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李仁水是谁

丰富的歌曲
落后的自行车
2022-12-31 15:57:37

李仁水是谁

最佳答案
开放的镜子
激动的乌龟
2025-08-17 18:59:07

李仁水 一九五八年四月生于山东淄博,先后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湖北美术学院。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相融,在陶瓷行业具有代表性。

参加其他艺术社团组织情况:

1991年加入中国展示设计协会

1992年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2002年加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浅谈创新设计与市场开发》发表于《山东陶瓷》1998年第3期

《创意与设计》发表于《山东陶瓷》2013年第4期

《苍茫云水间》刊登于《陶瓷画刊》2013年第9期

《天工餐具》、《佛在心中》等刊登于《中国陶艺名家》2013年10月第1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原生之韵》入编《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江苏美术出版社)

中国陶协获奖情况:

1994年5月,《四十八头天工餐具》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1998年12月,《8头夏源文具》获全国第六届陶瓷设计创新评比铜奖

2010年12月,《原生之韵》(4件)荣获全国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并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最高奖)

2013年7月,手绘瓶《白云深处》获第三届大地奖银奖……

有百余件作品分别获全国、省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三十二项。

最新回答
精明的手链
大胆的路人
2025-08-17 18:59:07

河北:曲阳有陈文增,邯郸有刘立中;

江苏:宜兴有李昌鸿、周桂珍(女)、顾绍培,无锡有鲍志强;

福建:德化有苏清河;

陕西:铜川有孟树峰;

湖南:醴陵有陈杨龙;

山东:淄博有张明文;

浙江:龙泉有夏候文,杭州有郭琳山;

安徽:界首有卢山义;

河南:禹州有孔相卿、杨志。

会撒娇的铅笔
任性的柚子
2025-08-17 18:59:07
你好,王恩怀先生去世了,公元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号凌晨六时,一代瓷坛巨擘王恩怀先生逝世,享年八十三岁。飞鸟尽啼哀,松山悲无力。春秋几十载,王恩怀大师用他的勤奋刻苦、辛勤耕耘。书写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段段佳话,让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之花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健忘的春天
重要的鲜花
2025-08-17 18:59:07
狂人刑良坤语录: “一百年来,全世界的陶艺都没有一点进步,到我这里才有了飞跃。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发明创始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大师。我就是这样的一代大师!”

一、狂人刑良坤其人其事

陶艺家,1955年出生于山东,成长于大连。

大男人——身板粗壮,性情豪爽,里外透明,不知伪装,敢想敢闯,底气足,脾气犟,拉弓不回头,行事无商量。

大浑人——做过农民、当过木匠、工厂钳工、电工、维修工,辞职做过个体、养花、卖花、搞收藏,做陶艺。

大情人——喜欢漂亮女孩,放言漂亮女人使他思维灵敏,是他事业发展的推力器。

大傻人——不惜倾家荡产、几度离婚,价值百万元藏品无偿捐献,又借钱拉债搞陶艺。正如他爱说的一句话“我赤脚的难道还怕你穿鞋的不成!”

大狂人——以20项陶瓷发明专利、2万余件陶艺作品成为世界陶王而被称为大名人;爱放狂言,比如:全世界最好的陶艺在我家、世界上比我聪明的人太少了、陶艺成功只能靠我,我应该得诺贝尔奖等等。

大怪人——他很富有,起码也是亿万富翁,但是他又很穷,曾经四处行讨。有老外出1300万元买他的作品,他理都不理。他的作品只送不卖,爱朋友不爱钱。

想得诺贝尔奖的陶艺“怪人”

邢良坤,圈内圈外知道他的人不少,评价却很不同——

“邢良坤?他是个农民!结了四次婚,文化低,才念了五年书。”

“他啊,绝对是个天才!就冲着那20多项专利发明,两万多件陶艺作品,称他为世界陶王绝不为过!”

“这小子,桀骜不驯,像匹野马;还特别能吹,敢说大话。”

……

就是这么个褒贬不一的邢良坤烧出的陶,被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现当代陶艺家的作品的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而且收藏了两回。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术馆搞展览,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他的11件作品,4年以后,又收藏了他的15件作品。

在陶艺界,邢良坤是个异类,但你又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甚至不能将他当作常人来看待。在研究硅酸盐的陶瓷领域,他取得了20项发明专利,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科研成果之最,并运用他的专利创作出2万多件令人叹为观止的陶艺作品。在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日本丸龟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以及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他的作品。

印象中搞艺术的人都喜欢晚睡晚起,所以当我们约定邢良坤早上8点来宾馆接我们的时候,觉得很过意不去。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现在已经照料好我的花草和鱼儿啦。”邢良坤一见我们就噼里啪啦地说开了。

坐上他的三菱吉普,车子跑得飞快。“开车就得像我这样,反应灵敏,伸缩自如啊。我不吹牛,我开了19年的车,大小事故没有出过。”邢良坤的嗓门又粗又大。这是个一见面便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原因之一是他的语不惊人誓不休,之二是他令人震惊的自信心。只要你不追究他的鲁莽,这个山东大汉的直率还是很可爱的。他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总是说:“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一辈子什么都学过,就是没有学会说假话。”

百年陶艺有了飞跃

“这个吊球是我刚学陶艺的时候烧的,里面是五层吊着,层层都有活环死扣,一层层包起来的。直到现在它还是个世界之谜。”

“再看这个,三个泥条顶起来一个球,球体也是泥条,里边还带个中心塔尖。制陶的人都知道,它不符合常规,因为泥条不能多层连接。但是它就是层层连接,还不带裂的,你想仿制也仿制不了。”

邢良坤既非学院派,也非民间艺匠,却在制陶工艺方面,独创出了火焰定位、悬空陶塑、无接面陶塑、泥条多层连接、多层转心瓶、多层吊球等被业内认为是“不可能”的高难度现代制陶技艺。仅5年的时间,他在釉的配制上又开创了立体开片釉、套彩珍珠釉、红天目、多彩网釉、釉面开片等,多色立体开片更是打破了制陶史上千年的沉默。

“一百年来,全世界的陶艺都没有一点进步,到我这里才有了飞跃。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发明创始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大师。我就是这样的一代大师!”邢良坤有点狂。

像我这样聪明的人太少了

跟陶瓷打交道之前,邢良坤都干了些什么?

“5岁开始流浪,做过农民、木匠、工人,刷厕所、掏粪、扫大院、做装卸,什么活没干过?”这段很长的艰苦岁月,极大地磨炼了他的毅力。而邢良坤这个奇人,也就是有本事做到每干一行都是最出色的。“我在工厂里,车、钳、铣、铆、电焊、钳工、木工、维修,都是第一流的。这就是我的脾气,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邢良坤说过,不敢破釜沉舟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他的第一次“破釜沉舟”是养君子兰。你不得不佩服他,之前对花一窍不通的人,后来成了“花迷”、“花痴”,而且他养的君子兰就是比别人好,不光是在大连,整个东北三省,他是公认的养君子兰的一把好手。去年开始,邢良坤又喜欢上了养鱼。现在他家里,养着好几大缸的鱼。经常有人将快死的花草鱼儿送到他这儿,经过他的照料都会奇迹般地复活。他可以为抢救一条鱼一夜都不睡觉。他觉得自己和花鸟虫鱼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沟通,他懂得它们的心思。

“我的性格很粗野,一看就是傻大黑粗的人。可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我细。整个家庭的管理,小到一根针一根线,大到整栋楼房,你找不着一个有碰疤的地方,只要一坏马上修,因为我这个家里不允许有一点毛病,有一点坏的东西。”

“什么都不爱好的人活到50岁都很难,爱好得越多,他的生命就越长。为什么?他爱好的时候,他在用脑子啊。”

邢良坤喜欢“吹牛”,侃起来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他觉得世界上干事情认真的人太少了,像他这样聪明的人也太少了。

我必须成功!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靠卖兰花赚了七八百万,邢良坤第一次破釜沉舟就成了大富翁,邢良坤第二次破釜沉舟则是将手中的钱全部换成了陶瓷、古董和家具。他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陶艺来。1989年,他举办了自己收藏的日本古陶展,有人要高价收购他的全部藏品,他不为所动,却将1300多件珍品悉数捐给了辽宁省博物馆。他说:“多好的藏品,也是别人的,我已经研究透了,我要烧陶,要把邢良坤三个字写进陶艺史。”于是,邢良坤又开始了第三次的破釜沉舟。

在此后的五年里,邢良坤日夜围着陶土和窑炉转,捏陶坯、烘水分、进窑炉……他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得出了自己的沾釉、水分处理、胚的湿度、进窑的烟雾度等参数。每天邢良坤要烧4窑炉,用掉三四罐50公斤的液化气,捏掉4吨的泥巴,一年下来,“烧”掉的人民币少说也有两三百万。烧到最后,饭店也顶出去了,老婆也跑了,连吃面条的钱都没有了,邢良坤又回复到倾家荡产。

“那个时候可苦了,”模特出身的傅美是他现在的妻子,是这个有着二十来号人的陶艺研究所的总管。“夏天要在1000多度的窑边呆着,简直是遭罪。而冬天又特别地冷,手脚都冻僵了。”说到邢良坤,傅美却是一脸地幸福:“他呀,就像一个大小孩,最喜欢那种亮丽抢眼的衣服,和他的脾气一样,也和他的烧出来的陶瓷颜色一个样。”

“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占有,而是创造!在英国的时候,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八十岁老人还在那么认真地工作,很感动。我把那种精神学过来了,人活着就是一种精神,精神垮了什么都完了。”

我的作品都是国宝,只送不卖!

烧窑就是烧钱,但是邢良坤从未出售过一件作品,所以现在的他其实是过着行讨的生活。从1989年至今,很多人无私地资助过邢良坤,如果没有这些人,别说烧窑,就是全家人吃饭都成

问题。邢良坤说,为了这些人,他必须成功,他的作品一件也不卖,都要以捐赠的形式回馈人类社会。

在致力于陶艺创作的同时,邢良坤还担任着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南京博物馆研究员。他的业余爱好是溜车,他喜欢开车,开得飞快,最希望的是可以驾车四处旅行,但不是现在。他有三个孩子,他的技艺不传给他们,他要将这些技艺传给更多的人。

“科学家不就是人类的财富吗,我要为人类作贡献。我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全世界不管哪个角落建造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我要将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捐献给人类,让人们看到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奋斗的历程。其次,还要办一所最高级别的陶艺教学基地,让人们自由学习,自由发展。”

二、狂人邢良坤和他的陶艺品

除了满地的陪葬品,剩下的才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你见过人力与神力交互而成的艺术品吗?“邢陶”就是人力创造与天然神力交互而成的艺术品。在这里,用传统陶艺的语言解释它似乎有些苍白。一些专家说,“邢陶”是三分人工七分神力的熔铸与再造;一些专家则说,“邢陶”是大自然奇特创造力与生命智慧的萃取。“邢陶”的神奇张力让人们目瞪口呆。你看,泥土与神思在艺术家的手下未曾脱胎入炉先有一变;继尔在火力与魔法般的釉彩的幻化中又是一变;及待千烘万烤热度消失,又骤然生化出千奇百怪的“造物”,令观者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吊球陶塑 瀑布红瓶

“邢陶”的神奇魅力博得了海内外博物馆界、艺术界的连连喝彩;“邢陶”的收藏竟然改变了一些博物馆多少年来近乎“苛刻”的收藏规矩。

几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派出以朱诚如和杨新为首的堪称中国一流的收藏专家到辽宁大连市邢良坤陶艺研究所,对“邢陶”作品进行“史无前例”的鉴定、收藏。杨新副院长不无感慨地说,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博物馆,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藏现代陶艺家的作品;收藏邢良坤的作品是首例。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术馆展览时我们发现了他,当时收藏的是11件作品,4年后我们又破例收藏了15件。现在国内搞陶艺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还是跳不出传统的圈子,邢良坤算是国内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代表。他最大的特点是敢创新,有突破,比如他的釉彩、造型设计等都有创新,像他的瀑布红、珍珠套彩釉、立体开片釉等,以前我是没见过……

泥条连接陶塑 球体陶塑

著名书画家关山月先生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邢良坤的陶艺作品后,挥笔题写了“绝世天珍”4个大字;中国当代陶艺界学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写下了《当惊世界殊》的评论文章,盛赞邢良坤的陶瓷艺术。

几年来,邢良坤的陶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日本中津万象园丸龟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海内外著名艺术殿堂展览后,引起了海内外艺术界的强烈反响,“邢陶”已成为海内外人士收藏的珍宝。

窑变开片茶道碗 釉里红开片茶道碗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柯玫瑰撰文向世界介绍中国陶艺大师邢良坤。柯玫瑰说,邢良坤运用他曾当过锅炉工的经验建起了自己的窑炉,发现了风与火的最佳配置。多次失败以后,他终于掌握了立体开片技术。柯玫瑰评价说,“传统的技术曾使中国艺术家在陶艺界沉默了几百年,然而邢良坤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破例聘请中国陶艺家邢良坤为该馆远东地区客座教授。

珍珠开片茶道碗 流淌红釉茶道碗

有人说邢良坤似乎有些“狂”,沉浸在陶艺王国之中的邢良坤“狂”得可爱。“邢陶”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时,邢良坤在展览会上口吐“狂言”:我可以把日本陶艺家的制作过程“倒背”,而我的作品你要是讲出一个制作过程来,我就把我的房子和我的20项发明专利全部赠送给你。邢良坤的这番讲话在日本电视台播放后,但却没有人能站出来和这位来自中国的陶艺“大侠”打擂。邢良坤说,我的作品可以装满一个半卢浮宫。有一天我的作品会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面收藏。

对不对??昨天电视里还公布他牛皮吹大了!!有人挑战成功了!!!

拼搏的电脑
漂亮的期待
2025-08-17 18:59:07

1、王锡良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是第一批授誉(1979年8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山水人物瓷板。

2、秦锡麟

秦锡麟,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芦荡竞翔》。

3、张松茂

张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鸟画、雪景,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他的作品“紫归杜怀图”粉彩瓷板书被当做江西政府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其传略被记入《中国当代要艺家传》。

其于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惊艳传书》,《西厢记》人物为题材制作的 《惊艳传书》首次在珠海亮相。业界表示,这一作品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

4、王恩怀

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江西省丰城市长湖乡,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后又师从刘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术家)研习绘瓷技艺。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0年在家随父王步学艺作画,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

1979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牡丹玉兰》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牵牛花》15头咖啡具,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荷花蜻蜓》5头组合画具,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粉彩《茶梅竹》图纹设计,在'景德镇市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优秀作品奖。

5、李进

李进,艺名李峻,1940年9月生,江西石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水仙花》、《钟馗》瓷盘分别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二等奖;粉彩《水仙花》瓷盘获景德镇市第一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孔雀东南飞》获1983年轻工业部优秀奖;《杜十娘》获1984年江西省文艺创作二等奖。

6、王隆夫

王隆夫,别号“昌南子”,江西浮梁县人,1931年1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

代表作:《一苇渡江》、《唐三侠》、“粉彩八仙过海薄胎瓶”、“粉彩夜宴图瓷板”等获国家级专业评比一、二等奖和金杯奖。

7、唐自强

唐自强,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业美术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

1990年被评为景德镇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共30余项。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2000年,五块一套的大型新彩瓷版画《清明上河图》又喜获成功,现陈列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春讯》、《花神》、《六鹤同春》、《小鹿》等四件瓷雕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瓷雕《唐代仕女》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8、戴荣华

戴荣华,1940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春蕾》咖啡具,获首届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孔雀舞》花瓶,获景德镇市1979年'迎春展瓷'优秀奖,并作为影片《祭红》的片头作品;《争艳》荷花瓶,获'赴京展瓷'一等奖。

9、张育贤

张育贤,笔名风友,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绘画研究和创作。

曾师承著名雕塑家曾龙升、蔡金台学习传统技法,擅长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及陶瓷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锋从磨砺出》、《眯眯》、《白菜·蜗牛》、《鉴真像》、《花神》、《披纱女孩》、《回娘家》、《春》、《反弹琵琶》、《济公》。

10、熊钢如

熊钢如,室名'半墨斋'。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41年2月出生于江西丰城河州乡。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先后任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景德镇陶瓷馆馆长,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擅长雕塑创作,涉及城雕、浮雕、瓷雕;喜绘中国画,从师于胡献雅先生;善画瓷画,综合青花、色釉、新彩均有所长。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1964年瓷雕《初耕》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色釉瓷雕《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祖国万岁——牡丹颂》在为庆祝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被评为一等奖,而且是陶瓷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

知性的树叶
光亮的白云
2025-08-17 18:59:07

德州黑陶史(该部分内容由德州黑陶创始人王宪利大师于2011年亲自编写,所有内容已经过多方考证,实事求是,以正视听)

德州是现代中国黑陶的发源地,是古代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古代氏族部落以本部落发明而得名,如“神农氏”“有巢氏”等,德州又是古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是1928年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被发现,而中国首次发现的新文化类型以当地的地名命名,故山东黑陶得名龙山文化。在德州的齐河、禹城、乐陵、庆云、德城区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有20多处德城区(在陈公堤口村西边铁路桥洞铁路东面北300米的水沟南侧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鬲、盆、罐、杯等,其中最典型的是被称为龙山文化典型代表的蛋壳陶杯(蛋壳陶手工在陶车上手拉坯制成,其厚0.3-1.2毫米,薄如蛋壳而得名),蛋壳陶杯是当时的最高级的祭祀礼器,也是古今拉坯制陶的最高水平,蛋壳陶的出现表示原始宗教的萌生,也是人类从渔猎走向农业,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的象征。

德州从商周到宋代以前的窑址,目前尚未发现。

德州在宋代曾是一个很有影响陶瓷产地是中国最先进的瓷窑之一,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名窑分布图上就有德州窑,许多陶瓷专著中也提到宋代德州窑,宋代德州窑属磁州窑以烧制当时最具先进水平的釉上彩(红绿彩),也就是宋加彩而闻名于世,中国釉上彩始于宋代也是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种类,兼烧绞胎及刻、印、划花及白地黑彩、花瓷器。并烧制黑陶,2007年市委市府组织考古人员进行发掘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艳华市文化局局长范广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共发现窑址两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器皿等,其中红绿彩人物及绞台瓷最具特色,绞胎始创于唐代,属陶类而德州的宋代窑则进一步发展为绞胎瓷,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德城区的古代尉署街、水市街(今胜利街)也就是现在的液压元件厂周围,遗址占地8.7公顷。

元、明、清到民国民间则以烧制民用生活用具为主。但在建筑用陶上则有很大发展,德州的官办砖窑则进贡到皇宫并做为长城用砖,窑址在今南郊窑上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在德州出土的砖有明代的官司印,如“大明成化十七年德州造”“大明成化十九年德州造”“大明正德十年德州造”等。

上世纪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德州古代黑陶制作工艺,通过德州于官屯乡芦庄村的裴振泉聘请了民间艺人寇维军、马淑荣,做技术老师,建立了德州市工艺美陶厂,厂址选在德州西南郊运河东岸的芦庄,德州第一个生产黑陶的工厂于1979年在芦庄成立,芦庄成了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王先峰为首任书记、赵文海为首任厂长(属市、乡、村三级联营)。厂址建立在一个废弃的养猪厂里,猪舍改为生产车间,饲料室改成了原料加工车间,当时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俗称花盆厂,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1981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市政府投资10万元,在原厂址的北西两边进行扩建,由此厂的规模从北南30多米扩至100多米,东西的100多米扩建到200多米。扩建后的厂址距西边的京杭大运河仅100多米,这一时期的产品称“德州芦陶”,底部有“德州芦陶”的印章。

1983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陶艺术,德州市调寇维军、马淑荣、王宪利(先利)、许长霞、马月英、赵秀俊组建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所址建在供销学校南,于官屯乡木器厂食堂和宿舍的八间平房里,也就是现在的新湖南路130号。1983年底研究所招进了十几名工人以生产花盆为主,1984年由寇维军老师设计的黑陶工艺品获山东省旅游产品优秀奖,由此研究所也成为省旅游局的会员单位,这时期生产的陶器底部印有“德州陶”的印章。

1984年寇维军老师调离研究所,由于王宪利(先利)负责研究所的全面工作并继任设计,王宪利首先把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转为以生产黑陶工艺品为主,并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广州出口交易会上被美国人定购。胡耀帮总书记来德州视察时,对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大加赞扬,市领导把研究所以外东北角的土地划拨给研究所使其成为方形。这一年研究所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黑陶并获基金会颁发的由邓小平、廖承志、康克清签发的证书,这也是德州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证书,证号:NO.0000738现由刘贵田保管。

1985年为进一步开发新品种和培养技术人员,王宪利辞去了行政职务,局里派刘贵田来担任所长,王宪利任技术所长,这一年王宪利、马淑荣研究的黑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专家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石可先生把刻陶(刻陶是在烧好的成品上进行刻划的一种技法)技法传到德州,后来孙鸿璋又发展为微雕,纪金海1988年调入研究所后主要从事刻陶工作,其作品“甲古文”“火神”在中国群众文艺上发表。

1986年研究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以达到200多件、省市媒介多有报导,王宪利、马淑荣设计制作的黑陶荣获山东省第一届旅游品有奖设计大赛二等奖。这一年以王宪利、马淑荣、郭世燕设计制作的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展出,一时轰动上海,这次是首次使用“德州黑陶”之名。王宪利于1986年设计制作的双龙瓶日后后被德州市教育局收入《德州简史》教科书中。

手拉坯蛋壳陶是黑陶手工技艺中的巅峰,严格来讲厚度为0.3mm~1.2mm,0.3mm通常仅在瓶口最薄处能够达到。0.3mm的厚薄是手拉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王宪利于1986年实现(也是目前人类唯一一位实现)了通体0.3mm且通体镂空,器高10cm。该作品于1987年在送往北京展出途中损坏,经石可老师修复后展出。

1987年1月15日王宪利设计制做的300件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为了这次展出成功市委书记尚荣华、副书记贾玉水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展出期间市委副书记贾玉水到北京领导展览工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导了此次展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务委员黄镇、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及著名的艺术家赵朴初、尹瘦石、黄永玉、及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观看了展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谷牧副经理高兴的提了“龙山新风”从此“德州黑陶”誉满天下,并引发了全国性制作黑陶的热潮,形成了现在中国黑陶文化产业。

这一年王宪利创作的黑陶作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为国礼,并为李志念主席出国访问制作主要国礼,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将15件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

1987年王宪利设计的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1988年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全国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大会上获大会唯一奖项表扬奖,并为钓鱼台国宾馆设计装饰品和黑陶台灯。

1989年德州黑陶参加法国巴黎科技发明博览会,王宪利、纪金海、王宪增的作品荣获银奖。

1991年王宪利、徐勇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中由王宪利设计制作的仿宋代梅瓶(高90cm),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条案上。从1984年到1990年期间中央、省、地、市先后向研究所投资58万元,来加强工艺美陶研究所的建设,从1979年建厂到1993年期间中央及省各级领导,胡耀帮、邓友梅、梁步庭、赵志浩、来所视察工作,地、市领导王殿臣、吴振起、李荣振、成师农、尚荣华、贾玉水、赵德政为“德州黑陶”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促进了德州黑陶的发展。

1993年王宪利外出学习。

1998年研究所改制为博古斋工艺品有限公司。

2009年德州市把黑陶研究所授于王宪利,也就是德州先利黑陶研究所,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改制后德州出现了多个生产黑陶工厂和个人工作室。

王宪利1994年在传统黑陶的基础,发明了无釉开片陶、彩云陶、玛瑙陶、古铜陶、紫檀陶,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成为中国黑陶的里程碑。彩云陶获山东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一等奖、山东青年陶瓷创新评比一等奖,2006年荣获中国第八届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银奖。古铜陶获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并不断探索蛋壳陶的制做技法,从古代的二十多公分提高到一米多高,蛋壳陶2005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品设计大赛金奖,2006年山东创陶瓷创新大赛一等奖,2009年首届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展二等奖,2010年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

古铜陶,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优秀奖,首届青年陶瓷创新大赛优秀奖。

2010年,无釉开先黑陶、蛋壳陶、双获中国首届黑陶艺术精品展金奖,共占据全国金奖的一半。

山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香港名人杂志、名家杂志、美术报及齐鲁乡情、齐鲁周报多次报导。他的制陶技术收入中国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陶瓷制做大教本中”。

2008年北京奥组委选定王宪利的古铜陶鱼鳞小花瓶作为垒球项目的奥运礼品,也是全国唯一的奥运礼品,

2009年王宪利协助市政府向中国陶瓷协会“提出中国黑陶城”的申请,2009年5月中国陶协副秘书长毛增印,在德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史好勤部长、赵兴副部长的陪同下考察了德州黑陶产业,毛增印副秘书长回北京后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作了汇报,以后德城区副书记闫书德文化局长吴海荣,多次去中国陶瓷协会商淡,在2009年10月10日,中国陶瓷协会会长何天雄,副会长傅维杰,副秘书长张彩华,故宫博物院王莉英等组成专家考察团来德州正式考察,专家对德州黑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王宪利的创新成果,专家评定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的空白。又提出了研究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通过全面考察正式决定授予德州“中国黑陶城”的荣誉称号,同年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在齐河成立,它是全国唯一的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成立的黑陶专业协会。刘浩当选为会长、王宪利当选副会长,王志水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

2010年4月14日王宪利经几个月的试验终于攻克了由专家组提出的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又一次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无釉开片黑陶难点在于不但是无釉开片,而关键的技术难题是黑陶的开片必须是开浅色的线,黑色的线和黑陶成为一色则无法显示开片纹理,但黑陶是在烧好后密封深碳形成的这种工艺无法在同一器物上产生两种颜色,所以要烧成开片黑陶应必须必改变烧制工艺。因此无釉开片黑陶应独立为一个品种。

王宪利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克服种咱难题成功的研制出了无釉开片黑陶,无釉开片黑陶不但解决了黑陶开片难题,而且还解决了胎无法烧黑的难题,是真正胎里胎表都黑的纯黑陶,从此失传了几千年的真正黑陶工艺在德州正式恢复。无釉开片黑陶是黑陶领域的最高水平,2010年在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中,无釉开片黑陶荣登金奖之首。

齐河黑陶以刘浩代表,刘浩黑陶起源于1988年,刘浩黑陶把德州黑陶的留线刻法改成了不留线刻法,使图案更具立体效果,造型则取青铜器玉器等器物造型的特点,器型宏伟华丽。

并经中国陶瓷协会备案,申请了“中国黑陶研究所”,刘浩成功的在法国巴黎举办黑陶展,使黑陶在国际上又一次引起轰动,以后又在日本举办黑陶展并被日本奈良博物馆收藏,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举办了特展。

2009当选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首任会长,在中国陶瓷协会的支持下2011年成功的组织了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在精品展中刘浩获得最佳成就奖,王志水获一项金奖,王宪利获二项金奖,我市黑陶共获得了四个金奖的三个。

刘浩的黑陶工艺流传到龙山、日照、馆陶、聊城、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方都在沿续刘浩黑陶的风格,并没有重大突破。

刘浩先生的作品曾获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多次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荣获大奖,被国际国内博物馆收藏,2011年获中国陶瓷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在德州从事黑陶艺术创作代表人物还有:

王志水 男 齐河人,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从事黑陶创作二十多年,以浮雕见长,作品获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代表作浮雕松竹梅花瓶。

孙鸿璋德州最早从事刻陶的人,擅长黑陶微雕细致入微,字最小到毫米,到现在无人超越。

秦吉良是继孙鸿璋之后黑陶微雕优秀艺人,代表作有“澳门基本法”及黑陶印章的刻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刘欣刻瓷从师于著名刻瓷专家李梓源,其先刻后烧工艺独到,2010年被评为山东陶瓷艺大师。

刘文斌 夏津人 以烧制黑陶大瓶为主,其现在市上销售的大瓶都出自其手。

德州黑陶发展历史的图片资料由著名摄影艺术家徐洪铎拍摄并保存。

(以上各奖项以原件证书为准)

忐忑的皮带
沉默的楼房
2025-08-17 18:59:07
韩 慧 敏 出生于1979年8月,江西鄱阳人,现居 景德镇。

江西省陶艺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客座教授

江西省陶艺师职能资格鉴定评委

国家职业技能一级/高级技师

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属于中国新一代陶瓷美术大师代表,韩慧敏

先生擅长传统的古彩技法,线条刚强奔放,色彩鲜明

给人以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感觉。独特的设计风格

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绘画艺术家的追捧及艺术爱好者的

喜爱,同时多幅作品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陶瓷艺术品代表作品:

《济南英雄山》《山水泉城壁画》

希望有所帮助

背后的钻石
老迟到的犀牛
2025-08-17 18:59:07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

何炳钦,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艺》杂志副主编、中国《陶艺家》杂志编委。2004年10月14、1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 “东方之子”栏目,配合景德镇建镇千年,专题介绍何炳钦大师在陶瓷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何炳钦大师为中国的陶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陶艺教育人才和陶艺创作人才,同时他从艺3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和水彩作品,为中国的陶艺创作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何炳钦大师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是造型简约、大方,装饰典雅、清秀。作品多取材自然界中的小鸟、小花和小草,刻意表现自然界的谐和、温馨的情调和生命的活力;作品采用图案化的装饰形式,利用图案中夸张、变形与变异等手法,给人以严谨、隽永、精致之感;作品多用淡雅的低纯度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雅致、柔和的色彩美感。

何炳钦大师作为全国惟一的陶瓷艺术高等学府的学者,他承担着这一领域前卫性的研究工作,作为这一学科惟一的学科带头人,他在学术理论上的研究和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创新更是肩负重任。而今,他把现代陶艺的理论研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先后编著出版陶瓷艺术方面的箸作四部,出版个人画册一部,还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编写评价文章近百篇。他通过对现代陶艺理论研究,创作了一批新观念的陶艺作品和环境壁画,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表现出一种新艺术理念,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珍藏,并多次在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展出,引起巨大反响,多次应邀在香港、日本作陶艺表演。

难过的宝贝
单身的野狼
2025-08-17 18:59:07
赖如森,男,1941年9月生,江西省于都县人。号治囿老人。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大师,轻工总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擅长陶瓷美术设计,作品多次被选送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1989年为日本设计制作的青花园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第一、二届国际陶瓷节曾和中外陶瓷专家进行技艺表演和学术交流。1992年轻工业部陶研所和香港湖田艺术陶瓷公司在香港联合举办“景德镇陶瓷研修班”被派遣赴港讲学、授课。并在香港亚洲电视台作了现场绘瓷表演。1993年日本出版《景德镇10人精品展》辑入其“江南小景”“山川秀色”等5件作品并作了简介。作品“珍珠釉青花瓶”被大型画册《景德镇陶瓷艺术》一书辑入。

喜画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民间青花、鱼藻。

八十年代设计制作的“青花山水瓷瓶”、“青花花鸟盘”被日本客商一眼看中,而后大批量的订货,试制的“珍珠釉花鸟瓶”还被辑入“景德镇陶瓷”大型画册,“珍珠釉山水瓶”更是入选日本恩巴美术馆,获得了各届好评。

九十年代参加小煤窑炼制釉里红,并拍成电视专题片。第一、二届陶瓷节应邀参加中外陶艺家学术交流和现场演示。

92年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和香港湖田艺术陶瓷公司在香港举办“景德镇陶瓷研修班”,如森被派遣赴港讲学授课。

93年日本出版“景德镇10人精品展”,辑入如森“江南小景”、“山川秀色”等5件作品。

94年日本“景德镇精品展”,辑入“群峰竞秀”“秋韵”等作品。

95年日本客商专程远道而来请如森绘制一对夫妻瓶,以200万日元成交。

如森作品“竹报平安”“清风”“江南小景”“情趣”“菊花”、“兰花”、“红鲤鱼”等制成邮票、明信片、信封发行。

传略辑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