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男子捡陶瓷碎片发现是新石器文物捐博物馆,发现文物后该如何处置?
在黑龙江有一位男子走到路边的时候看到了陶瓷碎片,于是便捡回家给拼了起来,最终才发现原来这是新石器文物,距离到现在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时间,最终男子把该文物进行了捐赠。,发现文物之后,第一时间肯定是要进行鉴定,之后上交国家,千万不要去进行倒卖,因为这可属于是犯法行为。
来自黑龙江的这位市民,其实也是在采蘑菇的途中,路过的时候突然看到路边上有几个瓷片,他感觉到非常的特别,所以就捡回了家,在经过孙先生的拼凑之后,拼成了一个完整的陶罐,最终经过鉴定之后才发现这普普通通的陶器碎片居然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
在发现捡到的居然是如此有价值的文物之后,孙先生就立刻去了当地的博物院,并且把该文物进行了捐赠,对于双鸭山市宝清县的博物馆来说,真的也是一份很特别的赠礼,这个文物是孙先生在沟里面无意间发现的,但是也是因为看到瓷片上面的花纹比较特殊,所以比较好奇,这才挖了出来捡回家。
其实一开始孙先生以为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陶片,闲来无事的时候拼成的图案,直到有一次朋友来到自己家里,觉得越看越特别,怀疑是一个文物,为了弄清这陶罐到底是否是文物,所以孙先生直接来到了宝清县的博物馆,并且把陶罐让工作人员进行鉴定,这一鉴定才发现这居然是有很大科研价值的宝贵文物。
在发现文物的第一时间最好别去轻举妄动,因为有时候私自的挖掘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特别是比较庞大的东西,有时候这些文物在博物馆妥善保管,才能够把文物真正的价值给体现出来,如果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发现疑似文物的东西,首先就要把现场给保护起来,在去向当地的文物行政部门进行报告,要知道这些文物本身都属于国家所有的,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是不能倒卖,藏匿,哄抢的。
在安徽宣州的一个工地上,有人挖出大量陶瓷器碎片,这里疑似古窑址!于是工人就停工了,这些陶瓷碎片确实有研究意义,专家能够了解陶瓷碎片的年代,能够完善某些朝代的记录。中国曾经经历过很多个朝代,而且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有很多金银珠宝,有些内容没有被史料记载下来,确实是一种遗憾,所以考古工作人员只能够通过挖掘古墓以及其他的东西了解更多详情。
考古工作人员能够将这些瓷器碎片清理干净,并且将它们放在博物馆,如果发现一些有重大意义的物品,也会有专业修复师修理,那么这件瓷器的完整面貌就能够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瓷器保留了几百年或者是几千年的时间,在21世纪的时候,现代人揭开了这些物品的神秘面纱。工作人员通过专业仪器探索瓷器的奥秘。
历史学家也会研究这些东西,研究历史故事,意义非常深远。他们只是通过这些碎片了解背后的朝代故事,如果能够和史料记载的事件连接在一起的话,也算是一种成就。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而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将这些材料补充进去,所以后代就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某个时代的内容。
这些东西即使碎了,但是价值连城,也值不少的钱。很多不法分子就是通过这些古遗址以及古墓盗取大量的金银珠宝,他们会将这些东西转手卖出去,突然获得大量的资金。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可耻的,这些东西属于国家不属于个人,如果有人发现有不法分子的话,一定要及时的上报。每一个人都要有国家责任感,这些瓷器当中可能隐藏着大家不知晓的秘密,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帮大家解密。
这个瓷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延长了山西的烧窑历史,同时其选址的特殊性也对研究古陶瓷具有独特价值。山西晋阳古城建立于春秋时期,后于979年被夷为平地。也就是说,该遗址所属年代是春秋到五代这段时期。晋阳古城遗址最初被发现于1955年,后于1960年展开考古工作。晋阳古城遗址因为埋葬厚的缘故,整体保存得比较好。再加上晋阳古城的地理特殊性,该遗址拥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内曾陆陆续续发现过些许瓷片和窑具。不过直至数日之前,考古人员才真正在此处遗址内发现瓷窑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展开,晋阳古城遗址被划分为了1号、2号以及3号建筑基址,其中新发现的瓷窑遗址位于2号与3号之间。根据目前的考古分析结果,新发现的瓷窑遗址所在位置属于宫城区,共包含3处瓷窑炉遗迹。
就地理选址来说,这处瓷窑遗址与其余大多数瓷窑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也意味着此处瓷窑存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此外有关此次瓷窑遗址的所属时间,考古人员根据瓷窑中所发现的遗迹以及瓷片等遗物分析得出该瓷窑应是隋唐时期的。如此一来,这处瓷窑遗址便成为了目前山西省内历史最为久远的瓷窑遗址,山西的烧窑历史也因此得到延长。
话说,考古人员在新发现的这处瓷窑遗址中共出土了近万件瓷片,其类型主要是青瓷与白瓷,器形则包含碗、盆、瓶、罐、杯等多种样式。再有就是,此次瓷窑的使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烧制技术却是比较高的。随着后续研究的展开,这座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应该会带来更多的信息,而这对于古陶瓷研究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2021年3月11日,杭州萧山进化镇的一位村民在自己家竹园里挖竹笋的时候,意外的挖掘了3件古代陶瓷器,经过鉴定以后确定这三件物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陶瓷器,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从这件瓷器的历史和挖掘地域可以进一步证实了这里曾经是古代越国的地盘。
越国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越国的地盘主要的控制区域就是江浙沪地区,当年这里是并不是非常富饶的地区,人口非常的稀少而且农业非常的落后,导致越国的经济无法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公元前312年,越国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结果越国战败从此以后一蹶不振,最终被楚国灭国,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越国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确不能掩盖他们在瓷器制造方面的精湛的技艺。古越国的之所以陶瓷业发达,还有从越国和吴国之间的历史说起,早在春秋早期,吴国和越国就水火不容。吴国在春秋中晚期的时候到达了鼎盛时期,越国不得不退居太湖以南地区,原始瓷的生产中心也随之南移到现在的萧山和绍兴一带。随着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经过三十八年的时间,越国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越国也在短时间内政治和经济达到了顶峰,原本就是技术精湛的原始瓷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从这里产出的原始瓷产品种类丰富,质量高,装饰非常的精美,成为当时原始瓷生产的中心地区。
但是随着越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和楚国的战败,越国的原始瓷的辉煌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从出土的这三件原始瓷就可以看出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准。这些原始瓷为研究古越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素材,也对中国的陶瓷的历史提供了参考价值。
瓷件是要学会鉴别最好的老师
首先,它是一个大量的整机产品,很容易找到。自东汉到现在,无论什么代表HE的朝鲜,有全国各地的众多窑,有的来来去去,有些持久。除了宋廷因为法院专门设置了窑烧制的非卖品的御用瓷器,为各地瓷窑生产的目的商品,整个生产瓷器分布的大量。尽管振荡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完好是少数之一,但对国家和残害无数的瓷器或碎片仍然生存,或窑,或在废弃的坑,或者在废墟村庄,集镇的网站,甚至田间地头,会有一个陡峭的悬崖瓷器碎片散落。它就像古代瓷器对象的宝库,供应学习者不竭参考。
其次,瓷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专家作品几乎各个时期的制瓷的特征的所有讨论中,你可以找到从瓷器片的实物证据,这实质上是学习者了解瓷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材料。不同的时代,不同窑瓷器外形,颜色胎质胎珐琅釉料,颜色着色材料,装饰功能,在烧制过程和明代民窑每个朝官题词会标等,可以通过收集砖感知得到。瓷件瓷器确实是一本百科全书可以看到可能会被感动!
三,真正的瓷器碎片率,可以通过观察其研究的真正的知识获得。当地一般来说,瓷件,大多是从网站和古代人的部位住在开挖面或浅散各个时期。其价格低廉,利润低,几乎没有专门的模仿,因此,瓷器仿制品充斥的今天,正版率最高的瓷件,瓷器收藏家是最便宜的,最可靠的学习资料。
破碎瓷件中国古代陶瓷史上
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战争的自然灾害,经济消除了许多古窑址有没有存款湮没了传世窑瓷品发现没有经验的根是发现的一些古瓷器稀缺的,不能用科学总结的系统中流传下来。因此,罕见的瓷器碎片的发现,往往成为试点,填补了科学证据和古窑址的重要考古发现的空白。例如,第一汝官窑瓷器专家发现宋代名窑,已经踏破铁鞋寻找河南临汝中心中州大地,但无济于事。后来还是一些文化工作者必须拿起宝丰县清凉寺瓦村为线索,事情败露,使入棺窑的确切位置。从官窑发掘研究,瓷砖是唱歌领先。无论是岳兴,丁,龙泉,耀州窑,景德镇窑......,几乎所有的官窑瓷材料主要有瓷砖堆的挖掘和整理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件瓷器窑瓷器有没有研究成果,没有古瓷片也没研究成果瓷器博物馆工人。业余爱好者,珍贵的瓷器件
瓷器收藏也不言而喻。普通瓷件是一种信息,他们学得一手,并有一个典型的珍贵瓷片,瓷器已成为谁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标志的征管水平的发挥。例如,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窑,若拱璧简,价值连城,鸡缸杯春季拍卖会在香港1999年的近30000000港元。别说普通收藏者购买,甚至想看看故宫也要去。然后在“土地”,“天”买一从一个摊位,还有装修,窑成化斗彩团菊碗碎片一整节,就可以观察的真实性开始了它的纹理特征,这是多么令人兴奋收益。
六朝南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六朝古都,是国内研究和瓷件,最丰富的地区收集结果的数量最多。南京古陶瓷研究协会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瓷器爱好者。他们痴迷于收集和瓷器碎片研究,常年的风吹日晒,在石市,秦淮边,让他们到处寻找足迹。 “泥身惹人发笑,双手瓷砖惊艳之宝”,以换取了丰硕的成果努力工作:有人捡到了唐代青花瓷器和残碗的来源,红色和绿色的色彩丢失元干杯中残留物,甚至更多的人只写了在过去找到的记录,但不是在那种金元玉壶春瓶残装置的关闭。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型博物馆都没有这样的信息是他们的学术价值明朝那些传世窑用钱能买到是无与伦比的!
瓷件被判断一个真正的权威
官窑瓷器,生产年份等因素来加以区别,专家说了算或瓷砖说了算?最终,瓷件有发言权。能讲专家的结论的真相,没想象中,突发奇想在正确的判断到达,但基于一种瓷器现货,包括瓷件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当与瓷件的鉴定结论已新发现和其他客观事实的冲突,我们相信谁?当然,我们相信实物证据!因为“实践(包括实物证据)比知识理论水平。”
过去,人们(包括专家)一直是北Songru官窑釉是赢得更多的光线素食主义者,和“汝官无放大器”。但清凉寺窑村发掘入棺过去推翻了这一结论,很多雕刻,印刷,雕刻的结果,有的地砖恢复文物证明汝官不仅是迷人的魅力釉,也金童玉女不仅体积小巧而优雅的轻洗的菜,并有巨大型的家具精品。
由于瓷件被破坏,所以器物釉节,“肠肠肚肚”通畅暴露出来,使人们不仅知道表,检查它的更多。这种看法是比简单地瓷器的特点与学习的整体优势更深刻的把握完全识别。作为标准对照进行,以确定基本的科学方法瓷器标型学酒店与瓷件瓷器的特点。无论是官窑闵古瓷窑,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和大文化背景一定程度的产物。相同的产品,同样的窑,同一类,具有一个基本上与当时科瓷的技术水平和审美共性,这是瓷试样的技术水平相一致,可用于识别标准客观基础。在胎土粉化,例如,不破碎机前介绍景德镇元明清时期,在河之水的使用已经被粉碎脊椎。高中低档官窑瓷器的区别的官窑恶化之间的区别,只是在瓷石,除了轮胎泥过滤过程中腐烂的品质和精致的高岭土水平,拥有现代化的铣,磨,强磁场熨平轮胎的制动效果本质上的区别。常见的功能,以制瓷工艺元,明,清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有瓷件不同时期的标本制度安排,从露出的剖面胎儿部分的并行分析,可以总结出非常科学的特征序列胎质时代,对于瓷器的鉴定找到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实证标准。瓷是这种情况,搪瓷釉,颜色装饰材料,生产工序可以如此。
在西藏的我友瓷会见了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瓷件,整理,研究的人,人道快速采集强调,“走眼少”,从理论和古代体育掌握组合瓷,视力,和真正的质量的收集率的基本特征是高的。反之,那些不注重古古陶瓷砖和残疾谁开始学习理论与瓷器相结合,刚才的所有宋元到明清官窑瓷器瓷器突然集合,或者根据什么书你想要的人,几乎都打败众多,全军覆没。只有在2000年的44000000港元的“嘉靖五彩鱼藻格局罐,”在国内我会看到三个藏友香港拍卖。当确定,即有些人认识,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重新选择正确的方式从事瓷器收藏。有些人都没有,他和你急。你指出,这是一个假的,他坚持真实的东西和移动的书出来,指着一个告诉你一种理论。你说,这一直是著名的传记程又旭,有几件在国内外都记录在案,他说,“为什么是我这次是不是又找不到呢?”您明确指出,他错了,他说,瓷器是人为的,艺术的火,我怎么能有一个样本。他询问是否瓷件?他说我想要的东西干什么!
事实上,许多这些朋友不知道,瓷器专家的真正实现,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不是拿着一整天DAVID珍妮是一位作家,相反,所有的高度重视,各瓷件或残疾研究的物种。打开“收藏”看,主角是瓷件多篇描述。上海博物馆致力于向人们展示了国家陶瓷博物馆分工有不同时期的每件官窑瓷器标本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印刷的精妙配合,由故宫博物院,一系列大型画册的出版的“故宫博物院瓷器传世真的假的对比 - 古标本目录的古遗址”,在筹备这张专辑的专家聚集了巨大的营,故宫瓷器军精锐几乎退出,瓷件在这些专家的心目中的地位可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著名陶瓷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其最有影响力的瓷器的代表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唯一一个根据所选的工作,这是登在“后记”,“鉴赏陶瓷碎碎”的页面严重的形象。我觉得这个选择是有意义的,读者应该明白,虽然东西。
当然,古瓷片收集器收集不能随意无原则购买。要选择一个经典之作。其次,要注意整理和补充科学系列。第三,我们必须警惕的几件有现代仿品冒充瓷件销往切忌贪婪。买这个假瓷件,经济损失不说,因为老师把自己介绍给了错误的识别思想起来更重要。这种现象存在于耀州瓷,官窑,龙泉窑瓷瓷窑炉被发现,藏友也不容小视。
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继宋代以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青花、釉里红,还有各色的彩瓷等,都是先前所没有的名贵品种,代表了元明清三代瓷器的高度工艺水平。
“青花”是指用钻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特点是素雅、蓝白相间。与此前的各种瓷器相比较,青花瓷器的优点十分明显:
(1)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浓,成色稳定,窑内气氛对它影响小,烧成范围较宽;
(2)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色;
(3)青花原料是含钻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等地都出产,也可进口,也可用国产料;
(4)青花白地蓝花,明净素雅,具有类似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5)青花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正是因为青花瓷具有上述这些优点,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其他一些传统的装饰手法,如刻花、划花、印花之类的技法, 相继退居次要地位,而让位于青花。
元青花三顾茅庐罐
裴格瑟斯基金会藏
此罐将三国中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都刻画得神乎其神。
如上图,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只见枝繁叶茂的垂柳,树下刘玄德头戴官帽,着长袍,躬身拜谒。而一旁的关羽和张飞,用窃窃私语状表现出他们内心的愤愤之情。
目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有同此题材的青花带盖梅瓶,但画面上有所变化。除此外,至今尚未发现第二件元青花三顾茅庐图大罐,其青花色泽能像此罐,既有青翠艳丽的色泽,又在绘画功力上能够表现的如此精美绝伦。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何时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现在学界较多倾向于青花瓷出现于唐代的说法。虽唐三彩中的蓝彩是用钻呈色的,但唐三彩属陶器,还不能看作青花瓷。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扬州收集到一些唐代青花瓷枕碎片,证实唐代已有青花瓷器制作,但不知道在何处烧造。2006年3月,有媒体报道说,考古人员在“巩义市黄冶村大片耕地和民宅下发现唐代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认为该处极可能是唐代青花瓷的发源地。(见“唐青花瓷发 源地在河南巩义”,载《新民晚报》2006年3月14日)
与元青花相比,唐代青花还只是处于原始的阶段。“元青花”虽说已经成熟, 但尚未达到精湛地步,所用钻料主要是从波斯进口的“苏渤泥青”,又称“苏麻离青”(音译关系),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称“铁锈斑”。国产的青花料含镒高, 含铁低,色调不如进口料浓艳,也没有黑色锈斑。元青花的釉不十分透明,釉色略偏蓝,故影响到青花光彩,青花色带灰暗调(因火候掌握未能恰到好处),不甚鲜艳,纹饰简单草率。
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大罐,“宣德年制” 四字楷书横款,高48.5厘米,估价6000万至8000万港元,成交价1.4亿港元。
2016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三十周年志庆拍卖:世纪珍藏”中,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以2200万港元起拍,1.4亿港元落槌。
此罐源自一个法国私人家族。该家族的一位成员于20世纪初在中国买下此罐,此后就在其家族中代代流传至今。现任藏家是一位瑞士籍女士,大罐曾是其外祖母M.Legrand女士(1883-1978)的藏品。M.Legrand女士来自巴黎北部,在巴黎度过了大半生,1926年时继承了此罐,后传于其子(现任藏家的舅父),而这件大罐曾被纪录于一张1981年的清单之中。1997年现任藏家的舅父过世后,由她继承了此罐,并将其置于宅邸穿堂作摆放杖之用,因而曾配有一层金属内里作保护。
此罐唇口、直颈、鼓腹、浅圈足,器内外施釉,圈足及底无釉,通体绘青花纹饰,口沿外侧绘云朵纹,肩部绘四兽面纹,中间书“宣德年制”楷书横款,腹部画一条五爪回龙游戏于云朵间,龙作回首状,睁眉瞠目,炬眼炯炯,张牙舞爪,刚劲有力,胫部绘一圈莲瓣纹,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浓处有铁锈斑痕。
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成为主流。明初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 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青花瓷主要用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这种青花料含镒量 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色彩像宝石蓝一样浓 艳,但含铁量高,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此黑斑 无法模仿,属自然形成,与浓艳青蓝色相映成趣。 这黑疵斑点也成为这一时期用进口钻料烧造青花瓷的重要特征。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料进口和国产的杂用。青花瓷风格以胎薄 釉白而青色淡雅为特征,所用国产青料叫做“平等青”,含铁量少。正德时期还用 国产青料“石子青”,呈色浓中带灰,不如“平等青”那样淡雅,故正德青花有部分 是浓中带灰的色泽,与成化、弘治时期的有别。
明嘉靖以后,开始部分使用云南产的国产青料“珠明料”。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将从西域进口的“回青料”和国产的“石子青”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青花色 泽一反成化时期的浅淡和正德时期浓而带灰的色调,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 浓重、鲜艳的色调(回青料中铁与钻比值低),既无黑铁斑,也无灰色调,又比“平 等青”显色浓艳,故嘉靖青花是明清青花中较佳者。
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时期青花瓷器是当时的最主要产品。嘉靖官窑瓷器烧造的数量十分巨大,据文献记载,朝廷征瓷量庞大,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景德镇烧造了近百万件瓷器,青花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瓷器工艺的主流。
嘉靖窑是明代官窑中造型品种最为丰富的,几乎无物不有,风格趋于多样化。继承与创新兼而有之,形体设计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从宫中传世品看,大件器皿明显增多,胎体接痕明显,如:大龙缸、大盖罐、绣墩、大盘等,形体古朴厚重,气韵粗犷。
另外还有各类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以及瓶、壶等陈设瓷,瓶的耳部多加上圆环能转动。也有精巧的文房用具如笔架、笔山、笔洗、印合、水丞、砚台等。仿青铜器式样有出戟尊、爵杯、鱼耳炉等。还有一些特殊器形,如方斗杯、方形多角盖罐、壁瓶等。最突出的是葫芦瓶的盛行,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天圆地方)、瓜棱形等多种式样。
嘉靖青花纹饰题材十分广阔,装饰技巧高超,总体风格繁缛富丽,构图多层次,生活气息浓厚,形象严谨生动,特征鲜明。采用双勾勒平涂画法,笔划圆润,流利有神韵。常见有植物纹(四季花卉)、花鸟纹(喜雀、孔雀)、动物纹(龙、凤、羊、马、狮子)、人物纹(历史人物、风俗人物)。比较流行的是婴戏图和鱼藻图。
清代康熙时期,对青花瓷用的青料进行加工,并且在烧温技术上已有发展和提高,故青花呈宝石蓝色泽,极为鲜艳,蓝色透底,莹澈明亮,色泽比明代后期的美丽。
康熙青花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说明当时的工匠能成功地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多种 不同深浅层次的色调,这在表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图案和人 物故事装饰时尤为重要,故康熙青花装饰有反映文人士大夫风尚的《竹林七贤》、《水浒》、《三国演义》等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青花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效果。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璎珞纹贲巴壶
1644年,清王朝定都北京。随着清初顺治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初步稳定,至康熙时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而康熙皇帝本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潜心于汉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在瓷器的生产烧制方面,清政府首先于顺治二年宣布:“除辖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而后又于康熙二年实行“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这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和工匠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上的束缚,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但由于瓷器的主要产地江西,一直处在南明抗清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再加之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三藩战争的影响,陶瓷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首先恢复了御器厂,陶瓷生产也逐渐走向正轨,而后又实行了将一定量宫廷官窑瓷放置于民窑里最好的位置中烧制,即所谓“官搭民烧”。这种烧制方式的实行,使得民窑烧造技艺有所发展。另一方面,民窑瓷器也同样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康熙民窑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官窑瓷器相比,虽然总体质量逊于官窑,但在艺术表现上,它不受形式上的约束,且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将实用与观赏融为一体,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官窑瓷器的烧造,虽有种种限制,但由于宫廷的财力和威信,优秀的工匠常被聚集起来,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指导下,表现出他们对美的理想,创造出美的作品。正如《清史稿》卷五O五中记录的那样:“参股今之式,运从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稚鸡牡丹纹凤尾尊
康熙年间烧造的瓷器,品类之盛,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蜚声海内外,可谓空前。
例如十七世纪末的德国国王奥古斯特·斯,特别喜爱中国瓷器,他曾买过约两万余件中国瓷器,并且亲自为这批瓷器编号入库。这还不够,他立志要效仿中国烧制瓷器,因为烧制瓷器需要特殊的土,当时德国还没有这种土,他便下令四处寻找,并参与设计瓷器样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烧制成功了。现在非常有名的德国麦森瓷器就是这位喜爱中国瓷器的德国国土领导研制的。这位外国国王尤其偏好康熙青花瓷,他曾经用他军队中的一个兵团向奥地利国土交换了一组清代康熙青花瓷器。这组瓷器,至今仍保留在德国它们包括两个大罐,两个瓶和一个尊。这里借用瓷器鉴赏家耿宝昌的话来形容它们“我曾见过这些文物,它们确实非常精美。”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这时瓷器的生产,正如前文所述,仍以青花瓷为主,艺术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点亦可从古代文献中找出依据。例如:“硬彩、清花均以康熙为极轨”,(节录自《饮流斋说瓷》中的“说彩色第四”一节)。清代人陈浏在其著作《陶雅》一书中称:“雍(正)、乾(隆)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熙)窑。然则,青花一类,康(熙)青虽不及明(代)青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按照《中国陶瓷史》中的观点理解,那就是:从浓美角度讲,康熙青花是否一定不如所有的明代各朝青花,还可以再研究,但康熙青花却可以“独步本朝”。因此,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以胎釉精纯,发色青翠,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是清代历朝青花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正是如此,自清朝末年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崇尚康熙青花瓷的浪潮。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元年青花双龙戏珠纹三足香炉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则不如康熙时期的那样艳丽,雍正青花多为仿明代和嘉靖时期的作品,雍正青花器中以青花黄彩和青花金银彩为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