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系列之官窑:传世作品少,「 ”紫口铁足”之重要鉴别特征(下)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段高峰时期。 北宋官窑建立与宋徽宗时期。 北宋灭亡后,继任皇帝宋高宗建立新的都城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为满足皇室使用所需,仿照北宋官窑制度建立两大南宋官窑,一为修内司官窑,二为郊坛下官窑,宋灭亡后,工匠四散,所以传世作品稀少,并且散落在世界各地。 宋朝官窑烧制的瓷器器型 、釉色、胎质等都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其表面开片的精湛工艺,也达到了了很高水平。 在用材用料上面,因由 直接设立,专供皇家使用,烧制工艺不计成本,以名贵玛瑙入釉,偶有瑕疵即销毁,所以生产出的成品本来就非常少。 这么珍贵的瓷器,我们怎么赏析,鉴别呢?可以从以下这五个方向来甄别: 一、造型古朴 北宋官窑瓷器器型简朴文雅,吸收汝窑等窑口的造型特征,南宋官窑在继承了北宋官窑的基础上,又博采众家之长,造型端庄典雅,精美绝伦。装饰上,少量器皿装饰有纹路,其他大部分没有,用途上,仿青铜及玉器的礼器较多。 南宋官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 ”紫口铁足”是重要鉴赏特征 「 ”紫口” 官窑瓷胎中使用浙江杭州特产的紫金土,因为含铁量较多,所以烧制以后胎色偏紫黑偏深;由于釉料的流动性,烧制的时候口沿部分的釉料会向下流淌,所以那部分的釉料会比较浅薄,显露紫色的瓷胎,称之为:「 ”紫口”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代 官窑盘 「 ”铁足” 同时为了防止在烧制的时候器皿黏连,所以官窑足底在烧制之前需要刮釉一周,即不上釉,所以足胎在烧制完成后会露出深色胎体,称之为「 ”铁足”。 南宋官窑粉青贯耳弦纹壶底部 三、釉色玉质典雅 宋朝官窑器皿上釉的质地有如玉泽,含蓄优美,釉色则为青釉色系,与汝瓷一样色调淡雅,其中釉色最好的的颜色,称为「 ”粉青”,其有浓淡区别,其次为「 ”米黄”。「 ”米黄”釉面中,极少有釉面色泽如蜜蜡,质地细腻莹润,也更为珍贵。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这种釉色需要多次上釉,才能烧制完美,所以南宋官窑中瓷器精品多为「 ”薄胎厚釉”。 四、开片装饰 开片是釉与胎体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收缩膨胀率不一导致的,属于自然形成,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同时开片大多是有颜色的,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有提到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 ”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 五、支钉痕 南宋官窑中的部分器物是使用支钉烧来制作,支钉器物在烧制以后会被敲掉,所以常常留有支钉痕迹,对比汝瓷而言,南宋官窑的支钉痕迹更大一些,数量上也会较多一些。 国有至宝,心有荣焉! 官窑介绍(上) 宋瓷系列之官窑:传世极少,紫口铁足,是重要鉴赏特征(上) 了解汝瓷: 宋瓷系列之汝瓷:有惊世之美,却淡雅出尘,温润若玉 (上) 宋瓷系列之汝瓷:有惊世之美,却淡雅出尘,温润若玉 (下) 文章所用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会立即下线,感谢谅解!
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很多人就产生疑问,北宋制作的官窑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镇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①。至今官窑到底在何处是一个谜团,等待后人的探索与发现。
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
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给人的感觉虽朴素但却高雅清新,给人以脱俗之感。此天青釉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窑会使用,一般民窑不会以此作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烧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没有半点瑕疵,光亮照人,内部也没有小的气泡。
我们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美丽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术吗?即使在景德镇也很难再见到这样的珍物了。
3釉层厚度极为薄
从断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窑瓷器的釉层的厚度很薄,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难遇见的,并且想要模仿也是难。并且断处呈现的是流畅的线状,这也是其独有的特点(赝品呈现的是不连续的齿状)。
现今有些人为了赚取不义之财,制作假的文物变卖,如果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断处的裂缝来判断它是不是北宋官窑的真品。
4.底部的支钉痕迹
北宋官窑的制作采用烧钉制作,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
并且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
历史传承,在对北宋官窑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时对北宋宫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测和估计,可以联想到当时宫中歌舞升平奢华的生活。也透过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的我们也无法想到,无法达到的。
现代陶瓷艺术史学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新兴学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现代陶瓷艺术这一新艺术门类研究的原则、观念和方法,并且它将现代陶瓷艺术研究纳入到艺术史研究的范畴。
现代陶瓷艺术品收藏比较有名的是广州的瑞哲轩艺术馆,瑞哲轩艺术馆主要以现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潜力的中青年作品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张松茂、刘伟、赵美云、俞军、江见鸣、徐小明。杨青等的作品。
现代陶瓷艺术史学研究选择的期限是19852002年,与古代陶瓷艺术史学研究相比不仅从时间段上有所不一,并且在批判标准和研究方法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这段历史迫使我们在看待现代陶艺史的强烈热情之上,再冷静地运用历史的能力,对此作一番反省,在着手描述现代陶艺同时树立科学的史学观。上限之所以为1985年,不仅在于此时期文学艺术思潮极为活跃,如“八五思潮”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样在当时不为人注意的陶瓷艺术领域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陶瓷革命运动。1985年5月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讨会(湖北蕲春)具有启蒙的开端“什么是现代陶艺”,“如何发展现代陶艺”这系列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正式提出与传统陶瓷艺术发展不同的宏伟勾划,表明陶瓷艺术界第一次以群体共识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这种潮流已经改变了陶瓷艺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大风暴中。2其下限为2002年,从广义可以延伸到现在,作为史学研究规范而言,采用一种紧慎的态度,以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彭德、李小山策划的“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为止,说明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3在这段时限中,关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但形成系统理论形态鲜见,本文将从艺术史学的范纳对这一特殊时段理论的探索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尝试用心理研究的视角来扩充现代陶瓷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来共促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