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一带地区土墙砖瓦房屋的寿命是多久?
如果房体是土墙,一般是一两年就要把外表抹一层泥,以弥补每年雨水的冲刷。如果房体是砖,房顶是瓦,并且房梁和椽子用料也很好的房子,如果基础好,墙体不出现裂缝,寿命50以上年都没问题。另外,如果单指“土墙”,有些地方,文革期间的“土墙”还健在呀,哈哈。
在安康满意建材市场里有兆邦·1018陶瓷的专卖店。
满意建材市场只有一个门,市场不大,一进满意建材市场大门往左边,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诺贝尔瓷砖的店面,旁边就是兆邦·1018陶瓷的店⌄
在这里我们的北京阳光房建造师傅温馨的提示您,如果您的北京阳光房真的是用玻璃建造的北京阳光房的话,在铺地时,不妨选择可以采用800*800的地砖或仿古砖比较好,尽可能不用地板,受阳光直射部分容易变色较快,造成地面颜色布均匀的。水磨石地面或地板砖,有油漆的材料容易变色。
问题二:顶楼阳台阳光房地上铺抛釉的瓷砖好吗 挺好的,但是最好核实一下阳台的承重再铺
问题三:阳光房地面可以使用木工板吗? 可以采用地砖或仿木纹砖比较好,尽可能不用地板,受阳光直射部分容易变形和变色较快,造成地面颜色布均匀的。水磨石地面或地板砖,有油漆的材料容易变色,大理石有放射。
问题四:阳光房地面装防腐木,洗衣池是放在防腐木上吗 没事的啦,你的本意就是把洗衣机放在阳光房里面呵呵,防腐木还是能经得起水的考验的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呵呵
问题五:阳光房地面可以不做防水吗 这个要看是否经常接触水分,如果存在几率很大,还是做防水处理会更好
问题六:阳光房地面上发现蚂蚁成千上万,请问:有啥方法解决? 灭害灵一喷就死,等蚂蚁幼崽形成出来时再喷几次。
问题七:我家阳光房地面是玻璃的,属于玻璃和地面悬空那种,现在玻璃下面产生了水汽不知道怎么去除?急求!谢谢 有水汽说明你的隔热保温没有做好,建议你做下保温
问题八:什么样的房子风水不好 阳宅风水,汉族风水学术语。通俗的讲,就是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能助人事兴旺、发财,可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就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风水宝地标准: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令生人纳福纳财、富贵无比;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相信风水的民族之一,假如风水真能带给我们好运的话,怎么相信了几千年的我们,不论是在科技、经济、民主,各方面都落后欧美数年?假若没有风水这回事,那它又怎能让我们信了几千年,况且很多风水师看阴宅、阳宅断事往往神准无比。基于如此,我们相信有“风水”这回事,只是古代流传至今,在“流传”上出现了问题。 现代风水学既注重建筑的形,也重视建筑的神,追求形神兼备。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是指的形,而四神砂、乘气说所指的是神。它们之间相辅相承,构成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格。神的实质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为了达到天地人的统一。这个统一是追求宇宙创造生命背后之谜、地球颐养生命的规律和生命本身的运行规律的大统一。这与现代建筑设计只注重设计者的主观构思、平面和空间的艺术效果处理,满足功能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等,造就了今天的城市趋同性和城市弊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的建筑风水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提供了重要的意义,既能有效的结合自然环境又能很好的融入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环境生存空间,把建筑行业和生态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高煜翔多年的《建筑生态风水学》研究,提倡辨证研究中国建筑生态风水学,用物理的方法来诠释建筑生态风水知识。高煜翔,河南南阳唐河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现为阴阳易辨派创始人、河南省易学会命理特约顾问、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学会理事、中华中医研究协会特约顾问、国际阴阳五行研究协会顾问。提倡辩证研究中国的易经。
在国外,中国的风水学已经得到各国不同领域的专家重视。他们采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中领悟到其无穷的魅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如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编写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指出,中国风水学是一门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中国的炎黄子孙,理应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为我所用。
阳宅风水讲究来龙去脉之气势,山局之龙运,砂水之纳配。靠山稳固,龙虎相辅护卫,宽阔明堂内增气势,水城得聚生旺之外气,故吉。若又得元运之当令,自能吉上加吉,吉中生旺。阳宅以龙气山局为体,砂水元运为用,形局理气两全......>>
问题九:阳光城集团除了在房地产上做的不错,是不是在教育方面做的也挺好的啊? 自1996年以来,阳光城集团母公司,阳光城控股以科教兴国、反哺桑梓的赤子情怀,将目光投向教育事业,斥巨资重教兴学。多年来,累计投资教育事业近7亿元,全资兴办阳光国际学校、阳光学院、阳光国际幼儿园等六所学校,在校学生逾万人,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完整教育体系。
做的还不错。
问题十:2015阳光100做房地产到底好不好 不好,不要做房地产啊。虽然我在做,但我是混吃等死
经济方面:地砖便宜,木地板贵;
使用方面:地砖硬度高,木地板则较有弹性;
养护方面:木地板维护成本高(好一点实木地板的需要定期打蜡和补蜡),地砖则很低,只需要拖洗即可。
木地板对家庭的卧室比较适合,一方面隔音效果好一些,另一方面比地砖的保温效果好。
地砖更适合客厅和卫生间或者厨房。建议铺防滑地砖。但是虽然防滑如果有水的话,还是比较滑的,可以买几块不同大小的地毯、地垫根据不同需要铺在不同位置。
扩展资料
地板砖,又称地面砖一种地面装饰材料。用黏土烧制而成。规格多种。质坚、容重小,耐压耐磨,能防潮。有的经上釉处理,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
木地板是指用木材制成的地板,中国生产的木地板主要分为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多层复合地板、竹材地板和软木地板六大类,以及新兴的木塑地板。
鲁班乃木开山鼻祖,木地板自然也是鲁班始创。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作者:文远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02更新时间:2005-11-7
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是国家从保护土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两个部分,建筑节能工作具体就是围绕着在建筑中使用节能的墙体、屋面、门窗;利废材料及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来开展工作的。而墙体材料的改革又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一、我市山区县域墙改工作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建筑节能工作也是从墙体材料改革开始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先从以白河、旬阳等县为代表引进了砼砌块的生产应用,并很快形成相当规模,为安康一些县的住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砌块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与红砖相比在价格和性能上都失去了优势。而尤其重要的是在热工性能上更是存在着相当大差距。砌块由于热阻值偏低,240砌块只相当于175红砖的保温效果,用砌块建造的房屋明显显示出夏热冬冷的结果。
当前制约我市墙改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不发达,因而形成了我市墙改工作与大环境极不协调的局面,一方面,国内外有很多新型节能墙材,但大多数属于非承重材料,而我市由于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居住用房极少使用,框架结构而不能使用。而使用砌块建房必须增加内保温或外保温才能达到节能效果,而这样又极大增加了投资,同样受经济制约而不能实现。单独使用砌块尽管可以节省一次性投资,却不仅形成夏热冬冷的环境,而且在取暖和空调上加大了煤和用电量的消耗,长期加大了日常开支,形成恶性循环,与建筑节能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砌块在我市的应用逐渐萎缩,以1996年为例:汉滨区1995年砌块产量156万标砖,1996年则停止了生产,之后就退出了房屋建材市场;白河县也从1995年的4658万标砖锐减到3447万标砖,下降了26%。全市总产量从7099万标砖下降到5078万标砖,下降了28%。之后,除镇坪、白河少数无法从安康进砖的县尚继续主要使用外,其他县及汉滨区反而进一步发展了红砖生产。我市建筑节能和墙改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确定我市新墙体材料的方向,寻找既能适应我市贫困山区经济承受能力又能达到节能效果的主导产品,就成为了我市墙体材料改革面临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我市墙改工作开展的情况
从1996年开始,市墙改办开始了新的节能墙材的探索,1998年多孔砖在安康生产取得成功,在汉滨、汉阴等地形成规模,并辐射到周边县使用,解决了有山陵取土县的问题,但其他的山区县由于土质太差或无资源用土而不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些县长途运输从汉滨、汉阴购买红砖;路途太远的县如镇坪、白河只能继续使用夏热冬冷的砌块建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市山区县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在此情况下,页岩砖的开发受到了市墙改办的关注。
页岩在我市山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又有着易开发、易加工、能完全利用荒山、成本低廉等优势,是解决这些地方新型建材比较理想的原料。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发展页岩砖这一思路,并于2000年组织先后到湖南、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经过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在山区县发展页岩砖的方向,并选择了烧结页岩砖这一具体项目。在市墙改办的反复宣传、安排、督促下,得到有关县的反应,2001年岚皋率先引进外地资金兴办了页岩砖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紫阳、平利、旬阳等县也相继建起了烧结页岩砖厂,并很快在各县形成规模,产品性能良好,价格低于外运红砖,很快占领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取代砌块而成为山区新的主导产品。
三、烧结页岩砖的技术应用
1、页岩的结构与生产页岩砖的分析
页岩砖是国家提倡发展的建筑节能材料,是替代粘土砖的更新产品。
页岩是由粘土在地壳运动中挤压而形成的岩石。它是一种沉积岩,是固结较弱的粘土经过挤压、脱水、重结晶和胶结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它层理分明、易剥离而称为页岩。页岩一般为褐色、灰色或黑色,硬度不高,易破碎,容易加工成理想的制砖原料。页岩以其对硅、钙、碳的含量不同而分为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其中以硅质页岩变形小、吸湿性小、砖不易风化和产品质量易保证等优点更适于生产页岩砖使用。含有大量K2O、Na2O、CaO的页岩则不适于作为烧结页岩砖的材料。
我市有着丰富的页岩资源,十个县、区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主要为硅质页岩。发展页岩砖有着良好的条件。页岩与粘土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硅、钙、铝、铁化合物占总成分80%以上。
烧结页岩砖在我国已有成熟的技术,主要品种有实心砖和多孔砖。在生产实际中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1)根据页岩的化学成分确定是否可以直接作为烧制原料。
(2)根据页岩原料的塑性指数确定砖机工作压力和成型水份。
页岩砖的建厂过程中一般都要进行页岩取样化验,有的还要作先行烧制的试验。
2、烧结页岩砖的性能
烧结页岩砖与粘土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执行同样的国家标准。实心砖执行GB5101—98烧结普通砖标准,多孔砖执行GB13544—92烧结多孔砖标准。
安康各县页岩砖厂所产页岩砖偏差均小于标准要求。
(1)强度级别
标准要求的强度等级为mu30、mu25、mu20、mu15、mu10。
安康各县页岩砖厂所产页岩砖强度等级均超过mu15标准规定。
(2)抗风化性能
安康各县页岩砖厂所产页岩砖抗风化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
(3)热工性能
烧结页岩砖导热系数0.81w/m.k。明显优于砌块并稍优于粘土砖(0.814w/m.k)。
在其它外观、泛霜、爆裂等方面也完全符合标准规定。
3、烧结页岩砖的性能推广优势
烧结页岩砖在我市山区县域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墙材,它的推广优势是在与我市其他墙体材料的对比中显现的。
(1)与砌块相比
①有良好的热工性能
页岩砖砌体的导热系数为0.81w/m.k,而砼砌块的导热系数为1.2w/m.k,相差近1/3,即240砼砌块的砌体只相当于162页岩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效果,能有效地改变夏热冬冷的状况。
②有进一步发展为多孔砖的良好技改空间。
砌块要想提高热工性能虽有外保温、孔内填充等方法,但不仅在生产和使用环节都增加了难度,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投资。而页岩砖进一步发展为多孔砖只需在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既不加大成本,又能很好地提高热工性能。
③方便施工,提高工效。
④无砌块的窗墙结合部八字形开裂、粉刷层开裂等弊病。
⑤便于二次装修。
(2)与粘土砖相比
①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
由于页岩与粘土本身性能的差异,国家标准就要求页岩砖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
②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
由于页岩本身塑性指数优于粘土,虽然国家标准对烧结砖的尺寸偏差要求是相同的,但在实际生产中页岩 砖的尺寸偏差普遍小于粘土砖。
③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
国家提倡发展页岩砖就在于它可以利用荒山进行生产,不消耗有用资源,变废为宝,利国利民。
此外在泛霜、石灰爆裂、外观质量等方面也优于粘土砖。热工性能方面与粘土砖基本相当而稍有提高。
综上所述,烧结页岩砖是完全可以替代砌块和劣质红砖的理想材料。由于经济的制约,发展页岩砖是我市山区县目前墙改工作的必由之路,是山区县现阶段发展建材生产的唯一选择。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使用页岩砖在山区县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页岩砖的生产成本各县大致相同,其构成如下:
1、石料每万砖 150元
2、煤炭 400元
3、电费 250元
4、工资 500元
5、折旧及大修费 200元
6、税金及附加 100元
每万块砖含税成本1600元,销售价1800元。
2004年我市生产页岩砖4919万块,销售收入约885万元,上缴税金50万元,利润100多万元,每生产万块页岩砖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元。另外以紫阳为例,汉滨砖运抵紫阳价每万块2400—2600元,又有差价800—600元,按低价600元计,4919万块就可节约资金271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的年直接经济效益在42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取暖和空调节约的燃料和用电。
2004年全市墙材总量约5.24亿标砖。其中汉滨、汉阴生产实心粘土砖约3.14亿标砖,其余县产劣质砖约890万标砖,砌块、灰砂砖等热工性能差的材料5387.7万标砖。
如将这些材料的部分改造成烧结页岩砖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
山区县产劣质砖和砌块、灰砂砖等热工性能差的材料80%改造成烧结页岩砖的直接经济效益约为452万元。
汉滨、汉阴生产的实心粘土砖20%由各县改造成烧结页岩砖以替代从汉滨、汉阴购砖的直接经济效益约为565万元,两项合计的年直接经济效益在1017万元以上。
此外,烧结页岩砖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的热工性能远远优于砌块、灰砂砖等材料,能很好地改善砌块房屋夏热冬冷的状况,不仅提高了住房舒适度,在取暖和空调上也可以长期节省大量燃料和用电;而与红砖相比又在外形尺寸偏差、抗风化性能等方面优于红砖,而且可充分利用荒山,变废为宝。为山区建材产品的生产创出一条新路。随着页岩砖推广步伐的不断加快,页岩砖的生产对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将起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页岩砖生产规模可大可小,与普通砖厂规模相当。它不像其它新型墙材受规模制约,必须在较大城市兴办。它既可在县城办厂,也可在有一定规模的乡镇组织生产,因此很适应山区县的实际情况,极大减少运输成本。
五、烧结页岩砖成功生产对我市建筑业的意义
我市山区县房屋建筑墙体材料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土、石材建房向砼小砌块建房转变的阶段。但砼中砌块最初的引进并不是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的,而是为了解决无土烧砖建房的问题。当初砼小砌块比起土、石材料在施工和耐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也确实为山区县解决“无房住”的问题做出了贡献。但热工性能差的实际情况,限制了它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材料使用。因此,山区房屋建筑的墙体材料问题,始终是长期困扰山区县建设的主要问题。
烧结页岩砖的成功生产使这一长期困扰我市山区县域建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它不仅性能比较理想,而且价格适宜,更重要的是它使山区县的建筑节能材料的生产进入了建材生产的主流,为今后的发展和性能的提高留下了较大空间。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建房的墙体材料问题。也为山区县墙改工作找到了出路,山区县的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改革工作终于明确了方向。墙材生产从此可以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
页岩砖在我市的生产还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下一步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巩固成果,提高有关县域对此工作的重视,使之进一步得到推广,扩大使用地区。另一方面将是把目前的实心砖改进为多孔砖,通过努力这将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届时将能彻底解决山区县墙体材料改革的问题,顺利实现建筑节能标准,为改善山区人民居住环境、为建筑节能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康市城建监察支队)
http://www.ankang.gov.cn/zjak/akjj/akjj200505/gzyj/200511/20051107144953.html
页岩产品主要利用页岩和煤矸石为原料进行高温烧制,有烧结页岩多孔砖、页岩空心砖、页岩砖、高保温模数砖、清水墙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在以页岩砖作为主要建材的砖混建筑施工中,页岩砖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烧结的页岩系列产品符合GB9196-88标准规定的标准。
http://www.xlc.cn/product.asp?bookid=689
http://www.tangshan.gov.cn/shou_xiang.asp?id=3305&ncl=91
http://zgwm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298
http://www.mishu-club.com/66/gongche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83
http://www.555888.com.cn/FJFAX/A9C05.htm
【文化】 缘于安康特殊的地域,尤其是历史上的移民活动,使安康在与周围多元文化相交相切中,交汇融合、嬗变成一个独具特质的区域文化。安康曾是古代巴国之地,又是蜀国的属地,巴蜀文化奠定了安康文化最早的基因;汉水流域是荆楚文化的摇篮,也是荆楚文化的根基。荆楚文化对安康人文的漫长浸润,在安康的风俗民情、人格心理中注入了更多的秦风楚韵;秦文化、中原文化,乃至羌氐文化,也为安康文化增色添彩。兼收并蓄,集万花于一束,熔众家为一炉,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楚,既有巴蜀之雄浑刚强,又有荆楚之柔媚清丽,也有三秦之古朴粗犷,还有中原文化的质朴通达。既沉实稳重又洒脱灵秀,既飘逸浪漫又憨厚野朴。刚而不烈,柔而不软,兼具四方气脉而又独具风韵和骨质。这些特色不仅表现在文学、书法、雕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上,更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门类中,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龙舟节等已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绚丽多彩、鲜活质朴的安康文化正魅力四射。
【民俗】 安康受自然条件、人口构成、经济特点、宗教信仰、文化状况等影响,民俗风情复杂多元。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安康秦风楚韵,民风淳朴,注重礼仪,民俗独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诸如春节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十五闹元宵、耍社火、猜灯谜;清明节扫墓,祭奠祖先;端午节门上悬艾蒿、吃粽子;中秋节家人团圆,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这些习俗与全国其他地区大同小异。进入21世纪后,也有人除了保持着一定的传统节令习俗外,开始过起了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受巴蜀和秦楚影响的安康人,民俗内容十分宽泛,几乎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有人将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概括为“安康八大怪”:“家家户户泡酸菜,蒸面稠酒人人爱,尼龙袜子套草鞋,石板上房当瓦盖,背篓里面把娃带,虫虫能当下酒菜,杀猪不卖薰起来”。以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充分表现出安康人的质朴、淳厚、粗犷和豪爽。安康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中。从书法绘画、剪纸、雕塑、戏剧和地方小戏到工艺品的编织和制造;从龙狮共舞的社火到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既有秦巴文化的风采,又有江南水乡的神韵。
二、安康历代人文景观最典型者叙述如下:
1、 虞帝庙
《前汉书》应劭注云:“在西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舜居妫讷,在汉中西城县西”。又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 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魏兴郡治。城内有舜祠,汉高帝庙,置民九户,岁时奉祀焉”。舜祠在今江北,《兴安州志》云:“过中渡一里,舜曾居此,一名姚墟。”又云“明隆庆中(1567-1572),建正殿五间,大门、重门各三间。”刊碑榜曰:“虞舜陶渔河滨处”。明万历十一年(1583)毁于水,庙宇坍圮。万历四十六年(1618)关南道吴愈、兴安知州许尔忠重修,“殿庑门垣,黝垩丹漆,悉则故制”。许尔忠撰《重修虞帝庙碑》文,略云:“兴汉江之北,旧传为姚墟。《帝王世纪》可按也。(明)隆庆己巳岁(1569),士人耕田得琉璃脊兽、甬道暨剥落残碣,依稀记大舜陶渔河滨处”,“当事者闻于朝,创建崇祀,春秋享献。”今碑佚文存,遗址上尚有万历四十六年重修时,阁城士民所立之“虞帝陶渔河滨处”石碑榜文一通。清嘉庆十三年(1808),兴安知府叶世倬倡首再修,著名学者张澍亲赴遗址考察,后撰《姚墟考》一文,辨析舜居安康的理由,并引晋朝人皇甫谧《帝王世纪》说:“今安康有姚墟者,西城本魏之安阳县,晋太康初(约在公元280—283之间)改为安康。故安康谓之妫墟,或谓之姚墟也”。帝舜姚姓,名重华,故有姚墟之谓。
今存世帝舜遗迹,湖南为巡狩驾薨之虞帝庙;浙江余姚为“舜支庶所封,舜姚姓,故曰余姚”;冀州蒲坂姚墟,张澍认为乃司马迁“据其所迁者而称之。”都没有“陶渔河滨处”的提法,这个典故出自战国《韩子》一书,韩子曰:“农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让畔;河滨渔者争坻,舜往渔,期年而渔者让长;东夷之陶者苦窳,舜往陶,期年而器以牢。”安康古人认为这里就是帝舜陶渔之处。是以至光绪 间,安康知县屈寿昌特将《虞帝陶渔河滨处》石碑榜文作亭以护之。可见虞帝陶渔传说之久远,入人之深广。因此重建虞帝庙,不仅可以展现安康人文历史之悠久,而且因虞帝陶渔河滨大大提高安康知名度,实为一处不可舍弃的人文景点。
2、 翠光台
又称“翠光遗台”,安康古八景之一。创建于宋,北宋真宗二年(公元998),翰林院侍读学士杨徽之游山南,有《翠光台》诗云:“钓舟浮浅濑,一舍绕重林;云放千峰出,花藏一径深。”明成化十四年(1478)创修之《金州志》,翠光遗台为八景之一,白河知县普晖诗云:“云山面面树苍苍,独有遗台拥翠光;乱抹晴烟横古渡,轻飘瑞霭弄斜阳。”万历间,兴安学正李正芳;康熙时,兴安知州王希舜在八景诗中,都赞扬了“翠光遗台”的美景。
因为翠光台是地方一个重要人文景观,于是到了明代衍变出一段美丽神话,据康熙《兴安州志》之《仙释》载:“郭尚灶卖酒翠光台下,有道人吕姓,在柴扉道院中,往来尚灶店中饮。尚灶不取一文,如是数年。道人授一丸,投龙窝水中即成酒。道人去后数年,复来,携尚灶往香溪炼丹,从翠光台端飞去。”今翠光台虽然已废,但作为安康古八景之一,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却十分丰富,是安康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古建筑,重建翠光台不仅可以恢复古八景,也是游人凭眺汉川,登高揽胜的景点。
3、忘归亭
北宋熙宁七年(1074)建,据《兴安州志》载:“在州西南五里,宋陈师道有记。”其略云:“相与登斯 亭以向座,则又云意舒徐,气血和平,遽然而笑,栩然而歌,超然而忘归。其山川之美,临观之乐,不言而知,言不能尽也”。
陈师道为江西派重要诗人,文师曾巩、诗师黄庭坚,雅奥自成一家。元祐中,苏轼荐其文行,授徐州教授,累迁秘书正字。熙宁间,其父为金州通判,师道尝客居金州,作《忘归亭记》。
4、至喜堂
南宋淳熙间太慰部浩建,淳熙初,郭浩以安抚便知金州,招辑流亡,开营田,积赢钱十万缗助户部,封太子少保,于是在金州构堂建楼,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而至汉中,特为诗讽谏郭浩不要因修了华丽的堂室而消磨斗志,甚而抱有隐退思想,金人仍在河洛一带与宋军争战,鼓励郭浩以国家大局为重。这首诗就是著名的《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安康甲第天下传,玉题绣井摩云烟。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气欲压秦山川。第中筑堂最宏丽,奎画岌岌蛟龙缠。知公所喜在勇退,顾视解组如登仙。公心虽尔天未可,终倚北伐铭燕然。十年宿卫功第一,小却卧护长淮边。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中珠履逾三千。愿公小缓高枕计,既今河洛犹腥膻。出师鸡鹿拥皂纛,画像麒麟峨玉蝉,是时公喜客亦乐,为公满写黄金船”。据说,郭浩读诗后,即放弃了急流勇退的念头,参与了北伐金人的战争,卒赠少师,谥曰恭懿,在金州立祠奉祀。
郭浩是抗金名将,陆游 是爱国诗人,此一段公案,实足为安康山水增辉。因此重建至喜堂,可使安康历史悠久的人文精神得到实物证明,从而也可使安康城山水之美更加完整。
5、忠惠王庙
在西堤南端,奉祀唐中和年间金州刺史崔伟。据康熙《兴安州志》载:“创建于宋,有元人二碑在焉,其一云:‘神之功德,宋已刻石,嘉定五年重加封号,至正改元,辛巳(1341)十一月重修行祠,金州吏目康道积撰文’。另一碑文,则兴元学政黄理仙撰(文载《安康碑版钩沈》,碑现藏于陕西省西安碑林),题曰《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碑文记载了元末红巾农民起义军攻占安康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赞扬安康“去城百步,有汉江之清波自山番冢荡漾东流,历洋州萦纡数千百里而至于金州之境。其舟车辐辏,商贾接踵,实秦头楚尾之都会也。”特别是碑阴镌刻了五十多元代军政官衔和少数民族(蒙、回、维族)姓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性,在国内石刻艺术长廊中占有一席之地。
明正德二年(1507),金州刺史王溥重修并建山门廊庑;清康熙时,兴汉镇总兵官程福亮捐资补葺,黝垩丹漆,金碧辉煌,诚一郡胜景。光绪二十一年,陕安镇总兵官姚文广再修,恢宏其规模,并建碑亭,庙貌更加宏阔雄丽。今虽不能恢复庙貌,但为了证明安康人文历史的博大精深而不仅只是山色水光,仍可以复制重刊《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于西堤南端建亭以护之,使之成为安康城区一个重要的景点。
6、 药王山(庙)
《兴安州志》云:“西南五里曰药王之山,孙思邈之神居之。仲春初吉,郡人争赴,其俗然也。”又说:“药王庙,孙真人思邈常往来山中采药,后人立庙城西五里士阜之上以祀之,殿前黄扬一本,相传已数百年矣。”庙建于宋,明成化八年(1410)郡守郑福葺修饰;万历间,郡药肆捐重金恢郭之,美仑美奂,遂为郡城士民游乐之区。古人题咏甚多,刘应秋《十月朔后,同诸友痛饮药王山》:“列坐呼卢兴未阑,澄江日晚晚天寒,壶倾木客休估酒,醉卧螺纹第几盘”,尤为脍炙人口。又有“封苔倚石凸还凹,俯背飞鸦高复低;有客登楼传老句,逢僧说偈止儿啼”等诗句。光绪中,医士郭天元筹款重修,署西安府事宫尔铎为之记。其略云:“邑西药王山,兴郡之胜景也,一湾碧水,青山四围,景色翠茜,不可名貌,游观之乐莫先焉。”
今药王山已成殡仪馆,夺一郡之风水,殊为可惜,若能迁出,重修药王殿,旁建小亭,连山虚郭,沿山脊升降,娇若游龙之势,将是何等壮丽雄奇!
7、文昌宫
安康郡城香溪洞公园已成景点,以此为轴心,城区负郭之南,西有药王之庙,东则重建文昌宫,彼此呼应,连成一线。文昌宫创建于明嘉靖间,《兴安州志》载:“南七里曰文笔之峰,岌然刺天,满 岁春暮,野花被山,其旁一峰,为明时州守郑时亨所增筑,建文昌宫于其上”(在陈家沟脑东岸山上。)清光绪十九年,知府童兆蓉在旧址上重建文昌宫。安康举人罗钟衡撰《重修文昌宫碑记》,略云:“旧址上加砖积土筑为高台,盖与城郭相望也。门外伐石为路,宽一丈,长五十丈,下至山麓,陈家沟水环绕焉。又为石桥达于两岸,所以便往来也。登阁眺望,觉阁之壮丽,出云气而摄斗牛。所谓‘两城烟火,了如指掌’。至于原溪映带,平畴如画,远带汉水,樯帆上下,而既见者皆出乎履舄之下。汉之北上台、中台、下台,势若星拱,而牛山之峥嵘靓丽遥相影对,其左右则龙王寨矗立于东,鲤鱼小盘据于西,合形辅势,无不效伎于山门之前,亦郡中一大奇观也。”
除以上几处久负盛名古建筑外,据康熙《兴安州志》载,还有若干亭台楼阁,录如下:
8、望江楼 《兴安州志·古迹志》:“在汉南岸,昔人观竞渡处。”
9、望云亭 《兴安州志·古迹志》:“在城东北三十步。”
10、 绮川亭在州治北。
11、翠光亭在翠光台之左。
12、 枕戈碑“又曰御书亭,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御书‘枕戈’二字赐郭倪,立碑西城。”
13、 回龙观“在郡城西北隅,汉水之滨,竹树丛集,绀窗掩映,尽堪游目,清康熙时胡恺建,”知州王希舜撰《回龙观碑记》。
安康又有四大丛林,名著于外。据《兴安州志》载;万春寺: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南岳怀让祖师开山。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林木郁葱,昔有大竹千竿,翠绿可爱。被明陕西按察使张涣誉为“可绘真图”的寺庙,庙前白云洞石窟,有唐至明题咏10余首。天圣寺:在西津渡之南,创建于宋,规模雄阔,壮丽可观。明嘉靖吏部侍郎温仁和《游天圣寺》诗:“红日浴江蒙雾雨,晨钟礼佛听蛟龙。”是郡人暇日 趋之地。新罗寺:在西津渡北,唐贞观时新罗国(今韩国)僧人建,内有怀让禅师读书庵。东岳庙:即双溪寺。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宣抚使张浚重修,郡守王彦董其役,明末毁于兵火。顺治间重修,嘉庆间再修,请西蜀高僧日杲主持,易名双溪寺。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师在此学习戒律,开端净土。以上四庙形成犄角之势,中间一脉汉水,映带郡城,布局十分精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