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明代青花瓷价格及简单介绍

感动的毛衣
老实的机器猫
2022-12-31 20:14:03

明代青花瓷价格及简单介绍

最佳答案
俏皮的棒棒糖
专一的抽屉
2025-05-19 06:01:51

周杰伦的《青花瓷》让人们对于青花瓷这种瓷器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青花瓷也是元明清三代运用比较多的瓷器之一,外形优美,即使在当代,也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与意义。目前市面上的青花瓷大多是收藏用,在价格上也有高有低。有些人偏爱明代的青花瓷,就想要了解青花瓷的价格。下面是小编针对相关知识的详细介绍。

明代青花瓷价格谁也说不知道,主要要根据明代青花瓷本身的情况来规定。想要了解明代青花瓷价格的人,可以根据近些年来明代青花瓷在拍卖市场上成交的价格来做个估计: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2亿2千400万元。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1亿九千万港币。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1亿4千万港币。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1亿2千多万元。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3千万元。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大缸:2千1百万元。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3千万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明代青花瓷都能够卖到上面的这么高价,主要是要看明代青花瓷本身的质量和是不是官窑。明代青花瓷主要分官窑和民窑。官窑青花瓷做工精细、完整,讲究精神文化,一般都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民窑青花瓷粗诳豪放,价格没有官窑那么高。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明代青花瓷大多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洪武、宣德(1368-1435年)年间中期是正统、正德(1436-1521年)年间晚期是嘉靖、崇祯(1525-1643年)年间。时期的不同对于青花瓷价格也会受到影响,早期青花瓷的价格自然比较高。

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在呈色与纹饰上、青料与胎釉结合等情况下都会随着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差异,而且有些瓷器工艺、烧法的改变等,导致青花瓷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在众多时期青花瓷的评价上,宣德为上、成化次之、永乐最差是比较公道和标准。所以宣德年间出产的青花瓷,价格一般比较昂贵。

明代青花瓷价格与介绍就到这里,提醒大家明代青花瓷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比较大,如果是官窑的话,品质又非常不错,价格一般只会上升不会低。市面上也有不少假冒明代青花瓷,在收藏明代青花瓷的时候要能够留个心眼,多认识一下明代青花瓷,避免买到假的产品。

最新回答
单纯的曲奇
自信的热狗
2025-05-19 06:01:51

这是明代青花拍卖成交价格,它的价格是相当高的,但一定是真品,而且还是品相好的。谢谢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 5000-5000万 5750万 2013/6/23

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 4000-6000万 5612万 2014/10/8

明永乐 青花海浪缠枝浑莲 1400-2000万 5280万 2007/2/11

明成化 青花内梵文海石榴 2500-3500万 5117.5万 2011/12/6

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棱 4000-6000万 5106万 2011/4/7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 2000-3000万 4828万 2014/4/8

顺利的大侠
犹豫的煎饼
2025-05-19 06:01:51
楼上=

=,10万。。有点不靠谱,您以为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啊。。。我有成化民窑青花全品相底足,给您,只收您5万。

如果确定是对的,官窑民窑行情不一样,官窑可达3000-5000元,民窑好点的也就几百了不起了。瓷片的部位行情也不一样,底足或者完整纹饰、彩瓷肯定比青花贵。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泛泛而谈,具体还是请上图,可以详细分析。瓷器品相决定经济价值一点也不错。

顺便说下,成化当然也有瓷片可以以天价成交。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2个亿,其瓷片,别说是10万,指不定50万都有人抢着要。

个人浅见,欢迎纠错,拒绝粗话。

灵巧的山水
要减肥的黄豆
2025-05-19 06:01:51
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王掌柜记录了部分明代青花瓷器成交记录,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明永乐 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成交价:1.1052亿港元

明永乐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成交价:9932万港元

明成化 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盌《大明成化年制》款,成交价:6440万港元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大明宣德年制》款,成交价:2648万港元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大明宣德年制》款,成交价:2408万港元

明宣德 青花水波应龙纹高足杯《大明宣德年制》款,成交价:2288万港元

望采纳,谢谢

花痴的小懒虫
健忘的老师
2025-05-19 06:01:51

时至明末清初,因为时局易改、文化变迁、经济转型等原因,青花迎来了一次精彩的美学转型,生产出极具时代特征的瓷器。

趁着嘉德四季北京拍卖之时机,我们一探明末清初青花瓷的万千世界。

Lot 3642明崇祯 青花彩楼记之探寒窑人物故事图案缸

直径:22.6 cm

来源:伦敦古董商 John Berwald 旧藏

参阅:中国嘉德2020年7月16日拍卖会第4473号(成交价:RMB 575,000)

估价:RMB 3,100,000 - 4,0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一大特征,是纹饰出现了大量人物图案。这种转变与时局有着莫大关系。

真正意义的青花瓷始烧于元朝,当时许多纹饰皆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为主题,举如大家熟悉的「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惟至明初,青花瓷的人物纹饰骤减,图案以花鸟、园景、海水等为主。学者认为如此突变,主要是因为明初施行的高压统治所致。

Lot 2816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本场成交冠军)高度:29 cm

传十九世纪售于英国

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lot 3607

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

成交价:RMB 25,300,000明代永乐、宣德两朝(行内习惯合称永宣)的青花瓷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器,与它的颜料呈色有莫大关系。

永宣两朝使用来自西亚的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色闪黑蓝或深蓝者,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结晶斑,深凹胎骨。基于「苏麻离青」的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永乐一朝的官窑瓷器精彩出众,皇帝本人当然也是一大主因。

如此文化氛围与经济环境之下,戏曲、小说、版画涌现,广受黎民百姓以至士大夫所喜。可以想象,这种风格很快也蔓延到瓷器生产之上,故青花瓷于明末起出现大量人物主题纹饰。

以此崇祯年间的青花瓷缸为例,就取材自明末喜剧《彩楼记》的「探寒窑」一段。故事背景是宋朝,讲述宰相刘懋之女月娥于彩楼抛球招婿,选中寒儒吕蒙正,惟刘懋厌男方穷苦,逼女退亲。

Lot 3634明崇祯 青花抱璞刖足人物故事图大笔筒高度:21.8 cm题识:抱璞荆庭愁刖足,遗珠沧海叹奈何估价:RMB 2,540,000 - 4,500,000

中国很早就有饰以诗文的陶瓷,但一般不会同时绘以图画。直至明末清初,诗画结合的先河于青花瓷开初。好像此笔筒上写的「抱璞荆庭愁刖足,遗珠沧海叹奈何」,就有着清楚的点题作用。

Lot 3635明崇祯 青花访贤图大笔筒

直径:20.3 cm

估价:RMB 1,600,000 - 2,300,000

期才定型为直筒。此件笔筒直口微撇,筒腹微束,可说是器形过渡时期的印证。

Lot 3638明末清初 青花蟾宫折桂人物故事图花觚高度:41.5 cm来源:托马斯(Thomax)旧藏著录:《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Arabian Museo,赫尔辛基,1994年,图72《雄奇昳丽 - 2017年度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特展》,梁晓新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62-63页,图13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体量硕大,器形端庄挺拔,青花发色上佳,另一件符合「上品细料器」的青花瓷器。外壁以青花为饰,分绘三层。颈部绘以蟾宫折桂图,三位儒士腾云驾雾而来,作揖拜状,背景高阁庑殿隐约可见。半开光式蟾宫之中,嫦娥身姿绰约,持桂而待。腹部与胫部以勾线平涂之法分绘缠枝灵芝纹及倒垂蕉叶纹,纹饰勾勒精细,渲染规矩,彰显了明末清初瓷器精细的绘画风格。

Lot 2802清乾隆 青釉描金银如意纹「爱奥尼柱式」螭耳小瓶「大清乾隆年制」款(本场成交亚军)

高度:13.6 cm

法国Omer Blot 将军旧藏

伦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lot 61

北京拍卖会,2010年6月4日,lot 4161

估价:RMB 6,000,000 - 9,000,000

成交价:RMB 6,900,000法国陆军参谋总长Omer Blot(1824-1894)曾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北京服役。期间,他于京城古玩店内购入多件小巧玲珑的清代古董珍玩,除了此青釉描金瓶以外,还有一对乾隆时期的白玉太平有象盒,以及一件具「乾隆年制」四字料款的铜胎画珐琅水丞。

他离世以后,收藏的中国古玩艺术由家人继承,雅蓄超过一个世纪之久。直到21世纪,这些珍玩方于伦敦佳士得同场释出。清朝不少官窑瓷器都受到西方艺术及美学影响,包括绘画之立体感与巴洛克装饰风格等等。这件青釉描金小瓶则更为直接,以古希腊的「爱奥尼柱式」为纹饰灵感。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另一变革,是逐步借用水墨画的皴法来绘山石,带出远近疏密之立体效果。此种分水画法和皴法后来在康熙时期达至高峰,突破传统平涂,使青花色缤纷多姿,获誉为「五彩青花」。此件青花瓷称为花觚,器形源自古代青铜酒器「觚」,由于瓷觚用于插花摆设,故称「花觚」。明末花觚为撇口、长直身,正如此品一样。后来大概至康熙时期,渐渐改变成大撇口、 长颈、圆鼓腹、胫外撇的模样,就好像下面的康熙朝花觚一样。是故,此两件青花瓷可说就是明末清初花觚器形变迁之印证。

本花觚著录于《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上图)及《雄奇昳丽 - 2017年度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特展》(下图)

Lot 3576清康熙 青花元稹爱菊、春夜宴桃李园人物故事图花觚「大明成化年制」款

高度:45.3 cm

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

柯蒂斯伉俪为美国名藏家,为维珍尼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成员,对艺术审美要求极高,所藏以明末清初青花瓷器为主。女方亦曾为纽约华美协进会策划英国名藏家巴特勒(Butler)家族十七世纪瓷器展。

Lot 3626清康熙 五彩折桂图将军罐一对

高度:34.5 cm

来源:香港鲁氏父子(P. C. Lu&Sons)旧藏

估价:RMB 2,350,000 - 3,800,000

Lot 2801清雍正 仿哥釉铺首尊「大清雍正年制」款(本场成交季军)高度:25.6 cm

香港佳士得,1992年9月29日,lot 555

云海阁张宗宪先生珍藏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lot 1488

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

成交价:RMB 6,210,000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官、哥、定、钧合称「五大名窑」。当中,由于哥窑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存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而仿烧。

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来看,一些地方窑受哥窑瓷器影响,曾结合当地实际烧造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开片釉产品。景德镇御窑则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此件鉴藏界风云人物张宗宪旧藏的铺首尊正是一例。

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桂折」即「折桂」。晋人郄诜以贤良对策中上第,自喻为「桂林之一枝」,后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折桂图这类比喻状元高中的主题,对历代读者人而言俱是梦想,康熙一朝自然也不例外。此对康熙五彩将军罐为香港鲁氏父子旧藏。鲁氏父子有限公司,香港艺术品商会成员,1976年成立,主要经营玉器、瓷器、象牙制品,至今已传至家族第四代。90年代初,大英博物馆就曾经从鲁氏父子有限公司购买过数件中国艺术品。

Lot 3653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大缸

直径:64 cm

估价:RMB 1,100,000 - 1,8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之旅暂时完结。不过看到此青花云龙纹大缸,笔者决定额外「+1」,最后谈谈这件乾隆青花瓷。此缸唇口,束颈,弧腹及底内收,内挖式圈足,体量硕大,气势颇为恢宏。颈部青花留白连珠纹一周,腹部绘赶珠龙纹。画面中四条立龙硕首虬身,须发上昂,五趾怒张,于云朵云间呈愤怒夺珠状。整体描绘细腻,须发鳞片纤毫毕现,毫发不爽,青花晕染不漫不溢,层次清晰,龙首刻画处尤见功力,以青花浓淡色阶及点染技法突显出龙首肌理的明暗变化,极具立体效果,彰显乾隆御窑高超的制瓷水准。胫部绘以江崖海水纹,具有惊涛骇浪中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

Lot 2817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大明宣德年制」款(本场成交殿军)直径:27.6 cm

Sam P. Williams旧藏

纽约佳士得,1981年11月9日,lot 114

伦敦佳士得,1997年6月9日,lot 63

著录:《佳士得图说中国陶瓷史》(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Anthony du Boulay着,牛津,1984年,第123页,图2

估价:RMB 4,300,000 - 6,300,000

成交价:RMB 4,945,000

永乐、宣德的青花风格非常接近,又使用相同的「苏麻离青」颜料,故收藏界有永宣不分之说。

两朝瓷器的其中一大明显分野,可说在于「年款」。

中国陶瓷史上,永乐一朝率先以统治年号为落款。不过,永乐官窑瓷器大部份都是无款的。带款例子极少,基本上只在博物馆或考古出土看到,而且暂时只见「永乐年制」四字款一种。

至宣德一朝,官窑瓷器落款的风气更为普遍,就好像此件青花盘上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乾隆时期,御窑制瓷工艺达到历史的顶峰,特殊品种更称一代之奇,如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载:「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足见后世对乾隆瓷器的高度赞誉。

本品无论器型,还是画工,皆折射出盛世气象下皇家追求恢宏华丽的气度。北京故宫坤宁宫萨满神厨置有两件乾隆青花游龙戏珠纹大缸,与本品造型及绘画题材较为相似,同时故宫所藏龙缸肩部两侧亦留有与本品相似之圆孔,为烧造前所置,目的或为搬运和运输方便而为之。

另外,从乾隆三年(1738年)命宫廷画家所绘《陶冶图册》「圆琢洋采」一图中,可以看到与本品颇为类似之青花龙缸,足见此类龙缸在同期御窑瓷器中的地位。

坤宁宫属紫禁城内廷,为明清两代皇后居所,从坤宁宫所置同类型龙缸,推测此缸曾经亦或同样置放于清代帝后居所等重要位置,其品级之高堪称同期作品佼佼者,颇值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