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焕文属于几流陶瓷名家
一流。徐焕文的父亲徐永权(名韵泉)是近现代陶瓷名家,1912年就读中国陶业学堂,师从周小松后任教于江西省立窑业学校,徐焕文12岁就进入作坊学艺,1953年底进入景德镇陶瓷美术生产合作社,师从汪野亭之子汪少平学习粉彩山水。徐焕文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作品富有艺术内涵和人文关怀,属于一流陶瓷名家。
云南建水紫陶十大名家:向逢春、陈绍康、陈学、丁吉三、马成林,潘金怀、董春玉、李蓉丽、刘国全、李俊、陈俊等数十位大家等。
潘金怀生于清代,约卒于民国初年。光绪二十年间,潘金怀在制作白陶烟斗中发现烧成的烟斗上有一小块红色,别具特色,遂研制成紫陶产品,是建水紫陶的创始人。
陈绍康: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人,出生于制陶世家,建水美术陶厂原技术副厂长。能书会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先后两次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
马成林:彝名瓦渣波,1974年进美术陶厂工作,从取泥炼泥起学习制陶各项工艺。1975年跟随民间老艺人向福功学艺。2004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民间制陶工艺美术师”。其作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装饰古朴清新。
向逢春
建水碗窑村人,制陶匠人。后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的名家。
陈学
微雕与建水陶融合的始创者。1990年参与云南大型青铜器(金碧宝鼎)制作。2004年接触建水陶并尝试陶壶的设计和制作。其作品陈氏汉方壶,在由中国云南·建水第五届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主办的“2009第三届‘向逢春杯’建水紫陶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
蒋家才
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位荣获“正高”级职称的建水紫陶艺术家。他制出的紫陶壶曲线完美,贯入浅浮雕技巧和镂空技巧,达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又不破传统之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紫陶更具有生机,让观者产生美的心灵共鸣。
我国的陶瓷业很早就开始发展起来了,早在欧洲掌握制作陶瓷前的一千年前,中国已经可以制造出非常美观的陶瓷。在古代,陶瓷曾被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是世界人民最喜爱的商品之一。陶瓷之所以可以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发展,历朝历代的优秀匠人自然是功不可没,在他们的传承和带领下,中国陶瓷业才有了那么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明代,龚春是陶瓷业里颇具盛名的匠人。他本来是在庙里陪权贵子弟读书的书童,忙里偷闲和和尚学捏壶,可能是天生就对陶瓷有特殊的喜爱,制作陶瓷是也颇具自己的想法,不仅制作出制壶的工具,还别出心裁地制作出“供春壶”,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树瘤壶”,这种壶的壶身表面凹凸不平,纹式奇特,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到了清代,又涌现了一大批制壶能人,程寿真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在20世纪曾因为“掇球壶”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金奖。“掇球壶”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实用性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另一位制壶名人是黄玉麟,他的工作主要是为“供春壶”配盖,从小就开始学习制作陶瓷制作壶具,世人对他的评价是“莹洁圆湛,精巧不失古意”,是对他工艺的最大赞赏和简明概括。
陶瓷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商品,通过研究陶瓷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无数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探索。
(排名不分先后)
一、国家级(荣誉)
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
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邓希平刘翮天章文超王恩怀潘文复刘远长
熊汉中龚循明熊钢如赖德全宁勤征范敏祺周国桢姚永康唐自强
徐庆庚戚培才江联李进余仰贤李贵镇李文跃邱含涂翼报
王安维孙燕明俞海青徐靖
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
秦锡麟刘新园刘翮天王恩怀唐自强刘远长邓希平
3.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
王安维孙燕明俞海青
4.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
李贵镇
5.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7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6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
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
6.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授誉二批共27名):
1)第一批授誉9名(2003年12月)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
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2)第二批授誉18名(2010年12月)
戴玉梅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聂乐春宁钢彭竞强沈盛生舒立洪
涂序生涂冀报徐江云许爱民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7.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名单(2011年首届授誉,共25名)
方文贤、王怀治、王采、冯林华、冯绍华、何柄钦、朱辉球、许国胜、邬书远、吴少雄、汪洋、王爱红、祝正茂、徐波、徐晓云、高峰、黄水泉、程永安、蔡玲玲、刘少平、刘少倩、刘畅、钟晓俐、程久发、蒋立平
二、省级(荣誉)
1.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3人):
赖德全李贵镇刘少平
2.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
王安维沈杰江国良张学文黄水泉涂翼报朱正荣陈敏王淑凝俞军陈军俞海青孙燕明
3.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20名):
1)第一批授誉18人(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
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人(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人(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
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9人(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
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
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人(2010年1月):
周 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
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
杨曙华涂少波解 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 徐 岚 赵美云
邱启先 余 磁 况冬苟吴兰芳冯金玲黄杨董伟 余 宾 张 慧 张哓东
姚慧云 於彩云 汪平孙 魏晓阳 龚 华熊 军
4.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4人):
李贵镇汪淑英周国华叶健敏
5.江西省技能大师(1人):
李贵镇
6.江西省首席技师(2人):
李贵镇徐靖
三、市级(荣誉)
1.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家(授誉六批共69名):
1)第一批授誉33人(1959年):
王大凡余翰青周湘甫蔡金台王步吴成仁段茂发潘庸秉王雪如王锡良
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吴康张志汤周国桢张松茂
张景寿杨秦川杨海生李盛春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
程兆鑫蔡寿生魏荣生
2)第二批授誉8人(1961年):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章仕保胡献雅曾山东
3)第三批授誉9人(1978年):
王隆夫叶冬青汪桂英康家钟秦锡麟章文超傅尧笙潘文复戴荣华
4)第四批授誉5人(1979年):
王恩怀邓肖禹何叔水李进熊汉中
5)第五批授誉14人(2009年)
方旺生冯林华孙同鑫许爱民朱丹忱朱乐耕李见深
任瑞华危民旺吴国兴涂序生涂翼报徐焕文黄水泉
2.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26人(2009年2月6日):
彭荣新高峰刘清云程润生徐波杨曙华喻木华周景平熊国辉
黄周生翟筱翔管桂玲曹爱勤吴国兴姚慧云冯唐新魏晓阳赖如森
沈浮焦健懿吴少雄魏胜耀于长征李宝华潘凯声方旺生
3.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陶瓷世家”(24家):
王锡良张松茂王恩怀王隆夫陆如张正海徐亚风毕德芳
刘平汪桂英蔡忠顺牛水龙曾山东刘烟林游艺邓爱英
潘文锦王怀俊余惠光洪国忠谢胜旺余子富余希鹏孙同鑫
四、珠山八友(10人):
王大凡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王琦汪野亭毕伯涛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
五、景德镇市近代部分着名陶瓷艺术家(95人):
程门金品卿王廷佐王凤池汪藩李维翰王琦王大凡邓碧珊
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田鹤仙徐仲南毕伯涛何许人汪晓棠周小松
潘甸宇汪大沧方云峰林大椿邓碧孙邹文侯李明亮张沛轩黎勉亭
李裕元吴霭生康特璋张浩杜重远张志汤刘仲卿王步段茂发
潘庸秉曾龙升李盛春蔡金台汪以俊叶震嘉魏墉生余翰青杨海生
毕渊明吴成仁章仕保余文襄徐天梅吴康杨秦川王云泉章鉴
张景寿黄海云凌宗正邓肖禹赵惠民吴原青叶冬青张松涛龚耀庭
康家钟傅尧笙潘文复徐顺元陆云山程大有胡芦汪小亭时幻影
王庭芳张新喜邹国钧王鹤亭陈先水朱明陈耀星蔡敬标喻海根
卓安之程镇元杜浩生游艺江汉曾山东孙洪元徐成聂杏生
孙振东王声怀王希怀汪少平汪昆荣
六、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7人):
龚循明赖德全李贵镇朱正荣刘伟涂翼报黄水泉王安维胡晓静
宁勤征于珍李少景唐得贵涂江云何炳钦章建东陈小青
七、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
涂翼报李贵镇钟振华孙立新王淑媛徐靖
八、景德镇市优秀高技能人才(7人)
李贵镇汪淑英徐靖周国华叶健敏张玲玲徐金和
九、享受景德镇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饶晓晴吴能徐建建
1、王锡良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是第一批授誉(1979年8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山水人物瓷板。
2、秦锡麟
秦锡麟,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芦荡竞翔》。
3、张松茂
张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鸟画、雪景,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他的作品“紫归杜怀图”粉彩瓷板书被当做江西政府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其传略被记入《中国当代要艺家传》。
其于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惊艳传书》,《西厢记》人物为题材制作的 《惊艳传书》首次在珠海亮相。业界表示,这一作品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
4、王恩怀
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江西省丰城市长湖乡,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后又师从刘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术家)研习绘瓷技艺。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0年在家随父王步学艺作画,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
1979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牡丹玉兰》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牵牛花》15头咖啡具,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荷花蜻蜓》5头组合画具,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粉彩《茶梅竹》图纹设计,在'景德镇市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优秀作品奖。
5、李进
李进,艺名李峻,1940年9月生,江西石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水仙花》、《钟馗》瓷盘分别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二等奖;粉彩《水仙花》瓷盘获景德镇市第一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孔雀东南飞》获1983年轻工业部优秀奖;《杜十娘》获1984年江西省文艺创作二等奖。
6、王隆夫
王隆夫,别号“昌南子”,江西浮梁县人,1931年1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
代表作:《一苇渡江》、《唐三侠》、“粉彩八仙过海薄胎瓶”、“粉彩夜宴图瓷板”等获国家级专业评比一、二等奖和金杯奖。
7、唐自强
唐自强,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业美术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
1990年被评为景德镇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共30余项。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2000年,五块一套的大型新彩瓷版画《清明上河图》又喜获成功,现陈列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春讯》、《花神》、《六鹤同春》、《小鹿》等四件瓷雕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瓷雕《唐代仕女》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8、戴荣华
戴荣华,1940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春蕾》咖啡具,获首届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孔雀舞》花瓶,获景德镇市1979年'迎春展瓷'优秀奖,并作为影片《祭红》的片头作品;《争艳》荷花瓶,获'赴京展瓷'一等奖。
9、张育贤
张育贤,笔名风友,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绘画研究和创作。
曾师承著名雕塑家曾龙升、蔡金台学习传统技法,擅长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及陶瓷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锋从磨砺出》、《眯眯》、《白菜·蜗牛》、《鉴真像》、《花神》、《披纱女孩》、《回娘家》、《春》、《反弹琵琶》、《济公》。
10、熊钢如
熊钢如,室名'半墨斋'。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41年2月出生于江西丰城河州乡。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先后任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景德镇陶瓷馆馆长,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擅长雕塑创作,涉及城雕、浮雕、瓷雕;喜绘中国画,从师于胡献雅先生;善画瓷画,综合青花、色釉、新彩均有所长。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1964年瓷雕《初耕》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色釉瓷雕《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祖国万岁——牡丹颂》在为庆祝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被评为一等奖,而且是陶瓷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
赵概
赵慨(公元304-?) 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晋代陶工,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隐居。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 明洪熙年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师主庙记》。
何稠
隋代著名建筑家、工艺家。何稠为研制琉璃瓦,曾专程前来景德镇进行试烧。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烧成温度大为提高,成功的造出了琉璃瓦。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使景德镇陶瓷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陶玉
景德镇钟秀里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陶玉在镇郊设窑造瓷,所造瓷器“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唐武德中(公元618~626),陶玉将所产瓷器载入关中,进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陶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陶窑”。
霍仲初
景德镇东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霍仲初自办一窑,所造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使新平瓷器一举名天下。霍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霍窑”。
周丹泉
字时到,苏州人,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周氏善仿古器,所制定鼎、文王鼎等器,足以乱真;所制陶印、文式、辟邪、龟象、瓦钮、连环,其成色概如白定。周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周窑”。
崔国
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他所制的瓷器,多仿宣德、成化之路,制作精细。崔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崔公窑”。
昊十九
又名昊为,景德镇人。生于明嘉靖前期,卒于明万历后期,明代制瓷名家。昊聪明过人,工诗善画,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他制作的流露盏,明如朱砂,色如晚霞;制作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制作的瓷壶,造型优美,风格典雅。明万历间,御史樊玉衡曾赠给昊十九一首诗,诗云“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更有山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这首诗好度赞扬了昊十九超人的制瓷才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仍藏有昊十九所制的凸雕九龙方盂,口有铭文,文曰:“钧尔陶兮文尔质,龙函润珠旭东壁 ,万历昊为制。”
童宾
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童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瓷工们为纪念这为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
昊
字栗园,安徽省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朗窑、年窑齐名。
藏应选
清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朝廷派遣藏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藏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藏窑”。
朗廷极
字柴,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职督陶7年)。朗氏督陶时,其窑称为“朗窑”。清人刘廷称朗窑乃“柴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朗窑所造的描金五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
当年朗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朗窑红”。此外,朗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莹
字俊公,别号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瓷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成《陶成纪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陶20幅,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著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为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著作。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罐督理兼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1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细”,“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详,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朱琰
字桐川,别号笠宁,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曾任江西巡抚幕僚。朱氏在江西任职时,对制瓷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陶瓷史――《陶说》。全书分说今、说古、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该书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朱琰除著有《陶说》外,还著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词林合壁》等等。
寂园叟
清代人。著有《陶雅》一书,该书对陶瓷的起源,古代瓷器的胎质、釉色、装饰以及陶瓷销售情况均作了记述,特别是对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所产器物的记述更为详细。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制瓷历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制瓷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国治
安徽省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间的雕瓷名匠。陈氏善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以龙、马,并在画面上施以各种色釉,烧成后极是好看。《说瓷》一书云,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金品卿
安徽省黟先人,清光绪时的绘瓷名家,金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渔樵闲话》等。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程门
字雪笠,安徽省县人,清末民初绘瓷名师,以绘山水、花卉见长。邓之诚在《宙薰琐记》中称赞程门所绘作品“极勒渲染之妙,得者珍之”。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人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京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
明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神形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徐仲南
名,号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生于1872年,卒于1953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徐仲南从十几岁起就在老家南昌学画,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青年时专攻人物,中年时专攻山水,晚年时专攻松竹。他画的人物,神形兼备;画的山水,层次丰富,意境高深;画的松竹,苍劲挺拔,清新秀丽。
邓碧珊
字壁寰,号铁扇子,江西余干县人。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民国时期绘瓷名家。邓自幼生长在鄱阳湖畔,常常钓鱼、打鱼,对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了如指掌。他知晓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水港才有浮萍;知晓鲤鱼的鳞片从头到尾约有三十六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只有12根,闰年才有13根;知晓鲤鱼常年栖于粗藻,金鱼常戏于狮草……。由于他十分熟悉鱼藻、了解鱼藻,所以他画的鱼藻特别真实、生动、活泼。因为他的鱼藻画得好,故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美称。
何许人
字德达,又名处,乳名花子,安徽南陵人。生于1882年,卒于194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何氏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书写《出师表》、《赤壁赋》。其雪景也画得极好,所画“寒江独钓”,寂寥空阔,意境颇深;所画“梁园飞雪”,雪拥丹阁,雍容华贵。
汪晓堂
又名汪隶、汪隶华,号龙山樵子,江西省婺源叶村人。生于1885年,卒于1924年。清末民初的绘瓷名家。汪氏擅长人物,所画仕女,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精细淡雅。
吴霭生
名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堂、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王琦
字碧珍,别号陶迷道人。生于1886年,卒于1933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王琦最擅长绘画人物。在技法上,他大胆运用粉彩颜料绘画人物脸部,使作品呈现出清新柔和的美感。他的这种画法,在那时可算是一大突破,一大创新。他为人正直,敢于反映现实,作品具有强烈的世代感,如“唤起抗日”、“禁止鸦片”等作品,在当时曾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由于王琦的技艺精湛,画风新颖,故倍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1910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曾题匾额一块赠与王琦,匾额书“神乎技矣”四字。
潘陶宇
字鼎均,又名古欢,号詹湖外史,江西波阳人。生于1887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1911年后,出任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老师,其时的画瓷名家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均出自其门下。潘氏在执教之余,常绘瓷器。出自他手下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卉,均甚精细,笔法清新秀丽。1923年,军阀曹曾出重金聘潘为其彩绘陶瓷文具。
王大凡
号希平局士,又号黟县樵子,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安徽黟县人。少年至景德镇学绘古彩人物,后专攻粉彩。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堂的影响较大,他的人物画规矩严谨,风格古雅,在景德镇影响巨大。
田鹤仙
原名田青,别号荒园老梅,浙江绍兴人。生于1894年,卒于193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田鹤仙作画运笔活泼潇洒,线条苍劲挺拔,用色淡雅脱俗,构图新颖别致。所画山水,别具一格;所画梅花,独具风韵。
程意亭
字甫,号山山民,江西乐平县人。生于1897年,卒于1948年,近代著名陶瓷画家。程意亭自幼喜爱绘画,青年时入江西陶业学校学国画。毕业后先到九江绘画陶瓷,后来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潜心攻习花鸟。他所画构图独特,运笔传神,既注意写实,又善于夸张,画面清新俏丽,活泼洒脱。
汪大沧
号一栗,别号桃源老农,安徽省黟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52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王氏擅长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四十年代,汪氏的作品在景德镇享有盛誉。
毕伯涛
别名达、黄山樵子,祖籍安徽县,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后至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著称。
王步
字仁元,号竹溪,晚年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他精于青花花鸟,对青花料色及技艺作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在青花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有“青花大王”之誉。
刘雨岑
原名玉成,又名雨城,别号湖渔、巧翁、竹人,安徽太平人。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擅长粉彩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他的作品笔墨纤细,格调清理雅致,具有文人画的风貌。
曾龙升
字龙升,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王锡良
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生于江西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
原籍江西省鄱阳县,1934年1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进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0年9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戴荣华
1940年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育贤
1938年4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隆夫
原籍江西省浮梁县,1931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恩怀
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35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远长
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1939年7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熊钢如
1941年2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
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940年1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庆庚
江西省乐平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胡献雅
江西省南昌人,生于1902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施于人
浙江省余姚县人,生于1928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周国桢
湖南省安仁县人,生于193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林洪
江西省丰城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姚永康
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菊生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钟莲生
江西省萍乡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郭文连
江西省吉安县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朱乐耕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5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何炳钦
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1955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任瑞华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陆军
上海市人,生于1948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宁钢
江西省余江县人,生于196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张学文
江西省赣州市人,生于1943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邓利
贵州省遵义市人,景德镇青年陶瓷艺术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圈后起之秀。
程曲流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罗迈生
江西省都昌县人,生于1933年,卒于1973年。生前系工人出身的陶瓷技术革新能手。
出现在
邵大亨、俞国良、邵景南、邵友廷、何心舟、邵大赦(邵赦大)、申 锡、黄玉麟。
俞国良
俞国良(1874-1939)原籍无锡,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
生于1874年,制壶技艺精湛。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澄(著名书画家吴湖帆的祖父,历任广东巡抚、湖南巡抚)制壶,后为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名重一时。1915年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壶,所制“四方传炉”为中国选送参加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的紫砂产品之一,获优秀奖。
俞国良老家在无锡锡山,故常用印章“锡山俞氏”“锡山俞传”。晚年定居宜兴蜀山,与当地邵氏寡妇成婚,传艺于邵氏后人邵陆大、邵宝琴,1939年病逝,安葬于老家锡山。邵宝琴即倪顺生之母。
民国 俞国良制线圆壶
俞国良 云方抽角壶
民国 俞国良制段泥扁墩壶
民国 俞国良一百果壶
俞国良 矮八方壶
民国 俞国良制企陶铭刻春夜宴桃李园图象铺首衔环巧色四方瓶
民国 俞国良制石生铭紫泥传炉壶
民国 俞国良·柿花套组
俞国良制、少亭刻 段泥鼓钉牛钮壶
清末民初 俞国良制东溪铭段泥汉君壶
民国 俞国良制南林刻石鼓文洋桶壶
邵大亨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
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
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
邵大亨制鱼化龙壶
汪洋号黄山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劳动模范”获得者。197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祁门,1994年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008年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遣随中国青年研修团赴日本访问研修,2010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为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江西省青联常委、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景德镇市珠山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师从马颂良、孙其峰、关宝琮、霍春阳、何家英等著名画家。艺术传略及作品被编入《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集》、《首届中国画金鸡奖作品集》、《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珍》、《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精品集》、《景德镇陶瓷全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家》等画册,国画陶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金、银奖。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新民周刊》、《中国书画报》、《江西日报》、《辽宁日报》、《江西画报》、《涉世之初》、《中国陶瓷》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