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京杭大运河著名船闸有多少道

贤惠的爆米花
寂寞的河马
2022-12-31 11:28:10

京杭大运河著名船闸有多少道

最佳答案
孤独的百合
等待的大地
2025-08-22 01:50:23

好多,推荐看看姚汉源老先生的《京杭运河史》第三、四、五、六编。

另,京杭大运河船闸虽多,但最重要的几个应都在会通河段。比如济宁的天井闸、会源闸,那是元代运河的分水枢纽;济宁汶上县南旺镇的柳林闸、十里闸,是明代和清代会通河的分水枢纽;临清的板闸处于会通河和漳卫河的交会,也十分重要。另外在过江、过淮的地方船闸也十分重要。

另,聊城土桥闸的发现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土桥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大运河岸边的土闸村。2010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土桥闸发掘完毕:深达7.5米、南北长6.8米、东西宽6.2米,规模宏大。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玉器近万件,石碑两通。瓷片大部分为明清时代的遗物,有青花瓷、青瓷、白瓷、青白瓷、蓝釉瓷器、粉彩和釉上彩。碗、盘、壶、杯、盒、人物塑像应有尽有。在这些器皿的底部,大部分有底款,底款跨度从明朝的永乐、成化、宣德到清朝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时,也发现了少量的宋元时期的碗、盘、罐等瓷片。这些瓷器标本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陶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此外,在发现的铜钱里面,存在日本“宽永”年号的铜钱。

在出土的数百件铁器中,不仅有生活用具,而且还有船上用具、造船或者加固船板器具,还有河闸相关设施附件。这是运河山东段发掘的第一座古河闸现场。

“对土桥闸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堪比菏泽古沉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徐光冀深有感触地说:“土桥闸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的、保存条件最好的古代运河水利工程之一。”

土桥闸建于明成化七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至1840年,一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

记者看到,发掘出的土桥闸由青石堆砌而成,结构基本完整。土桥闸由闸门、墩台、东侧的月河及运河两岸的进水闸、减水闸等组成。闸口呈南北方向,在闸口底部相邻石块上都凿有燕尾槽,并由铁扣固定。在迎水和分水底板两侧立有密集的木桩,据专家介绍,土桥闸底部采用木质梅花桩、碎石灌浆等固基技术,闸墩砌石采用燕尾扣连接,对整座河闸起到保护稳定作用。整个工程设计合理,施工精心,虽历经数百年,仍非常坚固,对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水利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垒砌河闸的石块,每块重达数吨,在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修建如此规模的河闸,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水平。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介绍,土桥闸对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拟利用聊城境内的运河河道,为了保护土桥闸,将在土桥闸旁边修建一条暗渠。

最新回答
年轻的篮球
愤怒的泥猴桃
2025-08-22 01:50:23

山东文物基本情况

一、世界遗产2处

曲阜“三孔” 世界文化遗产

泰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

(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

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7处

省级优秀历史建筑345处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

四、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18处

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部分)目录

编号 名称 时代地址

第一批

1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东汉 山东省长清县

2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东汉 山东省嘉祥县

3 四门塔 隋 山东济南市历城区

4 曲阜孔庙及孔府 金一清 山东省曲阜市

5 城子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章丘县

6 临淄齐国故城 周 山东省淄博市

7 曲阜鲁国故城 周一汉 山东省曲阜市

8 孔林 东周 山东省曲阜市

第二批

1 灵岩寺 唐一清 山东省长清县

2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明 山东省蓬莱县

(包括戚继光牌坊)

3 大汶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泰安市

第三批

1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1888?1895年 山东省威海市

2 冯玉祥墓 1953年 山东省泰安市

3 驼山石窟 北周一唐 山东省青州市

4 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唐一明 山东省济南市

5 光岳楼 明 山东省聊城市

6 聊城山陕西会馆 清 山东省聊城市

7 孟庙及孟府 明、清 山东省邹县

8 牟氏庄园 清、民国 山东省栖霞县

9 十笏园 明、清 山东省潍坊市

10岱庙 宋一清 山东省泰安市

11崇觉寺铁塔 北宋 山东济宁市

12 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北魏 山东省掖县、平度县

13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北周 山东省邹县

14薛城遗址 东周 山东省滕县

15田齐王陵 战国 山东省淄博市

16苏禄王墓 明 山东省德州市

第四批

1 北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长岛县

2 丹土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五莲县

3 曹植墓 三国 山东省东阿县

4 广饶关帝庙大殿 南宋 山东省广饶县

5 魏氏庄园 清 山东省惠民县

6 丁氏故宅 清 山东省龙口市

7 烟台福建会馆 清 山东省烟台市

8 青岛德国建筑 清 山东省青岛市

9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 1941?1945年 山东省莒南县,

第五批

1 西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章丘市

2 桐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淄博市

3 丁公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邹平县

4 景阳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阳谷县

5 安邱垌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一商 山东省菏泽市

6 即墨故城遗址 东周一北齐 山东省平度市

7 汉济北王墓群 西汉 山东省济南市

8 北寨墓群 东汉 山东省沂南县

9 汉鲁王墓 西汉 山东省曲阜市、邹城市

10 颜庙 元一清 山东省曲阜市

11 临清运河钞关 明 山东省临清市

12 长城一齐长城遗址 春秋、战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莱芜市、

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胶南市、青岛市

13 泰山石刻 北齐一唐 山东省泰安市

14 白佛山石窟造像 隋、唐 山东省东平县

15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近代 山东省青岛市

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1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时代:东汉

地址:山东省长清县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于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东汉郭巨墓祠。

据祠内题记和画像风格判断,建筑年代约为1世纪,是我国尚存在的最早地面房屋建筑。祠用石筑,室内宽3.8米,进深2.08米。屋顶两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垄、勾头、椽头、连檐等形状,作单檐悬山顶式。墙壁以厚约20厘米的石块砌成。祠内石壁和三角石梁上雕有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出行图和战争场面等,雕刻技法多为平地线刻。祠内最早的游人题记有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和永康元年(167年)两则。在石祠山墙外侧刻有北齐陇东王“感孝颂”,在历史和书法艺术上有重大的价值。

2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时代:东汉

地址:山东省嘉祥县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武翟山下的武氏祠内。祠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现尚有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画像石四十三块,隶书题记约一千零六十九字。画像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车马出行、水陆攻战等等,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

3四门塔

时代: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四门塔位于历城区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塔身用大块青石砌成,单层方形,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塔四面辟拱门,檐部叠涩挑出五层。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收缩叠筑,成四角攒尖锥形。塔刹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组成。塔室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有后人移置的石雕坐佛一尊。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

4曲阜孔庙及孔府

时代:金一清

地址:孔庙及孔府位于曲阜市城内。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里。孔子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西汉以降,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使之成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有九进院落。从大成门起分为三路,全庙共有殿堂阁庑四百六十六间,南北长1公里多,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周围有垣墙及角楼。庙内有金代碑亭一座,并保存着历代碑刻两千余方。孔府,旧称衍圣公府,西与孔庙毗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经明、清历次维修扩建,遂具现有规模,总面积约16万余平方米。楼房厅堂共四百六十三间,九进院落。其布局分为三路:东路为家庙所在地;西路为衍圣公读书学礼处;中路为孔府主体部分,前面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面为住宅。府内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档案及大批历史文物。

5城子崖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山东省章丘县

城子崖遗址位于章丘县龙山镇东城子崖的台地上,高出地面约3?5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1928年春发现,1930?1931年进行了两次发掘。遗址内涵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考古界已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遗址周围发现有夯土围墙遗迹。

6临淄齐国故城

时代:周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

齐国故城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北部,为周代齐国都城遗址。自齐献公元年(前859年)至齐亡,凡六百余年均都此。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略呈长方形,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隅,名营丘城,东西宽约1.4公里,南北长约2.2公里。城西北部有一夯土台基,台北分布大片夯土基迹。故城有十三座城门(已探明十一座),干道十条,发现排水道和铸铜、铸钱、冶铁、制骨作坊遗址多处,出土遗物有瓦当、封泥、货币、陶器等。古城内还发现两处春秋墓地。

7曲阜鲁国故城

时代:周一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

鲁国故城遗址,位于曲阜市区。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至鲁顷公四年(前249年)为楚所灭,其间九百余年,是周王朝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封刘余为鲁恭王亦居此,直至西汉中期。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城垣遗迹依稀可寻,有城门十一座,街道十三条。城中部发现有汉代鲁灵光殿遗址,殿基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400米,最高处高8米,周围有大型建筑基址,为春秋至西汉时的宫殿区。城内北部和西部有冶铜、制骨、烧陶和冶铁遗址十处,城西部有墓地多处,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

8孔林

时代:东周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

孔林为孔子墓葬所在地,位于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墓园古柏参天,四周有围墙,占地面积199.8万平方米。园内有清代建筑的观楼、享殿和宋代雕刻的石人、石兽等。自孔子以后,孔氏历代子孙亦多从葬于此。

9灵岩寺

时代:唐一清

地址:山东省长清县

灵岩寺位于长清县东南25公里方山(属泰山山脉)之阳。创建于永兴年间(357-358年),其后北魏、隋、唐再度重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唐代积翠证明龛,宋代辟支砖塔及元、明、清时代的木构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和碑刻等。千佛殿内保存的四十尊宋代彩绘泥塑罗汉,神态生动,.塑制精美,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10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包括戚继光牌坊)

时代:明

地址:山东省蓬莱县

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位于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内,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抵御倭寇侵扰。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炮楼)、灯楼、护城河等,是明清两代的海防要塞。水城在港址的选择、港湾的设计及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蓬莱阁在丹崖山上,初建于宋嘉祜年间(1057-1064年),明扩建,清重修。阁上存有历代碑刻二百多块,著名的有苏轼“海市诗”碑及石刻楹联等。

戚继光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纪念戚继光祖母和戚继光父子而立。牌坊有东西两座,在戚继光祠南约100米处。东牌坊名“母子节孝坊”,西牌坊名“父子总督坊”。两坊形制相同,四柱五楼,花岗石仿木构,高9.5米,宽8.3米。牌坊的额枋、屋脊、基座等处均施以雕刻,有线刻、浮雕、透雕等多种手法。图案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凤戏蟠龙、缠枝花卉等,为明代石雕艺术的重要实例。

11大汶口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东大汶河两岸的宁阳堡头和泰安大汶口附近。1959年在汶河南岸堡头村西发掘墓葬一百三十三座,出土遗物包括陶器一千多件,其中有红、灰、黑、白各色陶器,间有精美的彩陶:石器、骨器及动物骨骼亦甚丰富。考古学界将大汶口遗址文化及与其相类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1947?1978年,又连续进行发掘,出土遗物甚多。大汶口文化从公元前4000年前开始,经历了大约两千多年的发展。

12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时代:1888-1895年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

甲午战争纪念地位于威海市刘公岛,是清朝政府北洋海军提督署的所在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官兵在黄海英勇抗击日本海军,“致远舰”舰长邓世昌等官兵壮烈牺牲。日军分海、陆两路围攻威海,水师官兵力战不敌,全军覆灭。水师提督丁汝昌等殉国于刘公岛。纪念地除海军提督署外,还包括水师学堂、铁码头、船坞、岛山诸炮台及丁公祠、丁公府等建筑和设施。

13冯玉祥墓

时代:1953年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

冯玉祥墓位于泰安市泰山西麓。冯玉祥是著名的国民党爱国军事将领。1948年因轮船失事遇难。该墓系遵其生前意愿所建,1953年迁葬于此。墓用泰山花岗岩石建筑,坐东朝西,正面嵌冯玉祥铜铸浮雕像,并刻有郭沫若题“冯玉祥先生之墓”及冯玉祥言志诗--《我》。墓对面是冯玉祥修建的“大众桥”,东侧有冯玉祥为辛亥滦州起义烈士所修筑的纪念祠。

14驼山石窟

时代:北周一唐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

驼山石窟位于青州市城西南6公里的驼山上。洞窟五个,龛窟一个,计有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其中第3号窟最大、时代最早、造像最多,为北周时雕凿。其余四个洞窟为隋、唐造像,有长安二年(702年)题刻。

15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时代:唐一明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千佛崖位于历城区柳埠东北白虎山东麓。始凿于唐武德年间,宋、元、明各代均有开凿。现存窟龛一百多个,造像二百一十余尊,题记四十三处,多为唐贞观、显庆、文明年号。造像窟龛较大的有五个,保存较完整,造型生动。千佛崖下有神通寺遗址和大、小龙虎塔各一座。塔平面呈方形,大塔的塔基与塔身为唐代石造,塔顶为宋代砖造,四面有门,塔身雕有龙、虎、佛、菩萨、力士、飞天等。神通寺遗址南有唐代九顶塔,磨砖结构,单层八角,顶有小塔九座,造型独特别致,建造精美。塔后灵鹫山有唐代摩崖造像。

16光岳楼

时代:明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

光岳楼位于聊城市旧城中部,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经多次修缮。台基为砖石结构,高9米,占地1238平方米。楼为木构建筑,四层五间,高24米,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并有回廊相通,表现了宋元向明清建筑过渡的风格。楼内有历次重修碑记和题诗石刻二十余方。

17聊城山陕会馆

时代:清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兴建,历时四年完成,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殿阁堂楼一百六十余间,系神庙、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分前后二重:前部有山门、戏楼、钟鼓楼、爽楼、南北看楼、碑亭等;后部有神殿、春秋楼、游廊、望楼等。前后两部分簇拥搭配,楼阁相望,布局紧凑。木雕人物、花鸟、兽头,图案花式繁多,造型生动,技艺精湛。戏楼内壁还留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1919年在此演出的戏班艺人题壁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一百二十多个传统剧目名称。

18孟庙及孟府

时代:明一清

地址:山东省邹县

孟庙位于邹县城南门外,占地60余亩。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据记载,金、元、明、清历代重修达三十八次之多。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孟庙共有五进院落,建筑六十四间。亚圣殿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为庙内主体建筑。从承圣门开始,庙内建筑布局分中、东、西三路,东西两路对称排列,有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桃主祠等建筑。庙内共有碑碣石刻三百五十余块。孟府是孟子后裔的宅第,位于孟庙的西侧,现存院落六进,殿堂门庑一百四十八间,前为官衙,后为住宅。后院“赐书楼”为明代建筑。

19牟氏庄园

时代:清一民国

地址:山东省栖霞县

牟氏庄园在栖霞县古镇都镇,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1945年形成现规模,是较完整的大地主宅院之一。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房屋四百八十间、门楼三十个及其他附属建筑。宅院布局为三组六院形式,每组一至三院不等,每院四至六进相间,均呈四合院结构,具有胶东地区民居特色。

20十笏园

时代:明一清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

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旧城北部,占地面积约l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重修扩建为私人花园。因建筑小巧玲珑,占地少,被喻为“十个笏板”而得名。园内建有亭、台、楼阁,以回廊、小桥、过道相通,假山、鱼池、奇花、垂柳点缀其中,布局紧凑。主要建筑“砚香楼”系明代修建,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的书画碑刻九十方。

21岱庙

时代:宋一清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

岱庙位于泰安市城内泰山南麓,祀“东岳泰山神”而得名,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之地。始建于秦汉,历代均有增修,为我国宫殿式建筑之一。现存建筑为宋代以后所建。以主殿天贶殿为中轴,回廊环绕,钟鼓楼左右相对。前有仁安门、配天门。后有寝宫三:左为汉柏院(有古柏五株,传为汉武帝所植),中有御座(皇帝祭祀时起居之所),右有唐槐院、道舍院。雉堞周匝,四隅起角楼,面积9.65万平方米。原设八门,庙宇黄瓦朱甍,古柏参天,碑碣林立,著名的有“秦二世泰山刻石”,汉“张迁碑”、“衡方碑”,晋“任城太守之妻孙夫人碑”及唐“神宝寺碑”。另有铜亭、铁塔等。

22崇觉寺铁塔 ’

时代:北宋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

铁塔位于济宁市内,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原为八角七层,铁壳砖心无顶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增建二层和铜顶,高九层,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每层均设塔檐和平座,下施斗。四面辟门,四门设龛并置佛像。铁塔构件模仿木结构形式铸制。塔北有大雄殿,东有声远楼、汉碑室。室内存放汉碑八块,其中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屡见著录。

23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时代:北魏

地址:山东省掖县、平度县

笑点低的大象
合适的导师
2025-08-22 01:50:23
周店船闸开发。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公开显示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快周店船闸、土闸船闸等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周店闸位于东昌府区凤凰办事处周店村,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包括南闸、北闸和月河涵洞三部分,是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复式船闸。

顺利的唇膏
感动的大神
2025-08-22 01:50:23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刘楼村委会、东街村委会、西街村委会、南街村委会、北街村委会、北海子村委会、大闫楼村委会、翟庄村委会、三里庄村委会、城坡村委会、桑营村委会、姜营村委会、景阳岗村委会、花园村委会、碧桃园村委会、梨园村委会、王庄村委会、翁庄村委会、小闫楼村委会、姑女坟村委会、赵盘炉村委会、西沙村委会、东义和村委会、西义和村委会、杨武岳村村委会、吴庙村委会、陆海村委会、许楼村委会、孟楼村委会、张庄村委会、东孟村委会、西孟村委会、前沙村委会、后沙村委会、袁庄村委会、史塘村委会、上闸村委会、下闸村委会、王营村委会、董营村委会、五里营村委会、窦营村村委会、杨堤口村委会、田堤口村委会、李堤口村委会、窟窿石村村委会、李街村委会、前海村委会、党街村委会、钱楼村委会、曹堤口村委会。

无奈的砖头
无限的老虎
2025-08-22 01:50:23
粘土地基的水闸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由于粘土地基摩擦力小,承载力小,布置应以降低闸室渗透压力,以提高闸室稳定性为主。可布置铺盖,排水适当往前伸。

砂土地基的水闸地下轮廓线的布置:砂土地基抗剪系数大,渗透系数大,布置应以增长渗径,减小渗透变形为主,可设铺盖、板桩。

内向的冥王星
结实的铃铛
2025-08-22 01:50:23
临清舍利宝塔

舍利塔景色舍利塔晨曦舍利宝塔耸立在城北人运河东岸,雄浑高峻,巍峨壮观。舍利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镇江约文l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古运河景区

古运河风景区为古老京杭古运河聊城段,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漕运盛极一时,借助漕运之利,运河经济甚为繁荣。聊城为沿岸九大商之一,被盛誉为“江北一都会”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十一次驻驿于此。

运河沿岸留有很多名胜古迹,“山陕会馆、大小码头、宋代铁塔、唐朝古槐”等国家重点文物沿河而立;与...

东昌湖

东昌湖,环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古城,初现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逐代开阔,水域4.2平方公里,引黄河水为源,常年不涸。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城河湖一体,托出江北独特的水城风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中的《胭脂》篇,...

鳌头矶

鳌头矶座落在临清市中区会通河分叉处,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此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其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两只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象其尾。坝上所筑古建筑称鳌头矶...

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阳谷县城东约25公里阿城镇南街,会通河(今称小运河)东岸,为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是古运河民族文化旅游线上重要景点。其主体建筑落成于清康熙年间,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各种佛像...

山 陕 会 馆

山陕会馆院景山陕会馆坐落在古运河两岸,为山西商人集资兴建的一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历经四年,主体工程竣工,其后连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方具现今之规模,前后历时十六年,耗银六万零四百六十五两六钱九分,占...

曹植墓

曹植墓古墓葬。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据记载,早年:“兆茔崩...

武训祠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祠后为武训墓。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

鱼邱湖

鱼邱湖位于高唐县县城内。又名城环湖、高唐四湖、高唐城圈湖。由东南湖、西南湖、东北湖、西北湖4部分组成。为古代掘土筑城而成。其中,东北湖和西北湖以拱桥为界,桥旁建有亭台4座,1958年起注入黄河水。湖面

64公顷。湖底平坦,水深常年保持1米左右。湖内有鱼、藕,间有苇蒲。...

鱼山

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属泰山西来余脉。海拔82.1米,占地80余公顷。相传,因其形似甲鱼,或曰古建鱼姑庙于山顶,故名鱼山。因汉武帝所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钜野溢”之句,又名吾山。春秋时属齐。魏晋时建有一座神女祠,供奉神女成公...

华歆墓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墓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洞口能看清墓室。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华姓人经常维护,故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此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

兴国寺古塔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第一层重檐,檐下设斗拱,...

临清清真寺

清真北寺北殿后寺东寺大殿望月楼清真寺,阿拉伯语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临清俗称“礼拜寺”。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

海源阁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它与江苏常熟县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z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翟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

临清运河钞关

运河二闸遗址钞关大院内景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舍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

姜堤乐园

姜堤乐园位于:聊城市南郊,地理位置优越,东临赵王河,北靠徒骇河,西傍聊阳路,是在原来四河头自然风景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建成的透染了浓重乡土气息、折射着民族地域文化风采的游乐园。

昏睡的大树
兴奋的哑铃
2025-08-22 01:50:23

《史记》等古籍记为战国魏文候时邺(治今临西南四十里的邺镇)令西门豹创建(公元前422年)。《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

扩展资料: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

西门豹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这就是“磴流十二”。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所以说是“同源异口”。据记载,每个磴相距300步,连续分布在二十里的河段上。根据地形考察,这二十里河段应当是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以下的二十里河段,渠口开在拦水坝的南端,12条渠都在今安丰乡境内。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从此改名天井堰。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 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引漳十二渠

想人陪的煎蛋
欢喜的毛衣
2025-08-22 01:50:23

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称的山东聊城,境内自然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如果您打算前往聊城旅游,以下景点最值得推荐:

东昌古城: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的东昌古城,又称聊城古城,坐落在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中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古城坐拥光岳楼、山陕会馆、东昌湖等众多景点,素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之美誉。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位于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境内的大运河河段全长97.5公里,沿河两岸保存有七级北大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等众多文物古迹和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非常值得一看。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藏丰富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被誉为运河古都最具影响力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博物馆三楼展厅以原聊城市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参观时不要错过。地址:东昌西路88号,凭身份证件领票免费。到达方式:公交K1路、K3路可到达。

傅斯年纪念馆:傅斯年纪念馆又称傅氏祠堂,馆内主要陈列着民国时期最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傅氏家族是聊城五大家族之一,而傅斯年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纪念馆,地址: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凭证件免费参观。到达方式:公交K1路在陈列馆站下车。

激动的帆布鞋
美丽的路人
2025-08-22 01:50:23

中国的城市最早建于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520年),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位置在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就现阶段的认识而言,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

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扩展资料:

六大遗址——勾勒尧舜时代的社会图景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

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点,它们是:

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

六大遗址年代先后衔接,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2500年到前l500年,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

这一千年的历史正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期。其“社会图景”可作如下归纳:

一、 农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

1、农作物多样化,原来认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发现稻米占相当比重,小麦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2、耕作技术的改进,为适应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术随之发生变化。二里头遗址等都找到了小麦,甚至还找到了除猪、狗之外饲养羊的证据  。

二、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到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经能够制造鼎等青铜容器了,青铜容器的制造比制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复杂得多;而复杂的青铜容器,如鼎在这一时代的晚期成为中国王权的象征。

三、社会发展变化方面。

1、等级制强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遗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约占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余件随葬品,而小墓则占大多数, 其出土的随葬品寥寥无几。

2、大型城邑的出现。陶寺遗址发现了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万平方米,南北1800米,东西1500米。修建这样规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见当时组织人力从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出现反映王权的宫殿、宗庙。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城,发现了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多重院落,这个传统一直影响到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开了几千年中国宫城布局的先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里头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帅气的丝袜
谨慎的鞋子
2025-08-22 01:50:23

聊城在古代有多种叫法,有聊城邑,武阳郡,平原郡,聊邑县,博州,东昌府,东临道。

春秋时为齐国聊城邑。《战国策·齐文》记曰:“燕将攻下聊城。”《左传》亦有载:“聊、摄二城,齐之西鄙也”,今市以古聊城为名。秦朝置聊城县,属东郡,两汉因之。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改属平原国,后改平原郡,晋因之。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徙治至今市区东北王城,为平原郡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平原郡,十六年(596年)置博州,大业年间废,聊城县改属武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聊城县属河北道魏州,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博州。

天祐三年(906年)改为聊邑县,五代又复为聊城县。北宋淳化三年(992年)聊城县治徙至今市区。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博州路,治聊城县。

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东昌路。明洪武初改为东昌府,治所在聊城县,清代因之,属济东泰武临道。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聊城县属济西道,次年改名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废道制。1936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38年11月,聊城被日军攻占。日军撤退后,国民党军收复聊城。1946年12月,共产党军队进攻聊城,国民党军撤退。后聊城县属冀鲁豫第六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境内辖县分属平原省聊城专区、濮阳专区及河北省邯郸专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8年12月,聊城县改为聊城市,由山东省直辖。1963年3月改市为县,属聊城专区,1967年改聊城地区。1983年8月,聊城县改设为聊城市(县级)。

1998年3月,撤销聊城地区,改设地级聊城市;原县级聊城市改为东昌府区。

扩展资料:

聊城这一名字始见于《左传》一书,可是,那时的聊城城址根本不是现在的地址,据史料记载,现在的聊城城址是经过了四次迁移才定位的。

最早的古聊城城址在今天的东昌府区嘉明经济开发区申李庄东约一华里,西新河西岸,现称为聊古庙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为齐国属地。秦朝统一后,设置聊城县,治所就坐落在这里,一直到晋代没有改变。公元499年,聊城县城才迁往王城。聊城古城址在聊古庙存续的时间有一千余年。

时间虽然相隔了2500多年,但春秋时期的聊城,城建格局与现在的古城十分相似。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249年,聊城被燕将占守,齐将田单围攻一年之久,却攻不下。

齐王念鲁仲连射书退敌有功,要为他加官进爵,可鲁仲连辞谢了齐王的爵禄,隐逃到海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之壮举,为后世所景仰,李白、赵孟頫、谈迁等都赋诗赞叹。

为纪念这位才智超群义侠独行的高士,明朝万历年间在东城门外修筑鲁仲连台,后来又几次重修。

但据旧志记载,鲁仲连台原在聊古庙,所以有人推断,《水经注》所说的东门侧有层台”,指的就是“鲁仲连台”。明朝修建的“鲁仲连台”和原先那个“鲁仲连台”,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聊古庙的叫法据说这里有颛顼的坟墓,当地人为了怀念他,给他修了衣冠冢,冢旁盖了庙。庙在墓的前面,山门巍峨,翠柏浓蔽。

清康熙年间,聊城状元邓钟岳到此,书写“聊古庙”匾额一方,悬于庙门,以后“聊古庙”的名称就沿袭到现在。

过去聊古庙的规模宏大,远近闻名。正殿内塑有颛顼帝执圭坐像,高约7尺,两旁文武侍立。殿后三间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

还有亭榭回廊,院内竹木清华,有住持僧名“了僧”,庙产良沃80多亩。颛顼墓旁有水井,称圣泉,井旁有碑,据志乘记载,此井颇著灵异,逢干旱祷雨,往往沛降甘霖”,古代称为聊城八景之一,名为“圣泉携雨”。

后来,井没了,聊古庙也在1945年遭到毁坏,1978年,政府为保留这历史遗迹,在井旁碑上刻“聊古庙遗址”以志。

2010年5月30日,闫寺办事处民营企业家吴铭友个人出资,重修了圣水井,还举行了淘圣水井的仪式。

他寻访聊城文化名人,探究古井的历史渊源,考察各地遗存古井,本着“如旧修旧”的原则,使古井融古色、古香、古韵、古味于一体,让圣水井成为聊城的又一大景点。

今天来到聊古庙遗址,还能看到在地表散布着的陶片。行家们说,从这些陶片可以识辨的器形看,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

一座新建的石亭,石亭旁时值仲冬依然绿意葱茏的一棵杨树,亭子下面就是圣水井,井后是颛顼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