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的价格 哥窑瓷器鉴别
哥窑瓷器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哥窑瓷器的拍卖价格以及哥窑瓷器鉴别方法。
一、哥窑瓷器的价格
2020.775万成交 宋哥窑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宋哥窑梅花洗“五福聚宝盘”经典哥窑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实为难得之哥窑经典传世品。
21008万成交 宋哥窑鱼耳炉
2009年荣宝拍卖成交作品。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总数也不过百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此次荣宝付拍之宋哥窑鱼耳炉,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开门见山,品相全美,广得业内人士及学界泰斗之认可。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3688.1万成交 南宋哥窑黄釉斝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此器为铁黑色胎,米黄色釉。全器内外施满釉,只有足底无釉。开金丝铁线纹片。此器是仿青铜器器型,在哥窑器里属罕见器型。“哥窑列名为宋名窑,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所谓:“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列名于宋名窑:汝、官之后,钧窑、定窑之前”。
斝,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约1万至4000年前),属于夹砂陶。大口、束颈、鼓腹、圆底、三袋形足,为当时的炊器(《中国陶瓷史》第15页)。商代早期,出现袋形足消失的酒器(《中国陶瓷史》第60页)。西周出现青铜(斝)酒器,器形象爵,口沿上有两个柱状突起,但没有嘴,用作盛酒。据《礼记》和《仪礼》记载,古人饮酒有隆重的仪式,用觚或觯盛酒,用斝温酒,用爵饮酒。哥窑是南宋五大名窑之一,“汝、官、哥、钧、定”,排名仅次于汝、官两窑。更重要的是,这个哥窑米黄釉学是至今为止出现的唯一一件仿西周青铜斝瓷器。其名贵程度不言而喻。此瓷器在1993年转由一位收藏家骆勤常先生收藏至今,骆勤常先生原是香港印刷界著名企业商人,当时的港督卫亦信爵士也曾到他的厂里参观视察,并与他合影留念。
二、哥窑瓷器的鉴定
1、裂纹
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2、釉色
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3、底足
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4、攒珠聚球
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哥窑瓷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哥窑瓷器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哥窑瓷器价格高在于哥窑系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乾隆曾作诗赞道:“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足见皇帝对哥窑的器重。哥窑瓷的存世量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如果你想学习哥窑瓷器的有关知识。建议你到藏龙古玩网,在百度搜一下“藏龙古玩网”,就能找到这个网站,它上面有许多古董、古玩方面的知识。网上有许多古董、古玩收藏高手,他们还可以免费帮你鉴别古董的真假。
汝釉三足洗 ---估价2000.00到2000.00万---成交价:HKD2000.00万---拍卖日期:2017年10月29日
汝窑三足洗---估价2350.00到4700.00万---成交价:HKD2400.00万---拍卖日期:2014年7月26日
明初 钧窑天青玫瑰紫釉葵花式三足---估价380.00到500.00万---成交价:RMB885.50万---拍卖日期:2017年12月19日
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式三足洗---估价2500.00到3500.00万---成交价:RMB3800.00万---拍卖日期:2011年5月28日
清代 粉彩松石绿地描金缠枝花卉海---估价680.00到680.00万---成交价:RMB990.00万---拍卖日期:2018年11月9日
哥窑葵口洗---估价1180.00到1180.00万---成交价:HKD1500.00万---拍卖日期:2018年4月28日
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洗---估价1800.00到2200.00万---成交价:RMB1900.00万---拍卖日期:2011年5月28日
请注意:可以拍卖,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不等于就是卖出去了。委托拍卖合同和货物买卖合同不同:委托拍卖合同是帮拍卖物品,不代表就是成功卖掉了;货物买卖合同才是卖掉。
但是必须是真的才可以哦。宋代哥窑米黄釉双耳瓶现在最多不超过5个。很值钱!!你要能证明是真的就去拍卖行。可以发了。能买车买房娶媳妇了》
目测为仿品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两张照片在不同光线下有明显的折变色现象,说明釉料中掺入了抛光剂,因为现代烧制技术都是高温快烧,加入抛光剂是为了快速定色,而抛光剂受热后会出现荧光和失真现象。所以这肯定是现代技术了,真正的宋哥窑作品是不会因光线变化而折变色的。
2)第二张照片的龙爪上有强烈反射现象,真正哥窑作品虽然也会有,但因为手工制作的关系,釉层厚薄不匀,所以反射是暗淡不均的,不会这么亮,这么集中。
3)最大的破绽是兽身边上的一圈褪釉和脱釉现象,真正的哥窑加兽作品一般烧三遍,第一遍烧钵体,第二遍加兽烧,第三遍再整体烧,着釉较深,浑然一体,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部脱釉、褪釉现象。这肯定是现代粘着技术的“成果”了。
4)哥窑作品,即使是仿哥窑作品,很少采用这么亮的釉色,一般力求古朴清淡,主要是天青釉、粉青釉、月白釉,而这件瓷器则是明显的青蓝釉,这是明晚期仿品才会出现的品种。
5)哥窑本身存世量极少,而顶口加兽的作品更是以个位数计,几乎屈指可数,而且全部存放在各大博物馆。所以退一步讲,即使这件作品是真的也是古代仿品,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头我在介绍品名的时候要加个仿字了,是仿哥窑,而不是哥窑。
6)釉面上不几攒珠聚球。
所以,综上所述。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是现代仿品,而且年代应该不会早于上世纪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