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考古队在哪里发现中国瓷片?
4月5日,中沙考古队员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展开工作。正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中沙联合考古队日前在遗址多个地点发现中国宋元时期的白瓷片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3月22日,“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正式启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中方队员一行5人,于3月26日至4月13日开赴沙特阿拉伯,与沙特考古人员组成“中沙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往北即是著名的朝圣贸易港口——吉达港(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者同为麦加朝圣贸易港。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曾派出考察队伍,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前期考察,在红海之滨的一片盐碱沙滩地上找到该遗址,现为一片废墟,地表可见散落的建筑构件、陶瓷器残片及零星的碑刻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考古工作也逐渐走出国门。
2018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5名中方队员将于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特阿拉伯,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处、墓地两处,并发现了疑似水井、围墙墙体等遗迹,初步判断塞林港遗址存在明显的功能化分区。从建筑技术的考察来看,地表建筑物多用砖块、土坯和珊瑚石垒砌。两处墓地中已发现墓葬超过百座,并发现碑刻数十块,部分碑刻还可见清晰的碑铭,记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8年9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方面合作推进的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的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首次对整个红河古城遗址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绘,并在古城西侧发掘了一个佛寺遗址。
2016年9月26日丝路考古成果发布:发现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中外考古人员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2013年12月,中国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经过多年调查、发掘和研究,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这一发现为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1、空间不同,古埃尔公园的瓷片建筑空间太小中国瓷房建筑空间比较大。
2、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空间格局。古埃尔公园的瓷片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