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与彩绘瓷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花,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在国际制瓷业上的地位。
元代青花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即使是云纹、海水、松石、古竹等图案纹饰,也只是大体规整而已。其用笔纯熟,悬肘运腕而写,所绘出图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
到了元代的中晚期,景德镇青花烧造的技术已完全成熟,其特征是胎体厚重而又洁白,釉面白里泛青,釉色莹润,色调清新,纹饰素雅,图案层次丰富等等。其中有些器皿采用高锰低铁的进口青料,又称“苏麻离青,苏派勃青,回回青”等名称。元、明初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大多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带银黑色结晶状斑点(俗称铁锈斑)。经化验,进口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成份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为后人鉴定元、明两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虽然目前仿品成风,但唯独这种铁锈斑的发色,是后人无法仿造的。
在本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还不认识元青花瓷的真正面貌,常把它视为明青花。到5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波普以珍藏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纹象耳瓶为蓝本,对比中东一带其收藏的青花,把与此相同风格的器物定为“至正型”,从而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随着国内元青花的被发现,才逐渐有了元青花的研究与认识。
元代所产的青花瓷远没有明、清时代的规模大,产量及生产区域也很小,所以传世品总量大致在300件左右,国外约200件。无论从数量与质量上,国内的藏品远逊色于国际上的元青花。前几年在国外某地举行大型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瓷器最后以千万元的高价成交,其可谓是价值连城。
想必大家都通过古书记载和歌曲的流传,了解了青花瓷在我国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并且在今日来说,青花瓷器依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首先来说它的收藏价值,青花瓷是我国最伟大的文化艺术之一,并且经过千年的演变过程,青花瓷的艺术品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赞赏。
而且最近几年,青花瓷器的拍卖价格也越来越高,如果手中有一个青花瓷收藏品的话,自然也是坐等升值。
其次就是元青花具的观赏价值,青花被人比喻为高贵典雅的象征,搭配上各种图案与花纹,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状态,放在家中观赏,自然也是赏心悦目。
最后,元青花具对于中国历史的回顾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回归中国历史的艺术品制造水平,并且这种艺术的传播,也让后人感叹中国的伟大。
关于瓷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把它和语其经常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是一种高雅的东西。而瓷器相比于玉除了高雅之外,它也是一个实用的东西,比如我们日常所用的盘子碗,更多的是陶瓷所制成的。我们熟知的瓷器文化,有宋朝的五窑和传世的青花瓷,而在其中又以元朝的青花瓷的价值最为连城,其中不仅仅是因为品质的原因,还有更多其他的因素。
一、元朝青花瓷现存较少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王朝,它并没有随着历史的潮流将封建社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是更像是一种奴隶制社会的倒退。所以说这个时期各种风格是迥异不同的,青花瓷更是如此。所以在这个短暂的返祖的年代,能够存在于现在的元朝青花瓷是非常少的,物以稀为贵,自然价值也不低。
二、元朝青花瓷大气逼真元朝青花瓷不像唐三彩那样,注重对色彩的运用,也不像是宋朝那样注重形神的表达。而是对于人物或者是历史事件的复原非常讲究求实。最著名的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烟草青花瓷上,不但将萧何和韩信两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就连旁边的月光竹林等一些细节也细致入微,分毫不差。整个画面非常也大气,所以也就受后世珍藏。
三、元朝青花瓷文饰技艺高超相对于宋朝青花瓷那样的质地品质的高超,明朝青花瓷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纹饰非常的丰富多彩,因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对于这些花鸟鱼虫比中原更加的熟悉,在文饰的处理上讲究对称和典雅,而且在主题上也不再以之前的宗教或者宫廷为主,更多的是民间故事或者其他野趣的元素,而这些文饰使得元朝青花瓷从整体上来看是非常端庄正派的。因此,在品质和数量的衬托下,元青花瓷就成为了收藏家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