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汝窑瓷片

兴奋的冬天
英勇的飞鸟
2022-12-22 08:21:04

宋汝窑瓷片?

最佳答案
激动的白开水
搞怪的信封
2025-08-29 06:39:48

北宋清凉寺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此汝窑瓷片是清凉寺遗址所出,虽然不是完整器物但是绝对是研究汝窑的顶级瓷片,瓷器完整无缺,汝窑是以玛瑙如釉,在此件汝窑瓷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结晶状的晶体,釉面宝光内涵,光泽不强不刺眼,釉面有细小的冰裂纹开片,胎质细腻,是典型的清凉寺汝窑的香灰色的番灰胎,器物底部有五个芝麻支钉痕,是典型的汝窑烧制技法,从瓷片上可以看到釉面的厚度,内外釉面加一起快达到了胎体的厚度,从断裂的痕迹可以清初的看到胎质的颜色和质地,胎质较薄,釉面较厚,此汝窑瓷片完整无缺,不可多得,虽然没有修复但是依然是顶级的瓷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在此件汝窑瓷片上体现的淋淋尽致,值得收藏,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最新回答
多情的鱼
不安的信封
2025-08-29 06:39:48

这些碎瓷片究竟值钱在哪里?有何特别呢?2000多万元什么概念呢?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拿北京来说,这个价格也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了,而且还得是属于“豪宅”的那种。

陶瓷碗碎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当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花2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堆碎瓷片的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古玩收藏的圈子里,近年来碎瓷片的行情都非常不错,例如在去年10月份,我国河北沧州,就有一个男子售卖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碎瓷片,而且竟然开口就要600元。

而且这名男子还表示,自己的这块碎瓷片,是自己无意中在一处工地捡到的,一开始以为是工地的工人打碎的陶瓷碗碎片,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块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碎片,因此,他要价600元并不算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制作工艺不同,事实上它的价值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碎瓷片,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块块没有用的“垃圾”,而到了懂行的人眼里,就成了“宝贝”。

澳门拍卖会上,200多块碎瓷片卖了2000多万元,这些碎瓷片就都是汝窑的碎瓷片,是一堆来自于宋朝的“宝贝”,自然,即使它已经不再完整,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格了。

那么,什么是汝窑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所谓的汝窑,是我国宋代最有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魁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有多么的高。一直到我国清朝之前,汝窑制作的瓷器,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瓷器,而且历代都是将它视为珍宝,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虽然陶瓷制品在现如今的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加持下,已经变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从科学制造的角度来说,陶瓷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陶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陶瓷,事实上在古代,是分为陶器和瓷器,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陶器,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黏土制作成器具的样式之后,放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我国就已经有陶器出现了。

而瓷器作为陶器的“升级版”,事实上它的制作也要更为复杂一点,在黏土中,会添加一些其它原材料,之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可以形成表面光亮的瓷器。

陶器的出现

相对于陶器的出现而言,瓷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出现的,从年代上来看,我国商朝中期的时候,原始瓷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而到了我国汉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也开始从我国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古代发明之一。

特别是我国明清时期,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更是达到了最巅峰、鼎盛的时期,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瓷器,更是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以,因为拥有着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我国古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碎片,也才会在现代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购买收藏。

当然,这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鉴赏知识,否则,也是很容易在“寻宝”的过程中看走了眼,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陶瓷碎片看起来就是一块“垃圾”而已,只有懂行的人,才会去寻找它们、收藏它们。

河北的那名一块元青花瓷器碎片卖600元的男子来说,他就是对古代瓷器比较有研究,所以,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工地周围寻找施工过程中,从土里翻出后,被丢在一边的碎瓷片,据他讲述,他近年来收获颇丰,已经在不同的工地上,找到不少古瓷碎片了,所以,他才会摆摊售卖。

忧心的美女
高兴的西装
2025-08-29 06:39:48

宋代开片瓷也应属青瓷类,之所以单分出来,是因为这类瓷器以自然开片为饰。在烧窑过程中,因胎、釉受热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在冷却过程中致使釉面开裂,这本来是烧瓷过程中的毛病,但这种缺陷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赏识,视为珍奇,宋代创烧了开片瓷。

当时烧造开片瓷有名的窑厂有汝窑、官窑、哥窑等。汝窑瓷器的釉层较厚,釉中有少量较大的气泡,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钧窑瓷器的釉中一般都有大小如针孔的稀疏大气泡,以及由中小气泡组成的气泡群,各气泡虽然大小不一,比较稀疏,但各气泡间的距离大体均匀。

扩展资料:

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宋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人民网-宋代瓷器的价值和市场行情

聪明的跳跳糖
秀丽的心锁
2025-08-29 06:39:48

宋代官窑瓷器,官瓷代表着汉族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廷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汉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官窑至今没有找到窑址,文献记载也很少,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传世品看,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体是紫黑色的,足部不上釉,铁骨外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釉瓷器。南宋官窑窑址已发现,在浙江杭州。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青釉盏托,宋,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北宋官窑的瓷器,胎体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粉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点。南宋官窑瓷器的胎体呈深灰,灰褐,灰黄等色。胎釉薄厚两种,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从断面可看出施釉温润似玉,也有比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开比较细碎的纹片。

要鉴识官窑瓷,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去进行辨别。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与汝官窑的烧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创烧时间上几乎是先后衔接的,同出于皇家的专用窑,可以看到其间的承接和发展。所以,这两个窑口的瓷器胎釉特征和工艺特点虽多有相仿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北宋官窑的胎骨与汝窑相似,但较汝窑器要薄些,胎质细腻坚实。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于北宋官窑器胎质中含铁成分比汝窑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体的器物。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里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霸气的缘分
欣喜的发夹
2025-08-29 06:39:48
一万元钱买到宋朝时代的瓷器,这玩笑有点大了,一万元钱连宋朝五大名窑的残瓷片都买不到,釉质里面还有草木灰的小黑点这称为荞麦地,属于做瓷器的瑕疵,卖家就是利用这一点暗示你,之所以卖着便宜是因为有瑕疵。宋朝的五大名窑也好、八大名窑也好他们的瓷器民间基本看不到。你的是一个青瓷碗,真品的话50万以下免谈。谢谢

唠叨的黄豆
温婉的月亮
2025-08-29 06:39:48
其实宋代是由青花瓷出现的,只是非常稀少,仅在浙江的两座宋代塔基和重庆巫山县的一座宋墓中出土过,并且都是小件器物。宋青花瓶,不仅器型很大,而且花纹复杂,最为难得的是上面有“宋元佑三年”的文字。

宋青花不一定都写‘宋元佑三年’的文字,比如地方民窑的

,器底部和盖内部无釉露胎,胎色土红色,器身釉下施化妆土。

我那里说“都写”这句话了????我只是说上面有“宋元佑三年”的文字是比较难得。我不懂瓷器,我只是在白明的“睦明堂北京古瓷标本博物馆”看见过宋青花的瓷片。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是因为另外极为的名气极大,所以哥窑在今天的名气就显得有一点点尴尬,但是毫无否认的是哥窑瓷器,在宋代的瓷器中乃至于整个陶瓷的历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丝铁线是对哥窑的精简形容,也是独一无二的形容,在《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的哥窑的瓷器的数量不多,外加上流落于民间的藏品,粗略估计一共300件不到,宋代的哥窑和官窑及汝窑一样,没有找到明确的旧址,既没在《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盗,故历史上有无,不详,此类情况与汝、官窑瓷器相同)。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

如果真的只有300多件藏品传世,那么哥窑的瓷器的珍贵性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哥窑有着鲜明的自身标签,但是与其数量非常少相对的是,在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哥窑是被冷落的,可以说是宋代五代名窑中最便宜的一种了。

造成这个的原因呢,其实有两个,第一是哥窑确实没有具体的考证记录,生世成迷,还一个原因呢就是在宋以后的朝代中对哥窑的仿品众多,从考古发掘的记录和传世实物来看,景德镇的瓷器匠人们在明朝的宣德年间就已成功仿制哥窑瓷器,有一些形神兼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而另外一些都以青花楷体署本朝年款。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哥窑颇具宋代遗韵,也是造成哥窑艺术品市场价格相对不高的原因。

善良的泥猴桃
生动的大白
2025-08-29 06:39:48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舒服的百合
野性的蜜粉
2025-08-29 06:39:48
由于古代瓷器遗存的稀少,埋藏地下的的瓷器又大多已经破碎,致使瓷片成为研究古代瓷器的重要的实物样品。 在《中国历代瓷片鉴赏与评价》一书中,展示了一片出土于河南省清凉寺遗址的“北宋官汝窑青釉香炉残底,长6.5cm,高4.6cm,给出的参考价是3800-5800元。(见该书43页)

根据窑口的知名度,瓷片的部位,大小…… 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你说的瓷片照片尚未见到。

另一个关键是 瓷片的年代是否确切,东西的真实性……

陶醉的小松鼠
美满的星月
2025-08-29 06:39:48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e.g.宋汝窑天青釉盘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e.g.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e.g.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e.g.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e.g.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无心的康乃馨
简单的钥匙
2025-08-29 06:39:48

由于汝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7件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万有余。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

汝窑的过人之处: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汝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