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结果(湖南产区)吗?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于2010年12月16日至21日在中国陶瓷商贸之都佛山南庄镇召开。来自全国八大产区、五大名窑、各著名陶瓷企业的代表及从事陶瓷行业的个人参加了评比活动。中国轻工总会副会长杨志海、中国陶协前任会长杨自鹏、中国陶协理事长何天雄、中国陶协副理事长付维杰出席了本届评选活动。本届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选送的参评作品2750件(套),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一千多人。
由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选送的124件(套)作品,共获得48项奖励。他们分别是:金奖3件(套),作品分别是《圆源》,作者张小兰;《古香》,作者丁海波;《农家乐系列》,作者谭金辉、喻辉。银奖5件(套
);作品分别是《梅花缸》,作者黄一健;《花开富贵茶具》,作者巫建平、周爱平、樊昊;《蝴蝶兰吊灯》,作者樊昊;《年轮十二生肖》,作者彭云琨;《紫藤花餐茶具》,作者易莎妮。铜奖20件(套);优秀作品奖19件(套);汤春华的《荷塘月色》获评委特别奖。其余选送作品均获入选证书。
从获奖情况看,传统陶艺类作品(釉下五彩瓷)获奖率较高,比全国平均获奖率的30%高出8个百分点。
一个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李光亮
四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 毛正聪 夏侯文 张绍斌 五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石玄根 徐定昌 卢伟孙 陈爱明 陈显林
十六个浙江省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季银龙、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
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友泉、丁绍杰、余正青、吴学远、苏伟、龚伟康、陈永德等 徐朝兴 龙泉青瓷大师
徐朝兴 浙江丽水龙泉人。13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52年。 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 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 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
毛正聪 1940年10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45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
夏侯文 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仿古莲花碗》、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张绍斌 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 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会意传神”。
卢伟孙 龙泉青瓷大师卢伟孙 1962年生于龙泉。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3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 1992—1 993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 1993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 1994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 1997年创建“龙泉子芦窑”。 2001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 2002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 2002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 2004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5年青瓷作品参加“陶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 2006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天池》、《鱼草纹大洗》 获奖。《漩》获铜奖。 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7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季银龙,1988年出生,浙江龙泉人; 剑瓷工场品牌创始人; 龙泉青瓷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 浙江省助理工艺美术师; 人称“龙泉青瓷界的活雷锋”,曾是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为龙泉青瓷在影视方面的合作与宣传推广作出不小的贡献;因为从小在龙泉长大,对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2014年,毅然辞职回到龙泉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曾轶星,60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溪乡。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
王志伟,70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 龙泉瓷。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瓷语的碎片》等等。 在制瓷技艺方面,推崇向古人学习,十年来走遍龙泉大窑、溪口等地几乎所有的窑址,读遍所有关于龙泉青瓷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诗歌、哲学、文言文地热爱和大量阅读,练就了他对龙泉青瓷的独特视角。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韵,被誉为龙泉青瓷王阳明派,引领当代龙泉文人瓷流派。对于头衔,自觉面对龙泉大窑、面对南宋龙泉青瓷,永不敢自称大师,因而拒绝参与任何职称评定,坚持让作品说话!创作自我要求极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备受文人、业内专家认同首肯。著名诗人、古陶瓷鉴赏家陈先发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业内专家评价,中国青瓷天生高贵,新品鲁青瓷更有一种别样的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官窑都属于青瓷窑系。鲁青瓷不仅完美表达了青瓷所蕴含的“尚青”传统,而且还具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空灵神秘的气息,给人以悠远淡定、自强自新的人生感悟。
鲁青瓷这一中国顶级文化瓷种的复活不仅代表着企业的责任,也是对“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文化精神的体现。在“五朵金花”(淄博创造发明的5种新瓷种)之后,新品鲁青瓷集合了新材质、新文化的多种优势,其发展潜力和表现空间不可想象。
1982年鲁青瓷刻瓷文具在德国慕尼黑三十四届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这是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上荣获的第一块金牌,1987年滑石质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再度荣获金牌。
1999年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红楼笔会”,当时用的是鲁青瓷瓶瓷,参会的众多文化名人大加欣赏,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欣然为鲁青瓷题诗一首:“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
2009年鲁青瓷微刻文具八件套荣获了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洋洋万言的《论语》刻在直径200毫米,高280毫米的鲁青瓷文具笔筒上,远看一字未有,近看字字清晰,每字只有小米粒般大小。
质量上乘的鲁青瓷,釉面光润,青翠欲滴,晶莹剔透,明快淡雅。据介绍,一件鲁青瓷精品,价值能到达160万元。鲁青瓷集成了中国陶瓷文化最优秀的部分,说她是国窑精萃一点也不过分。而鲁青瓷不仅是窑变釉色,而且延续了中国青瓷的精髓,其文化意境的高妙自然超乎想象。
鲁青瓷的独特性在于窑变,窑变即升华,升华是更高层次的再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感知,鲁青瓷都在表现一种珍贵的生命力。生命力的表达也从鲁青瓷的品牌文化标志物上得到体现。
蓝国华大师有当代“古彩”第一人之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很多经典代表作品被珍藏、馆藏,如:《春回大地》被评为奥运礼品,并作为国礼赠送萨马兰奇先生,《金鸡牡丹》作品被评为“中华民族珍品奖;《绿梅小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锦鸡牡丹》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永久收藏;《梅林曲》在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的“金”奖;《春色满园》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得“银”奖。
质量不错,价格适中,从坤恒土器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坤恒土器
创办于1995年的福建省德化坤恒工艺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县浔中镇凤凰山工业区,是一家集生产、开发、贸易为一体的自营进出口公司;2006年通过国家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和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主要产品:日用陶瓷、陶瓷促销礼品、西洋工艺品、广告礼品等,生产的陶瓷、树脂、竹木、玻璃等系列产品,备受客户的青睐。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07至2010年,公司完成销售产值80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收974多万元,创汇800多万美元,多次受到德化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公司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 12个生产车间,现有管理人员和工人500多名,其中陶瓷技术人才20多人,德化传统工艺大师8名,陶瓷客座教授2名。2010年投资1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在紧张调试中。投产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8000万元,增加纳税200万元。为加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6年公司投资500多万元设立福建省德化县凤翥堂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所,专门从事文化创意活动陶瓷工艺的研究工作,已发了800多个陶瓷工艺品造型和300多种釉色配方。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研究所开发的系列艺术品,造型典雅、工艺奇巧,既秉承了瓷都德化传统的工艺手法,又融入了现代技巧。代表作品:中国红、天目釉珍品色泽鲜红绚丽、造型雍容华贵;窑变釉、结晶釉精品历经1300多度高温熔炼,风格迥异、千窑一宝;影雕作品,细腻逼真,刻画的人物、花草惟妙惟肖,以巧夺天工之美诠释着凤翥堂的瓷艺风采。 2003年,公司产品 “天目釉”荣获福建省发明创新成果奖;2004年,储物罐(文字)茶获泉州市专利优秀奖(专利号ZL0331228.8);2006年,公司被确定为“泉州市企事业2006.8——2008.6年专利试点单位。2010创作的陶瓷“拍胸舞”:舞者头戴草圈,赤足,裸上身,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向上翘起的如同蛇头一样的顶端,有如蛇之吐信。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高昂、激越双脚顿地;有的双手使劲将胸、肋、全身拍得通透;有的舒缓和畅;有的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作品活泼而妙趣横生。该作品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得银奖。2010年创作的陶瓷作品《高山流水觅知音》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评选佳创意奖。公司2008年成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培训基地。研究所2010年共接待参观人数1000多人次。公司董事长柯国镇2009年荣膺德化县第五届陶瓷同业公会理事;2010年受聘厦门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 委员会常务理事。
参加其他艺术社团组织情况:
1991年加入中国展示设计协会
1992年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2002年加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浅谈创新设计与市场开发》发表于《山东陶瓷》1998年第3期
《创意与设计》发表于《山东陶瓷》2013年第4期
《苍茫云水间》刊登于《陶瓷画刊》2013年第9期
《天工餐具》、《佛在心中》等刊登于《中国陶艺名家》2013年10月第1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原生之韵》入编《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江苏美术出版社)
中国陶协获奖情况:
1994年5月,《四十八头天工餐具》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1998年12月,《8头夏源文具》获全国第六届陶瓷设计创新评比铜奖
2010年12月,《原生之韵》(4件)荣获全国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并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最高奖)
2013年7月,手绘瓶《白云深处》获第三届大地奖银奖……
有百余件作品分别获全国、省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三十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