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2021印度工业陶瓷总产量

花痴的铅笔
哭泣的茉莉
2022-12-31 12:04:56

2021印度工业陶瓷总产量

最佳答案
俏皮的战斗机
精明的荷花
2025-08-21 11:12:06

你好请问是问2021印度工业陶瓷总产量是多少吗?2021印度工业陶瓷总产量是49亿平方米。印度是庞大的内需拉动了陶瓷的生产,所以印度是在2021年陶瓷产量达49亿平方米,增长达256%。

最新回答
快乐的小海豚
愤怒的鲜花
2025-08-21 11:12:06

世界陶瓷生产大国的印度尼西亚,其产量目前排在世界第六位,是世界陶瓷产业一支强大的发展力量。印尼8家陶瓷企业投资1亿美元扩展计划将使印尼瓷砖生产能力提高到3.65亿平方米,超过已经拥有3.3亿平方米瓷砖生产能力的越南。越南近几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在全球陶瓷市场所起作用越来越大。在越南有超过150家瓷砖生产企业,15个卫生陶瓷制造商,超过500家企业生产粘土砖和屋顶瓦,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也是日益重要的全球性陶瓷生产国。陶瓷生产量从2009年的2.95亿平方米增加到了2010年的3.75亿平方米(+27.1%),其中涵盖了瓷质砖5500万平方米。越南陶瓷行业有70%产于其北方地区,该地区的陶瓷质量较高,产品尺寸较大,这些企业有20%的产量用于出口。在越南的南部由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组成(以台资企业为主),它们的瓷砖产量占越南瓷砖产量的30%,但主要用于出口至台湾和其他的周边国家。越南政府在通货膨胀达到警戒线后作出回应,推出一系列限制货币市场措施,并于今年年初修改了原先的增长目标,减少了公共投资额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也使得房地产市场从2011年3月开始出现下滑现象,局部因素是由于银行利率过高,使得陶瓷生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当前的困难,越南生产商持谨慎的态度,试图重新恢复市场活力。一个广泛的工艺技术现代化进程仍在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当地生产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在东盟各国中,泰国是仅次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瓷砖生产和消费国。最近几年,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瓷砖生产和消费增长明显,而泰国的生产和消费量均跟往年相差无几。 泰国的陶瓷行业拥有为数不少的佼佼者。在全球产量排名前25的企业中,泰国的SCG集团和王朝陶瓷集团均名列前茅。

辛勤的星星
时尚的荷花
2025-08-21 11:12:06
未来机会在海外?建陶走出去的3种模式

疫情反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而2022年的建陶整体产销率低迷,企业不得不停窑甚至降薪裁员,终端卖场关门撤店也成为常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企业的海外业务表现优异。陶城君了解到,很多瓷砖、陶机、色釉料企业今年出口订单都获得了增长。甚至有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是有出口订单撑着,单靠国内已无法生存。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有人预测困难的日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以科达、力泰、马可波罗、欧文莱、纳来等为代表的企业对海外市场经验丰富,它们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1

产品与营销的全球化

改革开放后,依靠土地、人口、制度等红利,建陶快速积累起制造及成本优势,开始进入出口扩张期。有的企业选择自营出口,有的企业通过OEM订单涉足出口,高峰时曾有企业单年出口额超10亿。

欧文莱成立之初一直专注于出口业务,并坚持产品高端化,很早就成为高端瓷砖出口第一品牌。从早期的抛光砖和全抛、半抛仿古砖,到后来的现代仿古砖、素色砖,欧文莱一直站在国际化的维度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研发。产品因此受到全球客户的认可。

通过与B&Q、OBI、Homebase、HomeDepot等知名建材连锁超市和零售商进行贸易合作,欧文莱在海外拥有13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卖到了六大洲。即使如今发展重心转回国内,欧文莱的海外销售占比依旧保持在五成左右。通过不断与世界市场接轨,深入了解各地的文化和审美偏好,欧文莱对国际流行趋势了如指掌,这也让其产品更具国际化属性。

而另一个将产品渗透到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品牌——纳来,凭借对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坚持,也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

2010-2013年,在国内多数企业还在生产抛光砖、抛釉砖的时候,纳来已经将喷墨打印、干粒效果、表面质感应用于产品研发。纳来创始团队在深度参访意大利瓷砖的设计、研发、生产体系后,坚定了“来源于国际,着眼于全球”的产品理念,并以“纳来”品牌为唯一输出窗口,产品系统全球共享,由此逐步在海外市场建立口碑,在澳洲、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表现优异。

2

组织与供应链全球化

走出去在海外建厂或成立分公司(办事处)是全球化的另一种模式。相比单纯的产品出口,在海外设厂可以享受生产所在地的市场、政策、资源(人口、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红利,还能节省关税和运输成本,对于抢占空白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意义非凡。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科达非洲项目。2016年,科达与广州森大合作在肯尼亚投建第一座陶瓷厂,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随后科达持续加注非洲,陆续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等国投资建立陶瓷工厂,覆盖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建陶市场需求。2021年,科达非洲建材业务营收23.45亿元,同比增长31.05%;2022上半年,科达非洲建材业务营收15.26亿,同比增长43.73%。

与科达类似的,还有以旺康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温州企业和福建企业,他们走出国门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建立陶瓷生产基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较而言,一些品牌厂商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建厂,旨在以中高端产品开拓欧美市场。例如马可波罗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生产基地,成功打进欧美品牌阵地,有效提升了品牌高度;而欧文莱与MML合作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不仅避开了很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还提高了海外供货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陶机、色釉料企业则以成立办事处或分公司的形式耕耘海外市场。力泰从2003年开始出海,逐步建立起海外营销服务团队,还招募了数十名外籍员工,下一步计划在发展前景良好的市场就地设厂,实现本地化运营。新景泰在越南、印度都有办事处,接下来将在非洲与伊朗地区建立长期业务和服务团队,实现从非洲到中东、中亚、东南亚的全球化布局。

3

团队与资源的全球化

比海外设厂更高阶的全球化,则是通过合资或并购的方式,从全球视野构建人才、研发、技术、渠道、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优势,提升全球化竞争力。

纵观世界建陶产业链,莫和克、西斯特姆、埃思玛格拉斯·意达加、EFI快达平等知名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背后无不伴随着多笔跨国并购。在建陶行业,这样的企业还不多,科达算一个。

2019年,科达并购意大利陶机企业唯高(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条全自动化墙地砖生产线正是从唯高引进),这是首例陶瓷装备企业海外并购案。并购完成后,科达通过优化中、意资源配置和技术融合,构建起“制式”、“意大利制式”、“中意制式”三种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市场的客户需求。

并购唯高后,科达顺势成立科达欧洲

科达董事长边程透露,唯高公司原有40多名员工,科达并购后扩充到了60多人,现在业务发展很良性,“跟我们的结合让他更壮大了”。接下来科达还计划在意大利成立研发院,借助欧洲的先进技术和高校科研力量,加强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现在是研发哪适合就放哪,生产哪适合就放哪。”边程说。

诞生于意大利的道格拉斯瓷砖如今也是一家中意跨国公司。2001年,道格拉斯进入市场,逐渐成为高端瓷砖代表品牌。随后道格拉斯在建立生产基地,并依托意大利道格拉斯的生产和设计研发资源,实现了“意大利设计+意大利制造”和“意大利设计+制造”两种产品模式。

凭借对100%意大利设计的坚持,道格拉斯瓷砖得到了及海外广大追求高品质生活用户群体的喜爱。在此基础上,道格拉斯在佛山成立国际运营中心,在香港、北美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以亚太区为中心辐射全球市场,最终目标是全球化布局和本土化运营。

道格拉斯中 国总部

由世界陶瓷评论最新发布的《世界瓷砖生产消费进出口报告》显示,2021年世界瓷砖产量为183.39亿㎡,同比增长7.2%;2021年全球瓷砖消费量为182.09亿㎡,增长了6.8%。全球瓷砖生产和消费正在复苏。

以科达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大力在海外跑马圈地,瓷砖品牌也可以以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发展路径。建陶,增长机会或许在“全球”。

满意的发带
大胆的蜜蜂
2025-08-21 11:12:06

中国的建筑陶瓷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广东、山东、华东、福建、四川、河北等几大陶瓷产区。据公认的数字,中国陶瓷砖的年产量已达34亿平方米,占了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各产区的主要情况如下:

(一)广东产区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其它有河源、肇庆、清远等产区。

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

(二)山东产区

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山东的各种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园林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艺术陶瓷等产品,品种丰富、款式新颖,有一定的水平。

山东的陶瓷企业主要集中淄博和临沂,此外,烟台、济南、莱芜等地也有一些陶瓷企业。淄博的陶瓷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和张店,其中,淄川主要生产建筑陶瓷,博山以日用陶瓷为主,张店既有日用陶瓷也有建筑陶瓷;临沂也是山东的一个重点陶瓷产区。

山东产区最有名的是日用陶瓷,其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出口创汇、产品质量在全国各产区中名列前茅,其产品多次被作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国家礼品送给外国客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美术陶瓷生产基地,有“北国陶苑”和“陶瓷园林奇葩”的美誉。

山东产区最大的优势,是其销售区域的辐射面很广,可达东北、华北、华东,辐射半径很大。在这样一个大的辐射面中,中、低档陶瓷制品很有优势其次是山东在能源上也有相对优势。山东建筑陶瓷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在机制上不够灵活,而平均技术水平又与广东有一定差距,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三)华东产区

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华东生产的建陶产品走高档路线,价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树立品牌、维护价格等方面,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但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中价产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

(四)福建产区

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业内有广东人“造砖”,福建人“卖砖”一说。福建过去是墙砖、地砖齐头并进,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

福建陶瓷企业多小厂、小窑、小压机。但选择了打特色牌,也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

(五)四川产区

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

威尼斯商人瓷砖

威尼斯商人瓷砖

四川产区的优势是能源、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虽然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过,四川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产区辐射面较窄,几乎只覆盖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和部分西北区域。虽然四川陶瓷价位低,但西南地区整个的消费水平也较低,不可能发展太快。二是西南地区的运输也相对比较困难。比如,从广东运一台压机到内蒙,运费比到四川还低。三是四川的陶瓷企业规模还是较小,还形不成规模效应,相对成本比较高。加上煤气、电的价格迅速上升,而且供电、供气量不足。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广东陶瓷企业的投资介入,“夹江陶”的形象大有提高,未来的前景光明。

(六)江西产区

江西产区原集中于高安,高安曾号称釉面砖王国。佛山陶企及江浙陶企受当地政府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纷纷投资江西。已形成高安、景德镇、九江、萍乡等多个大型生产基地。

幽默的小熊猫
无奈的白猫
2025-08-21 11:12:06

建筑陶瓷的快速发展让人侧目。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陶瓷产业才开启了第一轮发展高潮,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建筑陶瓷的产量已开始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更是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城市化发展的良好时期,不但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建筑陶瓷产品,随着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城镇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对建筑陶瓷的需求也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今后十年至二十年内,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仍将保证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稳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12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97家,共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同比增长34.8%。当年年建筑陶瓷总产量75亿平方米,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五年间年均13%的增长速度。2013年全年建筑陶瓷总产量接近85亿平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68%左右。

贪玩的口红
高兴的方盒
2025-08-21 11:12:06
2019年1-10月,全国陶瓷砖累计产量83.87亿㎡,比去年同月增长7.86%;其中,瓷质砖累计产量60.56亿㎡,比去年同月增长7.33%;陶质砖累计产量23.31亿㎡,比去年同月增长9.28%。大大超出了民间的预计,更出乎了一些行业人士30-40亿㎡产量之争的意料。具体到主要省份,从可以了解到的数据看,陶瓷砖增长幅度为:福建10.59%,广东-4.18%,江西12.24%,四川14.03%,陕西18.76%,湖北17.83%,河南14.60%,河北5.45%,广西19.07%,辽宁5.14%;遗憾的是,主要产区山东未采集到综合数据。

殷勤的画板
生动的乌冬面
2025-08-21 11:12:06
5。英国伯斯利陶瓷在“世界陶瓷风行标”的博洛尼亚展中排名第5,展位在14馆B31-C32,英国伯斯利陶瓷1991年创立,陶瓷砖年产量达1.1亿平方米,卫浴产品500万件、日用瓷2000万件,产品出口至150多个国家,共有16家设备先进的工厂。

殷勤的白昼
积极的银耳汤
2025-08-21 11:12:06

1、佛山陶瓷生产基地:

佛山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行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早期粗放式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保压力。从2007年开始,就以“宁舍几百亿GDP也要把环境搞好”的决心,关停转移了300多家污染较大的陶瓷企业,仅留下60多家陶企在本地实现清洁生产,持续开展环境执法治理。

2、黄冈市黄梅瓷砖生产基地

杉木乡被称作黄梅“景德镇”。该乡有6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14条陶瓷全自动生产线,年产值30亿元。“陶瓷作为传统材料,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陶瓷企业都在升级改造生产线,天成陶瓷还准备新上无机非金属陶瓷项目。

3、广西梧州市陶瓷产业园: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已有5家陶瓷企业的33条生产线成功点火并试产投产,每日几十万块瓷砖“新鲜出炉”。另有4家陶瓷企业的基建、安装等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2.1万亩,规划建设陶瓷生产线200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配套物流业产值达100亿元。

4、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

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陶瓷工业区规划面积10.84平方公里,拥有长江以北储量最大的230亿吨砂质高岭土矿,石英砂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产品涵盖日用工艺陶瓷、外墙劈开砖、内墙砖、室内地砖、广场地砖、陶瓷刀具、特种陶瓷等,填补了黑龙江省陶瓷产业空白。

5、山西阳城陶瓷工业园:

阳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产业,斥资数亿元兴建陶瓷工业园,引进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客商入驻,全县建成21家大中型现代化建筑陶瓷企业,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以建筑陶瓷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阳城国际陶瓷城为抓手,以陶瓷产业配套项目为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佛山:中国产业重镇兴起“绿色制造”浪潮

参考资料来源:国际在线-黄梅新材料产业紧盯高质量:从“一片瓷砖”到百亿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西最大陶瓷生产基地建设探秘:白土变“真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国瓷都”依安:两年内打造10亿级陶瓷产业集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阳城亮出新名片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销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