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砖都有哪些尺寸?
中国标准的粘土砖尺寸是240×115×53mm,加上砌筑用灰缝的厚度8~10mm,正好4块砖长加灰缝为1m,8块砖宽加上灰缝为1m,16块砖厚加上灰缝为1m,合起来方1m3砖砌体。该模数尺寸很好,因此称其为“标准砖”。4×8×16=512(块)。砌体中每立方米需用砖512块标准砖?(砂浆用量:1-0。24×0。115×0。053×512=0。748m3)。 其它砖的模数尺寸也都是按这个思路走的。
青州市鼎旺建材有限公司。曲波砖具有防潮、隔音、抗静电等特点,能够保证砖体内部空气流动。东营曲波砖在青州市鼎旺建材有限公司有,曲波砖采取了高科技材料制作出来的砖块表现出良好的质感和美感,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抗污性能,而且还具有很强耐磨、抗紫外线等功能。
山东青州不穷。
2020年,青州市实现生产总值56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青州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
矿产资源
青州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碱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砖瓦用页岩等,已探明的高品位铁矿石储量1.29亿吨,石灰石、红粘土储量大,黄沙和西南山区的石灰石丰富,黑色玄武岩总储量达500万立方米。
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还有上百处老字号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传统的市井风情和社会习俗。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
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偶园,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称“冯家花园”,原先为衡王府东花园,距今历史已有500多年,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冯氏是青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耿直,诗书文脉代代传承。
冯溥,字孔博,又字易斋,青州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冯溥学识渊博,生性刚正不阿,深得康熙帝的重用,康熙皇帝称其为“辅弼重臣”,并赞扬他“端敏通达”、“勤劳素著”。冯溥秉性耿直,敢于直谏,向皇帝提出过许多治国安民之策,为百姓作了很多好事。
冯溥在京城时,曾得元人之万柳园,园内因遍植柳树而得名。康熙二十一年,七十四岁的冯溥告老还乡。冯溥在京有万柳园,偶园之得名,取“无独有偶”之意,故名“偶园”。清史稿说此园是康熙帝所赐,研究者根据冯氏研究者考证,实际上在冯溥致仕之前就已经购得此园。
它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持完好。这个花园因为是衡王的东花园,因此,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其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园林专家推断,青州偶园,是明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元的后代-张然的作品。
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园内 “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更有园内假山堆砌,精巧别致,小桥流水,古柏参天。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 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博物馆分为十二个展厅,分别为:青州简史陈列厅(分史前——1840年、1840年——1949年两个展厅)、陶瓷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群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古代书画艺术厅、铜镜陈列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石刻碑碣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革命文物陈列厅和古钱币陈列厅。陈列展览坚持精品化、专题化的原则,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居于天下之正中,是中原地区,就把国家的名字叫做“中国”,而把它周围的地方称为“四方”。古人以“九”代指多数。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以表示中原地区的辽阔。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后来人们就用“九州”代指中国。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等也是用“九州”代指中国。
“九州”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九个行政区域的名称。“九州”的名称,说法不大一样,一般都采取《尚书·禹贡篇》的说法,认为“九州”是指: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 “青州风格”佛教艺术的真正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北朝时期。发现的大量的佛教造像均属这一时期,特别是南齐至北齐末的这段时间。青州境内的龙兴寺(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广福寺、兴国寺等遗址上发现了这一时期大量的石雕彩绘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分为带莲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圆雕造像两种形式。
带莲瓣形背屏的造像,顾名思义,造像背连莲瓣状背屏,多以一铺三身形式出现。三身造像中间主尊多为佛像,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背屏下部主尊两侧雕饰舞动的双龙,口衔莲花、莲叶、莲蕾,托起二胁侍菩萨。背屏上部正中多为一单层侧面塔。塔上的覆钵很突出,覆钵上立刹杆、环相轮。在北魏晚期的一些造像上出现了手托日月的天神。若将组成背屏的这些要素分开来看,在我国其他地方的石窟或单体造像上都能找到。例如单层覆钵塔,在新疆、山西、河北等地的石窟中都曾出现;龙衔莲花的造型在河南出土的造像上也曾出现。但将这些要素以一种固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唯有青州造像。
背屏式造像上体现的“青州风格”流行于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后期,这种风格的造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自东魏晚期起,一种有别于褒衣博带式服饰的佛教造像逐渐兴起,高齐立国发展尤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曾在《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青州城与龙兴寺之三》一文中所指的这种薄衣透体的佛像体现的是青州风格的另一个方面。这种风格的佛像,肉髻微凸,双目低垂,体态修长、健美,肩宽而平,胸部微微隆起,小腹略突,细腰,服饰轻薄,紧贴身体,是“曹衣出水”的很好的再现。菩萨像在体态的表现上也是如此。这种表现的“青州风格”主要流行于北齐时期。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卒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
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又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王曾为北宋第27名状元。科举制度推行1300多年中,联捷三元者仅见17人,王曾占有一席之地,值得青州人骄傲和自豪。中状元后,王曾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不久,奉诏入京,召试学士院,为著作郎,值史馆。景德初(1004),知制诰,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王曾力陈五害以劝谏,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对其甚为敬重。
王曾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后,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罢为尚书礼部侍郎,出知应天府,徙天雄军后,复参知政事。真宗贺崩,王曾辅佐十一岁的仁宗即位,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当时王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王钦若病逝,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后,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期间,百姓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刘太后病故,仁宗亲政,任命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佑元年(1034),为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后因不容吕夷简专断,同被罢相,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赵秉忠之父赵禧,为人正直,在他当县吏时,有个指挥蒙冤下狱,赵禧查清事实为其伸冤,这个指挥获释后感恩图报,非要将女儿送给赵禧为箕帚妾。赵禧摇手说:“此名家女,使不得。”指挥硬是要赵禧答应,赵禧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力辞不受。官至礼部侍郎。
赵秉忠勤奋好学,少负奇才。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中举。翌年,廷对以文笔流畅,文章秀美,切中时弊而夺魁,时年25岁。他在策对之中,一方面指陈时弊,主张改革,同时又对皇上大加奉承,溢美之辞随处可见。万历皇帝阅后十分欣赏,在卷首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据载,赵秉忠在应举之初并不走运,当年参加县考时,就因为有考生被查出在鞋内藏有挟带,害得他被考官逼令脱光鞋袜,赤脚站在冰天雪地中听候检查。
赵秉忠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三十三年(1605)为会试同考官,取中后为抗清名将的孙承宗。万历四十年(1612),赵秉忠又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所录张玮、姚希孟、周顺昌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赵秉忠也因取士得人而倍受后人称道。在充经筵讲官时,启沃甚多。曾上疏请加建文皇帝庙号,历迁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掌詹事府,晋礼部尚书。天启三年(1623),赵秉忠因不满魏忠贤弄权,辞官归乡。天启五年(1625)又被魏忠贤削籍为民。天启六年(1626),又因刘钟英案被削官夺俸,终至愤懑气郁而死,享年53岁。
赵秉忠丰仪秀伟,论议剀切,敷讲阙廷,多见嘉赏。崇祯初年,朝廷铲除魏党,赵秉忠得复原官,追赠加太子太保衔,按大臣之礼厚葬。
著有《■阳集》、《江西舆地图说》等。
赵秉忠贵为尚书,可正史无传。但在明代只有他的殿试状元卷被完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他的《状元卷》也是我国科举制度一千三百余年惟一得以保全的原件。其册页、纸本封底、封面全绫装裱。卷长3.3米,宽38厘米,共计2460个字,以馆阁体小楷书写。正文共十九折,每折六行,朱笔断读,典型的八股文。1983年由他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将其捐献给国家,使我们今天有幸目睹其“状元卷”的风采。这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保存在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内。 钟羽正(1554—1637),字淑濂,号龙渊,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钟家庄人。自幼勤奋好学,1580年(万历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
钟羽正26岁出任滑县知县;此县“素称繁剧”。钟羽正广到任,即着手处理积案,“断决如流、三日而毕”。钟羽正接着又清丈农田,整顿赋税。魏南有600余顷农田经常被淹而赋税照收,钟羽正亲临现场查清上报,请求免税、获免十分之七。当时全国勘实田亩,地方官多以增地为功。滑县多丈出土地100余顷,但钟羽正却不以此请功邀赏,而是用多出土地税额来抵补荒年所欠赋税。两河地区有一疑案,牵累甚重,十年不决。两河官员呈请转托羽正处理,审讯时观者如堵,他谈笑摘发,不多时就结案,众皆贴服。 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生于1898年。18岁齐鲁大学肄业,后转入燕京大学。宋裴卿创办实业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1921年,他从美国考察工商业之后回到山东,决心发展民族工业,走实业救国之路。1926年,宋裴卿派其弟宋宇涵赴美专攻毛纺织技术。为安全着想,宋裴卿选定天津租界设厂,其原料、煤电均有充足供应,另有水陆交通运输之利,以招股方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共筹集资金23万元,其中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以其子名义入股5万元,其部下20师师长孙桐萱以其夫人名义入股5万元,其余为自筹款。1932年4月15日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宋裴卿任总经理,赵子贞、宋宇涵任副理。为了称雄东亚,在工业界一展抱负,宋裴卿决定进口设备并采用澳洲毛条,以纺出高质量的毛线,从而实现他实业救国的理想。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各界群众纷纷抵制日货。面对中国市场上洋货充斥的现状,宋裴卿决心创造国内生产的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经反复研究,决定以响亮的“抵羊”二字为自己产品的商标,隐含“抵洋” 之意。时任实业部长的孔祥熙,对国货“抵羊”毛线予以免税。获得免税后,宋裴卿在宣传上大力投入,广造舆论,使“抵羊”毛线家喻户晓,全国闻名,销路大增。
1935年4月,宋裴卿在商战中打败竞争对手后,筹建新厂。为安全起见,他把厂址安排在英租界内,地点在登百敦道(现云南路),共40亩地,1936年新厂全部竣工,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东亚”的成功,是与宋裴卿独到的经营管理分不开的。他在全盘继承其父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出了自己的既有封建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特点的管理办法。1937年“七七 ”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虽然最后总算生存下来了,但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军管会派工作组进驻“东亚”,帮助“东亚”尽快恢复生产。天津解放不久,刘少奇同志来天津视察时,曾到“东亚”公司参观,又找宋裴卿谈了一次话,鼓励他发展生产。1950年,宋裴卿由于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怀有疑虑,去香港未归,后去了南美的阿根廷 。1956年因生活拮据,心情郁闷而客死异邦。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适中的气候条件使青州名胜荟萃,风光旖旎……青州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地方。久居小城,对于小城的看法,永远不失那种固有的亲切与温暖的感觉,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小城:世界即小城。
最美的古城斜阳
“东夷皆秀色,海岱惟青州。”小城青州不胜枚举的景致中,我最爱那一抹斜阳,它独具风情,绯红美丽,刹那惊鸿。
斜阳草木,寻常巷陌,洋溢着平凡,也隐匿着不凡。秋意点点,清风徐来,如云中仙子将温暖撒落凡间,落得一地花香。放眼望去,南阳河的碧波向远处漾去,树影斑驳,人影绰绰,花木的倒影如精灵般层层落进河里,将河水染成翠绿色。远处的群山与近处的碧水、高处的楼房与低处的古街呼应着,现代 时尚 与古朴典雅就这样和谐地相处着,让人仿若穿越时空,领略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登上阜财门城墙,居高临下,整座古街俨然是一件艺术品,五彩的霓虹灯将古城扮靓,如梦如幻;城墙内的老街、教堂、青瓦和灰墙风雅精致,黑灰色调的建筑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显得那么自然而安详;偶园街上石门连着石门,瓦房套着瓦房,街面的店铺鳞次栉比、装饰典雅、陈列整洁,大街小巷、店内店外人流如潮、熙熙攘攘,打着彩旗的导游、拎着大包小包的游客、抢点拍照的老外,穿着唐装汉服的红男绿女擦肩接踵、纷至沓来,导游的讲解声、商人的叫卖声、手工艺人的制作敲打声、婉转悠扬的音乐声、调侃欢笑声此起彼伏,合成了一曲没有旋律的交响乐,为古街增添了一份喧嚣和热闹。
山映斜阳天接水,意境更在斜阳外。岁月悠悠,生生不息,浩如烟波的 历史 长河里,这座古城自有它的一席之地。时光是最好的工匠,街上的青石板路被雕刻得光洁如镜,斜阳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留住了多少岁月的斑驳,才会有沉甸甸的颔首;抚摸城墙的青砖,可是那轻柔的触碰,堆砌了多少旧时的记忆,才能泛起古老的苍颜。古街是一条条流淌着岁月的河流,记录着千百年来古城的兴衰与荣辱,不管街上如何热闹,那一块块青石也总是岿然不动,像一个个思考者,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望云卷云舒,用他们已经光滑的脊背承载着古街的忙碌,唯有那一道道风雨侵蚀的沟壑和岁月抚平的棱角,留与后人评说。
古城的斜阳里,有古城的生机和古城的韵味。此时此刻,游人们会不由得架起相机,选择一个精妙的角度,将最美的古城和斜阳一起定格在慵懒的时光里。只见那镜头前,斜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趴在屋檐的青砖上,偷偷瞄着,光影中的一切若隐若现,平添一丝温情与怀旧,墙壁上的爬山虎,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站在镜头当中的主人公,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斜阳里的古街是悠长的,因为悠长行在其间可以体味到久远 历史 的神秘感,它一头牵着 历史 ,仿佛诉说着曾经的繁华,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头通向未来,仿佛等待着下一刻的复兴,一眼望千年。古街是有生命的,灰砖青瓦,飞檐翘角,是它沧桑又慈祥的面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巷是它清晰可辨的筋脉和血管。古街是一位真正饱经沧桑的老人,她因为悟透了生活的精髓,因此显得超然而达观。徜徉在古街上,在岁月的流风中走过日月星辰,让浮光掠影,灯火阑珊,忘记时间、忘记烦恼,沉醉在古城最美的秋日斜阳。
惬意的小城生活
青州的民俗风情可用两个字概括:淳朴。这种“淳朴”,大概得益于这儿的古风遗韵。看衣着,既不花哨,又不粗陋,大多朴素而又雅致;看走路,总是缓缓的,没有大都市人的那种匆忙,有的是一种淡定和娴雅;看颜面,总像有春风吹过,洋溢着一种满足和幸福。
每天在古街里,最早醒来的总是一间间店铺,吱吱呀呀的木板门开启声,是古街最优美的晨曲。上了岁数的店铺老板,有条不紊地下着门口和窗台上的门搭板子,开启一天的忙碌。小城人可以在东关早市上采买一天的所需。早市位于古街西隅的一片空地上,每天清晨古街的居民都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牛羊肉。古街的人们相互熟悉,甚至认识彼此的家人和孩子,更在每日互相的攀谈中编织着古街上的生活。正午时分,古街迎来了一天中难得的忙碌,传统的小吃摊旁渐渐聚集起一圈圈的人,翘首期盼着各色 美食 的出锅待售货。一旁的手工香油作坊里芝麻的浓香也在此时弥漫在古街安详而宁静的空气里。
晨起,早练的人到处都是,布满广场和角落。古街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康熙风格的人造园林,那就是冯家的私家花园偶园。那里原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因为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园内依旧保存完好的假山、绿竹、翠柏、清泉和长满青苔的石阶,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这里曾经的清雅和风致。今天这里是老街人锻炼与休闲的场所,武术、京剧与花毽都是居住在这里的回族居民喜闻乐见的 娱乐 与健身方式。活动最多的还是踢毽,毽是用铜钱、红色的羽毛制作而成的,活动的人大多三五成群,不分男女老少,围成一圈,腿脚左旋右踢,盘、拐、绷、蹬、挑、磕,毽便在空中不停地飞舞。技艺高超者竟能踢出众多的花样,直教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有一首踢毽子的儿歌:“小毽子,飞起来,小朋友们赛一赛,里踝踢,外踝踢,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一。”好似毽子只有小孩子才能踢,但青州人男女老少都来踢。小小毽子亦有风情,“踢毽子”的活动,活泼而不狂放,灵动中透着一种沉稳,正是青州人性格的体现。
记起汪国真的一首诗《旅行》:“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但我认为,最美的风景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我钟爱的小城里!
(作者:高 辉 原载《青州文苑》2020年第4期“散文随笔”)
摄影:斩云剑、丁立瀛、王国良等
青州古城文化 旅游 区域约10平方公里,包括古东阳城北关古街、宋城、南阳河观光带、偶园 历史 文化街区、南门街区、昭德古街等区域,目前开放的古城景区1.4平方公里,为南阳古城街区。
五月二日,驱车四小时于中午时分抵达青州古城。青州古城景区不收门票,内部景点根据游客兴趣自主购票,不得不说这个政策非常人性化,满足了不同游客体验需求。我们选择了两个小套,一个是李成纪念馆和城墙,一个是欧阳修纪念馆加偶园,门票是每人三十五元,不想进园进馆的就可以不用购票了。
因阜财门是古南阳城(青州古城)的南门,因此等城门观全城是必须的选择。青州南阳古城建于北魏时期,为金、元、明、清府衙所在地。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有海晏、岱宗、瞻辰、阜财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贡)院、名人故居花园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沿宽厚的城墙拾级而上,登城楼远眺古城风景尽收眼底,见城内百姓安居乐业,鼓乐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望城墙垛口,城防重器,仿佛听到千年前战车滚滚,金戈铁马,战鼓擂鸣,厮杀呐喊之声。
沿城墙东行数十米,在角楼(奎星楼)处下城墙,向西穿过民俗馆直奔欧阳修纪念馆和李成纪念馆而来。欧阳修在青州任知
府三年,流下了很多诗句,其中“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美酒,睡余欹枕看山横。”表达了他对青州山水的热爱。其实 历史 上的欧阳修还是
一位政治改革家,只不过政治家被一代文宗名号取代,慢慢人们提起他就想起他醉翁之号和他的文学成就。李成是北宋著名
山水画家,其祖父李鼎为唐代皇室,唐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家从苏州迁居营丘(今临淄)。李成自幼聪颖过人,游遍家乡山水,深得山水之灵气,其画作被誉为“神品”,《宣和画普》谓“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
出李成纪念馆沿街巷北行,沿途为新建仿古街道,两侧均没有商家入驻更无游人参观,显得比较冷清幽静。网上说的青州古城两条街最热闹,一条南北向的南门大街,一条东西向的东门大街,果不其然。至万寿宫街,沿街西行,街道两侧为引进的各种特色小吃,香的臭的辣的甜的各种味道直入鼻孔。因下一个目的地是偶园,因而无暇品尝 美食 ,仅作浏览。
行至南门大街(有说偶园大街)向北而行,这是古城最热闹之处,游人熙攘,摩肩接踵,可谓游人如织。这条街上还有一处天主教堂一处基督教堂未对游人开放,基督教堂在宋末传入请青州,天主教在明朝庆历年间传入。沿途亦看到两处保存至今的古街门,看样子至少是明清时代建筑。
下面就到了重点介绍的偶园景点了,我认为偶园和贡院是古城的灵魂所在,因为都属于难得保存完好的 历史 遗存。
偶园位于南门大街中段东侧,是清康熙年间文学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占地面积28亩。是冯溥在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的,这个王府指的是明衡王府邸,多提一笔,大明朝自衡恭王至衡王在青州袭封就藩150余年,共有八位王。偶园所在地为王府所在地,最后一位的衡王在位12年,至崇祯十七年七月降清。
回到主题继续介绍偶园:偶园为冯溥告老还乡之后所建,冯溥在其中生活了十二年。据冯溥之孙冯时基的《偶园记略》记载,主要建筑有一山(假山);一堂曰佳山堂,冯溥辞官后主要在佳山堂会客读书;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二门,偶园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
偶园规模虽然不大,但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具一格。园内亭台榭阁棋布,嶙峋奇石众多,湖渠相贯,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古树连天。有四株衡王府遗存的桂花,树龄四百多年(因未走到无缘相见)。整个园子山水湖石树,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称之为江北第一私人园林建筑亦不为过。
从偶园出来,沿南门大街继续北行,整条大街,分布高大石坊近十座,彰显古青州
人才辈出,重视教育可靠源远流长。说到教育不得不去了解一下青州府贡院,贡院坐落东门大街北侧,此地亦是明代山东布政司衙门、清代云门书院的旧址。
青州府贡院,彰显青州厚重的文化教育积淀,展厅内着重介绍了科举制度和 历史 上青州府科考人数。据展厅资料,自有科举
以来,青州地域共出状元6名,仅次于曲阜的7名,状元之乡名至实归。说到状元不能不说一下赵秉忠和他的状元卷。赵秉忠是青州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25岁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性格刚直削职还乡。赵秉忠状元卷目前是明朝科考唯一现存孤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状元卷卷首有皇帝御笔亲批“第一甲第一名”字样,试卷通篇2460字,为清秀小楷书写,试卷共十四折,目测三米长,现思考现答题还写的这般工整,无错字无笔误,可见当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难怪有考生晕倒科考现场。试卷尾部有9位阅卷大臣署名印章。
在步入东门大街之前,在街口有可宋槐,枝丫半枯半荣,树干需几人围抱,树龄应在千年之间。
树北和树东分列两家老槐树煎包,是游客打卡地,牛肉煎包被排队购买的队伍长达几十米,可见名气之大。
至此整个游览行程基本完毕,用时四小时,虽感觉收获颇多但仍有未走及的地方,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探访。
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记于2021年5月5日
李清照的故居在青州位于山东青州的范公亭公园内,纪念祠内有一处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四合小院,这就是1989年5月揭幕开馆的“李清照纪念馆”。院内主厅三间,坐北朝南,额曰“归来堂”。东、西、南三面为“人杰亭”、“金石斋”与“词廊”。另有花木点缀,使这座中华传统格局的民间建筑,显得格外清淡素雅,古色古香。
1、阜财门
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2、魁星楼
魁星楼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为两层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3、名人牌坊
偶园街及南门大街上有刘珝的柱国坊、大学士坊、石茂华的尚书里坊、一门科第坊、冯琦太子少保坊等十余座名人坊。另外还有古城青州的地标性牌坊——海岱都会坊 。
4、东门街
东门为青州南阳城著名的门户,始建于北魏初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明代称“海岱门”,清改称“海晏门”。“出则东关,进则城里”,是南阳城连接东关的唯一出入口。
有两道城门,两门间环以围墙封闭,谓之瓮城。城门前有宽阔的护城河,是扼守古城的险关要冲。东门前门毁于解放战争炮火,内门因修筑云门山路于1972年拆除。
5、偶园
偶园,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称“冯家花园”,原先为衡王府东花园,距今历史已有500多年,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
冯氏是青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耿直,诗书文脉代代传承。
青州古城景点介绍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州古城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州古城景点介绍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围约计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
景点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蓝溪谷、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还有上百处老字号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传统的市井风情和社会习俗。
阜财门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
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魁星楼
魁星楼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为两层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名人牌坊
偶园街及南门大街上有刘珝的柱国坊、大学士坊、石茂华的尚书里坊、一门科第坊、冯琦太子少保坊等十余座名人坊。另外还有古城青州的地标性牌坊——海岱都会坊。
东门街
东门为青州南阳城著名的门户,始建于北魏初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明代称“海岱门”,清改称“海晏门”。“出则东关,进则城里”,是南阳城连接东关的惟一出入口。有两道城门,两门间环以围墙封闭,谓之瓮城。城门前有宽阔的护城河,是扼守古城的险关要冲。东门前门毁于解放战争炮火,内门因修筑云门山路于1972年拆除。
偶园(衡王府东花园)
偶园,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称“冯家花园”,原先为衡王府东花园,距今历史已有500多年,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冯氏是青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耿直,诗书文脉代代传承。
冯溥,字孔博,又字易斋,青州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冯溥学识渊博,生性刚正不阿,深得康熙帝的重用,康熙皇帝称其为“辅弼重臣”,并赞扬他“端敏通达”、“勤劳素著”。冯溥秉性耿直,敢于直谏,向皇帝提出过许多治国安民之策,为百姓作了很多好事。
冯溥在京城时,曾得元人之万柳园,园内因遍植柳树而得名。康熙二十一年,七十四岁的冯溥告老还乡。冯溥在京有万柳园,偶园之得名,取“无独有偶”之意,故名“偶园”。清史稿说此园是康熙帝所赐,研究者根据冯氏研究者考证,实际上在冯溥致仕之前就已经购得此园。
它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持完好。这个花园因为是衡王的东花园,因此,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其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完全一致。园林专家推断,青州偶园,是明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元的后代-张然的作品。
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园内“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更有园内假山堆砌,精巧别致,小桥流水,古柏参天。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博物馆分为十二个展厅,分别为:青州简史陈列厅(分史前——1840年、1840年——1949年两个展厅)、陶瓷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群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古代书画艺术厅、铜镜陈列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石刻碑碣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革命文物陈列厅和古钱币陈列厅。陈列展览坚持精品化、专题化的原则,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蓝溪谷
青州蓝溪谷风景区位于青州市西南山区,仰天山东麓,与临朐县衔接。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景区内绿树成荫、水波粼粼,果园、亭台、湖水相映成趣。有蓝莓、树莓、樱桃、山楂、黑枸杞、葡萄等采摘园,是以休闲农业为主体,集旅游、度假、休闲、采摘观光、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蓝溪谷以水果采摘园闻名当地,具有高品质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以蓝莓、葡萄、大樱桃、山楂、黑枸杞、树莓等水果为主的浆果采摘园。每当花开、成熟季节,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蓝溪谷地下有较高品质的深层地下岩隙活水,使得蓝溪谷高品质饮用水令当地居民赞不绝口。
海岱都会坊
青州市历史上商贸活动非常茂盛,植桑养蚕烟草等产业的发达,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客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客商在青州都建立了会馆,比如山西会馆、绍兴会馆青州还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陆路源头之一,考古出土的文物显示,波斯人曾到青州贩运蚕丝。海岱都会坊就通过这种形式展示青州的那样一种地位和繁华。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记载:青为海岱都会,自舜分以迄于今,封建郡县亦云屡次爽鸠,而下邈弗可稽。……北齐始筑今城,唐宋金元率皆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