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元代钧瓷
钧瓷,举世闻名。其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县(汝州市)境内。钧瓷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烧成的釉色青中带红,灿若蓝天飘舞红霞,故而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瓷迷苦苦追求,本文主要介绍民窑钧瓷的鉴定。 一、宋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由瓷片的截断面观察,宋民钧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浅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胎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极薄的白色化妆土,修胎薄且匀整。
2、釉色。宋民钧釉色以天青、月白为主调,稍浅的青灰,稍深的青蓝,施釉较厚,一般约在0.1厘米左右。釉面匀净,抚之柔润光滑。高倍放大镜下可见釉中气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层的小。因窑变生成的紫红斑不规则,色釉浓淡不一,就连同一块斑上亦多有变化,浓者如紫蓝,淡者似桃红。青红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中,因此看上去较为含蓄,红斑上象罩有一层薄雾,在大部分青蓝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3、以碗为例,圈足切削方式为足内侧稍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切后宽度约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酱色护胎釉,足底施釉与器身釉一致,圈足较浅而大的盘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黄豆大小的支钉痕。
4、碗口沿修胎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边圈再往下渐变成天青色,至足肩处积釉较厚。
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元民钧瓷胎色由断面观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据文献记载及本人手头的实物资料表明,河南禹县钧台一带的窑口温度高烧制的钧瓷胎,基本上是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县鹤壁等窑口烧制的钧瓷胎多是灰白或灰黄色,胎土稍粗,烧结后多有空隙,胎与釉之间施有白色化装土。
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蓝、泛黑、泛紫、泛红的亦有所见。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纹明显。肉眼可见釉内气泡大而疏以及釉水流动痕迹。有的几成油滴或兔毫纹。窑变釉红斑较为飘浮,颜色鲜艳,红色与青色几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较机械呆板,似人工贴画而成。
3、碗类器物圈足较宽厚,内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为内侧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后里高外低,挖足后足心留有一明显乳突痕,乳突周围可见疏密不一的旋纹。圈足截面呈八字状。
4、碗类器物口沿较厚,成圆状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浅灰、褐灰或褐黄色宽带边。修胎草率,胎青厚重。施釉不到底,近圈足处露胎,露胎处以上有较厚的积釉痕,多一侧更为显著。
三、民窑宋钧与元钧的区别
通过对上述钧瓷片的观察分析,可将宋民钧与元民钧的区别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宋民钧胎色大多呈灰色,胎土细,胎骨薄,修坯规整。元民钧大多呈深灰色,胎土粗,胎骨厚,修坯草率;
2、宋钧釉水厚,施釉到底,釉面细润光滑;元钧釉水稍薄,施釉不到底,釉面桔皮纹显著;
3、宋钧大部分圈足底心平坦且施釉,足墙施有酱褐色护胎釉,元钧圈足底心有乳突痕,且不施釉;
4、宋钧窑变红斑动感强,青蓝釉与红釉能彼此相融。以紫红色居多,且含蓄深沉。元钧窑变红较呆板,色调单一,多艳丽飘浮。
必须指出的是,要学会把上述局部特征综合成整体面貌来认识,才能更准确地区分宋钧与元钧的不同。做伪者常常是只顾一点而忽视整体的制作,故往往留下不少漏洞
钧窑的烧造始于北宋,但形成窑系则在元代,窑场扩大到北方广大地区,烧制的质量不如宋代精美,往往挂釉不到底。但是元代钧瓷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如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一对钧窑双耳瓶,高63厘米,花式口,莲花座,造型别致优美,釉色艳丽,是元钧窑瓷器珍品。河北保定出土的钧窑大盆,月白色釉,盆内外有大块红斑9处,盆口径45厘米。呼和浩特市出土的一件元代钧窑堆花三足炉,有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这件香炉器型浑厚凝重,颈部堆贴麒麟,腹部饰有饕餮纹和铺首衔环纹,双鱼纹耳,通体天蓝色釉,高达42.7厘米,是元钧瓷一件优秀作品。
元钧瓷特点是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以月白色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玫瑰红釉色。造型多为民间日用品的碗、盘、炉、钵、瓶、缸等。
磁州窑元代磁州窑场遍及中原及黄河南北,产品质量远不及宋代精致,主要生产白釉黑花器,造型硕大、浑圆、厚重,主要的器型有白釉黑花大罐、大瓷盆及白地黑花瓷枕。在纹饰上有花卉、鱼藻、人物故事图案,此外还在器物上题写长篇诗句作装饰,如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一件白釉罐上,腹壁草书七言绝句诗—首:“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浓)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
元代钧瓷的特征可用“粗犷”来概括。这主要是从其造型艺术和釉色成就两方面给予肯定的。
元代钧瓷的发起者当是道教全真道领袖丘处机。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成了六十四件神采飞扬的钧瓷珍品,晋献宫中
,备受元太祖之喜爱,一时名声大震,遍及北方各地,仿钧之风日盛。由于元代统治者为“马背上的民族”,对汉文化理解有一定局限,故钧瓷的精美程度与宋代钧瓷有很大差别,形成了元代钧瓷粗犷、豪放、狂野、无羁、繁复等个性。
元代钧瓷的造型多为瓶、碗、盘、钵、炉、罐、鼎、枕之类,倾向于应用类,其造型虽类于宋钧,但是其线条处理过于突兀,缺少过渡
,大气、恢弘、饱满有余,灵巧、韵感、律动欠缺自然。元代钧瓷更多地追求繁复和刻意的物化造型,缺少内涵的挖掘。如双耳连座瓶,不但有口饰、耳饰、腹饰,而且还有足饰、座饰。整个瓶如作常规命名,应称为:荷口双龙双虎连座天地瓶——寓意合家欢乐、龙虎精神、四方太平。在这里突出和表现的是外在美,而非宋钧内蕴的含蓄美。
元代钧瓷的釉色也很特别,大多以天蓝、天青、豆青、粉青为底,紫斑浓重成形。
元代钧瓷烧成工艺也为两次烧成,分素烧和釉烧,与宋钧相比,显然逊色。其胎质较疏松、泛黄,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其制作工艺同宋钧相比明显粗糙,其呈色比较浓重沉稳。
元代 钧窑双系罐 成交价:725.00万
元代 钧窑花口浅盘 成交价:420.00万
元代 钧窑天蓝釉盘 成交价:115.53万
元代 钧窑红纹直壶 成交价:506万
元代 钧窑碗 成交价:115万
(仅供参考)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