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官窑红釉瓷的釉面用放大镜看为什么有黑点
宣德官窑红釉瓷的釉面上出现黑点,是由于烧制过程中瓷器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所致。在高温下,釉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得釉面中的铁离子被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从而形成红色釉面。但是,如果釉面中还存在一些还原剂,如石墨、煤灰等,就会阻碍釉面中铁离子的氧化反应,导致出现黑点。此外,宣德官窑红釉瓷的釉面上还可能出现其他的小黑点,如气泡、石灰块、铁斑等。这些黑点的形成原因也有很多种,可能是瓷土中的杂质、烧制过程中的气泡等。总之,宣德官窑红釉瓷的釉面上出现黑点并不影响其收藏价值,反而能够体现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这些黑点也被称为“窑痕”或“窑变”,成为了瓷器收藏家们所追求的一种特殊美感。
突出的有宣德“霁红”,“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红如鸡血”。又称“鸡红”、“积红”、“祭红”、“宝石红”。胎、釉较厚致,红而略暗,与带紫“钧红”不同,器口挂釉少,呈白色口缘称“灯草口”,对比生辉,典型有宣德红釉菱花盘,通体深红鲜丽,十个菱瓣“出筋”,即微露白色胎绒。浑厚明丽耐看。晶莹凝重为铜红釉高峰。后有嘉靖“矾红”,色泽发橙,是低湿铁红烧成稳定。
这要根据碗的成色、工艺来判断。成色差一点的可能几万,好一点的能卖到几百万,极品甚至能卖到上千万。
2018年Leslie Hindman 9月亚洲艺术品拍卖会曾经拍出过一个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大碗,最终的成交价是120万美元,加上佣金最后合计145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98万元。
什么是宣德瓷?
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所用青花料主要是从伊斯兰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宣德釉里红,在元代基础上有所发展,鲜艳夺目,有白地红彩和红地白彩两种。宣德红釉与永乐朝所制一样,是明代高温铜红釉的最成功之作,红色鲜艳,有“鲜红”、“宝石红”、“霁红”、“祭红”、“积红”之称。
制品造型有盘、碗、高足杯、卤壶等。宣德的蓝釉和红釉同样齐名,多见暗花装饰。此外,宣德朝的白釉、青釉、孔雀蓝釉、黄釉、洒蓝釉、紫金釉和仿汝、仿哥窑釉及青花金、银彩、刻填酱釉等制作都有一定成就。宣德青花五彩浓艳鲜亮,工艺精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德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