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墨适合在什么纸上写
金墨应该写在颜色深一些的纸上如万年蓝,万年黑,反差比较大比较亮眼。
在书写过程中,金墨写在万年蓝这类抄经纸上,或者颜色偏冷(包括蓝、绿色系)的纸张,就会多多少少的泛着一点青绿颜色。这是因为蓝色系纸张与黄(金黄)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绿色,是色彩学原理决定的。
这种原因解决的方法就是选择金黄色纯度比较高的金墨液。或者浓度略高一些,覆盖纸张底色,这样金色就足了。如果写在红色系的纸上,金色效果要好上很多。
金墨的使用须知
墨容易与空气、水蒸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变色,因此要做好对金粉的保管环节,不让它随便暴露于空气中,没有用完的金粉应包紧盖严。
由于金粉的化学性质不够稳定,若与酸、碱、碳和硫化物接触时,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变化。降低了金属光泽性,金墨就会发黑。而且金墨应避免用于印刷大面积的国产铜版纸、胶版纸,因为采用酸法造纸工艺生产的纸张呈酸性,印刷后金墨不仅变色,还会失去光泽性。
金墨的使用应掌握随调随印的原则,即一次调配量宜适用于连续印刷3小时左右,以免量调过多使金粉在油脂中时间过长,与空气接触氧化变质而失去金色光泽。
在瓷片上怎样都会被擦掉的,陶胚时画好再烧制好的陶器才不会被擦掉。或者是刻瓷上色也不会掉色(刻瓷就是在烧制好的瓷器上先画底稿,然后用刻瓷刀和小锤子把画刻到瓷器上,刻瓷有多种刀法,表现力丰富,刻完后用油画色上色,色彩会渗入瓷器里,永不掉色。)
所以采购油墨时应根据本厂的印刷情况合理采购,同时应尽可能采购最近出厂的油墨。对于某些突然中断的业务,会余下许多专色墨,在不能退货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油墨积压,调配其他专色墨时,应根据配色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在保质期内把这些油墨用掉,避免造成浪费。
在印刷过程中,经常用到金墨,金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金墨的吸附性和转移性较一般的油墨差。因此,在印刷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产生各种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使用金墨时,首先要对金墨的印刷适性进行适当的调节,印刷过程中密切注意金墨的转移效果,印刷机的运转速度不宜过快,传墨辊应经常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油墨完好而均匀地转移到印版、承印物表面。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金墨印刷过程中遇到的质量故障较多,主要表现在印迹无光泽,印迹扩大、糊版,印迹发虚露底等。
印迹无光泽
①化学性质不稳定。金墨受潮、受热、与酸碱接触或露在空气中,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光泽度受损变暗而缺乏亮度。因此,金墨在保管过程中应防止受热、受潮、外露,避免与酸碱物质接触。
②印刷机械不清洁。金墨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墨辊高速运转,长时间摩擦受热,加快了金墨的氧化速度,而导致油墨变质发暗。上海印刷厂一般情况下,印刷机每连续运转4小时,必须将胶辊(胶印包括水辊)彻底清洗一次,然后重新换上新墨,保持油墨新鲜而有光泽。
③调配油墨存放时间过长。金墨调配时,应尽量少调,一般保持在3~4小时的用量为好,配备的金墨时间与使用相隔时间过久容易氧化变质,色泽发暗,从而影响产品的光泽度。
④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表面粗糙,金墨转移到表面后立即被渗透到纤维中间,使墨层表面失去光泽。
⑤机器的速度过快。机器运转速度过快,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加快了金墨的氧化,而失去光泽,因此,印金墨时,机器速度较印其他色墨要慢。
印迹扩大、糊版
①输墨量过大。墨斗输出的油墨量过多,导致墨辊表面墨层过厚。上海印刷公司转移到印版表面,图文部位承受不了过量的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必然向印迹边缘部位扩展,或发生拉墨、糊版现象,发现墨量过大或油墨过粘,应及时控制输墨量,要将墨辊表面多余的墨层清除掉,然后匀墨印刷。
②印刷压力过重。机器压力调节不当或由于垫版方法错误等原因都会造成机械压力过重,压力过重,图文上的油墨印迹就会向边缘部位扩展,甚至糊版。必须重新调整压力。
③干燥过慢或成品堆积过厚。由于干燥过慢的油墨在成品堆积过厚、重力作用下造成印迹扩大、糊版甚至粘脏操作时,应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干燥剂,堆放时不要堆得过厚。
叠印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先印四色还是先印“专色”;也就是说,四色叠印在“专色”上还是“专色”叠印在四色上,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如果考虑不周全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错误;
例如,如果要把黑色的文字叠印在咖啡专色图像上,就会使叠印区域呈现深色调,文字看起来很脏,可读性也很差,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将专色版做成镂空版;也就是应该套印;
由于金墨、银墨的附着力很小,金、银墨应尽可能放在最后一色,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三次叠墨印刷。可以的话,尽量不要把金银墨叠印在其他色上面;金属色非常难印,如果有底色的话,再在上面印金印银,会容易掉色的.
叠印容易出现掉色,套印颜色效果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套印不准;难以把设计要表达的效果全部表达出来;
最好就是先跟印刷师傅沟通,看实际情况而定;
墨汁的保质期一般是两年。墨汁所谓的保质期其实并无很大意义,只要保存好就没关系,并无影响。尽量避免放在光照和温度高的地方。墨水只要无臭味,无沉淀就可使用。墨汁,通常所称的墨,都是指黑色的液体或固体,中国人对于黑色似乎有一种偏爱,两千年来的书画艺文不说,远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器,除在彩陶上加墨色外,还有东方特有的全黑陶器被使用。殷商卜辞,在甲骨上先书后刻的符号用墨,周秦文书,用笔写在竹简,木牍,及缣帛上的也是墨,不过,这些上,中古时期所用的墨,与东汉以后所用者不同,有些为天然矿石的石墨,有的也可能用木炭烧成的炭黑墨。
社会的发展使化工原料不断地更新,品种也繁多起来,优质优量的产品层出不穷。应现代需求,金墨书法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纯金、红金字、兰金字、绿金、银光字、闪光金字、闪光银字等,这些金墨技术的出现使得原金墨字大为逊色。烫金技术广泛用于包装印刷行业。通过热烫把“金”转移到被印刷物品上。“金”即“电化铝”。其颜色有多种:金色、红金色、兰金色、绿金色、银光色等,它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转印到其它物品上,该工艺需要一些设备。手工转变一下形式,改“烫”为“粘”也能达到烫金的效果,非常适合“金墨”字制作,在书写时如用清漆代墨在纸上书写,等清漆有七成干时将一张电化铝在字体上(金的一面朝上)贴平整,等揭开电化铝后您就将得到金光四射的烫金作品了。闪光金字与闪光银字的技术操作是一致的,只是使用的材料颜色不同,分别为电光金粉与电光银粉(俗称颗粒金粉与颗粒银粉),该“金墨”字是利用胶状墨汁或油漆,清漆等蘸上液体写字,然后将金粉撒在字上,干后刷掉余粉而得到的。
原因:金墨拖尾现象很常见的,金粉主要分为青金粉、红金粉两种。青金粉由青铜粉和锌粉组成,红金粉由黄铜粉组成。都为金属颗粒,也就是说颗粒越大越容易拖尾。国产金粉不易拖尾的原因主要在于颗粒小,遮盖强,但是损失了亮度。金粉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拖尾的致命原因,大家一直认为金属墨拖尾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这个是由于金属粉末加工过程中的问题,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金属颗粒的表面加工过头造成颗粒表面光滑,调金油包裹不了颗粒造成。
解决:主要解决办发只有拿金相沙皮打磨印版拖尾部分,包括非图文部分有油墨转移上去,也是这个原因造成。
2、条杠
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数是金属颜料的分散不好造成,一般我们做墨时,都使用已酯和正丙酯浸泡三十分钟,并用不超过每分钟五百转的搅拌机搅拌,并加入硅油型分散剂,然后再加入树脂搅拌。造成分散不好的原因。
(1).有金属颜料存放时间过长.
(2)浸泡时间不够。
(3)搅拌不充分。
(4)溶剂使用不恰当。
3、发虚
原因:金属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刚印刷时很实,但是印一段时间后会有发虚现象。首先要了解金属颜料的种类,金属颜料分为非浮和浮性两种。非浮型就是加入树脂后,在印刷后非浮型的金属颗粒是在树脂的中间或树脂的下面,特点是牢度好,一般现在都采用非浮型。浮性则相反。在金属墨制作过程中会采用,非浮和浮性混在一起,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发虚现象,因为浮性浮在表面,在印刷过程中把浮在上面的浮性的金属颗粒首先不成比例的印掉,留下的非浮含量比浮性多,浮性的遮盖要比非浮的好,所以造成发虚现象。
解决:目前金墨使用非浮的很少很少,而且价格很高,银墨多数采用非浮型。如果,都是用浮型或非浮金属颜料做成墨的话,发虚只能增加金属颜料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