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南宋官窑瓷器釉略显粉红色是真品吗

有魅力的路人
老实的小熊猫
2023-05-10 22:37:52

南宋官窑瓷器釉略显粉红色是真品吗

最佳答案
阳光的毛豆
昏睡的小懒虫
2025-05-19 02:52:05

南宋官窑瓷器略显粉红色可能是真品,由于均使用乳浊性较强的石灰碱釉,故两窑产品的釉层均具有一定的乳浊性,特别是粉青色釉制品,均乳浊滋润如玉,釉下可见稀疏的小气泡,有的气泡极少,“寥若晨星”。而早期的灰青色釉产品则乳浊性相对较差,透明度高,釉下气泡较多。米和则二者兼有。一般制品的上部即口沿部位或口沿及颈部,透明度高,乳浊性差。制品下部则相对乳浊性强,透明度低或失透。但从总体而言,老虎洞官窑的釉色似乎普遍要比郊坛下官窑同类产品显得明亮,光泽较好,青度高,尤其是早期部分灰青色釉制品,釉层极透明、光泽强,玻璃质感特别明显。在早期的部分灰青色釉制品中,釉面常有微晶析出。早期米釉制品釉面常略泛粉红色。而部分粉青色釉制品的色调也似比郊坛下官窑要淡,而后者常泛灰,色略显深。

最新回答
端庄的发箍
现代的雪碧
2025-05-19 02:52:05

宋代哥窑瓷器出产于河南北部地区是错误的。

宋代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产于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

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使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哥窑青瓷釉上有细碎的开片,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在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疑似窑址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发现一处窑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获取大量器物残件、瓷片和窑具。

经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地层中的遗物是“传世哥窑”。

后者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至此;可以基本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繁荣的小刺猬
寒冷的楼房
2025-05-19 02:52:05

杭州老虎洞。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发现了一处窑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获得了大量的残件、瓷片和窑具。

经过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而元代的遗物则称为“传世哥窑”,后者则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可以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扩展资料:

哥窑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有细碎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典型的“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厚缝与红色、的细缝交织在一起。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的部分甚至等于轮胎的厚度。釉面上有气泡,如珠子的外观,犹如“聚沫攒珠”之美。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由于胎色的出现,窑口边缘釉为黄棕色,而铁黑则出现在底脚的无釉部分。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窑瓷

过时的水壶
机智的银耳汤
2025-05-19 02:52:05
这件南宋官窑贯耳瓶即仿古代青铜器造型。高23厘米 口径94×64厘米足径63厘米,为清宫旧藏。南宋官窑代表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这件大瓶型仿古青铜壶端庄典雅,胎薄体轻,釉质肥厚光润如玉,开片如“蟹爪纹”。敞口,粗颈,扁圆腹,高圈足,足边两侧有两个圆孔。颈部凸起弦纹两道,两侧贴两筒形耳。通体施粉青色釉、肥厚莹润,开米色碎片。瓶口及棱角转折之处,釉层较薄,呈现出浅紫胎色。足底无釉,露出铁黑色胎骨,这件南枕头官窑瓷瓶,无论胎、釉、型等方面均显现出官窑器的典型特征;庄重古朴的仿青铜壶式样,在官窑传世品中罕见,比一般的盘、碗更为珍贵。

宋室南渡临安(今杭州)后,先后在修内司和郊坛下设官窑,以供朝廷所需,分别称为修内司官窑、郊坛官窑。两个窑址分别在今杭州市凤凰山下的老虎洞和乌龟山找到。器型多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修内司官窑是宋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其官窑的特点是胎细釉润、色青带粉红、釉有深浅之分,有蟹爪纹开片和紫口铁足特征。

贯耳瓶是古代汉族工匠烧制的瓷瓶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

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由宫廷设窑烧造并垄断,流传至今的真品非常稀少,目前存世量不多,是高古瓷中的精品。据了解,流传至今的宋代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虽然样式并不华丽,釉色单一,很少有纹饰装饰,却有一种独特的端庄肃穆和庙堂之气,内涵深刻、艺术境界深远。

据统计,宋代官窑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表现突出,价位稳步上涨。2004年,一件直径84厘米的宋官窑圆形洗在拍卖会上以264万元成交;2005年,一件高98厘米的宋官窑贯耳瓶以638万元成交;同年,北京翰海一件宋官窑花口盘以528万元成交;2008年,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以6753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的宋瓷世界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