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磁州窑对中国有哪些意义

冷静的夏天
忐忑的信封
2023-05-10 19:50:20

磁州窑对中国有哪些意义

最佳答案
傻傻的水蜜桃
香蕉小蝴蝶
2025-05-19 15:16:58

位于邯郸市西南40千米磁县及峰峰矿区境内,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因其古代地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装潢艺术以黑白对照鲜明为特点,其标新立异的烧造技术,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磁州窑现存古窑址数10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馒头窑”,彭城磁州窑盐店遗址中有1座元朝古窑址,保存得相当完好,在窑址旁的作坊里可以看到磁器的制作进程。观台窑址曾进行过大面积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磁器和瓷片外,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发掘出的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

最新回答
感动的巨人
故意的黑猫
2025-05-19 15:16:58

具体看参考资料
共有3页
1、历代磁州窑的情况
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英文译名(CHINA)便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千年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品,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且以其徇丽多姿的造型,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已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长期的采集、渔猪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并在社会实践中懂得了用粘土制作陶器。从此以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制陶术的发明又促使人类的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认为,制陶术的发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从而开始过定居生活”。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继“磁山文化”之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迹更是大量的存在;殷商时代在彭城镇富田村、豆腐沟村、义井等地曾发现有先商时期的硬质灰陶器;战国时代,“赵国邯郸制陶,其品冠绝当时……相传有白釉胎之窑器,特以虎枕为当时之名作”;秦汉时期,出现了由封建贵族直接管理的陶业作坊和私人经营的制陶作坊。峰峰的釉陶生产已达到成熟阶段。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陶瓷装饰的先河。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2000年6月21日《中国文物报》头版以醒目标题刊发了《彭城为元代磁州窑制瓷中心》一文,从而为彭城磁州窑的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一——“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大明会典》记载:“明代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等座,岁造磁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禄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皇家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彭城窑业陶瓷生产出现了民窑、官窑俱盛的景象。 明朝彰德府推官张应登在《游滏水鼓山记》碑中记载了当时彭城的瓷业情况:“视陶陶之家,各为一厂。精粗大小,不同锻冶……似此作者曰千人而多,似此厂者曰千所而少。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

慈祥的灰狼
爱笑的睫毛
2025-05-19 15:16:58
9月中下旬,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省文物局和磁县人民 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磁州窑论坛召开,从论坛上获悉专家在磁县冶子窑遗址中发现了唐代地层中的瓷器实物,这把漳河流域磁州窑中心窑场的创烧历史由过去的五代提前到了唐代中晚期。

2015年5月冶子窑遗址发掘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磁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织,发现了漳河流域磁州窑最早的地层――唐代地层。唐代地层中出土了白釉黑绘花等工艺瓷器实物,釉色多为青白釉,应属隋青瓷向唐白瓷转化中的过渡色,另外唐黄釉、黑釉瓷标本出现也较多,器物底足多为饼足和玉璧足。此外,冶子窑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北宋中晚期的棕黄釉印花瓷器,有的题写“刘氏”“何氏”字款。

据了解,1987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研所和邯郸地区文管所联合对观台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地层为五代,但只出土了少量的瓷片标本,所以把漳河流域观台磁州窑烧造年代的上限认定在北宋早期及五代。冶子窑址发掘发现了唐代地层,明确地将漳河流域磁州窑烧造年代的上限提前到了唐代。

截至目前,冶子窑址发掘开探方10个,发掘面积296平方米,共发现窑炉2座、遗迹16个,出土各种完整或可复原瓷器近1万件,各类瓷片标本近6万片。出土器物及标本所表现的特点是,器形规整,胎质细腻,胎体坚薄,受火温度高,釉色光润,皆为上乘之作。观台窑址和冶子窑址出土瓷器及标本的精美度进行比对,冶子窑址的瓷器质量远胜观台窑址,从而确定了冶子窑为当时漳河流域的中心窑场或领军窑场。

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锋说:“这次的新发现一方面将观台窑烧造区域的烧造上限前提了一个年代;另一方面则告诉我们,对漳河流域磁州窑窑址的考古发掘还不够,需要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以期获取更有价值的资料。”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2006年磁州窑烧瓷烧制技术入选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糟糕的黄蜂
俭朴的小虾米
2025-05-19 15:16:58
梅花斗雪迎寒而开,宋人对梅花的喜爱,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到当时的社会生活、艺术审美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宋代北方重要民窑体系——磁州窑,曾烧造采用点彩工艺,绘制梅花纹饰的系列瓷器。

本系列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如三舍收藏的实物标本、各大博物馆展陈藏品,

分“概述篇”、“鲁山窑类型篇”、“器型篇”、“釉色篇”等多角度切入,来详细介绍磁州窑梅花纹白瓷与点彩工艺。
磁州窑遗址考察中的点彩标本概况

磁州窑目前发现的17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邯郸峰峰矿区和磁县西部。在1964年故宫组织的磁县磁州窑田野调查中,考察人员于观台镇遗址发现多种不同样式的点彩标本:“用3点、4点、5点、7点不等组成朵花,安排在器物的上部及颈部……器型有瓶、壶、灯、碗、水盂等……”(《磁州窑遗址调查》,李辉柄,《文物》1964年第8期)。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釉点褐彩钵,7点梅花装饰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地点褐彩钵标本

峰峰电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扩建开始后,陆续出土大量瓷器及瓷片标本,其中以白釉酱彩为多,烧造年代约为五代至北宋早期(《观台磁州窑址》,马忠理)。白釉酱彩以点、绘手法施以白釉碗、盘、罐、钵等器物……纹饰计有散点、梅花点等(《峰峰矿区临水古瓷窑遗址调查》,庞洪奇)。
磁州窑遗址分布图
磁州窑遗址
“粗胚细作”化妆土

磁州窑因受瓷土原料的局限,所以胎体质地较为粗糙,多呈灰色、灰白或褐**。利用化妆土,可以在有效控制烧瓷成本的前提下,遮盖与弥补胎体粗糙及颜色不纯,并保证胎体在烧制时的稳定性。
较为粗糙的黄褐色磁州窑胎土

根据马忠理先生在《磁州窑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及其考古分期变化》一文的介绍可知,当时磁州窑本地所产的瓷土“大青土”,不如邢窑、定窑的细腻,但为了追求瓷白的效果,匠师便将曾在北朝和隋唐青瓷上使用过的化妆土“白碱”,用于大青土制成的灰白色坯上……
宋磁州窑点黑彩白瓷行炉
了如三舍藏宋磁州窑点彩梅花行炉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化妆土附着胎体表面,并罩以透明釉烧制的宋代磁州窑化妆土白瓷,并不等于“白釉瓷”,因为后者使用了白釉,而前者使用的是透明釉。
黄褐色的胎体上施以化妆土,并罩以透明釉烧制

磁州窑瓷器大量使用化妆土装饰,实际上是对隋唐时期人们“尚白”,或者从地域上来讲,北方地区崇尚白色的风俗有关。

《魏书·灵异志》中记载的祥瑞动物有:白狐、白鹿、白獐、白乌、白燕等。而像粟特人,则有穿白衣,修建白色城堡的习俗。通过北方民族对于白色的风俗信仰,便可以很好地理解,北方地区大量流行白釉瓷、白瓷、化妆土白瓷产品的原因。
金代点彩白瓷小羊,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风

虽然北宋时期的磁州窑化妆土白瓷,通过化妆土解决胎体粗糙和“尚白”的问题,但是这一系的产品发色多“白中闪黄”。这是因为北方窑口于宋代开始,从早期与南方窑同样的柴窑烧制,改为煤窑烧瓷。
从宋代开始采用煤炭作为烧窑燃料,使发色多白中闪黄

燃料的改变,不仅提升了窑温,也改进了传统“裸烧”的装烧方法——三角形支钉与匣钵叠烧开始流行。此时,单窑的产量及成品率,比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了如三舍收藏宋磁州窑点彩瓷
化妆土与磁州窑,好比是水之于鱼。日本学者内藤匡曾这么评价二者的关系:“倘若没有这种丰富的化妆土,就不会产生磁州窑”……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欢迎勾搭~