硕士研究生1300人,留学生近百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47年设置专科建制的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当时江西省五所专科高校之一1958年设置普通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的八大轻工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使命,践行“诚朴恕毅”的校训精神,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一直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学科专业坚持艺工并重,科学研究注重行业需求,艺术创作不断开拓创新”的鲜明办学特色。
一是学科专业方面,突出“设计艺术与陶瓷工程”优势,逐步构建形成了“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设计艺术与陶瓷文化、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和本科专业48个,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十、江西省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江西省第二,学校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基地办学优势,将景德镇的博物馆、御窑遗址、陶瓷作坊、创意集市以及教师个人艺术馆、工作室等作为育人大课堂,形成了第一、二、三课堂衔接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校周边孵化出了“乐天陶社”“创意一条街”“湘湖街陶艺村”等市集,形成了 “创意、创新、创业”独特的文化与育人氛围。学校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和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及优秀集体奖。
三是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始终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建成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和绿色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1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学校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全国陶瓷信息中心和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产业发展的完整支撑体系,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0余项,推动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和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学校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2017年,陶瓷膜以技术入股方式,作价880万元与企业合作成立新公司(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6.8%),成功实现产业化。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和《中国陶瓷工业》等学术期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
四是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传播方面,学校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扎实推进中华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学校汇聚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陶瓷艺术界领军人物,承担并完成了《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等一批国家、省部文化建设重大出版工程,开创与发展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画艺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学校承担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礼瓷、特制瓷设计制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金、铜奖各1项,实现了建国以来江西在国家级美术最高奖中金奖零的突破。2015年,学校入藏英国白金汉宫的两件陶艺作品《祥和》《岁岁和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学校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陶瓷科技、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并流传至今。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学生研修、联合培养艺术人才等方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陶瓷国际名片的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代表国家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平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成功举办了纽约联合国总部雅瓷秀色-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作品展。依托景德镇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蕴,先后主办了10余次国际陶瓷工程、艺术、文化、教育研讨会,尤其是成功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御窑与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ISCAEE国际教育交流学会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国际陶艺家工作室建设,“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2016年以来,学校在海(境)内外启动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探索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
◇办学成就及行业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陶瓷专门人才。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广受社会欢迎,造就了一大批著名陶瓷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家,创造了科达机电、箭牌、金意陶、简一陶瓷、欧神诺、道氏制釉等一批陶瓷著名品牌,在建陶领域冲击国际品牌,深刻影响着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学校被业界誉为“陶瓷黄埔”。仅在广东佛山,就有万余名学校毕业生扎根,撑起中国建陶业的一片蓝天。
学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人才辈出,艺术流派与风格鲜明,在国内外艺术界崭露头角,成果显著,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
◇发展目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形势,学校将始终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立足江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紧紧抓住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机遇,不断提升学科专业认可度和学校办学声誉,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铸就“艺工商学科交融、创意创新创业合一”的陶瓷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陶瓷行业领军人才高地,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陶瓷学科群,打造国内第一、引领行业的陶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建成陶瓷艺术文化与自然山水风光完美结合的特色美丽校园。
在此基础上,到2050年把学校建成陶瓷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陶瓷行业技术进步发动机、中华陶瓷艺术与文化高地,实现“世界知名陶瓷大学”的美好愿景。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保持本科生规模相对稳定,更加聚焦质量提升。围绕“大陶瓷”,服务行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紧密对接陶瓷产业的专业集群,形成艺工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打造若干个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特色专业。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为抓手,突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优势资源不断向教学积聚和转化。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进教风学风,积极推进小班化、小课型、小学分等教学改革,推进教学与科研互促互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艺工商学科交融、创意创新创业合一”的陶瓷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平台、项目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凝练教育教学特色,力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与陶瓷产业卓越人才培养联盟、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继续实施产业精英进课堂。
二是坚持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围绕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加快学科建设资金、资源与任务安排,统筹学科方向带头人、团队与平台建设,力争1个学科成为国家一流学科。突出“设计艺术与陶瓷工程”优势,积极推进大陶瓷学科群建设,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围绕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实现课题立项和成果奖励在层次、经费和数量等方面持续增长,努力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人文社科和艺术基地等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再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和艺术创作奖。
深化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协同、校地协同、跨境协同,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产生更多产业化成果。用足国家政策,成果转化收益90%用于奖励科研团队及成员,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进一步发挥国家工程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华夏建陶研发中心的平台优势,促进学校更加紧密地对接陶瓷产业。
三是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人才集聚、学科齐全、资源密集的优势,深入、系统地开展艺术理论与创作设计研究,力争产出并转化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设计成果,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体现中国气派的陶瓷艺术精品,引领我国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发展。
坚持以瓷为媒,对话世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国际化理念和全球视野编制实施国际化办学行动纲要,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的联系,以国际陶艺工作室建设、学生互派、教师互访等项目为抓手,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大幅提升交流层次和水平。探索推动在孔子学院中开设陶瓷文化特色课程,加强海外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和国际陶艺工作室项目建设,打造学校国际化品牌。推进中华陶瓷文化“走出去”,策划组织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欧洲巡展、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陶瓷艺术巡展等活动。逐步建设特色国际化课程体系,增强学校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
一、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本科吗 景德镇陶瓷大学 是一所本科高校,该校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二、景德镇陶瓷大学简介
景德镇陶瓷大学 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47年设置专科建制的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当时江西省五所专科高校之一;1958年设置普通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的八大轻工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84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更名为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学校概况:学校现有湘湖等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320万册。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招生法国、韩国、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全球高倍引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高水平人才,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5人次、省级各类专家人才200余人次。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54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涵盖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平专门人才,其中,“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0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均为“B+”(全国第10位、江西省第1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C+”(全国第69位、江西省第2位),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
教育教学: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学校坚守“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三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独特育人氛围。2018年,学校《“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再次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500余项,其中,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金奖、全国税法知识竞赛金奖各1项。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良好,自主创业率高,连续六年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先后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先进单位。
科学研究:学校始终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建成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和绿色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9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学校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和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产业发展的完整支撑体系,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社科、艺术基金等项目500余项,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0余项,推动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学校组建了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等2个高端学术平台,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2016年,学校教师课题组《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型预测》项目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和《中国陶瓷工业》等学术期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
艺术创作:学校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扎实推进中华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学校汇聚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陶瓷艺术界领军人物,开创与发展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画艺术”等艺术表现形式,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中国古代陶瓷陶瓷文献影印辑刊》等一批国家、省部文化建设重大出版工程,《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获批成为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全国共27项)。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并流传至今,承担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礼瓷、特制瓷设计制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2015年,学校入藏英国白金汉宫的两件陶艺作品《祥和》《岁岁和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景德镇陶瓷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在哪里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务处电话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哪里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很不错的,是江西景德镇市唯一一所大学本科学院,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
1、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正式组建为本科院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的崇高使命,秉持“崇德尚学,陶冶成器”的校训,已建设成为一所以陶瓷工程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2、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有近3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016年3月,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之优秀人才为根本使命,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中国率先实行了按文理大类招生为特征的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自主选择为特征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明事理、有教养、能干事”的创新型人才。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校风: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学风:德业双修,学而不厌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有国际享有盛誉的动力机械和汽轮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姚福生先生,中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中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中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中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先生,中国精细化工学科带头人和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锦宗先生,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中国最早从事快速成型与制造(RP&M)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等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厅确立的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特色学科。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实施《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设立在山东理工大学的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10余所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21世纪,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作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唯一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正吸引着全球光电子行业的瞩目。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大型骨干企业,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以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全力推动着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成立于1999年7月28日,2000年6月8日公司发行的3000万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988),是华中地区第一家由高校产业重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华工科技以工业激光器及数控激光加工成套装备、光通讯器件及资讯、电子元器件、图像防伪及信息安全技术为主营业务,下属华工激光、华工图像、正源光子、高理电子等骨干企业,这几家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07年四大主营业务所占比重(数据来源:2007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2006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审核,华工科技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综合评估在全国排名第54位。华工科技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华工科技以国家振兴重大装备制造业为契机,抓住“武汉-中国光谷”激光产业重组的良好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截止2007年底,华工科技总资产23.532亿元,2007年实现产值117400万元,销售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5269万元,同比增长28%。
华工科技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腹地,产业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全息防伪产品生产基地、敏感陶瓷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一流的光有源器件光收发模块生产基地。
公司现有员工近2000名,平均年龄30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8%,其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2%。立足于培养“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的技术专家”,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倡导“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协作”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员工营造创新空间,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未来,华工科技将通过实施三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在光电子、信息安全与防伪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奋斗目标,这是全体华工科技人发出的誓言,也是中国光电子行业领军企业责无旁贷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是中国大陆31 所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大陆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 1958年正式组建为本科院校。经过近50年的建设,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工程领域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中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工程学科在全国陶瓷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院现有2个功能齐备、环境优雅、艺术氛围浓郁的校区,占地2100亩,校舍面积近50万㎡,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和一个独立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12个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3个硕士点和9个省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具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院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科研机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院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陶瓷学报》、《中国陶艺》等刊物。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日、韩、英、加拿大、芬兰等国20所高校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学会、欧洲陶瓷学会、美国陶艺教育委员会和陶瓷学会、日本陶瓷学会、韩国陶瓷学会等专业学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更加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
我的意见:你是艺术生的话 可以去文化课的学生就别去了 没必要受那份洋罪- -·老校区比较小但是绿化好 环境优雅新校区好大 但是在郊区 逛街不怎么方便去陶院就要接触陶瓷毕业后很可能步入陶瓷行业再转行就不容易了所以要长远眼光看。。衡量一下。。不过跟师范类大学比的话 陶院还是在专业方面占很大优势的想追求专业上的发展 就去吧。。凡事都有利有弊的。。没法说他好或坏。。体验了就知道了 不过没有卖后悔药的呢。。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呵呵 加油 ,采纳哈!!
应该是国企
21世纪,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唯一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正吸引着全球光电子产业的目光。华南理工大学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正以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全力推动中国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
华工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863”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成立于1999年7月28日,其3000万股a股于2000年6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88)。是华中地区第一家由大学产业重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以激光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华工科技主要从事工业激光器及数控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光通信器件及信息、电子元器件、图像防伪及信息安全技术。隶属于华工激光、华工影像、郑源光子、高力电子等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四大业务占比(数据来源:2007年财务审计报告)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审定,华南理工大学科技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54位。华南理工大学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以国家振兴重大装备制造业为契机,抓住“武汉·中国光谷”激光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截至2007年底,华南理工大学总资产为23.532亿元。2007年产值11.74亿元,销售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5269万元,同比增长28%。
华工科技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腹地。工业园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激光全息防伪产品生产基地、敏感陶瓷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一流的光有源器件光收发模块生产基地。
公司员工近2000人,平均年龄30岁。其中7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公司以培养“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的技术专家”为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倡导“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员工创造创新空间,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将实施三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在光电子、信息安全、防伪等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奋斗目标。这是所有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工作者的誓言,也是中国光电子行业龙头企业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中科院金属所主要的六大科研机构全面覆盖新型金属材料,包括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能源与绿色化学领域都有研究。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科研机构设置构造也可以看出,它的学科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长春应化所最值得关注的科研项目是交流LED项目,现已实现产业化。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目前拥有先进成型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重点实验室。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giCj6EB9hb6TV0W4S4GcQ
提取码: 3hd2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