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鉴宝专家说你的藏品是假的,你信吗?怎么看鉴宝专家?
大部分鉴宝专家是可信的,古玩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真正的业内专家是很注意自己名声的,鉴定失败是有损行业口碑的,不存在为了蝇头小利的鉴定费而胡乱鉴定。
网络鉴定对于大多数民间藏友手中的藏品是可信的,
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胎骨、工艺、绘画纹饰、釉色都有相应的时代特征,且古代器物都是手工制作,现代造假者即使能复原一两项特征,因为技法的失传,和机器的参与制作,必然留下很多破绽,这些破绽,对外行而言可能看不出,但是对于专家而言,不用上手,通过网络图片即可辨真识假。
如何选择网络鉴定专家
如何寻找到专家帮忙鉴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儿。即使能够找到专家鉴定,也可能会遇到时间及地域上的问题。那么如何选择网络鉴定呢?
专家的地域性差异
藏品的出处自有定数:古代由于交通的限制,各种商品,使用工具的流通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现在出土文物的也存在地域性差异。
比如:江苏徐州的汉墓多,徐州古玩市场上的汉砖像、陶罐就多;
山东淄博是齐国的首都,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齐国“刀币”多出自淄博,这也使得淄博古玩市场闻名遐迩。
众所周知,藏品的鉴赏能力出了知识体系,还和掌眼的藏品多少息息相关。因此专家对本地区藏品的熟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藏品,根据藏品的地域性选择专家,鉴赏的准确度自然就高。
藏品在不同地区价值不同:目前市场上的藏品在不同的地方,其价格有差异。
如北京书画家的作品,在广州等地的价格就明显低于北京;而广州书画家的作品,在北京等地的售价又明显低于广州。北京的董寿平和广东的关山月,一南一北两支梅,在北京,关山月不如董寿平,在广东,董寿平则不如关山月,其实,两位大师的水平和功力不相上下,价格的差异只因地域不同。
又如,有人要在上海买进一尊15厘米高的黄杨木雕观音立像,价格一般为数百元,而同样大小、质量的黄杨木雕作品,在海南、福建地区的市场上,常常不足百元就能成交。
因此,想要了解藏品在当地市场的价值,选择专家的时候建议选择当地的专家。
收藏风格的差异:由于受地域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北方的收藏者喜欢重器、整器,“器无大小,以全为上”。而南方的收藏家却不以善小而不为,小到玩于鼓掌的文玩,甚至瓷片,无不藏之。
因此,重器多选择北方专家,瓷片、小藏品多选择南方专家。
专家擅长领域的类别差异
古玩,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市场,东西多而杂,玩法也很多。作为一个鉴赏师,什么都懂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分开了大的领域,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书画、杂项等。在这些大的领域下又有小的划分,比如,青铜器又分为饮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
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又会有朝代的区别。比如有的专家专注研究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有的专注明清瓷器。这就导致自己研究方向的古玩掌眼的多,专业知识也学得多,相比于其他,鉴赏准确率就高。
因此,选专家鉴赏的时候,专家简介要仔细看,专家的研究方向,也是藏友们选择的一个依据。
在域鉴APP(小程序里面),专家详情页面,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鉴赏】,专家们鉴赏过得所有藏品都会在上面展示,藏友们需要鉴赏的时候,多看一下专家以前的鉴赏记录。专家对那个类别的鉴赏信息最完善,网友评论最好,该类别的鉴赏准确性就高。
最后总结一下选择专家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藏品地域选择专家
二、根据当地市场选择专家
三、根据南北选择专家
四、根据专家简介选择专家
五、根据专家鉴赏信息选择专家
本件瓷器从画片和釉色上看,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嘉庆到道光时期的器物,但实际年代是民国早期。
缠枝花卉喜子画片属于传统的婚嫁用瓷画片,且均为民间使用,在嘉道时期最为盛行。以后虽然不再盛行,但民间一直未停止制作,直至现在,该画片的瓷器又有重新流行的趋势。
提问中的这件瓷器从造型和使用文字来看,符合20世纪上叶的特点,为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产品,至今约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在收藏圈内,该瓷器属于入门级的文玩类收藏品。交易市场上,成交价格在200元到300元之间。
古玩最好的入门方式是能接触到古代的东西,所有东西的气息你整天耳濡目染,走出去自然有不同的体会。博物馆自然是要多刷的。答题人看博物馆,基本上能把一些大博物馆那件东西旁边是什么器形什么纹饰的什么说出来了。在了解器物之后再用理论把工艺的发展史穿起来,把器形、纹饰、材质的演变做一定的比较,把一件件东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先看理论再下市场,就特别容易有了一点概念,就可以抱到一个康熙大棒槌瓶,仿佛凭着书上一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就能找到国宝!
年轻人比较适合玩钱币,钱币这一门类,费用不高,几块钱(人民币)就能买到老的,但是钱币之复杂,光书就够的你好好翻一翻,多对照些许出版物、拓片,现代有影印、清晰的照片技术,可以供你学习。
瓷器也可以入手,除非你家里都摆着明清瓷器家具一样的陈设,否则还是老老实实从瓷片玩起来。玩瓷片能接触到瓷器的胎、釉,从而领略真品是怎样的感觉,可以适当买一些民国粉彩小碟或是石湾窑的普品,这种东西虽然老,却不如现代瓷器值钱,实在粗糙,几十百来块就能到手。刚入行一个月,地摊上抱一对瓶子回家的那种肯定不靠谱。
宝石一类的,建议从有机宝石入手吧,譬如象牙犀角珊瑚一类鉴别起来较为容易,然后红玛瑙、青玉的明清小花片也可以玩玩,慢慢深入到跟家久远的朝代、复杂的雕工。从工艺入手,慢慢的也就旁通了。
要玩家具的朋友,可以从拆下来的木板玩起来,价格也不贵,几百来块的东西,光雕工也值。
答题人学这个,还是跟着老师的,老师进店里,拿哪件东西,看哪个部位,很快就能掌握一类一类东西的鉴别,从杂物堆里拾寻出来。
建议多去博物馆走走,再去古玩城,跟里边随性散淡点的店主聊聊,看看人家问什么东西的价格,老板怎么开价,怎么成交。不要以为地摊能捡漏,第一件完整品在古玩店里买。
景德镇对于我来说,是少数愿意去非常多次的旅行目的地。
这个地方很特别,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其实特别糟糕。不得不说,它和我想象的旅行城市差太多了。
这里尘土飞扬,城市建设缓慢到令人绝望。老城区修路是常态,五年来可见的改变极其微小。从高处望去,你可以看到城中心汇集着不少破旧不堪的老屋子,仿佛时光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可是,一旦深入后,你会发现 这座城市因为与瓷器千百年来的连接,而产生了某些奇妙的磁场。
那些看起来破落的房子,有的是十大瓷厂曾经的办公地和生活区;有的是改制后忽然如春笋般冒出的陶瓷作坊;有的是陶瓷品商城……
每一处沧桑的角落,仿佛都留了一段密码,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走过才能得到它。而当这些密码组合在一起,就能破译出景德镇的奇特了。
去的次数越多,我越对这座城市充满敬意,毫不夸张地说,景德镇有全世界最顶尖的手工制瓷技艺。
陶艺家们慕名而来,我常能在小作坊看到外国艺术家用翻译器和老师傅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他们一起做出了某件有趣的艺术品。
和其他手艺城市相比,景德镇是包容的,它接纳各种可能的风格,鼓励创新,仿古只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来到景德镇,正确的玩法不再是逛景点,找打卡地,而是 逛工作室、逛市集、逛鬼市。 人是这个城市最有趣的部分。
景德镇能带给你的体验,也和其他 旅游 城市真的不同,之前嬉游有发过【 景德镇慢行:淘点器物,寻点好吃的 】,但我觉得还不够深入。这次来景德镇,我希望能把更多特别的体验分享给你们。
鬼市和鬼有什么关系?
鬼市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瘆人。
如果对古玩的熟悉的朋友,其实会发现中国有不少城市,其实都有鬼市,比如北京、天津等。 鬼市是一种特别的地摊文化 :入夜撂地摊、做买卖,拂晓散市。
据说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个名字了,那时因为是在天黑的时候做交易,摊主们为了方便会点一盏煤油灯,灯影忽明忽暗,来往的人群在摊位前晃动,有点像是鬼影,就用了这样一个名字。
所以,鬼市和鬼没问题,它一点也不吓人,可以放心大胆去。
景德镇的鬼市,在全国算是比较有名的。它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在景德镇饭店门口开始的,如今鬼市已成规模,它摆在了 曙光路的古玩市场内,每周一凌晨三点开业。
我去过两次景德镇的鬼市,而除了鬼市外我从未逛过任何古玩街。和潘家园这样的古玩街相比,鬼市更亲民一些,千奇百怪的东西都能淘到。我自己也买过一些不贵的、好玩的小东西,比如建国瓷厂的八骏马,每一匹形态都不同。
还有一些匣钵土做的神兽,虽然买的时候摊主们一定会承诺这是老东西,只是有瑕疵。不过我的心态就很好,我就是把它当现代器来买,打水漂了就是几百元,但看着至少是舒服的。
对于鬼市,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旧货市集来看待,以玩和逛为目的,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
对于我们这样的非专业玩家,想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花几百元的小钱,买个乐趣,学个知识。
我有一个匠二代的朋友,父亲在训练他做瓷器时,就会让他一边读陶瓷史,一边去鬼市练手。后来实战了一年,和各路摊主们沟通后,他基本了解了瓷器发展的脉络以及每个时期瓷器技法、釉色上的特点。
所以,鬼市虽然只是个地摊市集,但只要你用心看、听,就能学到一些有趣的陶瓷知识。
而如果你是第一次来鬼市,建议可以多听少买。
我最近的体会是和十年前相比,鬼市现在能买到好东西的概率很低。
我有去过不少艺人朋友的工作室,里面都有一些从鬼市淘来的古瓷,比如 玳瑁釉盏 ,而这些我都没有再在市场看到。
现在的鬼市,里面有不少翻新、造假的东西,水很深,玩的意义大过买。
趟鬼市的规矩
在去鬼市前,我还要和大家科普一些它比较有趣的规矩。
首先“鬼市”其实不能叫逛,正确的说法是“趟”。用“趟”这个字,自然是因为水深了,这里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地方。
1)行家的标配:手电筒+放大镜
来到鬼市,行家和游客一眼就能看出来。行家手里,多半随身携带一个强光手电筒。而之所以要拿手电筒,是为了 鉴定器物是否有修补痕迹及附着物移植痕迹 。
但据说如今的造假能力,早不是一个普通的手电筒能看破的了。
感觉还挺好玩的,现在还有不少人是直接拿手机来照的。
我第一次去鬼市是十点,那会差不多摊主要收摊了。天亮之后就没有这种有趣的氛围。
所以,来鬼市要起早,才能感受它真正的氛围,至于手电筒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如果更专业一些的人,还会随身携带放大镜,来观察瓷器的细节部分。
2)专业话术
在鬼市,货品的价格一般都是以块和毛来定价: 一毛等于十块,一块指一百 。
千万不要以为5毛钱真的是5毛钱就行!
如果实在不懂,就直接问摊主多少钱就行,没必要一定要跟着摊主来讲专业术语,讲不熟练的话还可能会把自己绕晕,影响正常的还价发挥。
3)不问来源
来买的人基本很少打探货品的来源,基本买家在分辨真伪后,就直接进入讨价还价的阶段。
我之前有咨询过朋友怎么还价,他说随心还。比如对方开价300,还价50也不为过,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如果不知道怎么还,就站在人多的摊位观摩。
大多时候,摊主真的不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年代、工艺他都是和你一顿乱说,听过就好,不要被带了节奏。
鬼市可以淘到什么?
每一次去鬼市,我都能看到各色不同的东西,景德镇鬼市上卖的东西,以各路瓷器为主,其他也有文玩、家具类的,而且总是有非常离谱的,比如有人曾看到鬼市上有卖牌位,按理说这样的东西中国人是忌讳的。
我是在周一凌晨五点去的,冬天的鬼市开业会晚一些,一般六点的时候最热闹。
醒来的时候,我也无比挣扎,走到路上的时候,整条马路空无一人。
但行家都是大清早赶第一波去选货的,等天亮了不光没有鬼市的氛围,好货也早已被选走了,所以,还是要起早。
打车来到鬼市的时候,有一些已经摆好的摊位,但也不少摊主仍在收拾,准备开张。
走进市场,可以看到最早来的人大多都自备手电筒,像我这样拿着相机拍照的人几乎没有。
有的摊位人来人往,聚集了不少看客,买家都是蹲在地上一边看一边聊。
有的摊位则是冷冷清清,零星地摆出几件货品。
这里交流基本都是轻声细语,老板卖不了货也不会大声吆喝。我一开始都是以观察为主,看别人怎么买卖,看的过程也挺好玩的。
鬼市上能淘到一些什么样的宝贝呢?我把我觉得特别的一些罗列出来。
1)明星产品:绝版老瓷片
景德镇在宋、元、明、清为主要产瓷地,所以这里的老窑口及窑口旁堆放破损陶瓷的地方很多,且明清官窑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为宫廷烧制瓷器一点都马虎不得,稍有瑕疵就会被砸碎埋在地里。
后来,在城市建造的过程中,大量古瓷片被挖掘出来。
于是,不少当地的百姓都开始自发去挖,据说上个世纪的景德镇,也有人因为挖到瓷片一夜暴富。
古瓷片埋在景德镇的角角落落,过去不少人会在逛公园的时候顺路挖,现在公园不能挖,有人每年就会等河流退水后在溪流里挖。
记得我之前去浮梁县采访的时候,涂老师有带我们在田野里捡,那会挖到古瓷片的概率特别大。对了,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古瓷片的书,叫做《捡来的瓷器史》,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
再说回来,百姓挖来的老瓷片,平时会有专门的倒爷去收,然后拿到鬼市卖。
最初的鬼市,大家就是冲着这些老瓷片来的。到今天,也依旧有人背着一个大袋,里面放着一堆沾满泥的瓷片就来摆摊。
这个场景还是蛮有趣的。真的是没有最破,只有更破。
有人会说,都碎成这样了还有用吗?其实,这些老瓷片挺有价值的。瓷片因为破损严重,不太值钱,对于考古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但老瓷片可以帮助不少专门学习陶瓷的手艺人,去还原当时的纹样、釉色等,方便他们去做测试。
这些也能帮助学者去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和技术发展等,因此,这类东西还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如果你眼睛够尖,这里面也有特别有收藏价值的瓷片,比如元青花的老瓷片,过去十几元一块,后来因为元青花保留下来的瓷器非常稀少,于是这类瓷片也被炒到了一千一块。
2)古瓷器
历代官窑、民窑瓷,各个时期的青花、粉彩等在这都能看得到,器型也很丰富,有碗、盘、合、瓶、壶、罐等。
这里感觉就是就是一个活着的瓷器博物馆。只不过,真假凭眼力,来练练手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对陶瓷有一些了解,其实大致能知道颜色釉、珐琅彩等工艺分别对应的时代。大物件是真品的可能性比较低,小件的民窑的瓷器占多数,品相好的很少。
这些是翻新的现代器皿比不了的。
3)瓷厂的厂货
景德镇过去有十大瓷厂,每个瓷厂制作不同的陶瓷品类,比如建国瓷厂主要做颜色釉,雕塑瓷厂就会做各类雕塑类的瓷器等。各个工厂除了要承担生产和出口的任务之外,他们还有专门的美研所,来做研究的工作。
从这里生产的瓷器会出口到世界各地,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一半,过去都来自瓷厂。
瓷厂经历过非常辉煌的时期,那个年代所有好师傅、有才华的研究者都聚在这里,这里复刻还原了 历史 上的经典瓷器,也设计了不少属于那个时代的器物。
因此,厂货承载了一段时代记忆,如今虽然十大瓷厂都不在了,但不少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很愿意收藏它。
当然,虽然瓷厂的货量很大,但很多摊主拿来卖的很可能是等级比较低的残次品(当时厂里都有评级,按级别卖价格)。
而且一些现在比较有名的传承人所监制的,也几乎不会在其中。这些通货有没有收藏价值就很难说了。
4)文玩书籍
这次在鬼市,最吸引我的是卖书的大爷。他的书品类丰富,我之前为了写稿还买过浮梁县志的电子版,没想到大爷这居然也有卖。
想要快速了解县城,读县志是很好的方式。
一本县志的价格差不多20元,非常划算。
还有一个卖石头的摊位,车上的石头有点酷似太湖石,不少形状还蛮好看的。
我个人蛮喜欢看石头的,这些形状各异多的石头可以放在茶台,也可以放在鱼缸里,或者作为一个小型枯山水的一部分。
5)匪夷所思系列
在鬼市,万物皆可卖。
乱入古瓷器的,有萌萌的中国风圣诞老人。
有很像言情小说封面的瓷板画……
有老家具,好像是从民居收到的。看起来还有点破破的。摆在路边售卖,上面还有镇宅的守护神。
有来自异国他乡的略微诡异的人像。
有批发高仿铜钱的……
还有卖小狮子的,狮子的表情活灵活现,远看还有点喜气。
全场最奇特的,是居然还有人卖军大衣。我真的不知道受众会是什么样的人……
写在结尾
景德镇的天差不多是从六点左右开始慢慢亮起来的。
我到达鬼市的时间是五点半,到了七点,拿着手电筒的人差不多也都走了。游客陆陆续续地进来。
人群散去,这个摊主吹起了笛子
除了鬼市之外,曙光路的古玩市场还连接着当地的海鲜市场,不远处的马路上还有沿街叫卖的蔬菜摊。
这应该老城区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离开鬼市,我还建议大家可以去“吃天光”,早起三小时,能干的幸福的事可太多了。
我吃到了久违的抚州巷的油条包麻糍,在杭州出现网红款前,我第一次吃到油条包麻糍的做法,就是在景德镇。
逛鬼市+吃天光,让你一个早晨都能保持满满元气。
/交通贴士/
相关阅读:
景德镇慢行:淘点器物,寻点好吃的
这里有座深藏不露的文艺小城,好逛好买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