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设计有什么职业
陶瓷设计,陶瓷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陶瓷为主要表现材料的设计思考。
有平面设计功底是件很棒的事情,平面设计功底在进行到陶瓷装饰上有重要的帮助。目前国内权威的陶瓷设计师岗位人才评价证书,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珠宝首饰设计师”证书。
那么,我先来说一下陶瓷设计这个东西吧。
陶瓷造型设计(日用瓷)
现在的日用瓷有两种体现,一个是工业化量产的,一个是手工化自制。
(1)工业化量产就是陶瓷厂按工业化生产模式来做陶瓷产品,这个方向的陶瓷设计更多来讲是属于工业设计领域的。如果题主有兴趣在这个方向,那么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比如
(一)最核心的是研究日用瓷基于功能性的造型设计:杯把曲线如何最优符合人体工程学,壶嘴的曲线如何利于出水,一套茶具的茶壶容量与其他茶杯容量的匹配等等,在此可以去看看《陶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等等一些书。这个设计方向也和卫浴设计方向符合(佛山卫浴也是很有名的,毕竟在陶瓷日用瓷需求这一块,用来洗澡和盖房子的比用来吃的在市场需求上不相伯仲)
(二)一些基础的造型基础理论。工业设计的课程完全是可以在这一块进行补充。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工业设计的基础课。在此推荐一本杨永善老师的《陶瓷造型基础》,这本书几乎学陶瓷的人手一本,从结构上分析如何进行陶瓷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在此不多讲了,是本很硬的干货。这一块的设计是在功能性之上,有审美要求的。
(三)理论是离开不了实践的。如果要往工业产品的陶瓷设计方向走,在各种现代化陶瓷厂参观实习是必要的一个过程。必须看,必须了解和必须会操作。每一个陶瓷生产过程的了解,每一处材料过程的熟悉和烧制的熟悉,都需要去观看和实践。这需要机会和大环境。曾经教授我陶瓷装饰课程的老师说,以前她学习日用瓷设计课程,都是老师领着参观各种瓷厂,回来就拿老师给的瓷器实物画三视图,每一处的大小尺寸都要严谨。因为设计是个马虎不得的东西。现在觉得这个教导依然收益。
(2)手工化自制
在中国瓷都景德镇买瓷器,好多人会跟你说,这个东西是手工做的,所以贵,这个是手绘的,所以贵。这些东西,就是手工化自制。
但这种我现在还没有完全细分好。景德镇的日用瓷手工生产链特别完善,不同于一些现代化工厂,每一处产业链都需要工人进行手工的制作。这个可以推荐去参观景德镇的仿古制瓷厂。拉坯师傅专门拉坯,修坯师傅专门修坯,印坯师傅专门印坯,捏花师傅专门捏花,青花彩绘师傅专门彩绘,配釉师傅专门配釉,喷釉师傅专门喷釉,浸釉师傅专门浸釉。。。。诶工序细分得我说都说不完。这种手工大环境下去了解一个陶瓷制品的产生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陶瓷设计就是基于对陶瓷这个材料。离开陶瓷材料就不叫陶瓷设计。陶瓷材料是啥?泥巴,对。泥巴有多少种?做出来的瓷器造型有多少种?如何做出这些瓷器造型的方法有哪些?绘画装饰的技巧多少种?绘画装饰的内容?内容与造型的和谐?造型和釉色的配合?釉是啥?陶瓷如何烧制?这么多的窑炉?烧制方法的不同?总的来说,陶瓷设计如果在手工制方向,那么工序繁琐和制作复杂,也是一道大难题,要慢慢领悟,亲自上手。
陶瓷产品的范围非常广,你所指的是那部份?瓷砖?卫浴产品?陶雕?现今陶瓷市场而言,调色设计师还是很吃香的,真有技术的人还开起了专门的调色公司,月收入过百万不是没有,特别是我们广东佛山这边,陶瓷厂特多,人材特需要,而且调色这技术比较冷门,而且结合墨水、窖温等方面的因素,真正能做到调好色的人才真的不多,如果你能学好前景肯定不错的。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北欧碗盘的人,大概都会对Gustavsberg的陶瓷印象深刻,也会深信是Stig Lindberg(1916-1982)所设计的作品。在瑞典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两个Stig Lindberg的作品,他的设计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力,如果说瑞典的陶瓷之母是Marinne Westman的话,那么瑞典,甚至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陶瓷之父无疑就是Stig Lindberg了。
介绍Stig Lindberg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除了是陶瓷、玻璃、针织品等领域的设计大师,也是画家、室内设计师等,若要硬从他的作品中选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哪几件的话,我想就算用上试根手指头也不够,就是有那么多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的作品。其中包括Berså、Adam、Spisa Ribb、Aster、Pruns等都是北欧设计的趋势,也是让喜爱北欧餐具设计品的人们不停点头表示赞同的作品。
用轻快的色彩和简单的图案就能带出作品的生命力,他的作品仿佛有着自己的独特节奏,给了很多后进设计师创作的灵感,许多作品明显都是受到他的影响,像最近推Stig Lindberg作品的复刻版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也让他的名声再一次远播。
关于他
斯蒂格·林德伯格(Stig Lindberg),瑞典工业设计师、插画师,1916年生于于默奥(Umea),1935—1937年,先后求学于斯德哥尔摩的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学院(Konstfackskolan)和皇家理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ogskolan)。之后的三年里,他一直在古斯塔夫斯伯格陶瓷厂(Gustavsberg),师从威廉·卡格(Wilhelm Kage),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段时期的学习从一个侧面预示了林德伯格之后的设计之路。当然在这一段时间内,林德伯格还曾前往丹麦以及巴黎的克拉罗斯艺术学院(Academie Colarossi) 进行了短期游学,而后者更被林德伯格视作自己艺术训练的关键。
文:节选自 北欧设计
如果直接毕业的话 可以去陶瓷厂应聘当设计师 或者技术工种 比如景德镇 浙江 福建 河北 宜兴 都有相应的陶瓷工厂 具体招聘情况可以自己去留意
资金 允许 并且自己又爱好的话 可以在景德镇做工作室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景德镇做工作室 做自己的东西 销路也不错的
其实主要还是看你的兴趣 如果你对这个一点兴趣都没有 或者根本没什么意思 那还是改行好了 强扭的瓜不甜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适宜在陶瓷、工艺美术研究部门、陶瓷工厂从事设计和研陶瓷艺术设计品研究工作,在各级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
陶艺专业就业前景:
陶瓷艺术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本专业注重设计师除了要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有对陶瓷材料运用的充分了解。
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类别包括:日用陶瓷(茶具,餐具)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瓷设计。
艺术陶瓷是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典型代表 。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装饰手法丰富,观赏性强,认知度高。单一的对陶瓷作品进行设计的行为,而"陶艺"可以泛指完成的作品和创作的行为,也有人将其当作"陶瓷艺术设计"的简称。
陶艺专业的注意事项:
陶瓷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是陶瓷艺术作品。陶瓷艺术作品是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在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
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
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的瓷器是闻名世界的,而中国的瓷器之都便是景德镇。在景德镇中有这么一位老人,如今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她为了将中国伟大的瓷器文化传承下去,5年时间,耗费6000万,打造了一座千年瓷宫,但是自己却住茅棚。
这座瓷宫令世界都为之感到震惊,瓷宫内部镶嵌了6万件瓷器以及重达80吨的碎瓷片,并且这些全都是景德镇的精品。
其中还有一些瓷器在全国仅此一个,也有的瓷器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是伟大的艺术品,也是这位老人用尽毕生心血打造的。
她就是余二妹,1930年出生在瓷器之都景德镇,她出生的年代正是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时候。她没有接受太高的教育。
母亲从小就教育她,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据他回忆,在她12岁的时候,就跟着舅舅学做陶瓷。
日积月累,余二妹的技术也越来越熟练,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人都大办工厂。
余二妹也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在景德镇开办了陶瓷厂,余二妹对待瓷器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每一件都用心打造。
因此也深受国外人的欢迎,她同时也收藏了很多有名的瓷器。而她有了建造瓷宫的想法是在天津旅游时萌发的。
在天津,她看到了用瓷器搭建的房子,非常受欢迎。她当时心里想:自己身为景德镇的人,如果能在景德镇建造一座的话,岂不是更有纪念意义。
一向雷厉风行的她,回到家后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家长,本以为家人会大力支持,但是现实中换来的却是强烈反对。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她不顾家里的反对,耗费巨资。家人为此与她恩断义绝,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
瓷宫的选址在新平县,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她身兼数职,即是工程师又是设计师。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始终勇往直前,不曾退缩。
经过五年时间,耗资6000万,这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瓷宫终于建成,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将瓷宫无偿捐赠给政府。
而她现在却生活在茅棚里,从来没有吃过好东西,穿过好衣服,平均每天也就七八块钱,日常生活非常的简陋。
她希望景德镇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这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余二妹一个平凡的人,只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弘扬中国的瓷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