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全面修复好的?
2008年4月
在中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修复的争议,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综合各方观点,在圆明园修复这个中心议题上,目前存在三派不同意见:即“废墟派”、“整修派”、“生态派”。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人联名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反对声随即响起,当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研究探讨无妨,整修大可不必》。圆明园复建争辩就此拉开帷幕。最初,反对派的理由是国力尚不雄厚,修复圆明园耗资过大——这与清朝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时,遭到的反对意见颇为相似。而后,反对派不再局限于财力问题,而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指出,圆明园最可贵的就是它的一片废墟,反对建造假古董的行为。著名西方文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叶廷芳教授在多个场合指出——废墟也是一种美。“废墟派”由此得名。
“整修派”则多为清史专家和圆明园专业研究者,这些可以指点着圆明园地图一一描述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美景专家,对这座皇家园林有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部分地重现这座万园之园的胜景,比断壁残垣的遗址更能体现圆明园的价值。在“整修派”中,除了极少人主张全面复建圆明园外,多数人主张部分整修。他们同样认为圆明园内著名的西洋楼遗址的废墟应该保存;对园内该恢复多少中国建筑,他们内部也有争论。
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将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公布。规划确定要修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10%的古建。这些内容还被《规划》确定为“近期实施方案”。
2000年公布的《规划》是一个分水岭,曾被认为是圆明园“整修派”的一场胜利。“整修派”的三大主张———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部分古建———都得到了确认。在此前的20年里,圆明园的“建、废”之争针锋相对。但是,让“整修派”没想到的是,艰难得到的胜利,会在执行上大打折扣。7年过去了,复建工程均未启动。除了确定明年复建的长春园宫门,另一个准备复建的圆明园大宫门还未确定时间,更多复建面积的指标,甚至还没确定该给哪个古建。北京市文物局界定,“10%古建多为宫门院墙”。让一直期望修建园内景观的“整修派”更是大失所望。
圆明园现在修复了,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
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及圆明园学会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
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
这两期工程均以挖湖补山为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11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
圆明园——清代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模范”,更是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你尽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憧憬的、好像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不相上下的杰作。
如此辉煌的建筑,在被摧毁后,为什么政府没有去修复呢?
首先是资金问题,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也曾想过对圆明园进行修复,但是那时,全国鼎力开展经济,对外还有各个列强的虎视眈眈,人民的温饱和平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更不用说拿出多余的资金去恢复圆明园了。
其次是修复难度,圆明园在阅历过八国联军的入侵洗劫后,又遭受了土匪们的烧杀抢掠,招致圆明园彻底的变成了一摊废墟,其众多宝贵文物,废物散落在世界各地,想重新找回来难度及其的大,及时把外貌修复了,精髓也无法恢复。
最后是历史问题,保存它目前的样子是它的最好归宿,让每一个后人都晓得,中国曾经有世界第一的园林园,曾经的辉煌在没有强大的国度的庇护下,最终只是一堆废墟,历史不能被湮没,会永远存在历史的长河里。正如那句诗词所说,西洋楼下生荒草,海宴堂侧遗石龟;半桥忆念青黛瓦,国人懑恨那拉氏
从盛况绝后到毁于一旦,圆明园之所以难修复的缘由也躲藏在其中。
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也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而这套宝贵的彩绘图,是乾隆时期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用了11年才绘制而成,算是圆明园的平面图纸。
直到20世纪年代后期,几经沟通,我们才具有原图的“数字版”。也就是说,我们手上没有圆明园的平面图纸。
其次,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曾经给圆明园做过精致细致的烫样,但这些烫样在咸丰年间就被毁了。更重要的是,圆明园是由好几代皇帝共同建造而成。若要完整恢复,需求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后,圆明园的价值不只表现在建筑上,还有各种被破坏的珍宝。而这些珍宝,有的不知流落何方,有的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