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帝诺瓷砖怎么样。
在选择地板砖时,重点要考虑这样几方面问题:第一,要看品牌。只有知名品牌的地板砖,其建材的质量才能达到国家标准,有害物质含量才能在安全范围内。第二,要看它的防污能力,如果家里人都很忙,两三天才能打扫一次卫生,那就要选择防污能力好一些的。第三,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话,在购买时一定要作一下防滑测试。
具体地讲,挑选地板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查看瓷砖的坯体颜色是否纯正。主要观察瓷砖的背面颜色是否均匀、一致。
2.要观察瓷砖横切面的颗粒是否细腻。这里所说的横切面不是指瓷砖四周的裁切面,而是指瓷砖断片的断裂处。一般来说,断裂处细密、硬脆、色泽一致的为上品。因为颗粒细腻的瓷砖防水能力强,而颗粒较大的瓷砖,水分容易浸入,影响品质。
3.要注意釉层的厚度。釉层厚度就是釉面横切面的厚度。釉料是瓷砖造价中最贵的材料,釉层越厚,品质就越好。
4.要听。轻敲瓷砖注意听声音是否清脆,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为次品。
5.要试水。消费者可以在瓷砖背面倒上一些水,注意观察瓷砖吸水的快慢。几分钟之后,再看正面水留下的印子是否明显。水散开后浸润得慢的瓷砖密度大,而且水留印子不明显,视为上品。
6.翘曲。取两块砖背对背和面对面看是否能严密接触,有无缝隙过大的现象可判断是否有翘曲。
7.渗入。找墨水涂于面上过1个小时后擦洗看是否有痕迹,没痕迹的是好砖,有渗入的坚决不选。
罗马诞生在近千年的西方历史中,罗马帝国都享有盛誉。罗马人征服了西起苏格兰高地,东至阿拉伯沙漠的庞大帝国。不过,罗马帝国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漫长的历史中,罗马人以其坚毅,在长期的战争中才脱颖而出的。
关于罗马的诞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罗穆路斯和瑞摩斯是亚尔巴龙加国王的外孙。国王的弟弟篡夺了王位并放逐了国王。为了不让哥哥的后代复仇,他把还是婴儿的罗穆路斯兄弟扔进河里,但婴儿蓝并没有沉没,两兄弟被一只母狼发现并养大。在两兄弟长大之后,重夺王位,并把王位还给了他们外公,远走异地去寻找自己的梦想。最后,兄弟两人在帕拉帝诺山旁边建立一座新城并以罗穆路斯的名字命名,叫做罗马。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建国日,即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不过这只是传说,事实上经考古学家考证,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帕拉帝诺山地区就有人居住了,而罗马城则是通过不断吞并周围部落形成,直到公元前4至5世纪才成为一个较大聚居地,并修筑城墙,逐渐形成早期的罗马。罗马在建成之初就有自己的武装力量,17~60岁的公民在紧急时期都必须参战,虽然此时的罗马军队与日后的威震天下的罗马军团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两者之间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民族精神。罗马自诞生起就是一个拥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在这一点上,罗马是一个丝毫不逊于斯巴达的民族。罗马的男子都以在军队中服役为荣,把身上的伤疤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
早期的罗马军队在作战时采用希腊式的方阵,一个军团有3至4千人不等,分为8列,由于当时罗马军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士兵的武器、铠甲甚至粮食都要自带,因此罗马的军团整体上参差不齐,一般来说,能装备的起铠甲的重步兵派在前6列,而家里较穷装备不起铠甲的轻步兵派在后两列,后排士兵把长矛搁在前排士兵肩上,形成一种密集阵形。在当时这种阵形可以说毫无机动性可言,更不要说是使用战术了,他们只依靠自己的勇猛去压倒别人,又无后备队,一旦阵形被击破,那他就无法继续作战,加之有无骑兵即使打败敌人也无法追击。在公元前396年,罗马打败了比他们更无军事组织的埃特鲁斯人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地区。不过罗马人很快就吃到了苦头,来自法兰西地区的高卢人于公元前390年进攻克鲁新城。由于罗马与这个城邦订有盟约,于是便派遣了3个使节前去议和,希望高卢人退兵,而高卢首领却对罗马使者出言不逊,说:“还是担心你们自己吧,再过百日,我们就会攻入罗马城。快滚!”3位罗马使者认为受到了侮辱,于是就帮助克鲁新与高卢人作战,其中一人还射死了来侦察的高卢的一名酋长。这就激怒了高卢首领布林,他派出使节向罗马元老院要求交出这3人,而罗马人又怎么会交出他们的英雄呢,元老院当即否定了这一决议,还把这三人选为军事保民官,这是一种极为尊贵的官职,担任此官职的人受到人身保护,还可以否定执政官和元老院的决议。这一举动使原本已愤怒的高卢首领更为光火,他不顾一切的带领7万大军向罗马进攻。很快就打到罗马城下的阿里河,在这里两军展开激战,罗马军团的弱点暴露无遗,机动灵活的高卢军队很快绕到罗马人的侧翼及后方,罗马军团被团团包围,在高卢人如潮水般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下完全溃败,逃进城里的罗马士兵甚至连城门都忘记关,这一天后来被罗马人定为国耻日――公元前390年7月18日。
高卢人在罗马城内大肆掠夺、焚烧,把罗马变成了废墟。而坚强的罗马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他们一部分军队和年轻的元老退入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固守待援,而另一部分人突围出去寻找援军。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易守难攻,高卢人屡攻不下,最后也只能在围困7个月,在得到1000斤黄金的赎金后撤退。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在一天夜里,高卢人从小道上山准备夜袭罗马人。由于连日作战,守夜的士兵疲惫不堪,竟已睡着。而突然“嘎”的叫声惊醒了罗马士兵,他们迅速投入战斗把高卢人赶下了山崖。为什么山上会有白鹅的叫声?原来,那是罗马人带上山的献给女神的祭品,正是因为它们罗马人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白鹅拯救了罗马”,在这之后白鹅就成了罗马的圣物,每年人门都要抬着白鹅游行以示敬意。高卢人的进攻使骄傲的罗马人清醒过来,他们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他们痛下决心一定要建立一只强大的军队。
蓄势待发
在与高卢人作战失利后,罗马人逐渐认识到自己军事体系的落后,由于一场改革也就随之而来。这场改革起于卡米鲁斯,一名优秀的罗马统帅。又经过多年的实战考验后,罗马人终于建立了一套在当时行之有效的军事体系。他们改变了一直以来的装备和给养自备制,转而由国家统一配给制,定期在发放军饷,并提供武器和给养,实现了军队的职业化和装备的标准话。
此时,罗马军团中已经有轻、重步兵和少量骑兵,以后还出现了使用标枪投掷的远程兵种。他们通常把5000人左右的部队编成一个军团,下辖三个师,每个师又分为10个中队,每个中队为200人左右。大致是一个军团中有3000重步兵,1200轻步兵,以及300骑兵。重步兵为军团主力,在战斗中他们排成3列,第一列为青年兵,以标枪为武器,在战斗中用以袭扰敌人,打乱敌人阵形;第二列为壮年士兵,以短剑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最后一列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为预备队,在战斗关键时投入战场,用来决定胜负。在重步兵方阵前,用轻步兵散开,用远程武器尽可能的杀伤敌人。两翼和后方是骑兵,用以对付敌人的迂回包抄,并在敌人溃败时进行追击。此时罗马军队的装备已有了较大的改进。他们的头盔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头部护具了,盔顶成圆形,能在受到攻击时,较好的分散受力;护面完全遮住了面颊两侧,只露出眼、耳、鼻;而后面的护颈,能有效的保护脖子和肩部。而且罗马人的护甲也很特别:在最早时期,罗马人的铠甲是一种用许多的小金属片连成的锁子甲,它能有效防御辟砍的攻击,而对于以刺杀为主的武器防御效果相当的差。到公元元世纪时,罗马人又开始使用一种类似圆筒状的铠甲,《角斗士》和《埃及艳后》里的罗马士兵就是使用这种铠甲,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铠甲只能保护士兵的上半身,他们的腿部是暴露的。不过,限于当时的作战方式,这种铠甲是十分实用的,而且这使士兵的机动性大大增加。(PS:当时西方人作战时,多是集中攻击对手上半身。)至于罗马军队的盾牌是一种向外凸出的大盾,长1。2米,宽75厘米,能有效的防御前方的箭石和标枪,此外,巨大的盾牌在冲锋时,可以把敌人撞倒,然后在杀死敌人。而罗马的骑兵却不是很出色,因为当时在西方还没有使用马镫,这就大大限制了骑兵的发展,此时的罗马骑兵在战斗中只做两件事:其一,骑兵在冲过敌人身边时向敌人投掷标枪,以骚扰对手,便于步兵突破;其二,在敌人溃败时追上去砍杀敌人。不过,由于罗马人对骑兵的不重视,常常从“蛮族”雇佣。此外,在防御时,罗马人已经改进了他们的方阵,用10队人组成一个方阵军团,3队向前,3队向后,两翼个两队,使敌人无法下手,同时这种方阵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首尾相绕变为圆阵,使敌人骑兵无法突破。
有以上的军事组织、武器装备,在加上先进的战术思想,罗马军队的强大就顺理成章了。更为重要的是,罗马军团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在服役期间,罗马军人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使每名罗马士兵都变成战场上的狮子。而对违反军纪的士兵一般都是处以极刑。曾经在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的时候,有两个军团出现了逃兵,他们的执政官就对这两个军团执行“十一律”,所谓“十一律”就是在出现逃兵的部队中每十人中以抽签的方式选出一人,被选出的人要被其他战友用石头砸死。结果有一名作战最勇猛的士兵抽到了死签,许多人都为他求情,愿代替他一死,但那位士兵却说:“假如你们为我难过,那么在下次作战中就不要让敌人看到你们的后退。”从那之后,这两个军团再也没有出现过逃兵了。
帝国建立
在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初期,军权由执政官掌握,执政官是每年轮换制,由公民选出,因此,在这一时期罗马处于“兵无常将,将无专兵”。此时的罗马军队主要由下级军官来管理,每百人中选出一位百夫长,他们不必退役,这样有助于在国内建立统一的军事制度。有了军事实力,当然就要开疆阔土。此时的罗马首要目标就是统一意大利半岛,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无法避免的要与希腊城邦伊比鲁斯的国王皮洛斯交战。皮洛斯其实是一位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他希望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大帝国。在公元前280年,皮洛斯率领20000重步兵、2000弓兵和3000骑兵,20头战象,向意大利南部进攻。罗马立即派出了军队,在赫拉克瑞拉城下与希腊军展开激战。此时罗马军团与当时地中海最精锐的希腊枪兵交战已是势均力敌。虽然在开始阶段,由于希腊军队出动战象打败罗马,但罗马人在退回罗马城后,用火攻战术抵御住了希腊人的战象冲击,于是,双方打了个平手。终于在公元前275年,两军在贝尼城展开决战,罗马士兵向大象射出密集的火箭,受惊的大象转身逃跑,反而冲乱了希腊军的阵形,罗马军团大获全胜,皮洛斯只好撤回希腊。罗马人乘胜追击,很快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到公元前270年,罗马人的领地已从最初的350平方英里变成1万多平方英里。此后不久,罗马人又通过外交手段使他们的统治范围增加了5万多平方英里,意大利半岛已经完全被罗马人征服。
不久,很多艺术家以及有影响力的重要人士开始频频造访阿雷帝诺,几年之内他就晋升为名流。来威尼斯参访的达官贵人,都要造访他后才肯离去。虽然他的慷慨用掉了大部分的积蓄,但是为他买得影响力和好名声,这正是他成功的基石。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有能力任意花钱是有钱人的特权。于是贵族阶层根据阿雷帝诺花钱的表现,判定他必然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而既然是有影响力的人士当然值得花钱去收买,于是阿雷帝诺开始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和金钱。许多公爵、富有的商人、教宗和亲王为了赢得他的青睐,争相大量赠送他五花八门的礼物。
当然,阿雷帝诺的花钱习惯是策略运用,而这项策略像符咒一样生效了。但是要获得真正的金钱与舒适,他还需要一位拥有巨大财富的显赫赞助人。在经过仔细研究之后,阿雷帝诺终于把目光锁定在极为富有的曼特瓦侯爵身上。他写了一首史诗献给侯爵,这是作家在寻求赞助人时的普遍做法:以题献作为交换,他们会换得一小笔津贴,足够他们写下一首诗,因此他们得不断地卑躬屈膝才能过日子。然而阿雷帝诺想要的并不只是微薄的工钱。他是要把诗作为礼物献给侯爵,这意味着他不是被人雇用的作家,而是要和侯爵平等论交。
阿雷帝诺的送礼招数不止于此:身为威尼斯两位最伟大的艺术家、雕刻家桑索维诺和画家提香的密友,他说动两人参与他的送礼计划。而在侯爵身上下工夫之前,阿雷帝诺仔细地将他的品味摸得一清二楚。因此等到他代表桑索维诺和提香将侯爵最喜欢的雕刻和画作送去做礼物时,侯爵简直是欣喜若狂。
接下来的几个月,阿雷帝诺又送给侯爵更多的礼物:刀剑、马鞍、一件伯爵十分珍爱的玻璃制品。不久,他、提香与桑索维诺三人开始收到侯爵的回报礼物。这项策略的成功还更深远:阿雷帝诺有一位朋友的女婿被关在曼特瓦的监狱里,阿雷帝诺让侯爵想办法将他释放出来。
阿雷帝诺这位朋友是一个富裕的商人,在威尼斯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了回报阿雷帝诺,只要有可能,他都会尽力协助阿雷帝诺。终于阿雷帝诺影响力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但能够一再利用侯爵广大的政治权力行事,同时也在许多宫廷罗曼史上助侯爵一臂之力。
阿雷帝诺渐渐觉得侯爵应该更大方地酬谢他的慷慨,但是他不会降格去乞求或哭诉,因为两人交换礼物已经把他们定位为平等,提出钱的问题似乎不对。最后他从侯爵的圈子退出,猎取其他有钱的猎物。首先他瞄准的是法国国王法兰西斯,其次是麦迪西家族、乌比诺公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以及其他人选。最后阿雷帝诺拥有了许多赞助人,这意味着他毋须向任何一位折腰,而且他的影响力似乎比得上这些伟大的君主。
阿雷帝诺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了解金钱的两项主要性质:第一,金钱必须流通才能带来影响力。金钱应该购买的不是没有生命的物品,而是驾驭人们的能力。借由让金钱保持不断地流通,阿雷帝诺买到了不断扩张的影响力范围,最后的报酬远超过他的花费。
第二,阿雷帝诺了解礼物的关键特性。送礼意味着你和受者的地位是相等的,甚至你的地位会比受者更为优越。
例如,朋友无缘无故送你东西,你可以确定他们会期待回报,为了得到你的回报,他们让你感觉有所亏欠(这样的机制或许他们了然于心,也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但一切就是如此运作)。
阿雷帝诺却不会让这些累赘妨碍他的自由。他并不是表现得像个奴仆,期待握有权势的人资助他的生活,而是将整个运作颠倒过来。他不蒙受权势人物的恩惠,反而让他们觉得亏欠他,这就是他送礼的重点,礼物是帮助他攀上最高社会阶层的阶梯。到了晚年,他已经成为全欧洲最著名的作家。
生意人得了解:金钱或许可以决定你与他人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不需要仰赖你拥有多少金钱,而是取决于你运用金钱的方式。出手大方的人要购买的是影响力而非物品。如果你接受自己劣等的地位只是因为你尚未拥有财富,你可能发现自己永远翻不了身。你同样可以运用阿雷帝诺对付意大利贵族阶层使用的谋略:想象自己与他们平等,摆出君王的行仪,大方地赠予,打开你的大门,流通你的金钱,通过将金钱转换成影响力的炼金术,创造人气的堂皇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