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用的是什么砖头
是金砖。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
产地:
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砖出产在苏州郊外。因为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几百年来,它的工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有资料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江苏苏州的御窑村还有御灶二十四座,“金砖”就是在这一年停做的。现在御窑村的村民姚兴民家中藏着多块“金砖”,其中两块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窑的,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金砖”了。
特点: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一尺四见方的大方砖,有五六种规格。这里说到的尺是古代单位里的尺,相当于现代的32厘米。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墁的都是此砖,在砖的侧面,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故宫铺设金砖的面积也很有限,集中在东、中、西三条路线上。在故宫的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所在的中路上,用的金砖是最大的二尺。中路外侧的金砖稍小,有一尺七的,也有一尺四的
制作方法:
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打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传统工艺:
“金砖”的制作需要经过取土、制坯、烧制、出窑、打磨和浸泡等几道工序。几道工序,听上去似乎也并不特别复杂,但其实每一道大的工序下面,还包含了好多道小工序,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序加在一起,使得“金砖”的制作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第一步是取土。取土之前先要选土,那些有经验的师傅才能看出哪里的土不仅具有黏性,而且土中含铝量较高,可以磨成粉末。选好土之后,还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耗时将长达8个月之久。
第二步是制坯。把备好的泥土,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制成砖坯。普通的京砖,只要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厚度把泥土制成坯块即可。比较复杂的是那些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花砖,比如有的砖上需要绘制图案,为了让烧制出来的图案生动逼真,就要求在制坯时对图案的刻画把握得恰到好处。 第三步是烧制。坯入窑后,点燃窑火的过程复杂之极:以糠草熏一个月,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经过这四种不同燃料的燃烧,在耗时130天之后,方可窨水出窑。所谓窨水,指的是一窑砖烧好后,必须往窑里浇水降温。这些浇向窑里的水,得由窑工们沿着窑墩外那条又陡又高的砖梯挑到窑顶,再从窑顶浇入窑中。
第四步是出窑。出窑的日子,小小的窑腹里灰尘弥漫,异常呛人。在出窑之前,虽然已往窑中浇水降温了四五天,但窑中温度仍然很高,长时间烧制过的“金砖”更是炙热难当。一块块又烫又重的“金砖”,在工人们手里飞快地传递着。为了督促同伴加快速度,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鼓劲,工人们在搬卸“金砖”时,嘴里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咝咝声。“货船泊岸夕阳斜,女伴搬砖笑语哗。一脸窑煤粘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这首《竹枝词》,描述的就是出窑时的场景——在炎热的窑中劳作,女窑工很快就满脸汗水,飞扬的尘土扑到脸上,原本“艳于花”的女子,刹那间也乌黑如煤灰。 第五步是打磨。刚从窑里搬出来的“金砖”还只能算是璞一样的半成品,要让它成为光彩照人的玉,还得花一番心血进行细致地打磨。“金砖”的打磨是运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在一个圆形的水槽里进行,一边磨,一边冲水,不仅要让京砖表面变得平滑,还要让它使用时间愈长,反而愈加光亮,甚至可以当镜子用——不过,遗憾的是,让“金砖”变得像镜面一样的打磨技术,如今已失传。
最后一步是泡油。打磨之后的“金砖”,要一块块地浸泡在桐油里。桐油不仅能使“金砖”光泽鲜亮,还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至此,从泥土到京砖的全部工序才算大功告成。以上几个工序耗费的时间加在一起,已经是一年多,而每座窑一次能够生产的京砖,至多不超过7000块——其中还得有一定比例的次品和废品。
铺设方法:
在铺设金砖时,先须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墁好的地面严丝合缝。然后经过抄平、铺泥、弹线、试铺等几道工序把砖铺好刮平。最后在墁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每个瓦工和两个壮工每天只能墁五块
名字由来:
金砖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金砖是由苏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另一种说法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的时候,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做金砖。
在故宫中的所有砖中有两个产地的砖最为重要,分别是山东临清所产的砖和江苏苏州所产的砖。这两个产地产出来的砖质量都非常好。临清贡砖主要是用于构建皇宫的。而苏州砖则是专门供应到皇宫大殿内部的地砖。凡是到过故宫的人都觉得砖头在故宫非常多并且随地可见。要知道,故宫的这些砖的质量和规格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那些人们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砖,光重量就已经达到了48斤。比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砖头要重得多。并且故宫中的每一块砖上都会刻有烧制的年代名字以及工匠的姓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记录的现象,并不是为了能够让人们认识这些工匠,而是如果故宫在日后发现砖块出了问题的话就方便找到这些人来负责。故宫中的所有砖头虽然和其他砖头一样都是用泥巴制作出来的,但是这些制作原材料的产地和制作工艺都与其他砖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当时故宫所有的砖头中有两个产地,所产出来的砖是最为重要的,第1个就是山东临清所产出来的砖头,第2个就是苏州所产出来的砖头。临清产出来的砖头坚实细腻并且不容易被腐蚀。这个地方所产出来的砖头的品质要比其他砖窑中所产出来的砖头高得多,所以在明朝中期以后,这个地方的砖头专门用来建造皇宫。当时北京帝王的陵墓、城墙、王府等也大多是用这种砖头建造而成的。而苏州产出来的这种砖头其实是皇宫大殿内部的地砖。这种砖头比较特殊,需要经过特殊工艺反复烧制而成。由于这种砖头在制作过程中非常繁琐,所以每一块砖的造价也非常贵。当时人们把苏州制作出来的砖头称为金砖。
1925年,随着清朝皇室被迁徙出城外,“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也正式成立,由于战乱,钱款不足等原因,之间的清皇室并未曾注意对故宫的保养和维护,以至于多处破损,而管理故宫部门聘请工匠进行修复的时候,学者看到地砖却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秘密”,不由得连连摇头:“朱棣未免心太狠了!”
原来在600年前修筑故宫的地面上,竟然全部都是由一种材料紧密的“金砖”而铺设而成,敲击便有金石之声,外表更是光滑无比。
古代民间,人们始终传闻,皇帝处理政务的金銮殿,地面都是用金砖铺设而成,无比奢侈,真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然而工人检查这些地砖的材质却发现,奢侈程度,和铺金相比不遑多让。
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表明,故宫的砖块,来自于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其出产的古代特形砖,被明朝皇帝朱棣确认为铺设皇宫的制定砖块,因此称之为“京砖”,由于当时砖块价值竟然高达到1两黄金,又有“金砖”之说,是极为难得文物。
京砖能够这么贵,并非没有道理,其制作方式十分的考究,首先就是材料的选土,不仅要求具有黏性,而且土中含铝量较高,可以磨成粉末。选好土之后,还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耗时将长达8个月之久。
而在烧制的过程中,还要以糠草熏一个月,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经过这四种不同燃料的燃烧,耗时达到130多天,专门烧制京砖的窑,也是十分的炎热,曾经有一首《竹枝词》描述京砖出窑的艰难:“货船泊岸夕阳斜,女伴搬砖笑语哗。一脸窑煤粘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艳如花”的女窑工,干完一阵活也会变成大黑脸。
出窑后的京砖,还要在圆形的水草当中,慢慢打磨,让砖块变得平滑,然后浸泡在桐油里。
如此精细的工程,那么效率也就可想而知,根据统计,每一座窑一次生产的京砖不过7000块,其中还有不少次品和废品,几十个技术工人干上一年多时间,所得也才不过五六千块砖,因为稀少,也造就了它高昂的价格。
然而整个故宫,包括后来的皇家花园,所覆盖的京砖,竟然达到了将近8千万块,可以想象,朱棣动用了多少财力以及人力物力。而在20世纪80年代,故宫博物院修复三大殿内外地面,同样使用了御窑京砖18万块,虽然有着现代手段加以辅佐,但是也花费了一笔巨大费用。
此外,明朝宫廷对于做工,也是要求极高,1406年建造故宫开始,所成砖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如果一批砖中抽检时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要求,这批金砖就直接告废掉。此外,明廷学习秦制,砖头上还必须“物勒工名”,记载上是何处工匠所作,由何方官员监督,以便将来出现状况的时候,方便追责。朱棣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终建成了华丽的皇宫,也为民间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扩展资料:
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
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
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编辑于 2019-07-03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7个回答
大明宫装饰2020排名 十佳品牌 大明宫装饰公司【推荐】
大明宫装饰家装服务商,高性价比绿色环保家装公司,一站式整装服务,品牌建材厂家直销专业免费质检服务更省心!西安市装饰,全包服务更省时!25年资深品牌让您省时,省力,省心!
m.xadmgzs.com广告
玻璃钢雕塑_专业生产厂家_工艺精湛_价格优惠
玻璃钢雕塑雕塑 人物,树脂人物雕塑,产品多样,价格合理,做工精致,人物玻璃钢雕塑,经久耐用,价格低,工艺精湛,品质卓越。妙吉祥制造玻璃钢雕塑,齐全的种类
mjxys.cn广告
8条评论
热心网友8
emmmm外形不是用来形容动物的吗?
查看全部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产品分古建砖雕,砖雕影壁,我公司生产的古建筑材料
古建砖雕,定制砖雕,定制仿古式建筑,纯手工制作,仿古砖雕西安伊卉格建筑欢迎拨打电话合作!
广告2020-08-28
故宫的材料风格是什么
故宫是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它原是历史上最后两个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宫,如果一定要定义他的风格,只能说是集中体现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群。其特征为: 1、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2、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 4、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与当时的先进科技相结合, 5、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6、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天上。后部内廷却庭院深邃,建筑紧凑, 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9赞·520浏览
故宫建筑色彩及象征
红黄两种主色。 在古人的眼中,黄色就是高贵的意思,只能为真龙天子独享,所以龙袍大多都是黄色的,皇帝使用的物品也都是金黄色的,如果是寻常的百姓要是私自的使用黄色,那么也有可能会找来杀身之祸。 至于红色,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另外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红色是喜庆的象征,也寓意发达之意。 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明清两代,在修建和完善故宫建筑的时候殿阁楼宇都会大量的采用红墙黄瓦,以耀眼的色彩对比打造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视觉效果。既彰显了皇家的高贵大气,又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扩展资料: 历史来源: 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费时约十四年。如果从1420年开始算起,至2019年已经有599年的历史。 永乐皇帝明成祖虽然是明朝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但皇位的来历却不光彩。他每日战战兢兢,想要迁都北京,建造属于自己的宫殿。便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 其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他们去往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去开采楠木,但这过程是艰难而又充满危险的,死于其中的数不胜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实朱棣将宫殿建在北京,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明成祖朱棣曾在11岁时被封为燕王,和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情,对于明成祖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如今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数不清的宫殿令人眼花缭乱,无数外国人闻名前来一探究竟,无不被这一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给震撼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16赞·4,872浏览2019-11-12
故宫的主体颜色是什么
故宫的主体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从故宫的色彩来看,主要有黄、黑、绿三种颜色,另外还有各种颜色的组合。 故宫的建筑为什么普遍使用红黄二色呢? 原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黄色是最高贵的,这是因为中华民族起源于黄土高原的缘故。紫禁城宫殿的屋顶大部分都用黄色琉璃瓦,以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普通平民,甚至高官贵族也绝不能使用黄色屋顶,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故宫的重要宫殿都是在其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的。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是北京特有的碧蓝色的天,蓝天之下是成片的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整座宫殿座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 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青绿色的彩画和红柱门窗。白台基和深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所以,故宫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20赞·2,310浏览2016-07-27
紫禁城围墙颜色是用什么材料制成
云南真石漆
137浏览
北京故宫的样子,颜色,和3大店,注意不要历史!!!
故宫午门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故宫的正门叫“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 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4] 编辑本段故宫内廷 故宫内廷简介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宫 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 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 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清朝自雍正之后养心殿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端凝殿 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宫廷日常生活的处所。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御花园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5] 编辑本段故宫三大殿 概述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图4:中和殿 中和殿 (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图5:保和殿 保和殿 (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其他你可以看百度图片的,有颜色和样子,一目了然
12赞·1,169浏览
【携程】北京 故宫 订门票上携程 说走就走!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携程门票价格低,即时预订,无需等待,入园有保障!携程旅游,海量门票,投你所好!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广告
【防坑必看】故宫图片66个常识!太实用了!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故宫图片-看别人在北京如何省钱,省时,省心游遍北京,66个常识教您如何省钱游玩北京!攻略包含:所有景点游玩感受及注意事项+图文介绍!
湖南一石旅行社有限..广告
晚上洗脸后要不要擦护肤品?
晚上洗脸后是需要擦护肤品的。因为出去工作一天回来,脸上会积累灰尘和油脂,而夜晚洁面之后,会使皮肤的油
108条回答·24,504人在看
没了美颜赵雅芝打回原形,皱纹难挡 ,女人如何才能战胜时光的摧残?
赵雅芝,作为60-00年代人都认识的香港女星,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不老女神”。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对60、
25条回答·7,173人在看
为什么飞机要把油耗尽了才能降落?
笑笑科普
科普日常生活百态,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关注
72,326播放
乳液和面霜有什么区别?
48条回答·9,988人在看
“卧龙凤雏”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为什么刘备却没能得到天下?
战争的胜负与成败,从来都不是只仅靠一个因素的优势就可以获得。打天下是一个极为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人才固
262条回答·8,682人在看
华为畅享max怎么样?值得买吗?
不论是从价格,像素还是CPU上来看,这款手机都是比较值得购买的。毕竟,它的配置确实符合它的价格。首先
18条回答·10,182人在看
慈禧的尸体等了一年之久才下葬,而出殡的当天臭气熏天,真是这样吗?
慈禧的尸体确实存放了一年,但她的棺椁使用的金丝楠木,而之所以会臭气熏天的原因是因为她的随葬品中有的食
16条回答·2,352人在看
为什么宋轶的口碑和评价这么好?
近日演员宋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有黑粉黑宋轶耍大牌不配合检查,还被爆出“假做饭”的人设,宋轶出道多年还
52条回答·13,328人在看
女生身上有体香是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体香的来源。女生也是人,也会分泌汗液各种液,如果一段时间不注意卫生,可能身上气味也
356条回答·16,868人在看
正在加载
评论
8102
这种砖什么时候成为皇宫专用已经无法考证。
至于为什么叫金砖,一种说这种砖敲起来有金石之声,就被称为“金砖”,还有一个说法相传来自一个工匠之口,他做了一个粗略的考证,这个砖从取土、烧制、运输、加工乃至铺墁,下来的成本约折合一两黄金,故称“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