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怎么样

美丽的白猫
爱笑的招牌
2022-12-31 12:25:30

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甜美的哑铃
舒服的信封
2025-08-21 01:59:32

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是2014-06-12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工业集聚区陶瓷大道富得陶瓷有限公司综合楼。

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6033974813741,企业法人张永春,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陶瓷制品(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80613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51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南省富来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儒雅的豌豆
仁爱的雪糕
2025-08-21 01:59:32

那个时代决定了东北支援全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东北资源枯竭,设备落后,国家改了发展方向,一比五、一比十的贷款额度,给谁都不会太差。另外东北因为天气的原因,成本太高了。你看看东北产大米的几个地方,哪里不是富得流油。朝鲜战争,东北工业南迁,给了南方太多资源。锅炉厂,电机厂,轴承厂,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军工改过去的。资源给予南方很多。没落主要两个原因,1东北.包括华北平原较多,农耕面积多,常驻人口少。2.东北多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城市没落了。

资源,东北人民真的都用到了吗?钢铁,煤炭;粮食,石油,木材我看到的这些东西八五年前我看到的都是整列火车南下,往北的列车都是空的。我家就在车站附近,一车车原木,煤炭,全是进关的,活我们干了,苦我们吃了,钱你们花了,还要来骂我们,如果南北政策都一样,把山海关砌上,东北现在都能赶赶欧洲了。

咱们东北人自己也不争气。咱不说出去的,就还在东北的,自己心里都有点数。当然南方的发展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可是政策倾斜也占了很大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支援全国。那时出关的火车大多是空车,而进关的全部是重载,粮食,煤炭,木材,石油,全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现在资源没了,没有理了,但你们要纪住,没有当时的东北,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另外你说靠日本的建设,你好好学学历史,没有日本长达14年的掠夺,东北会是这样吗?

东北工业基础是张作霖搞得,后来苏联援助中国放在东北也是因为东北工业化程度全国最高,铁路最多,可以很快发展起来,不要什么都撤日本人,日本占领东北总共才14年,没有张作霖留下的工业基础日本人也没有大作为。我觉得,东北的问题,主要还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具体说的话,东北其实是国家的原材料基地了,比如粮食、石油、木材等。说老实话,既然是粮食基地,那么为国家维持粮食稳定,那是重中之重了。而原材料这种东西,是不可以价高的,比如粮食(比如东北的大苞米)若是涨价,那会引起一连串恶性反应,各种肉类、奶类无不涨价,那很快就会通货膨胀了。而要想富,那得搞工业呀,农业不会富的,农业是保稳呀。

但是呢,要真搞起来工业且人们富裕了,谁还会搞农业?因此,东北所承担的任务,就决定了东北不能发展那么快且也不能像广东那样去发展。另外,以前东北工业“厉害”,但那也是国家政策决定的,因为当时与苏联是老铁呀,所以很多大工厂就建在了东北。实际上,就地缘政治讲,发达的工业不适于放在东北,因为与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不那么稳定的,两个大国相邻之地区,不太适于发展经济呀。一句话:当年东北很牛,不是东北人有多能干,政策而已;现在广东很牛,也不是广东就一定有那么强的能力,也是政策而已。而政策,则取决于国家的方略了。

那个年代东北是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上海是轻工业发达,不一样,你要懂得没有重工业哪来的轻工业。重工业煤,钢铁,机器不能吃,你上海轻工业发达衣服鞋帽,吃得当然要好,创造的利润重工业多,但都上交国家了。工人得的很少。东北是共和国工业之母,上海是轻工业也搞了点重工业,没重工业就没共和国的今天 轻工业是挣钱的,重工业花钱多见效慢,应该是都欠东北的,后来怎么变得真不知道。

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从来没有听说过东北富裕。就是在清朝,江南的丝绣陶瓷也是很出名。还有江南的盐商。我觉得东北三省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中国绝户省;在辽宁最落后的地方的70岁的农村老人早都看淡了香火传承,未来都极可能绝户已经深刻烙入了每一个东北人的心底,感谢城管式的计划生育让东北的未来回归了大自然,为低碳环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北的穷富是几起几落,满清时期东北是富裕的,到东北闯关东的人群中一部分是为了种地,另一部分是因为东北工业化大生产,煤矿,铁矿,和森林的木材开采,需要大量的人力。 由于矿产资源的丰富,所以在东北日俄发动了两次战争,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争夺东北矿产。由于矿产的争夺,反过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东北的老百姓是富裕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本人统治,这时的中国百姓是贫穷的。

由于日本实行的是以战养战策略,所以那时东北工业是迅猛发展。1947年,48年东北陆续解放后,由于南方当时没有解放,东北又同苏联相连,所以相关援助工业产业落户东北比较多。你说的东北的工业一夜之间就完了,其实他是以下面因:首先是国家的价格双轨制,造成工厂大流血。其次是清理三角债,把东北的资金全部调到南方,而南方资金没有及时回流造成了工厂流尽后一滴血。工厂人员过多,那是因为按照国家的指令接受了79年全部回城的下乡知识青年。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

东北建国前就有比较完善的工业基础了,一五计划投东北是因为有工业基础有产业工人有资源,投进去钱有收益。投在西北戈壁、西南山区、岭南丘陵根本出不了成果。国家投入东北,东北向内地输入了大量资源、人才、钢铁、煤炭、粮食。三线建设东北特别是辽宁支援内地数千个项目。建国初期国家大力发展东北是因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最好,这些家底一部分是张氏父子建设的,一部分是日占时期建设的,虽然被苏联红军抢掠破坏了一些,但是工业设施仍然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要完善得多。我本人先后在河南洛阳和宁夏石嘴山见过大量祖籍东北的工人后代,他们的爷爷辈都是五六十年代去那边支援建设的东北技术工人。可以说,建国初期无论设备还是人才,东北都遥遥领先全国。

儿时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吃肉是奢侈的,穿衣是随意地,玩闹是愉悦的,警察是怕怕的。曾经印象里,持南方口音的人在儿时的映像里都是做一些脏活、累活的人,当地人不做的事,不干的活都由他们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努力、勤奋和善于与人沟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里的大人每日都在工厂上班,到上班的时间自行车潮汹涌,家里只偶尔有些老人,白天几乎看不到年青人,本地人做生意是被瞧不起和说三道四的。

说真话当时东北富确实也富,当时的东北大庆产石油,供给了全国各地,鸡西鹤岗产煤碳,也供给了全国各地。东北是大粮仓,粮食供应给了全国各地。东北的林业伊春大兴安岭,木材也都供应给了全国。军工设备也是为了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时都是无私奉献给了全国各地,当地的居民还都是正常的凭票供给制,日子过得也挺艰辛。感谢作者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那个时期那个年代的那个人的真实故事,挺感人的,也比较真实。

东北下一个致富点,就是把东北的蔬菜品种,老品种的种子收集好,进行良性改造,提高产量,供应全国,大家都知道,特别是东北人,知道,东北的蔬菜下来以后,大家都爱吃原产地蔬菜,因为口感特别好,南方的蔬菜很硬,做起来没香味,吃起来口感没有东北菜好吃,这是因为东北的无霜期短,动植物在东北生长,必须储存大量的糖和脂肪,这样东北的,动物与蔬菜生长起来就会缓慢,但储存的营养价值会高一些,口感就会好,所以东北应该,发扬这一优势,搞好育种,我相信这是另一个致富点,南方的蔬菜,使用高科技手段,尤其是以色列的无土栽培技术产量非常高,但口感不好,我想除了太空种子育种,是一个发展方向,第二个大面积可以提供优良种子的基地,就在东北。

靓丽的巨人
开放的野狼
2025-08-21 01:59:32

在清末民初,在我们国家流传着一个民谣,“河南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传说这三个人是财神爷赵公明转世,这三个人都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1、康百万是一个家族的统称。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位于中原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2、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数千顷,财富无以计数。

3、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

4、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苏州市昆山周庄东垞)。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5、沈万三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6、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后来,沈家遭受三次打击而败落,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7、袁景芳,字兰馥,号紫兰。山东省长山县焦桥村人(今邹平县焦桥镇)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贡授中书,改户部员外、工部郎中,出守广西柳州,擢授陕西平庆道按察使司副使。

8、史志上记载,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说他从小很聪明,为人也非常厚道,所以十四岁的时候,就被补为县学的生员。等到长大之后,直接捐纳,进入了国子监去学习,国子监在北京,是皇家的学校,专门为清政府培养各级官吏的。

9、在清朝康、雍、乾、嘉这四朝天子执政的一百多年间,袁家涌现出了160多个朝廷的重臣,在全国各地做官,有的伴天子左右,参与国家大事,政绩也非常的卓著。袁家是随着清朝的兴旺而兴旺的,随着清朝的败落而败落了。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庄园

1、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2、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

3、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百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万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景芳

鲤鱼毛巾
轻松的金针菇
2025-08-21 01:59:32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76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南、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死于1376年),男,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人。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省湖州南浔区)沈家漾 迁徙至周庄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

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祐。沈万三之弟名沈贵,字仲华,又号“沈万四”。沈贵二子:长沈德昌;次沈汉杰,生於延祐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沈万三,元末明初人。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万三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他本名富,字仲荣,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国首富。如果大家到过古镇周庄,在您对古城秀色称赞不一的时候,或许您没有想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的古镇的,不但是周庄受惠于他,南京城的建城,沈万三还有一半的功劳,因为是富可比国的他因为朱元璋的眼红而被逼出资与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的。

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说沈万三的发家,是从自己的勤劳垦殖开始的。“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他有了立业的根本。以后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使其财富的积累更上一个层次。“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经过原始积累,并且他得到了陆氏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同时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通番”赚取了巨大财富。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他是通过垦殖而积累原始财富的,接着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并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扩大资本。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州、南京、镇江和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明史》里也有好几处提到沈万三,其中一处在大脚马皇后的传记里写得明白:吴兴的富民沈秀,也就是沈万三,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说:“你老婆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正史如此说,自然许多人相信。老百姓善良,不太愿意一个财富传奇老死边陲,就编造故事说他在云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间还有人在到处散播奇遇,说自己在云南见到了长生不死的沈万三。

不过很可惜,传说当不得真,正史说的,也并不见得就一定正确。《明史》为清人编撰,出于政治目的抹黑明朝的文字随处可见,但史实告诉我们:沈万三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于元朝,死于元朝。

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编纂者的史料来源是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莫家和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说的话,《吴江县志》的编纂者自然不敢怠慢,但钦定的正史已经出版发行,他们也不敢推翻,所以只好在后面加上一段注释:莫旦说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但《明史》里又说沈万三帮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请求犒劳军队,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谁对谁错,我们也搞不清楚。

张士诚的军队占领吴会的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这就等于是说:按照莫旦的说法,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12个年头,死人既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不必再担心被他抄家流放。

沈万三至少有三个儿子,除了《吴江县志》提到的“二子茂、旺”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作沈荣,沈荣又有个儿子叫沈森。

元末明初人王行为沈荣父子撰写过墓志铭,其中明确提到:沈荣死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与父亲死于同年,享年48。

推算下来,可以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已经39岁,如此,沈万三的年龄在80岁上下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就此断定沈万三活不到80岁,看不到明朝的建立有些过于武断,但从这组数据中,至少可以推翻正史里所记载的沈万三得罪朱元璋,被充军流放云南的说法。

明军洪武十四年(1381年)才正式对云南用兵,次年平定该地,云南正式纳入朱元璋的版图。即便沈万三此时还活着,而且就在明军平定云南的同年就被充军流放到那里,其年龄至少也已经在100岁上下,这可能吗?流放百岁老人,在中国历史上等同于奇谈怪论,要知道,这是一个以孝为基础,以忠为目的的社会,尊老是它最基本的意识形态。

沈荣的墓志铭里还提到:“初,荣父(即沈荣)之先君子(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沈荣洪武九年的时候去世,墓志在提到沈万三时,使用了“先君子”这个称呼,这已足以证明沈万三在洪武九年时早已去世。

墓志铭里还提到,沈荣在主持家族事务期间,曾建积善堂用来“承夫先志”,也就是继承先人的遗志,同时以资纪念。“先志”,无疑也意味着沈万三已经去世。沈家积善堂建于元代末年,这就等于说,沈万三在沈荣建造积善堂之前,也就是元末的时候早已去世。

如此,结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鉴于沈万三的一个儿子沈荣生于1306年,可以推断沈万三大致出生于1286年前后;依据莫旦的记载,和沈荣的墓志铭,可以推断沈万三死于元朝灭亡之前;总体上,沈万三大略活了六七十岁。

也就是说,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传说中被朱元璋流放云南的沈万三,没做过一天朱元璋的子民;甚至没见过朱元璋,不知朱元璋为何方神圣,也极有可能。

沈万三从江南巨富到家破人亡,都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

洪武六年朱元璋攻苏州城。当时,张士诚之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是因为得到苏州富民在财力上的支持。作为富民之首的沈万三,当然出力非凡了。城破之后,朱元璋对苏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这一下拍到皇帝马脚上。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好得马皇后还算清醒,觉得有点过分,劝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才保住小命,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这是洪武六年的事。

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家族财产损失大半,家人又发配云南,但家族仍然人丁兴旺,生活照样过得潇洒。就是因为太潇洒了,引出了灭门之灾。

事情发生在洪武末年,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因和一个女子偷情,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这件事在清嘉庆《同里志》中有详尽记载,现简述如下:洪武时,同里镇有陈某者,生有一子,是个弱智。这弱智儿娶妻梁氏,倒是个知书善吟的美貌女子。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当然名扬四海。这时,周庄沈万三的招赘女婿顾学文,听说后就十分倾慕,常借故雇船往来周庄同里之间。船到同里,就停泊于梁氏居室的窗下。一来二往,顾与梁氏几次照面。顾慕梁之美色,梁羡顾之英俊,只是缺少机会了。顾学文就买通当地恶少,引诱梁夫弱智儿,出门饮酒赌博;又指使梁的邻居——一个老妪,带了新奇的首饰送给梁氏,并用言语挑逗。梁氏本已对顾有好感,于是一拍即合。从此两人频频书信来往。弱智儿懵然不知。其父因在外当差,难得回家,也被蒙在鼓里。只有陈某的兄长,也就是弱智儿的伯父,绰号陈缩头的,隐约听到一些风声,但也苦于没有证据。也是合该事发:梁氏疏于谨慎,竟把顾学文的书信裁开后卷成纸燃放在灯罩下。陈缩头就买通梁氏身边的僮儿,把纸燃偷出,补缀成幅后,寄给在外当差的陈某。陈某看后,明白真相;况且顾学文的信末都盖有松月图章,更是铁证如山了。陈某寻思,仅凭这样一封书信,告到官府,不见得会有什么结果,弄不好反而败坏了陈家的声誉。这时正好蓝玉大案案发。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封为凉国公。江山坐定,蓝玉就恃功骄傲,广蓄庄奴,欺凌百姓。朱元璋怕尾大不掉,狠狠地定了他个谋叛大罪。陈某正愁怎样为傻儿子报仇,见此案发,牵连日广,就趁机诬告顾学文与蓝玉通谋。一牵涉蓝玉案,就不再是什么私情事,立时三刻变成要案。结果,不但顾学文,连同他的父亲和兄弟被杀,连他的妻族,包括沈万三的儿子沈旺在内的一大批人,都杀掉了。梁氏亦被其父逼令自缢。这件事从洪武二十六年起到洪武三十一年才平息。

从此,沈万三家族彻底败落了。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璋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万三充军贵州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打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株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默默的小鸭子
顺利的冷风
2025-08-21 01:59:32
辽三彩虽年代不近,但收藏群体并不大,故而拍卖场上并不受人追捧,除了进行资本运作时的炒作以外,正常情况下拍不出较高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各正规拍卖企业普遍不愿接受此类标的的委托,即使偶有上拍成交率并不高,成交价也较低。

近两年有下面几家公司拍卖且成交过辽三彩:

广州艺拍 2011年6月12日 辽三彩五鱼图海棠形洗 9200元成交

上海嘉泰 2011年4月1日辽三彩葵花脉枕1680元成交

中国嘉德 2011年6月18日 辽三彩罐 11500元成交

山东茂恒 2011年5月13日 辽三彩武士壁挂像 5665元成交

广州华艺 2011年2月27日 辽三彩海棠碟 6720元成交

2012年度有几家公司上拍过辽三彩,但基本是全军覆没。今年3月16日香港富得即将上拍一件辽三彩四方形碟,估价为6000—8000元港币,尚不知届时能否成交。

上面是对辽三彩拍卖很有代表性的信息,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