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的现状分析
潮州陶瓷已形成瓷土矿开采、瓷泥瓷釉加工、陶瓷颜料生产、花纸制作、成品生产、彩烤、包装等完整的陶瓷专业生产体系;陶瓷制品品种齐全,款式多样,既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等高、中、低档的日用瓷、炻瓷、厚瓷成套和单件产品,又有造型优美、工艺精致的工艺美术陈设瓷,还有建筑瓷、园林瓷、卫生洁具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等共6000 多个花色品种。陶瓷业是潮州四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陶瓷制品历来是潮州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远销欧、美、非、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州陶瓷企业做内销,这原本就不是潮州陶瓷企业的强项,既缺人才,又缺品牌;做外销,有了订单却没了利润,可是不做又不行;关门停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又不甘心。这就是当前潮州大部分陶瓷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从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优势来看,政府的重视、产业的规模、产品的丰富、企业闲散的资金存量、设备技术的完善、悠久的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原材料的充足、交通的便利等都是潮州陶瓷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从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劣势来看,政府的产业规划欠科学、政府的整合政策粗放、产业研究机构功能不完善、国内外渠道不畅通、企业品牌意识差、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行业组织功能缺失、企业融资困难、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小、产品价格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制约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困境并不难,关键是看潮州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的重视程度。其实,潮州当地政府一味鼓励企业上市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数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发现,潮州的陶瓷产业当前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引擎,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是导致潮州陶瓷产业对外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从解决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出发,当地政府可牵头分别组建中国潮州日用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卫生陶瓷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可为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股东可由政府下属的一些国资机构、当地的陶瓷企业、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当地的各种配套供应商、陶瓷经销商等共同组成。三家公司分别承担着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上市融资、争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终端价格监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任务。在公司组建过程中,首先要导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证公司的规范操作。比如:品牌营销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
三家公司组建后,可在国内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中国潮州陶瓷直销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由当地拥有大店的商家投资组建(日用、工艺和卫生陶瓷可分别找一个代理商),该基地主要承担潮州陶瓷在当地的分销任务。对于投资直销基地的商家来说,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优惠政策:品牌在当地的独家代理权、可优先作为公司发起股东、可帮助提供流 动资金贷款担保、可帮助提供人才培训、可享受公司的信息化服务、可享受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各基地必须做到:公司统一配货、店面风格统一、终端价格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品牌名称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等。对于上游的制造企业来说,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别来选择公司,并与公司签订长年的供货协议。制造企业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服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化服务、品牌规划包装、信用担保、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都可以发展为几年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润来源便是从产品的供销价中提取15%—20%作为营销管理费,这种提价决不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其中10%可作为企业利润,5%—10%可作为企业的宣传、税收、管理、培训、客户接待等成本。外销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成本。而这三家公司的操盘手必须在社会公开招聘,董事会认可后授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充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总之,要确保这三家公司一两年内引进风险投资,三年后挂牌上市。从产业理论上讲,这三家公司的出现,将直接解决当前潮州陶瓷产业存在的官、产、销、学、研的严重脱节问题,也为潮州陶瓷产业制造了三个大引擎。它不仅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同时也使潮州的陶瓷产业增强了免疫力和对外竞争力。汉高祖刘邦说,没将请将,没势造势。如今,夹江、晋江、德化、淄博、法库、高安、景德镇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都像潮州一样存在着产业引擎缺失的问题。如果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能及时为当地产业装上一个引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一片光明。
简介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编辑本段工艺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类型。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编辑本段历史
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至今发现湘桥区陈桥村、池湖村、意溪海角山,潮安县庵埠梅林湖、金石石尾山和归湖神山共6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完整的陶器,从这些陶片和陶器的特征看,它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部分陶器有许多相似之处。 1974年我市饶平县浮滨、联饶两地,出土以长颈大口尊,对称穿孔壶、豆为主要特色的147件酱黑釉陶器,这类陶器至今仅见于粤东至闽西南一个相对大的区域范围内,但潮州饶平比较集中成套,其年代相当于商代。因有别于同期南方几何印纹陶的文化类型,故被中国考古学界命名为"浮滨文化类型"。1982年,我市潮安县归湖二塘龟山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西汉印划纹硬陶遗址,满山遍野暴露大量陶片,有的地段堆积层厚达30厘米,器形和纹饰多样,制作颇精美。 潮州历代陶窑和陶器、陶片出土点众多,出土物不胜枚举。 据考古调查,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始于唐代。1954年,文博工作者在潮州市南北郊区,调查清理了唐代窑址4处窑灶35座,其中南郊洪厝埠3座,竹园墩5座;北郊窑上埔26座、北堤头1座。从这四处唐代窑址出土的遗物有日用青瓷、建筑材料和窑具匣钵3大类。日用青瓷胎质呈灰色或灰白色,胎坯较厚,火侯不高,质地较为粗松。釉色有青釉、青黄釉、酱褐釉3种,青黄釉数量较多,青釉较少,釉面一般均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建筑材料有砖、瓦当、板瓦、筒瓦4种。 唐代潮州窑烧制的青瓷碗分两类,一类敞口圆饼足平底,或矮圈足,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另一类四花瓣口连着四条凸起直线伸向碗内底,玉壁形足或矮圈足,施满釉,足底有用泥丸垫烧留下的露胎痕迹,通常有火石红现象。这类碗造型美观、釉色晶莹,且有口径达30厘米左右的大器,其中一件潮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完整的四花瓣口大碗,被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誉为"唐代潮州窑的代表作",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藏品。 潮州北郊窑上埔唐代窑址出土的一件青釉点褐彩直口平底盆,应是潮州彩瓷的鼻祖。浙江越窑、瓯窑和江西洪州窑晋代青瓷点褐彩技艺对唐代潮州窑点褐彩装饰,应有启迪作用。北郊北堤头唐代窑灶中出土的16件圆筒形凸边平底匣钵,说明唐代潮州窑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瓷器,以免产品器表被烟尘所污染,这种装烧技术当时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1981年,在泰国曾出土唐代潮州窑生产的青釉四花瓣口碗,因此,可以说唐代潮州窑开了潮州瓷器出口外销的先河。 唐代潮州窑中至今尚未发现绝对年代的实物资料,但根据窑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青釉平底碟、青釉四系罐与潮州笔架山唐代"仪凤四年"(公元679年)纪年墓和韶关唐代张九龄"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纪年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对比近似;莲花瓣瓦当也与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基本相同,故唐代潮州窑的相对年代应在公元679年至741年之间,换言之,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距今约一千三百年。 1922年,潮州城西羊皮岗曾出土过4件释迦牟尼塑像,塑像底座的四面都刻有铭文,一件为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两件为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一件为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施舍人为刘扶及其家属,4件铭文中都明确地刻着"潮州水东中窑甲"等字,最后又都有匠人"周明"的署名。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精美的青白釉浮雕莲瓣炉。这5件瓷器当年被挖战壕的国民党军队挖出来后卖给古董商,被带出香港,解放后,中国政府重金将其购回,现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均为国家珍贵一级文物藏品,一直被视为研究北宋潮州窑的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先生1955年首次来潮州笔架山窑调查时,发现窑址中出土青白瓷浮雕莲瓣炉残片数片,初步证实了水东窑的所在地和莲瓣炉的产地即潮州笔架山窑,因其地处韩江东岸,故北宋时称"水东窑"。后来,1972年在笔架山发掘窑址中出土刻有"周明"二字的塑像底座残片1块;1980年又在笔架山8号窑发掘出土"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刻款的塑像底座,从而为"水东窑"即笔架山窑找到了有力物证。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工艺成为“世界之最”
在中国瓷都陈列馆的一楼大厅正中央,一幅由1900多块瓷板拼砌而成、长60多米、高约3米的巨型瓷壁画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邱树江主创的“清明上河图”,是潮州市最早载入基尼斯纪录的陶瓷作品。由蔡维杰创作的长100.80米、高1.28米、厚0.02米的《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浮雕瓷壁画;由蔡光秋主创的高温一品红釉“盛世瓷花篮”,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釉瓷花篮;由谢两岳创作的毛泽东瓷塑像,高达2.6米,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由林礼腾创作的直径达215厘米的高温彩绘大挂盘“百美图”,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瓷挂盘,后来被他自己所创的“盛世滋生图”刷新了纪录;由吴瑞深制作的高约6毫米、宽约10毫米、重仅2克的“富贵”朱泥壶,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拉朱泥壶;一次性注浆成型、并施以纹片釉一次烧制而成、长达528厘米的“祭鳄文”瓷板画,也曾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现状分析
潮州陶瓷企业做内销,这原本就不是潮州陶瓷企业的强项,既缺人才,又缺品牌;做外销,有了订单却没了利润,可是不做又不行;关门停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又不甘心。这就是目前潮州大部分陶瓷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优势来看,政府的重视、产业的规模、产品的丰富、企业闲散的资金存量、设备技术的完善、悠久的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原材料的充足、交通的便利等都是潮州陶瓷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劣势来看,政府的产业规划欠科学、政府的整合政策粗放、产业研究机构功能不完善、国内外渠道不畅通、企业品牌意识差、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行业组织功能缺失、企业融资困难、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小、产品价格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制约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困境并不难,关键是看潮州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的重视程度。其实,潮州当地政府一味鼓励企业上市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数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发现,潮州的陶瓷产业目前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引擎,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是导致潮州陶瓷产业对外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从解决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出发,当地政府可牵头分别组建中国潮州日用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卫生陶瓷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可为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股东可由政府下属的一些国资机构、当地的陶瓷企业、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当地的各种配套供应商、陶瓷经销商等共同组成。三家公司分别承担着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上市融资、争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终端价格监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任务。在公司组建过程中,首先要导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证公司的规范操作。比如:品牌营销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 三家公司组建后,可在国内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中国潮州陶瓷直销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由当地拥有大店的商家投资组建(日用、工艺和卫生陶瓷可分别找一个代理商),该基地主要承担潮州陶瓷在当地的分销任务。对于投资直销基地的商家来说,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优惠政策:品牌在当地的独家代理权、可优先作为公司发起股东、可帮助提供流 动资金贷款担保、可帮助提供人才培训、可享受公司的信息化服务、可享受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各基地必须做到:公司统一配货、店面风格统一、终端价格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品牌名称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等。对于上游的制造企业来说,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别来选择公司,并与公司签订长年的供货协议。制造企业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服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化服务、品牌规划包装、信用担保、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都可以发展为几年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润来源便是从产品的供销价中提取15%—20%作为营销管理费,这种提价决不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其中10%可作为企业利润,5%—10%可作为企业的宣传、税收、管理、培训、客户接待等成本。外销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成本。而这三家公司的操盘手必须在社会公开招聘,董事会认可后授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充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总之,要确保这三家公司一两年内引进风险投资,三年后挂牌上市。从产业理论上讲,这三家公司的出现,将直接解决目前潮州陶瓷产业存在的官、产、销、学、研的严重脱节问题,也为潮州陶瓷产业制造了三个大引擎。它不仅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同时也使潮州的陶瓷产业增强了免疫力和对外竞争力。汉高祖刘邦说,没将请将,没势造势。如今,夹江、晋江、德化、淄博、法库、高安、景德镇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都像潮州一样存在着产业引擎缺失的问题。如果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能及时为当地产业装上一个引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一片光明。
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民族母体中迅速发展。目前,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陶瓷业备受青睐的艺术范本。特别是现代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陶瓷行业焕发出蓬勃生机。潮州市是我国古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历来以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近年已进入到辉煌的发展时期。 2004 年4月, 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瓷都的荣誉称号。
【导读】陶瓷大家都见过,对于各式各样的陶瓷,他们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对于有名的陶瓷,我们还是要说说潮州陶瓷。它是我国的陶瓷之乡,那里的陶瓷品质是一流的。这也是跟我们的原料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就来讲讲潮州陶瓷的现状,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在的潮州陶瓷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通过历史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潮州陶瓷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从最近的几年来看,正是由于政府和相关市场的需求因素,才导致了我国的潮州陶瓷有了新的生机。该类陶瓷在最近的不断发展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得到相关的陶瓷企业的管理方面水平不高,再加上对于陶瓷市场的把握力不够。这就导致了我国陶瓷发展出现了矛盾,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成为了陶瓷发展的瓶颈因素。对于陶瓷产业,我们需要塑造品牌,需要扩大影响力,管理师最为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大多潮州陶瓷企业所面对的新问题。
陶瓷
对于我国而言,潮州作为最大陶瓷产区,它的出口量是最大的。在卫生洁具方面的贡献也是一流的,还有电子瓷基板的制作,这些都是潮州陶瓷的最大的用途。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我们的管理也已经趋于成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上的制造,再经过物流配送一直到销售,可以说我们的相关配套设施是非常齐全的,相对应的产业链也在日趋的完善。
陶瓷
现在不管是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或者是相应的产值,都远远地超过了景德镇。到08年年底的时候,潮州市民营陶瓷有一万多家,从业人员更是多达40万。当年的潮州陶瓷有将近400亿的产值,往各国出口就达12亿美元。其中的卫生洁具数量在3400万件,可以达到我国总产的57%,其对应的出口额更是占到全国50%以上;
陶瓷
另外在电子陶瓷方面,其数量也有1200亿只,可以为中国70%,在世界上来看也可以达到50%。潮州在2004年得到了“中国瓷都”的名号,在2005年得到了“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名号。潮州下属的饶平、潮安等几个县镇都有了很好的名号。可以说这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陶瓷
我们对于潮州陶瓷的研究还是不太深刻,没有专家那样的眼光与经验。但是对于陶瓷喜爱的我们,从它的现状来分析,陶瓷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我们不断的了解和研究,相信潮州陶瓷不仅仅在洁具方面有发展,在其他制作领域也会有所发展。包括各种艺术品,还有一些高档用品等等,都将是陶瓷的发展前景。
让人困惑的是,在这六个“瓷都”中,闻名遐迩的景德镇却榜上无名。
看看这些!!支持景德镇的SB。。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手术协会在福建德化召开会议,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
“中国瓷都”、
潮州和景德镇彩绘瓷器的最大区别,体现在材质上。潮州的瓷胎比较白,比较现代化。景德镇的主要是青绿色,比较有古典味。近年来,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之所以落后于潮州,除了高岭土快用完,工艺技术后继无人之外,创新水平也落后于潮州。比如潮州人懂得加入骨炭,烧制出更薄更剔透仿骨瓷(我国还没有真正的骨瓷,因为技术水平还不够)。而景德镇依然只有千年不变的青白瓷,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再看看目前瓷器产业的市场发展情况:2018年,潮州全市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达350家,A股上市陶瓷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来自潮州的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年产销量分别占全国的25%、25%、40%,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30%、40%、55%,均居全国首位,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三环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陶瓷后盖市场化应用的企业,并在芯片用电子陶瓷基片、光通信用陶瓷等前沿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其中,光通信连接器用陶瓷插芯占全球市场用量70%以上,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就做得没有潮州那么好了,不过名气还在,中国瓷都的品牌还在。这也是景德镇目前仅剩的优势。目前,广东省是探明高岭土储量最多的省,保有矿石储量超过5亿t,占全国总储量的30.9%。其次为陕西、福建、江西、广西和湖南等省,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26.75%、11%、7.7%、7.64%和3.73%。在原材料这方面,潮州的后备资源也很充足。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在陶瓷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传统陶瓷工艺,潮州陶瓷行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工艺创新。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潮州陶瓷业应加强同中外优秀陶瓷企业的交流,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秀制作技艺,为我所用,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只有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潮州陶瓷业才能走出困境。
潮州先民在八千年前已生产陶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唐代已能够生产精美的瓷器。笔架山窑区可说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潮州窑鼎盛时期是在北宋,明清和民国初年潮州瓷器的出口状况十分良好。潮州窑要比景德窑早几千年生产陶器。
[关键词]潮州陶瓷;中国瓷都;历史底蕴;文化内涵
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的称号。本文从介绍潮州制作陶瓷的历史、生产与出口规模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同景德镇作比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潮州的陶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一、碧瓦初寒外:潮州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
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江西省》的介绍中有“景德镇市位于本省东北部的皖赣铁路线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宋代以‘景德名窑’闻名全国,因制瓷业发达,有‘瓷都’之称。”这介绍有两处错误。其一:景德镇虽与岳飞大败金兵的朱仙镇、盛产火腿的金华镇、铸造业发达的佛山镇同为中国四大名镇,但由于清代末年才有“景德镇”之称,故与“古代”沾不上边。因为历史学概念上,清末属于近代而非古代。其二:宋代没有“景德名窑”之说,景德是宋真宗赵恒(998至1021年)在位的年号之一,只有四年,即1004至1007年。相传当时在江西饶州浮梁县已开始生产瓷器,故以年号为镇称。而现今市区前称“大厂”,是明宣德年间(1426年开始)建的官窑厂址。从考古和遗存瓷器来看,景德镇大规模制瓷历史才有六百多年,比潮州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开始)大规模出口瓷器要慢四百年!宋代便有景德名窑说法是没根据的。
浮梁县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开始)才置县的,这不但比潮州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置州要慢二百多年,而比潮州的古称海阳在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50)置名要慢一千八百多年!浮梁县在唐宋间以产茶而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至846年,字乐天,太原人)在他晚年作的长诗《琵琶行》中也有“前日浮梁买茶去”之句。宋代的饶州(包括浮梁)也有为皇家产茶的场厂。而大规模烧制瓷器必须取土和砍树作燃料,这似乎是皇家茶园的规制不允许的,可见宋代未必能在浮梁产茶区大量烧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