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古瓷器完整品稀缺的情况下,古瓷器残片有多大价值?
一般不是很值钱,一些收藏家都是喜欢成品的瓷器,要是破损了几乎没人要。
在古董领域,从“真、善、美、精、稀”五个方面及其统一性来确定其文物的意义,并对其商品价格进行批判。“瓷器蓬松不值钱”的说法,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瓷器完整性的要求,而且,从古代瓷器的价格来看,完整性和残缺性是可以看到的。他们之间真的有区别,但残废古瓷器的收藏仍具有重要意义,喜欢古瓷的人也可以从收藏瓷器开始。
他认为,一般来说,残废古瓷的真品率很高,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刚刚从事古瓷器收藏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真器,看到实物。因此,在古瓷器的研究和研究中,残废古瓷器无疑已成为初学者廉价的学习材料和初学者的物理向导。
同时,残废古瓷保留了良好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虽然局部残缺或粘缝,但只要其基本造型和主要装饰纹样仍保留下来,就会因残缺而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甚至无限的美的想象。对于一位古瓷收藏家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残废的古瓷失去了诱人的金钱光环,其艺术价值才更高。
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瓷器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古瓷开片的特征
开片其实就是瓷器釉面的裂纹。古瓷真品开片的裂纹均发源在釉层下面的胎釉结合处,裂纹由胎面向釉面的开裂呈内宽外窄的尖角状。也就是说,在胎釉接触处的釉层裂痕宽,而延及到釉表面时裂痕渐渐变窄,有些裂痕会透岀釉面,而有些还未到达釉面裂痕就闭合了。所以绝大部分厚釉开片的器物,从釉面上迎光斜视是看不到裂纹的(因为这些裂纹还未到达釉面已经闭合),用手抚摸也没有丁点糙手感,冰润柔滑。而仿品的开片往往是将刚刚出窑身带高温的瓷器猛然置于低温环境内冷却,器物由外及内骤然受冷,釉层及胎体因热胀冷缩的开裂也是由外及内的。所以,仿品的开片从器物表面迎光斜视可以明显看到裂痕。
古瓷开片的过程
古瓷的开片是在窑温自然降低过程中,和出窑后很长时间里持续形成的开片,开片有疏密深浅的自然过渡。
从你简单的叙述来看,你的瓷片很可能是宋代左右的青白瓷片.
宋时的青白瓷和青瓷都有花纹,但你说白胎,那么可以排除青瓷的可能性,因为青瓷的胎是灰黑的.
这仅是我的猜测,具体还要看你的瓷片实物或者图片了.
瓷片是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一些名窑的瓷片,一些能体现古代工匠高超手艺的瓷片,以及一些能系统帮助研究瓷器发展的瓷片.
有一句话: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我家那边的人都在那劳作的时候拾取到古代瓷片,玉片及金银制品,很多,剩下能捡到的地方如远古城镇的废墟,现代人很少去的地方,容易发现,要不你就去挖一下,废墟那边肯定可以。谢谢
2.王德琴(女):扬汽集团吉祥分公司司机。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上万元现金等,她都一一交还失主。别人开出租都是为了赚钱,她有时候还要贴钱。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对从合肥来扬州投靠亲友的小夫妻,身无分文,她载他们到达目的地后,还掏出10块钱给他们买快餐。为了照料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经错过两次姻缘。她说:“我开出租13年,没啥大本事,只想热心对待身边每个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冯伯来刘逸蓉夫妇:21年前,20岁的她是曲江邮电支局的临时工,在投递邮件时,结识了扬州食品公司良种场的门卫谢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平时常给他洗衣做饭,每到春节,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为老人烧一锅他最爱吃的蹄子汤。在老人生命最后4个月住院期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轮流守在老人身边,精心伺候,端屎倒尿,为老人擦洗身体。最后,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人送终。老人在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将4.3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而他们却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4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4.刘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环卫处城南公司的一线清扫工。效率高、标准高、肯吃苦、讲奉献是干部职工对她工作的普遍评价。生活中的她朴实憨厚,家境并不富裕,日子很清贫,但她一直坚守道德底线,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了很多人。2010年12月6日,她在建都路清理垃圾时,捡到一只黑色皮包,内有现金1万元、黄金手镯一只、金项链两根、戒指一枚及银元数枚。面对钱物,她不为所动,主动迅速地向经理汇报并寻找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她只说了一句:“这是我作为环卫工人应该做的。”她用朴实的言行展现了环卫工人高尚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5.孙云凤(女):她25岁那年,与当兵的张永宽订婚。张永宽回到部队的第四天,在执行某国防施工现场排哑炮任务时,不幸被炸,双目失明,少了一只胳膊。命运的残酷,让年仅28岁的铁骨铮铮的汉子陷入极大痛苦。就在张永宽最为痛苦的时候,她不顾街坊邻居的议论和父母家人的劝告,毅然走进了张永宽的生活,让他过上普通人应有的幸福生活。她坚信:爱,能弥补生命的残缺。她说:“他没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没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来,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35年来,他们不离不弃,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6.孙程:他从2001年开始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至今已献血7.5万毫升,相当于15个健康人的全部血量。为此,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5年,他从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当时全市较为固定的捐献成分血的志愿者还不到1000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捐献成分血。从那时起,每月一次捐献机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课,就连到高邮挂职、母亲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况,他还是一直坚持。就这样,前后加起来,他9年献血7.5万毫升,成为扬州无偿献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无偿献血,还动员身边的人无偿献血。另外,他还是扬州市无偿献血宣传员。
7.陈小星:原仪征市总工会主席、党组副书记。他4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终年57岁。他出身于革命家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历程中,模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奉献书写信念,用敬业彰显忠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担任仪征市总工会主席期间,他把工会工作当事业来干,把职工群众当亲人来待,把党的形象当生命呵护,用宝贵的生命为工会事业谱写了新篇章。(“中国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8.陈宏如:他是扬州人,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延安老区。年仅24岁的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一毕业,就主动提出要到革命老区去。他去的延长县雷赤公社离县城还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个春秋。自1968年至1992年,他先后任延长县雷赤地段医院医师、院长、延长县医院副院长、延安地区医院副院长、延安医学院院长助理(正处级)等职。1993年,任扬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退休后,他又重返延长坐诊三年,被老区人民尊称为“神医”。今年3月,《延长县志》收入他的传记,县志办与县政协编写的《延长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为题刊发通讯。
9.陈永宏:
宝应县西安丰中学物理教师,15年前患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药物控制,承受着病痛和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2002年以后,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行走异常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他总是提前五六分钟拄着双拐一步步艰难地移向教室。为了减轻腿部的压力,他用手撑着讲台讲课。学生们搬了一把椅子到讲台上,希望他坐着上课,以减轻疼痛。他笑着说:“做教师的必须要站着讲课,坐着讲课成什么样子。”自此,讲课时,他半倚在椅把上,时间久了,椅把的两个角被磨得发亮。2007年5月,他无法再走上讲台上课,但他经常拖着病痛的双腿侧坐在电脑前,给教师们下载物理教学资料,给同学们下载每一章节的试卷。
10.张梅琴(女):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14岁时养父半身瘫痪,17岁时养母离家出走。为了照顾瘫痪的养父,张梅琴14岁就开始在村里的鞋厂打工,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在得知自己不是养父亲生之后,她认定养恩胜似生恩,毅然决定不回亲生父母身边,而是坚持留下来照顾养父,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读大学期间,她发传单、做话务员、到麦当劳打工,除了上课,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过。为了把钱省下来为养父看病,她甚至连续吃过一个月的馒头。(“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1.张德兵:他爱帮助人,没钱帮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地摊、打零工。上班之余,他经常出来摆地摊,一个月下来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为的是帮扶6个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贫困学子。因此,人们称他为“摆地摊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仅是一个人做,还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许多家浴室都不大愿意接纳残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却又赶去联系浴室。这些年来,“圆梦义工联盟”已经为不下1000人次的残疾老人洗过澡。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推动社会的进步”。
12.祝正祥:今年79岁的他,年轻时就是有名的热心肠,没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厂门口摆茶水摊,退休后他就自己在家门口摆茶水摊。每年夏天他都会投入400元,在丁家湾和仓巷的交界处摆一个爱心茶水摊,来往的三轮车夫、做小生意的商贩、赶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习惯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经22年。市长谢正义视察时发现了这个爱心茶水摊,夸赞他是“扬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花不了什么钱,能用钱做好事,觉得心安理得。社区活动有困难去捐款,有地方受灾了也是第一个去捐款。他的爱心感染着身边的邻居们,也从小小的丁家湾流淌到扬州的各个角落。
13.耿高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他帮助照看周边村庄9个小学生,并辅导他们英语。他所在村庄前面有一条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灌溉时,水面宽7米、深2.3米,而且水流湍急。7月8日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11时学生们回家时,他担心孩子们贪玩落水,特意骑着电动车护送13岁的王义伟和10岁的郁和杰回家。王义伟从田间小路拐弯上灌溉渠大道时,因为车速太快,失控冲进了灌溉渠。紧随其后的他把电动车扔到一边,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纵身跳进水里救人,结果救起了王义伟,却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4.贾锁香(女):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从20岁入党至今,始终把“党员”二字看得很重。10年前,一场龙卷风后,村里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还可以投亲靠友渡过难关,7个五保户的日子却没了着落。时任小组长的她没多想,就将村里的7个五保户接到家中照料。家里一下子多出7口人,房间和床都不够用,她和丈夫陈炳富商量,将不漏雨的房间、家里能用的床都腾出来给五保户,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个铺,睡了一个月零一天。10年来,她和7个五保户组成一家,忙前忙后照料,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她先后为其中的4个五保户操办了丧事。
15.龚文凤(女):江都市丁沟镇一个普通环卫工人,每天凌晨打扫集镇卫生,每月收入约600元。7月6日凌晨3点多,她清扫到新华书店东侧的一个路口时,发现了一个小黑包,借着夜色,她发现里面有厚厚一叠钞票,还有身份证、银行卡、毕业证书等。清晨5点多钟,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赶紧回家将捡到钱的事告诉儿子和媳妇。经过清点,包里有1.45万元现金、银行卡等。一家人不为巨款所动,拨打114查询身份证主人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失主,最终在派出所的见证下将钱物全部归还失主,不收分文报酬。(“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16.梁隆圣: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还动员退休老师、社会力量出资建立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善款。2002年退休后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考虑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动员3个子女一起助贫济困。女儿在他的带动下,通过“春蕾女童”行动,先后资助了12个女孩。为了筹集资金,他还建立了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基金20万元。“存在学校里,学校每年给6%的利息,用利息资助学生。”他找过慈善总会,为扬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助学资金,资助了25个少数民族408名少数民族学生。8年来,他在校内外一共为学生募集了60万元资金,资助了几百名学生。
17.程介兵:在兰庄,他是所有残疾人的熟人。7年前,偶然的一次帮助残疾人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萌发了“我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的想法。从那天开始,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个特殊的规矩:残疾人修车,一律不收钱。不管有多忙,残疾人如需要帮助,他都会上门服务。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去年9月,他还特意在修车摊旁设立了一个爱心充气点,承诺:充气点所得款项全部捐赠兰庄社区爱心基金。他的义举感动了过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元关爱资金,全部捐给兰庄社区。
18.管霞(女):父亲中风,母亲糖尿病,18岁的女儿患病毒性脑炎。背负诸多不幸的她,一个月20天时间在外唱戏,每天要赶80公里的路程,每月1200元左右的收入,却要为女儿支付1000元的医药费。10月4日晚9点多钟,管霞唱戏后回家,在路上捡到一只皮包。到了家里,管霞打开包仔细清点后发现,里面竟有26000多元现金、15万元欠条票据、6张银行卡以及身份证等。看到包里有这么多贵重财物,管霞毫不犹豫地向高邮警方报案。面对失主的酬谢,她婉言谢绝。(“中国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19.衡秀荣(女):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无依,疾病缠身,因患病丧失了自理能力,她作为邻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孤老的重担。几年来,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饭,准时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时,老高身体不好,她还额外做点好吃的,给他开小灶。因为要照料老高,这两年多,她几乎没有出过一趟远门。即使走亲访友,也是吃了中饭去,赶在晚饭前回。如果有特殊情况实在赶不回来,她也要打电话吩咐家人,安排好饭菜。谈起衡秀荣的照顾,憨厚的老高眼圈红了:“要不是她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20.救人群体(高俊、陈红、叶丽娟等):11月4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扬州市区淮海路与四望亭路交叉口,一位70多岁的老者突然昏厥,晕倒在路边。过往群众见此情形,立刻齐心协力将老者搀扶起来。最先发现老人晕倒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发现老人晕倒后,他赶紧上前搀扶老人。其他市民也纷纷赶过来帮忙:一位女士买来矿泉水,另一名女子忙着拨打110……在众人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苏醒过来。随后,110救助人员赶到,看到老人已无大碍,大家才悄悄散去。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他父亲患有帕金森症,昏厥对于这类病人相当严重,如果救助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老人苏醒后,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找到所有的救命恩人,好好谢谢人家。在记者与群众的努力下,救人的好人相继被找到。
你这款瓷片对考究钤印款的演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果你这块瓷片是乾隆以前的,就佐证了我的推测,可惜,不能上手一睹"峥嵘".
在江河边经常可以拾到古瓷片,我还没有见过大海,海水能把沉船上的古瓷片冲到海岸,那古沉船一定就在附近."宝山"瓷片是吉语款,菩提保佑再拾一艘"宝船"
一是无特色的瓷片不宜多藏。有的藏友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不辞辛苦到工地捡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坏,一概装入袋中,扛回家中。请藏友谨记:瓷片收藏,最重“物以稀为贵”,精致的瓷片一块就好。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二是不要过分依赖瓷片的借鉴作用。有些人认为“瓷片无假货”,把瓷片当作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这里也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学,瓷片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三是要特别留意“假瓷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假瓷片,在本市的一些古玩市场上,由于人们对瓷片的警惕性较低,所以总有人在兜售假冒的古瓷片,也常有藏友不小心上当。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四是瓷片收藏研究价值大于市场价值。瓷片因其本身的不完整性奠定了其在市场价值上的地位。事实上,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名贵、稀有的品种,是基本上不具备升值空间的。那些希望通过瓷片收藏进行投资的藏友千万要注意。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近几年来,瓷片收藏似乎开始成为古瓷收藏的又一个热点,古瓷收藏者中,“瓷片一族”的人数多了起来,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一族”们忙碌的身影 。
瓷片乃鉴赏、研习古瓷的辅助之物,亦属于“标本”学范畴。眼下“瓷片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收藏以瓷片釉色取胜,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以北京、陕西、浙江为代表。笔者在“汉龙”网上常见有极高水平的此类精品瓷片展示、研讨,学术空气甚浓,有的水平已不让专家。其中陕西有位专集瓷片的老先生,各类耀州的瓷片已有数百片之多,釉色温润,秀色可餐二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以南京为中心。
据说南京有一大批这类“瓷片族”聚集在张浦生先生周围,定期聚会,研究切磋,其乐融融这个群体看来已越来越大。三是被称为“御瓷片族”的景德镇、南昌一批瓷片藏家,专事集藏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瓷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之瓷片收藏。笔者对瓷片略有所涉,但主要是景德镇御窑瓷片,其中至正型元青花、元釉里红、元钴蓝残片(件)、永、宣青花、成化斗彩等残片(件)已收集数百块,但在江西“御瓷片族”中只能算“老幺”了。
瓷片收藏热气正畅。朋友却以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时下瓷片收藏的“冷思考”。
的确,瓷片对于每个古瓷收藏者来说,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等“四大价值”。更多的人是看好最后一种价值。笔者的朋友谈了四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无特色的瓷片不宜多藏。有的藏友不辞劳苦到工地捡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坏,一概装入袋中,扛回家中,有的收藏以吨计,把居室里外塞得满满的。但有用的、有特色的实际没有几块。“贵精不贵多”,太多的瓷片无异于垃圾,没有什么用处。
二是不必过分依赖碎片当作鉴瓷的法宝。不少人都把瓷片当作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把瓷片的参考性看得过高过绝。从一般意义上说,瓷片是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比如你拥有货真价实的龙泉瓷片,与实物对照确实很直观、实用。但应该看到,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学,瓷片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更何况大多数瓷片已脱离了原产地和原出土地,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很难反映其真实面貌。至于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一些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试问,哪一件明、清民窑碗、盘,用得着瓷片来对照真假?
三是奉劝瓷片收集者要特别留意“假瓷片”。目前许多唯利是图出售作伪瓷片,他们利用人们“破瓷片还会有假吗”的心理以售其奸,使许多警惕性不高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制假瓷片过去还只限于高档名瓷,现在竟然连一般窑口的瓷片也开始造假,不可不防。
四是不要过高期待古瓷片的价值升值。一般来说,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名贵、稀有的品种,是不可能具有升值空间的。有的书上对古瓷片价格标得过高,是一种误导。其实,对一些一般窑口、毫无特色的瓷片,收藏几块即可,大可不必过多、过滥收藏。当然,如有文字、特殊图案以及其它重要信息的瓷片,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