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雍正时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点

超级的雪糕
爱听歌的小懒猪
2023-05-11 07:45:54

雍正时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点?

最佳答案
暴躁的小甜瓜
仁爱的微笑
2025-08-23 12:03:04

雍正时期的瓷器特点: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扩展资料:

康熙时期--61年

康熙御窑瓷器釉面光涓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体和其他各代的同体节器物相比都要重实,胎釉结合较好,器物内壁的釉面和外壁基本一致。器型奇伟浑厚,新创器型也较多。

雍正时期--13年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清雍正官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精湛绝妙,无与伦比,尤其是颜色釉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

乾隆时期--61年

粉彩瓷器的质量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种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制品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

嘉庆时期--24年

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时期--30年

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代瓷器

最新回答
会撒娇的可乐
专注的大侠
2025-08-23 12:03:04

您好!
雍正时期的五彩瓷
雍正五彩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在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这种变化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它的制作方法、审美取向势必影响五彩,雍正五彩在绘制工艺上就结合了粉彩中多层次的技法,从而取得清新静谧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绘颜料方面仍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色为主,但彩绘效果已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后,五彩瓷逐渐被新的彩瓷品种所替代。
外观特征
它的最大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保养五彩瓷器的要素?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大胆的耳机
壮观的麦片
2025-08-23 12:03:04

“斗彩”之名在清代雍正以前尚无所见,后来为与五彩区分才有此称。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而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线,施透明釉,用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然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景德镇称“斗”是“斗斗拢”凑集之意,如做多种解释是可以相信的。明代在色彩缤纷的彩瓷中,以成化斗彩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明人程哲在《蓉楼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曾说:“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器。……者成杯茶贵于酒,彩贵于青。

一、鲜红彩

鲜红彩在成化彩瓷中应用极为广泛,其色泽鲜艳如血,纯正自然,施彩以平涂为主,薄厚不均,有浓淡色阶,厚重处红里透黑,浅淡处微微闪黄,见图5。此色主要用于装饰花卉图6,人物衣衫图7和动物身体纹饰图8等。相对于其它彩,此彩施彩较薄,不透明,表面无光,一般不会产生开片的情况。

二、 油红彩

油红与鲜红彩颜色十分接近,但其色泽更深沉,更均匀,无浓淡色阶,其釉层也很薄与鲜红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釉面有光泽,一般也无开片现象。

三、橙红彩

橙红彩红中泛黄,色彩极其鲜明,醒目,令人印象深刻,此色应用不多,且多用于成化彩瓷的早期产品。橙红彩施彩均匀无浓淡色阶,无光,不产生开片。

胎釉方面

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下降所致,标志着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比明朝前期更为严格。

造型方面

成化斗彩无大器。以现有藏品看,最高的瓶其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的碗其口径约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由此已能体察斗彩器的小巧铃珑。无论是何种器型,都具有端庄圆润、清雅隽秀的风姿。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其造型的轮廓都是由一种柔韧的直中隐曲、曲中显直的线条构成,因而风貌有殊。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失眠的御姐
安静的山水
2025-08-23 12:03:04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引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最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和进步,并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朝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页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通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谷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清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方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蝙蝠、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传世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很多,为了便于人们更系统地了解雍正粉彩瓷物时代特征,现从中挑选出八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1、雍正粉彩仕女盘

高26,口径171,足径134厘米。盘口微直,斜壁,折底,圈足。盘内以粉彩为饰。绘有一秀丽的女子和一童子围缸身观鱼,后长案上摆有盆景,花觚。周围还绘有罐、洞石等物。所绘女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实技法,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神态生动,体现了当时崇高纤弱女子的风气。

2、雍正粉彩西厢人物大盘

高6,口径37,足径22厘米。盘制作规整,胎体较轻,胎质细腻,胎壁薄厚均匀。以粉彩为饰。口沿锦地六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盘心主题图案绘一男女似在话别,身后有一侍女双手端一酒壶,身前有一童子执鞭牵马,一老者扶车等候。空间衬以山石,花卉,树木,画面明朗大方,人物构图巧妙,服装绮丽,神态逼真。通体以绿色为主,红、黄、蓝、紫、黑、金色点缀,色调鲜艳,是雍正粉彩的早期佳作。

3、雍正粉彩花蝶纹碗

高68,口径135,足径47厘米。造型圆润,古朴。足内青花楷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腹部绘有五组圆形团蝶在花中翩翩起舞。每一组蝴蝶上所施的色彩都不相同,彩绘鲜艳。此碗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绘画变板滞为生动,且趋于写实,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在民国时有仿造,造型相同,但在色彩上远不如雍正的作品柔和自然。

4、雍正粉彩皮球花碗

高58,口径153,足径58厘米。造型轻盈秀丽,制瓷工艺讲究,釉面洁白润泽,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皮球花27朵,花上施红、黄、绿、蓝、紫、黑等色,采用工笔画的技法,绘画细腻,色彩搭配和谐,画意清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皮球花又称团花,雍正粉彩瓷器中大量使用,组合形式多样,也有团龙,团凤,团蝶,团菊等不同题材的团花图案。

5、雍正粉彩福寿人物茶壶

高142,口径71,足径81厘米。提梁形柄,弯流,盖无钮内凹。此壶做工精致,形体饱满。通体以粉彩为饰。盖面绘有三寿桃,桃施黄彩,桃尖点以粉红彩,叶施绿彩。壶腹两面纹饰,一面绘一男子手持一寿桃;另一面绘一老者伫立,老者左手持灵芝,右手持杖,空间绘洞石花卉和红蝠纹。颜色浓淡清晰,人物神态自若,色彩丰富,画意吉祥,雅俗共赏。

雍正茶壶善于随形变换,装饰上除了粉彩外,还有五彩,斗彩,珐琅彩和颜色釉等品种。

6、雍正粉彩花蝶瓶

高376,口径41,足径116厘米。造型高大优美,线条流畅自然,工艺水平高。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折枝桃花一株,桃花栩栩如生,画面采用写实手法,吸引了工笔花卉的技艺,绘工精致,纹饰纤细,布局协调清晰。彩色富丽,突出了粉彩特征,桃花用粉白色渲染,绿色为叶,黑色为茎,赭为杆,蝴蝶点红、黑彩。整体突出粉红色。此瓶纹饰与器型结合的非常完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7、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高275,口径63,足径86厘米。造型既舒展,又秀美典雅,形体比例适度,线条柔和,曲直有致。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满绘折枝牡丹花,牡丹花上施多种色料,花色真实逼真,光泽柔和,花瓣层次分明,牡丹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描画得精工细腻。整体纹饰具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是雍正粉彩的代表作品。

8、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高506,口径119,足径177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内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欲称“天球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有桃树一株,枝上结有硕大的蟠桃八个,桃树旁绘一株月季花陪衬。蟠桃用红彩渲染,树叶上施绿彩。此瓶构图新颖别致,如同一幅没骨花卉画,画境吉祥优美,是一件典型的宫廷陈设瓷。

雍正朝桃纹一般常见绘八枚蟠桃,乾隆朝绘九枚,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上述几件藏品反映出雍正粉彩从康熙粉彩朴实自然特色发展成追求宫廷艺术装饰感的特色。其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要减肥的钢铁侠
土豪的硬币
2025-08-23 12:03:04
、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雍正一朝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成就却是清代官窑的顶峰。其制品以造型规整、纹饰精细、秀丽典雅著称于世,有些产品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康熙、乾隆瓷。粉彩虽始创于康熙晚期,但成功于雍正朝。五彩与粉彩虽有“硬”、“软”之别,但都是继承明代五彩而继续发展的彩瓷,是清代瓷器的一个新成就。由于粉彩(将五彩的各种色彩加入一种白色彩料玻璃白)的出现,改变了色料的性能,因而绘瓷工人利用渲染手法,绘出比五彩更为精确、真实,色彩更加丰富的画面,因此粉彩堪称我国传统彩瓷中瑰丽的晚霞。
雍正瓷器的胎土淘炼精细,胎体坚硬、细腻洁白,但是没有康熙时的胎紧密。器物底部处理十分讲究,特别是官窑器的圈足部位,抚之有细腻柔润感,呈滚圆的“泥鳅背”。民国年间仿的雍正器胎薄,可以由此识别。
雍正时的瓷器釉色滋润,多为纯釉,白度较高,仿宣德青花器的釉面白中闪青。雍正大件器,粉白釉厚而不平,如水浪状,俗称“水浪釉”,这是一个特征。
雍正时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的浑厚古拙,而呈秀丽多姿。赏瓶是雍正时的新器形。此外还有三孔连身葫芦瓶、四联瓶、如意尊、双螭尊、花插、方药瓶等品种。
雍正瓷的纹饰总的来说是华丽趋向纤柔精细。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也用刻、印、雕塑等艺术手法。官窑绘画选题严格,布局疏朗,绘画工整细腻、主题突出,画面中题诗风气流行。过枝花卉的装饰方法,使器物内外纹饰浑然一体,整体效果别有风趣。民窑装饰内容比官窑丰富,画面线条流畅、自然,不受拘束,但不及官窑精细。
炉钧釉器为雍正时所创制,釉似窑变,流动很快,颜色流消中有红点者为佳色,红泛紫为雍正时特征(俗称“高粱红”),青点次之。月白釉多满釉(也有黑底的),蓝色釉呈水波纹状。有款的都是刻款;均为厚胎;器无超过40厘米的;釉上有橘皮纹,似片状,反光呈五彩色。
雍正时仿钧(窑变)较乾隆多,釉色红、蓝诸色交错,自然流畅。釉面比宋钧釉光润,有“火焰红”等不同名称。但真钧瓷为呆釉,雍正仿钧为亮釉,有玻璃光;真钧釉泡大而多,雍正仿釉泡较少;真钧釉较厚,雍正仿釉较薄;雍正仿钧颜色紫红;雍正仿钧器的底和里仿不像,月白里仿不出,底的芝麻酱釉仿不好。官窑器多为阴刻篆书四字等款。
雍正仿官、哥窑器,多带本朝官款,釉色纹片也都仿得极好。但较之宋代,色泽无温润肥厚感,无酥光,气泡较小,足釉齐(此处多加紫金釉),支钉痕小而规矩,排列整齐,在支痕外釉上多有隐约闪出的蓝色一圈,细看可以辨出。雍正时有蜜蜡黄加绿彩的瓷器,黄、绿色均匀,绿花边上**晕散很少,用放大镜看,绿彩中有气泡。官窑有黄地绘绿色婴孩纹器,婴孩多画八个,称“绿八子”。
雍正仿成化斗彩器亦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