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烧制时间一般需要多久

要减肥的音响
贪玩的面包
2022-12-31 22:23:06

陶瓷烧制时间一般需要多久

最佳答案
忧伤的夕阳
超帅的硬币
2025-05-17 14:26:50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才能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

扩展资料:

陶瓷烧制原理:

在陶瓷的生坯中,一般含有百分之几十的气孔,颗粒之间只有点接触。烧结时由于温度升高,发生物质的传递即传质过程,包括蒸发和凝聚、扩散、黏性流动、塑性流变、溶解和沉淀等过程。

实际上,物质传递过程十分复杂,可能有几种传质机制同时起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是不同的机制占主导地位。在烧结过程中,随着晶界面积的不断扩大,坯体变得更加致密化。因此,烧结过程可以用坯体的收缩率、气孔率、相对密度等指标来衡量。

高纯物质在烧结过程中一般没有液相出现。若物质的蒸汽压较高,以气相传质为主,叫做气相烧结;若物质的蒸汽压较低,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叫固相烧结,有时将这两种情况统称为固相烧结。有些物质因杂质存在或人为添加物在烧结过程中有液相出现,称为液相烧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最新回答
结实的白昼
体贴的老鼠
2025-05-17 14:26:50

瓷器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扩展资料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机灵的小天鹅
不安的百褶裙
2025-05-17 14:26:50

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瓷器,欧洲的瓷器是中国于唐代时期传入的。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

到了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十一世纪)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便已出现。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我国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烧成胎质坚实的瓷器这一重大发明。

唐代(公元618—907年)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和埃及以及欧洲等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博得了“瓷国”之称。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的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了前代。

扩展资料:

现代陶瓷的分类:

现代陶器的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的陶瓷制品,通常具有一定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没有半透明性,敲之声音粗哑,主要分类有

一、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

二、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按陶瓷制品坯体的本质,即坯体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能的不同来分类,是较为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法,按照陶瓷坯体的结构不同和所标志的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酷酷的自行车
愤怒的洋葱
2025-05-17 14:26:50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历史[编辑]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

早期陶器的制法[编辑]

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bonfires)烧制。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黏土与沙、砂砾、打碎的贝壳或打碎的陶器调合后会被用来制造篝火烧制陶瓷器,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坯体质地令水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轻易离开。黏土中较粗糙的粒子亦会发挥在冷却时限制陶器坯体内部收缩的作用,此过程以缓慢速度进行,并减低热应力及破裂的危机。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令破裂容易发生。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pit kiln)或沟窑(trench kiln),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一个在前10,000年-前8,000年绳文时代早期,由碎片重建的陶制容器。

最初的陶器[编辑]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境内发现的陶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这是一个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维特文化(Gravettian)),表现为一个裸露女性的形态雕像[1]。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2]在之前2004年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就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3]而日本早期绳文人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器罐[4] [5]。绳文指的是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利用绳缠绕棒子所加上的记号。在前10,000年制造的陶器亦在中国出土[6][7][8]。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9],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前[10]。

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前6,000年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发现的陶器。

陶轮在美索不达米亚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欧贝德时期(Ubaid period))发明,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因为它的出现,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11]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尔格尔(Mehrgarh)时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当时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陶器,包括那些称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点发现[12] [13]。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地中海地区希腊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前800年),艺术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发展[编辑]

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鲁里亚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14]。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欧洲,包括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14]。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在中国,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15]。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16]

陶器700年至1,200年的发展[编辑]

约在700年阿拉伯人对北非的入侵终止了北非陶器的商贸业,而制陶业的中心被带回欧洲,但其质素并不佳。制陶技术的发展转为由东方中国的隋朝(581年-618年)带领。那里的陶艺家开始制作陶瓷杯及水壶,而这些陶器的受欢迎情况由东方直达西亚。但因为陶器本身不适合作长途的旅程的关系,令那些陶器在西亚变得太贵。以上情况令当地人想出了利用铅作釉料,利用低成本的方法模仿出中国陶瓷的白色。此技术慢慢的倒过来转回中国及欧洲。约在1200年的元朝,中国的彩釉技术令西亚再度想出了辨法去模仿中国,而欧洲则想出了辨法去模仿西亚的彩釉[17]。

陶器1,500年至1,8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陶瓷技术开始萌芽,当时日本主要由韩国引入陶艺家的战俘来满足其在茶道的需求。而"茶圣"千利休的大力推动及翻新以质朴为本质的日本古窑,令日本陶器的发展及质素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明朝在17世纪中期崩溃后,欧洲渐难取得中国高质素的陶器,所以转而引入日本的陶器,令日本陶器技术得到另一次作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后期日本进行了锁国的措施,令日本传而向本土的传统技术作探究,但慢慢地陶艺发展包含成过多的装饰及过多的技巧[18]。

16世纪晚期,紫砂陶制作开始成熟,各式各样的紫砂陶具开始出现,其中以紫砂茶壶为最。清代开始紫砂壶造型变为繁复,壶面上出现题字,书画乃至篆刻,成为文人雅士把玩之物。[19]

现代[编辑]

在19世纪后期,因为机械的引入令大量生产的时代来临,但同时亦摧毁了陶艺的发展。陶器质素的下降趋势持续至20世纪,直到1930年代才在欧美间出现了复苏。陶艺发展转变为个别的陶艺家来带来创新的潮流,而部分陶艺家则从日本的原始陶艺,或是古代美国印地安人的陶艺来取得灵感。现代的商业产品则从他们带来的灵感引入大众化的物品中,例如餐具[20]。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晚期,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考古验证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但究竟出于哪个年代尚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秘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北非。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艺品之一。

与之相对的日本,也在平安时代开始出现陶瓷艺术制造,结合日本发扬的茶道文化,不断地出现瓷器的著名产地,先后有六古窑、远州七窑等瓷器名产地。而在安土桃山时代一段繁荣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兵部、瀬田扫部、古田织部、芝山监物同时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制作者。

彪壮的寒风
时尚的云朵
2025-05-17 14:26:50
人类从何时开始制作陶瓷?

或者说人类从何时开始制作陶器?

据目前已知已考古的资料,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陶器。从为数不多的陶器中可见一二。距今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了。同样是高温烧制,同样是先陶土制作。

人类历史的起源,是从如何使用工具,如何制作工具开始。

伟大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