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需要哪些工具
打浆机(搅拌机)--用以把瓷泥打成浆状。滚压车床和修坯车--机器成型。压缩机--除尘 脱坯 喷釉等等。注浆床--用以倒浆及其他操作。缶架,缶板和托盘--用以放置瓷坯。窑炉配套--烧成。还有一些装泥浆和瓷釉的容器,过滤筛,切割弓等其他的小生产资料。
不同的陶瓷种类用的设备不一样。
烧陶瓷的设备有:
箱式高温炉、隧道窑、箱式加热炉、马弗炉、高温箱式电阻炉、封闭电炉、高温电炉、精益管工作台、隧道炉、真空热压炉、升降炉、球磨机
做陶瓷用的机器叫“拉坯机”。
做陶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泥
在矿区采取了瓷石之后,先用铁锤把它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去除杂质,当它沉淀之后就可以看到钻状的泥块了。接下来再用水调和泥块,把脏东西去除,用双手搓揉,让泥团中的空气散发出来,同时也要让泥中的水分更加均匀。
2、拉坯、印坯
做陶瓷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拉。把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跟着手法的屈伸收放再拉制出坯体的大概样子。其实拉坯就是成型的第一个环节。想要拉坯成型必须要先掌握泥料的收缩率。一般情况下,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为18—20%。
3、利坯、晒坯
把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再转动车盘,拿刀来旋削,最终要让坯体厚度适当,里面和外面光洁,其实这是一道技术要求极高的程序。记下来就是晒坯了,只要把加工成型的坯放在衣架上晾晒就可以了。
4、刻花、施釉
做陶瓷的下一个环节是拿竹、骨或铁制的刀放在干了的坯体上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纹。然后再使用通圆器采用醮釉。其实施釉这个环节在大家看来很简单,但却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程序。因为它必须要做到胚体每个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以及厚度也要得当,并且还要看看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
5、烧窑、彩绘
把做好的陶瓷放到匣钵中,然后烧窑时间一般需要一昼夜,温度控制在1300度左右,此时大家也要测看火候,查看窑温变化,控制好停火的时间。最后就只要在陶瓷上面描绘纹样、填彩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拉坯机使陶瓷毛坯作旋转运动的拉坯转盘固定连接在棘轮的轴上,棘轮由链条带动,电动机通过安装在减速箱主轴上的链轮使链条转动,所述传动结构是一种链条——棘轮传动结构,棘轮在电动机的驱动下作正方向旋转时,可以进行速度较高的拉坯工作。
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棘轮可以手动反方向灵活转动而不致引起链条、减速箱和电动机的连动,从而使拉坯转盘可以实现手动反方向灵活转动进行随意低速的拉坯工作。
制作陶艺简单点的需要台拉坯机,主要是做瓶瓶罐罐一些回旋体用,手工雕塑的话工具就多了,一般情况下美术商店里都会有些专业的雕塑工具,和掏泥工具。陶艺是个很休闲很随意的项目,没有一个很针对性的工具,必要的话,一根牙签,一粒瓜子可能都是你的工具。
电动搅拌机、粘度计、快速水分测定仪、升降式高温坩埚炉,热处理晶化炉,快速凝固设备、多功能混合机,高速分散机,离心机、实验电炉、小型混捏机,影像式高温烧结性能测试仪等。
其他的还要根据您具体的陶瓷产品而定。
宋代瓷器有四支钉烧制的。
是宋代少数瓷窑使用的一种支烧工具,由圆形的垫饼或者垫圈作为支撑工具来撑住器物的底部,在窑中进行烧制留下的痕迹,因为饼垫上边是有那个小乳钉,乳钉会直接接触器物的底部,所以就有这个痕迹,就是叫支钉痕了。
支钉烧来源
宋代的支钉烧是传承了五代耀州窑的烧造技术,那时候就是采用带有支钉的垫圈和垫饼来烧制器物的,不过支钉的痕迹会比较粗一点哈,这也是耀瓷的特点,五代耀州窑的支烧技法又是源自于同时代的越窑,因为越窑在晚唐和五代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著名的秘色瓷就是越窑的杰作。
陶瓷烧制用陶窑,在陶窑中,木质燃料产生的高温使陶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坯体的成分、性能和颜色的改变。
陶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则烧成温度越高,陶器就会更加坚实耐用;陶窑的密封情况既能影响窑内温度,还会造成氧化或还原的烧成气氛,影响陶器的颜色。因此,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陶窑的结构不同,窑内温度—与密封程度也不同,因此,陶窑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火候就越高。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制陶器
现代烧瓷器用的是窑炉。
窑炉(kilnfurnaceoven)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种类】
按煅烧物料品种可分为陶瓷用窑炉、水泥窑、玻璃窑、搪瓷窑等。前者按操作方法可分为连续窑(隧道窑)、半连续窑和间歇窑。
1、按热原可分为火焰窑和电热窑。
2、按热源面向坯体状况可分为明焰窑、隔焰窑和半隔焰窑。
3、按坯体运载工具可分为有窑车窑、推板窑、辊底窑(辊道窑)、输送带窑,步进梁式窑和气垫窑等。
4、按通道数目可分为单通道窑、双通道窑和多通道窑。
5、一般大型窑炉燃料多为重油,轻柴油或煤气、天然气。
柴窑:以柴为燃料,是古代窑业的遗传,各种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形式窑炉均属柴窑范畴。因其燃烧需耗用木材,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除了一些传统陶瓷产地外已鲜能见到。
煤窑:是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用窑,曾被大量使用,后因能耗高污染大而弃用或改良用煤气或重油、轻柴油来作为燃料。
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硅碳帮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功夫小瓷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气窑:以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为燃料,火力强,污染小,适用不同烧成气氛的烧制,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窑炉。
【结构】
窑炉通常由窑室、燃烧设备、通风设备,输送设备等四部分组成。电窑多半以电炉丝、硅碳棒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元件。其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此外,还有多种气氛窑、电瓷窑炉等。窑炉结构是否合理,选型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量消耗的高低等,是陶瓷生产中的关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