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窑青花瓷距今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玉溪窑青花瓷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
玉溪窑源于宋,盛于元明,止于清,约有600多年历史。1986年考古证明,玉溪窑是中国除景德镇外最早烧造青花瓷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玉溪青花瓷从清朝开始逐渐退出陶瓷舞台。
玉溪瓷器介绍
玉溪窑是1960年正式发掘的一处窑址。玉溪窑位于云南玉溪市东部囡囡山脉。
明代景德镇窑以外生产青花瓷的重要窑场。在今云南玉溪,故名。始烧于宋元,而止于明,共发现三处窑址,均烧青釉和青花瓷器。青釉有印花。花及无纹饰三种,印花多阳纹花卉,划花为云纹与水波纹;青花瓷器釉色与青瓷相同,纹饰有鱼藻、折枝花卉及四佛杵等纹;器型有大碗、大盘等,还有玉壶春瓶、罐等。
云南最大的两个瓷窑是玉溪窑和建水窑,前者停烧,后者则改烧紫砂陶器并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陶。
从窑址出土文物来看,云南古陶瓷研究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窑址尚未调查和发掘,许多瓷器的窑口至今仍不能明确与细分,只能拟定为“云南烧制”;玉溪窑虽已发掘但材料较少,且没有正式发掘报告,可以借鉴和利用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值钱。永胜瓷器,早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产。永胜瓷器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所以云南永胜瓷器老的是非常值钱的。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昆明。
玉溪青花瓷 玉溪市博物馆藏玉溪窑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光明日报图片)
玉溪青花瓷历史悠久,始烧于元末明初,代表历史上云南陶瓷烧制技艺的杰出水平。玉溪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由于历史原因,玉溪青花瓷约在清初衰退,但在玉溪当地,烧制陶瓷的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玉溪市博物馆藏玉溪窑青花一束莲纹盘(光明日报图片)
为恢复玉溪青花瓷技艺,传承陶瓷文化,玉溪市红塔区全方位引导和支持陶瓷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玉溪窑青花瓷品牌。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七六、三五0七、四四五六
2013年12月,玉溪窑青花烧制技艺被列为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宁陶
华宁陶(玉溪日报图片)
华宁陶历史源远流长,陶器烧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名叫车朋的景德镇陶工迁居至当地碗窑村,建窑烧陶,传承技艺,华宁陶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并于清代到达其影响力顶峰。碗窑村也成为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最主要的陶器生产交易集散地。但由于其制作程序过于繁复,且生产工艺跟不上时代发展,华宁陶自民国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得益于华宁陶瓷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为华宁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华宁陶步入了复兴正轨。
华宁陶爱好者在红塔区洋红华宁陶器店选购陶瓷产品(云南日报图片)
近年来,华宁陶产业通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形成工艺美术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生活日用陶瓷三大陶业品类,陶瓷结构、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华宁陶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业人数日渐增多,收藏华宁陶、研究华宁陶的人员也不断增多。
江川铜
烧制铜锅(光明日报图片)
江川制铜业历史悠久,新河嘴村和渔村打制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出于生活的需要,村民以黄铜、紫铜为原料,锻打炊锅、脸盆、茶盘、茶壶及碗筷等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种种历史原因,这一民间工艺一度断层多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整个江川仅有几名艺人打制炊锅、脸盆、茶盘、茶壶、墨盒、碗筷汤匙等器皿,且多为自用或供亲朋好友使用。1993年后,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江川青铜文化开始在民间慢慢复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明代中期,云南汉族人口首次超过少数民族人口。水路、陆路方便,景德镇瓷器大规模涌入云南,物美价廉且种类繁多,冲击着云南本土陶瓷业,影响了云南陶瓷的格局,瓷器产量逐渐减少,一些窑炉改烧粗瓷和细陶,其中建水窑在清初改烧紫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